记得几年前在马蜂窝看过这样一篇游记:《露营天柱山:在天庭沐浴上帝的阳光》,从此天柱山就进入了我的徙步露营备选地之一。自关注天柱山开始起,东关就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而且在路线的几处关键地方装了几道铁门阻挡,但这也挡不住驴友们对东关的热情,使用各种姿势穿越东关。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后,天柱山景区为支援武汉的抗疫,举行了“天柱山门票10元义售”活动,当时犹豫了一下,没有购买,事后都有些后悔。2020五一期间,东关景区正式修缮完毕重新开放了,我去天柱山的欲望更加强烈了。2020年7月5日,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潜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向广大市民发放20万张旅游消费券,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我就购买了两张10元旅游消费券,旅游消费券使用范围包含“天柱山+1+X”旅游景区(点);“1”:即在山谷流泉文化园、天柱山地质博物馆、天龙关景区、天柱大峡谷景区、白水湾景区等门票收费景区(点)中任选其一;领取一张消费券,就可以获得天柱山门票和其他一个收费景点门票,真的是很实惠!
门票搞定,就剩下选择出行日期了,七月底老婆要考试,儿子要上篮球训练班,而我八月中旬要出差,所以出行日期定在了八月初,最后根据老婆上班轮休的情况最后定在了8月7日,出行前也关注了潜山这边的天气情况,虽然天气预报8月7日-9日的天气不太好,但我们考虑到夏天的天气变化比较大,所以也不是特别在意,同时也做好了下雨的准备。这也导致此次天柱山行日出日落没看到,但我们看到了云雾中的天柱峰如仙境一般,也算是遗憾中的收获吧!
天柱山又名潜山 、古南岳、皖公山( 安徽 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位于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境内。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封号南岳,后隋文帝改为衡山 , 天柱山因此称古南岳。天柱山名列安徽省三大名 山( 黄山 、 九华山 、 天柱山 )之一,集 黄山之奇, 华山之险,峨眉之秀于一体,也有人称其为小黄山。天柱山 主峰( 天柱 峰)海拔1488.4米,如“擎天一柱”而得名,被誉为“江淮第一山”。雄峰、奇石、秀水、幽洞,被誉为 天柱山 “四绝”。
“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这是白居易对 天柱山 的深情诗颂,当然,此地雄奇壮丽,对其着迷的,何止白居易一位诗人,连李白、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等名人雅士也为它吟诗作文,刻石勒名。
天柱山的核心景区分为东关和西关两片, 西关秀、东关险。东关前几年一直封闭,今年五一期间才重新开放。
天柱山的路线有很多种,根据自己的喜好、体力、时间可以自由组合,我的游玩路线(全程徒步):
DAY1:卧云山庄——南大门——振衣岗——神秘谷(象鼻石、观景台、皖公神像、逍遥宫、迷宫、龙宫、天宫、地宫)——天池峰——— 露营天庭(西关)
DAY2:天池峰—— 天柱松——古炮台——百步云梯——总关寨——神秘谷(重走)——天池峰——渡仙桥——拜岳台——鹦哥石——一线天—— 蓬莱 峰—— 天柱 峰——拜岳台——仙人洞——万景台——青龙背——西关寨——莲花峰——左慈炼丹房——画眉岭——飞虎峰——迎真峰——画眉岭——麟角峰——回音台——鼓檑石——叠翠亭——千丈崖——大 天门 ——天狮峰——鹊桥——奇谷天梯——游目骋怀亭——东大门!(西关、东关)
备注:卧云山庄是靠近大龙窝索道和景区南大门的客栈,已经是景区内了。我开始是打算住在游客中心(茶庄)附近的客栈的,然后买观光车票进景区的。然后在找客栈的时候,发现了这家,评价很好,天气好的时抬头能看见天柱峰。于是电话联系了一下,老板人很热情,对我的问题回答很详尽,因为我是自驾,还告诉我导航的位置,可以直接从小路(盘山公路)进景区开到他的客栈,这样就省掉了每人30元的景交费(自驾从大门进景区也是要交景交费的),景区内他还会免费接送。于是临时决定定了他的客栈,事后看,选择正确,免费给我升级了最好的房型(我入住的当天满房了),饭菜也可口,性价比高,最关键是发现本地人也推荐这。
如果计划看日出的话,丹砂亭、天蛙峰、青龙背、天元石平台、东关回音台是观日出、拍日出的最佳地方;天池峰、六月雪是拍日落的最佳地方;青龙背、天元石平台、天池峰、天池峰下小卖部前观景平台、蓬莱峰是拍摄云海的最佳地方。
那么晚上就需要住在景区内。有两种方式,一是住在炼丹湖度假酒店或天柱山庄等景区内的客栈,二是在景区内露营。露营的地点最好选择在天池峰,那里有一块平坦的区域“天庭”,最为合适,个人也是在这露营的。
我们这距天柱山大概370公里,驾车要四个小时左右。早上5点50就起床了,吃完早饭7点不到出发。
09:00到达九江长江大桥二桥。
天柱山在望了!
10:31下高速。
11:10到达客栈,周五的上午,就我一辆车。
卧云山庄,装修蛮新的,停车位也够多。
今天山上云雾太多,要不然能看见天柱峰!
午饭就在山庄炒了几个菜,份量足,绿叶菜就是本地种的,新鲜!
11:59,吃完午饭,客栈杨老板开他的车送我们到景区南大门。
南大门停车场
从这上
这是南大门售票处和检票口,只看见一个工作人员。
12:06正式进入景区,徒步开始。
霹雳石
刚走了一会儿,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刚吃午饭,走得急了点),我全身就不住的冒冷汗,只好停下来歇了会。
像往常一样,儿子一直走在最前面。
路边的野花
12:58到老杨店。
阴天多云,此处凉风习习,我也慢慢缓了过来。
远处飞来石显现出来。
此处有石碑标记“六月雪”,其实就是地上偏白色的沙砾!昼夜温差造成岩石层面渐渐风化剥落,逐渐松散成砂, 日光月色映照,晶光四射,莹然似雪。故称“六月雪”!
龙吟虎嘯崖,走到这,远处都是浓雾看不清。
只能根据图片脑补一下。
再往前走一段就是南关口,南关口远眺的景色应该和龙吟虎嘯崖差不多。
沿着石阶路右转,左边是五妹松(未开放区域)。
再往上走一段就是天宫之境(距大龙窝索道上站20米),今年五一才开放的网红打卡景点。
据悉,这项深受游客喜爱的项目是将天空乃至周围的景色完整地倒映在玻璃上,单向透视玻璃安装时正面朝上,360度景色即可呈现在镜面上,再结合特殊设计的涂层盖底,二者合一,景物倒映无折射、散射,清晰透亮。为达到更为立体的效果,在平面设计的两边加上立面镜形成合围之势,人站立在玻璃上,可发现左右及脚底有三个相同的自己,人物再配上周围的景物,画面极有意境,如精心构图的油画,没有一丝破绽。当人们漫步其间,或歌或舞,不用修图也可以呈现完美的倒影,不用美颜相机也如王子或仙女,仿佛进入童话世界,亦梦亦幻,美得恍如隔世,大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之感。因此,美其名曰“天宫之境”。不过这个天气应该拍不出来吧!
此时山顶区域被一团云雾笼罩着,山下应该是多云间晴的情况。
到达振衣岗
左边不知道能不能到总关寨,地图上没有标出来,景区的地图上是显示在高奔台后向左可以到总关寨和百步云梯。
这里有个环形的告示牌,预示着圆形环线的开始,其实还要上去一段,才正式开始环线单行路。我们选择往右向上走。
古南岳亭
越往上走,云雾越大。
14:11到高奔台,往左是去总关寨,显示的单行线;一般旅行团都是神秘谷上,总关寨下;我们选择往右,神秘谷方向。我的计划是到达天池峰后,放下背包,再往百步云梯走一圈,这样两边都能兼顾。
神秘谷这条线遇到的第一个景点就是象鼻石。
此处海拔1212米,花岗岩巨石受节理切割裂解后的残留部分,在流水、冰雪的侵蚀和雕凿下形成状若大象举鼻的景观。象鼻根部为两处两组节理交汇处。
象鼻石:振衣岗南的人行路弯道外侧,独树一怪石,高约3米,长约5米。石体东缘挺起一柱,粗不盈抱,如象鼻朝天,饮天柱之雨露,吸日月之精华。石体西部如象首,惟妙惟肖。
过了象鼻石进入通天谷,这里基本上就会感受石阵,裸露的花岗岩风化崩塌造就的奇特山谷。其怪石嵯峨,交互叠加形成天然的石门 、石厅、石洞,曲径幽深,变幻多样,上接神秘谷,直通天柱峰,故名通天谷。
通天谷为洞穴景观,其上接神秘谷。
大自然的神奇,石头堆积的山洞。
14:26到飞来群峰,大雾、啥也看不清,出来玩天时、地利、人和都很重要啊!
高隐亭
过高隐亭继续前进,就是神秘谷。
在神秘谷进口附近就是皖公神像,也是大雾看不清。
神秘谷, 天柱山 奇景、精华景点之一,是由峰巅崩塌的巨石叠置于近东西向的裂谷,形成花岗岩崩积洞群奇观,被誉为“全国花岗岩洞第一秘府”。道家尊为司元洞府,视此为洞天福地。自虎啸崖下入口,穿五指峰,达天池峰,全长600余米,垂直高差150米。分为逍遥宫、迷宫、龙宫和天宫。有些宫分为推荐的好走的路和不推荐的难走的路。
第一个是逍遥宫,一个天然洞府,外面正对着峡谷。
我们因为背着登山包,不方便在狭窄的地方通行,所以走的推荐线路,右边(后面都是走的推荐路线)。
逍遥宫出来后就会看到这个扎根于岩石的顽强松树,我们是在“雾里看松”。
两座山崖的岩石缝中斜长出一颗松树,赞叹于生命的顽强力!
白居易的“题天柱峰”:太徽星斗拱瑶台,圣祖灵宫镇九垓。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接着进入迷宫里的上善若水,有太阳光的时候,阳光从石缝照进水池,仿佛有上善若水的境界。
上山来碰到的第一个救助点,里面有两排长椅,搭两顶帐篷没问题,碰到极端天气可以在此露营。(后 面也陆续碰到其它一些救助点)
15:02
前方高处就是天宫,要去天宫必须先经过龙宫,因为天气不好,我们直接右行到天池峰了。
15:12分到达天池峰,白茫茫一片。我们走得比较慢,也只花了三个小时就到了天池峰。
把装备放在天庭,四处逛逛。
雾越来越大,风也越来越大。
双乳峰,事后看相片才发现怎么有两只绿眼,和妖怪一样,哈哈!
看时间还早,我一度想一个人走百步云梯下去转一圈,可是走了一段,发现下面也是白茫茫一片,只好作罢。这样的天气,山上的工作人员也早早的收摊下山去了。
无景可观,我们便把帐篷搭起来,山上风越来越大,帐篷都用防风绳綑在了柱子上,要不然会被吹走了。天庭及旁边的一些松树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许愿牌子和祈福飘带,那些牌子上写了各种祈福、祝愿的文字,山风将这些木许愿牌吹的摇摆,相互碰撞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天庭确实是天柱峰最佳露营地,位置够高,视野开阔;有庭子不怕下雨;几十米外有厕所而且有水(就是水压小了点)。
17:47,等了几个小时,雾丝毫没有散去的意思,还越来越大,看日落是没希望了。趁着还没天黑,赶紧把晚饭吃了,带的自嗨锅,儿子吃得津津有味。山顶比较冷,我们都穿起了长袖,早早的钻进帐篷,裹起睡袋。此刻天池峰上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包场天庭,一夜陪伴我们的只有忽大忽小的风声、许愿牌摇晃的叮当声、和几只不时在帐篷周边游荡的黄猫(应该是工作人员养的)。一夜的心情是有些小失落的,但这就是旅行,哪能次次如意,随遇而安吧!
今天日出的时间大概是五点十八分左右,昨夜的大风也慢慢息了,清晨,我拉开帐篷,发现雾散了,但天上的云层还是比较厚,朝东方望去,天际也经泛白,但云层没有散去,等了一会也是这种情况,看日出是没有希望了!
05:32,终见天柱峰真容,我兴奋得大喊起来,苍天不负我,我定不负苍天。这就是我第一眼见的天柱峰,不知道照片为什么偏蓝?
另一侧的飞来峰和衔珠峰。
山底下的云雾不停的升腾起来!
站在天池峰顶,来一张全景照片!
靠东面的观景台!
天池峰观景台,群山巍峨、巨石耸立。此时是05:40,时间还早,我决定一个人走西关小环线,百步云梯下,重走神秘谷,弥补昨天的遗憾!
天柱松!
石头长角!
擂鼓石
古炮台
寂静的清晨,就我一个人,来张自拍!
百步云梯!还是蛮陡的!
总关寨,此时是05:59分,从天池峰下到这用了二十分钟左右。
总关寨:据史料记载,南宋末年, 潜山 义士刘源在 天柱山 扎寨抗元,各制 高要 地按所在方位分为东、西、南、北、总五个关口,十万大军驻扎坚守长达十八年之久。总关寨作为刘源的军事指挥重地,其雄奇险要可想而知了。有这么一句话概括几大关 :东关险、西关秀、北关峻、南关幽、总关险峻愁猿猴。
此时南边的天空云散,蓝天乍现,分外美丽。
总关寨救助点
06:05来到连接高奔台的铁门。开始重走神秘谷!
蓝天白云版象鼻石!
“飞来”群峰是由1.28亿年前的早白垩纪花岗岩形成的峰丛景观。这种花岗岩的节理分布密集,风化作用非常强烈,形成三台峰、飞来峰、衔珠峰及“金鸡唱皖”等景观。
从左往右依次为“金鸡唱皖”、三台峰(和尚背姑)、飞来峰、衔珠峰。
皖公神相,确实很像。这个十几米高巨型山岩形成的天然雕像,惟妙惟肖,眼耳口鼻俱全且比例精确,威慈相济,形态逼真,表情庄严生动。春秋时天柱山地区为皖国封地,皖公治国有德政,尊为地方神。该石相因酷似人像而得名,故称之为“皖公”。
逍遥宫,一个人又没背包,昨天走了右边,今天当然选择左边路线!
逍遥宫其实很短,很快就可以走上来,走出来回首一张。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
清晰版“题天柱峰”
生长在岩峰中的松树,展示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生命力。松树的根系深入到岩石的裂缝生长,使裂缝扩大;同时,覆盖树根的腐殖质酸及树根分泌的酸亦能分解岩石,促使裂缝扩大并延伸。使其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长期的生物风化作用促成了峭壁挂松的奇妙景观,展示了刚柔相济的美。
迷宫,走的左边,里面有点黑,这次真的“迷”了,没有找到出口,只好原路返回出发点,然后走右边通过。
上图就是迷宫最后的尽头,没找到出口。
出了迷宫,就是大象吸水。
龙宫,也是走的左边,洞中很黑暗。
出龙宫直走,没有左转,左转是经天宫去天池峰,事后才发现。
直走也有收获,发现了这把“皖公剑”!
06:46回到天池峰,西关小环线历时一小时。
天池峰,在主峰区, 天柱峰南约500米,海拔1426米,是 天柱山第二高峰。北岩顶平面,约10平方米,有天然凹宕两个,一方一圆,深不盈尺,积水莹澈,终年不涸,人称天池峰,名源生于此。稍有风起,水珠飞溅,如喷珠撒玉。峰北悬崖绝壑,侧壁千仞,人不敢俯视,因称试心崖。此峰与 天柱 主峰隔壑相对,晴明天气,可历数主峰木石,是饱览天柱雄姿的最佳处。壑中云蒸霞蔚,紫雾晴岚,时或出现“佛光”。
此时,山顶上还是只有我们三个人,工作人员和游客还没上来,我们开始拍起照来。
站在天池峰顶,美好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左下角清晰可见蓬莱峰,它与天柱峰山脚相依,在 天柱 峰西南约100米,海拔1350米。为脊状峰,由距今1.285亿年的早白垩纪中粒二长花岗岩构成,其西、南、北三面为断层形成的陡崖。崖陡壁削,巨壑万仞,峰顶狭长绝险。纵长百余米,宽仅两三米,古木藤蔓盘绕,往来其上,无人不胆颤心惊。今已修建石级和护拦。这里松石簇拥,峰腰时有烟云缭绕吞吐,峰顶时隐时现,宛若 蓬莱 仙境。明代诗人李庚诗云“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莱 ”,故名蓬莱 峰。
近距离观飞来峰、衔珠峰!
飞来峰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为锥状峰,由花岗岩节理分化侵蚀而成,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布全身,这就是 天柱山 第三高峰----飞来峰。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许多游人看到飞来峰,都十分惊奇。同时又有一份担忧:万一哪天刮风,把那个飞来石刮下来,可怎么办?飞来石形成是由于节理发育,其他岩块崩塌,幸存的石块重心较稳,经风化形成圆形覆盖石。
天柱山的观景台有三块,我把它分为左、中、右,中间的观景台拍完照后,现在我们来到了左边靠近飞来峰的观景台。
接着来到右边的观景台。
天柱峰因峰体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又名皖伯尖、笋子尖、 朝阳 峰、司命峰、贺驾峰,海拔1488.4米。峰体为两长花岗岩,柱状节理发育而成。周围群峰拱卫,全年有一半时间被云遮雾罩。就我们拍照的这十几分钟,都不时的被云雾笼罩。
拍完照回到天庭,此时07:29分,我们开始吃早饭:面包加水果。吃完早饭把帐篷等装备收起来,准备开始今天的行程。08:28分,此时负责卫生的工作人员上来了,还有一些可能是住在天柱山庄或炼丹湖酒店住宿的游客。
背上登山包,我们又一次来到主观景台。趁着云雾没上来的间隙,来张全景图。(不得不说天池峰绝对是观天柱峰最佳地点)
不一会儿,云雾又上来了!
云雾忽然又散去,真容又现!天柱峰与周围岗峦似是断隔却又衔接,如春笋状平地拔起500余米。中丰顶锐,腰围1.5公里左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瑰伟秀丽。如钢锥,如石柱 ,如青莲花,如玉芙蓉,如刺天宝剑,如擎天巨臂,又如生花妙笔,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
白居易也曾咏叹:“ 天柱 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宋朱熹大发感叹:“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明李庚也赞曰:“巍然 天柱 峰,峻拔插天表。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岛。凭虚举鸾鹤,举步烟云绕。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 天柱 峰孤峰突起,山峰险绝,不能登攀。
手机镜头拉近,峰顶南壁,横镌清咸丰都统李云麟“孤立擎霄”和国民党抗日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号济公)“中天一柱”8个两平方米左右的大字!“孤立擎霄”是李云麟手书;“中天一柱”是张济公手书。镌刻任自然都是天柱药农贺氏、涂氏倾力打造。
2018年10月1日上午10点,中国天柱山4位“蜘蛛人”(贺氏、涂氏后裔)运用“竿绳结合法”徒手攀登天柱峰顶,插上五星红旗,庆祝祖国生日。在此之前千百万年以来,有文字记载只有李云麟、乌以风两位登顶。
这时观景台上只有我们三个人和一个刚上来的游客,和他交流了一下,是合肥人、第二次来天柱山,第一次来因为天气原因没看见天柱峰,所以再次来,这次终于看见了。
让他给我们拍了几张合影!(我们前面用手机前置摄像头自拍的还是不如后置摄像头清楚)拍照的时候云雾很大,只选出了这张天柱峰没被遮挡的。
不知什么原因,其它的地方都没云雾,就是从篷莱峰下面的峡谷不停有云雾奔腾而上!此刻的天柱峰仿佛仙境一般!
天池峰为脊状峰,峰头为赭色巨岩,中裂两道不可见底的深坼,坼宽各米许。前人仅架两截条石为桥,恍如 天台 石梁,人称渡仙桥或试心桥。因深坼中无风之日也有冷气上冲,是就其“非仙莫能过”,“非无隐私者莫能过”之义而立名。前人曾作诗戏曰:“莫谓心难试,请君渡此桥。但能鉴 白水 ,即可对青霄”。顺治志称“天池峰上有丹瓮岩,两相挟,中如瓮”,亦指此处。又以两桥之间仅尺许,三步即可越过,俗称三步两道桥。
绕到右边拍下渡仙桥!
此处观景台是介于中间和右侧观景台之间的一处,右望可见双乳石!
刚才还看的清楚,走过来几分钟又云雾缭绕!
离开天池峰,右侧往东前行!巨石上刻的是李白的《江上望皖公山》,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 宿松 长江江面时,望见 天柱峰的雄奇壮丽,放声高歌:“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看了下地图,右边有几个景点,去看下再返回!
惜字亭,这么小,还以为是个亭子,原来是烧废字纸的地方!
帝坐石:位于虎啸崖上,椅状大石冠于高岗隆起处,高、阔均约2米,椅靠如玉屏,背向天柱 ,椅座面万壑,峰峦揖拜。因其位置之高,气势之伟,形状之奇,而以“帝座”称之。
我都没上去,你就冲上去了,想当女皇帝?
琴棋书画,缺“琴”!
观景台一览众石!
前方有人的平台应该就是“天宫”!
远山含黛,近涧松苍, 天柱景色风物绝佳处,又是 天柱山 南坡九井 河源 头。唐代舒州诗人曹松有赞 天柱山 雄秀壮美诗句“真是画工须搁笔,更无名画可流传”,故名搁笔台。其峰峦为中生代燕山期(距今1.3亿年)花岗岩组成,是受构造抬升与剥蚀作用形成的美丽景观。
搁笔台
返回岔路口前往一线天, 蓬莱峰。
前往一线天的观景台
鹦鹉石:左转下行,我们右边的会真崖前,有一怪石,它便是“鹦鹉石”。于悬崖之上巨石高矗,如昂首立鸣之鹦鹉,下临深渊,有睥睨不可一世之概,乡民呼此为雄鹦哥。这只膘肥体壮的是雄鹦哥,雌鹦哥则在东关的牧羊河畔。你看他昂首挺胸,尖着嘴,睑着翅,多象守卫主峰的哨兵,又象是等候远方爱侣到来的痴情郎。又以其旁伴有一株古松,在峰下仰视,形似“喜鹊登梅”。
过了鹦鹉石,走一小段路,这里便是天柱峰的一线天,峰腰石壁竖刻着民国29年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军长张义纯近1平方米的“顶天立地”4个大字。
一线天,此处到了尽头,要原路返回。
从一线天返回,右转下行就是前往蓬莱峰。但此时蓬莱峰已经被云雾笼罩,一时半会也散不去,我们便没再过去。此处借网友照片以飨!
蓬莱峰这侧云雾宠罩,而另一侧峡谷却半点云雾没有!
从一线天返回来到拜岳台。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礼天柱山 ,筑台设坛祭岳,封天柱山 为“南岳”,后历代帝王也有祭岳之举。这个圆台即当年拜岳台址,拜台上镂“阴阳太极图”,底座图案寓意天圆地方,每圈石块均是九的倍数,象征天长地久。
过了拜岳台就是天元石。
天元石:硕大浑圆,孤立超群,下部无根,与东北面天柱峰相隔一条深深峡谷,成因在于花岗岩节理风化该石脱离母体兀立,其母体已夷为碎石。
再往下走点,可见瞧见青龙背了!
路过仙人洞。仙人洞,旧名石门洞,是由几块花岗岩巨石交叠而成的洞穴。洞内十分开阔,内分上下两层,如阁楼然。有石凳、石灶、石床等,安放有序,可憩。北宋仁宗侍御史李柬之曾宿此,并在洞前石壁上镌“大宋李柬之宿”六字以记之,因亦称“柬之洞”。
洞口看了下,没进去,赶着去青龙背。
卜居亭
此处有岔路,走小心坡可以更近点,但一路没景,应该没人走。
青龙背:自天柱峰东南蜿蜒而来,两侧为断层形成的山谷。谷底风起云涌,峰峦时隐时现,如飞龙在天,又因这条路就是在山脊上修建,故名青龙背。峰顶东侧石岗狭长险陡,又称鲫鱼背。峰顶西侧危石高耸,似石龙昂首。青龙背是由断层切割加上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的脊状峰。
站在青龙背上回头看,硕大的石头便是天元石,后边的便是天柱峰(又被云雾笼罩了)。
在青龙背上可以看到炼丹湖,也是我们一路下山要经过的地方。四处群山环绕,隐藏于群山之间一潭平静的湖水。
一阵摆拍!
天柱山最好的观日出点就是在青龙背,可惜此行未能如愿看到日出!借用网友的图片观赏一下:
其实这两张照片严格都不算日出,太阳都升起来了!
沿着青龙背右侧下山。
蟾蜍石
过了蟾蜍石,又开始钻石洞。
大自然的天然堆砌,右上方的这块大石头感觉随时会滑落,但实际却纹丝不动。
转了个弯,又过一洞。
离炼丹湖又更近了一些。
开始进入潜龙窟。潜龙窟:峡谷两侧巨石壁立干仞,中开一缝如游龙入宫,故名潜龙窟。游道盘旋之下共102级台阶,若明若暗,别有洞天。唐代(618-907年)诗人曹松诗云:“月将河汉随崖转,僧与龙蛇共窟眠”"。潜龙窟由花岗岩的垂直节理受风化侵蚀而成。
过步云桥
上朝天阶
登上朝天阶!
万笏朝天:由此远眺以 天柱山 为主体的西关群峰,可见陡峭的花岗岩巨石朝天而立,仿佛古代朝堂上大臣朝见天子时手持的狭长笏板。右侧的孤峰就是天柱峰(此时被云雾遮挡),远望如天子一般,故名“万笏朝天”。此处花岗岩的垂直节理把岩体切割成直立的板状或柱状,在风化作用下岩石进一步沿节理裂开,并受重力作用发生不同程度的倒状和倾斜。
至此开始一路下行!
经过西关寨。站在此处西关寨和对面群峰尽收眼底。西关寨是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刘源抗元的营地之一。
继续下行!
前方就是莲花峰,在天柱峰东约700米,良药坪北,打鼓峰西,海拔1306米,峰顶岩石开裂,如莲花怒放,故称莲花峰。“莲瓣”中有天然洞穴,称莲花洞,可容数十人。峰上及洞内,皆有先民凿石架屋痕迹。自青龙背南眺之,形状最奇特。
莲瓣岩
此时天空断断续续下起了小雨!
七星池,在一块丈余见方的花岗岩表面形成的七个大小不等的凹坑,如七星环列,故名七星池。
芙蓉亭
莲花栈道,转角遇到..............
小憩一下,吃个水果!
包翠亭
岩石生蛋,蛋在右侧这个女的站的前下方。
南山八卦阵:平面拥有四门,垂直可分为三层,左右环绕,上下迂回,错落幽深,神奇诡秘。海拔1160米,实为崩塌堆积型洞穴。还要去东关,便没有进去一探究竟了!
五指峰,在炼丹湖处可以看的比较清楚,这个位置不好看。
挂印峰、仙拳峰:左前方山峰顶部雄踞一石,体量巨大, 方正如印,峰因石名,称为"挂印峰”。其东侧另有一石,此石南面有三道平行直立凹槽,如同拳面,食指、虎口俱备,酷似拳头,故名“仙拳石”。这是花岗岩节理发育、风化及剥蚀形成的景观杰作。
这里是甘露泉,左边下到炼丹湖,往前直行可到大龙窝索道,可以更近距离观赏挂印峰、仙拳峰。
11:35到达炼丹湖。
后面最高处就是五指峰,峰顶花岗岩巨石垂直裂开几道巨缝,极似一只巨掌张开五指,故称五指峰。这是花岗岩垂直节理风化的结果。
左慈炼丹房:相传东汉炼丹术创始人左慈曾在此洞修道炼丹,故称之为“左慈炼丹房”。炼丹焙药台在洞后上方。这是花岗岩沿节理风化剥蚀、崩落形成的洞穴,洞口高2.6米,宽6米,深5米。
在“炼丹湖”平静的水面之下,原来未修湖以前,称“良药坪”,又叫“上炼丹”,海拔1100米。因东汉著名炼丹术创始人左慈在此修道炼丹而得名。现存左慈炼丹房、炼丹台遗址。1998年辟为炼丹湖,为国内第三大高山人工湖,湖面面积22600平方米,水深13米,蓄水量10万立方米。湖周景点有左慈炼丹房、葛洪雕像、神猫逼鼠等,还可泛舟炼丹湖。
炼丹湖酒店
11:45到达画眉岭。往上就是东关游线,往右可到迎真峰,往下可去仙桃石、天柱山庄。当时心里嘀咕的是东关已经开放了,为什么还要竖块“禁止通行,游线封闭”的牌子。
我最初的计划是在此处往下,走东关小环线,经仙桃石到天柱山柱,再往上走经丹砂亭、飞虎峰、迎真峰回画眉岭。考虑到我们是重装,这样一下一上对体力消耗很大,老婆和小孩积极性也不高,于是改变计划,老婆和儿子在画眉岭休息、准备午餐,我放下登山包,一个人前往迎真峰看下。
会景亭,牌子掉了,放在下面的石凳上。
祖孙乐:位于迎真峰东侧丘岗上一组垒石,两个奇石形成天然的祖孙乐融融的动人画面。大的圆石就是一个全秃老头,偎依在旁边的小石头就是一个正贪玩的小孩,远望如孙儿踮脚在老人耳边说悄悄话。这是由于花岗岩暴露地表后,经过长期差异与球状风化形成的象形景观。
从祖孙乐的位置拍的迎真峰。迎真峰,在主峰区, 天柱 峰东南约4.5公里,佛子峰东,海拔1109米。峰顶大石错迭构成天然洞穴,可容百人。相传是迎拜司命真君处所。俗称寡妇寨,据说宋末刘源义兵曾将18名死于疆场的战士的妻子保护于此。至今洞中仍存石臼、石灯龛、瞭望窗及瓦砾遗迹遗物。从北面石缝可攀登峰顶。峰形呈螺旋状,面面俱奇。 山阳 石壁间,石纹作巨人相,金冠、银发、赤绂、皂盖,向南巍然高坐,愈凝视愈觉逼真。洞顶大石拔地20余米,俗名梳妆台。
不爬迎真峰的可以绕行。
迎真峰顶观西关群峰。
从迎真峰远观会景亭,会景亭被群山环抱,这里汇集了天柱美景,在东西关交界点。
迎真峰另一侧
前面就是飞虎峰,尖尖就是飞虎石,飞虎峰顶,大石如戟,向两翼突伸。远远看去,犹似猛虎生翼,势欲飞腾,侧望又如笋似指,俗称青笋石。右侧的石头真的很像二师兄,眼晴、耳朵、鼻子、嘴巴,越看越像!到了这我没有再前行,原路返回画眉岭。
在画眉岭吃过中饭,休息了会,13::00开始东关之行。这中间有个小插曲,我们吃中饭休息的时候,来了几个景区保安模样的人,就一直蹲在往东关方向的岔路口这。我心想难道不让走东关?他拦不拦我今天都走定了,我们大大方方的绕过告示牌往上前行,那几个保安也没说什么。看来只是吓吓普通游客,希望他们不要走这条线。
东关的栈道上远观会景亭、迎真峰。
又是只有我们三个人,包场大东关。虽然东关开放了,但一路上地上都是枯枝落叶,不见打扫痕迹,可见走的人还是很少。
东关群峰:是由1.28亿年前的早白垩纪花岗岩形成的峰林峰丛景观。花岗岩体的垂直节理分布密集,沿垂直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强烈,再加上断层对岩体的切割,因此形成了迎真峰、覆盆峰、天狮峰等险秀群峰景观。
这里就是麟角峰隧道,东关的入口。原来东关封闭的时候,这里是上锁的,有些驴友为了走东关要翻越麟角峰,我观察了下,右侧是悬崖峭壁,只能往左侧翻越。
回望来时的路,大部分都是在山腰的栈道上穿行!
右上就是回音台。
过了回音台,开始下行。
看蜂友的游记,原来没有这样的护栏,现在加装了很多这样的护栏。
双狮戏球:从东侧走马岗西看,两旁危石似一对猛狮,活灵活现。
蜒蚰石: 天柱山 怪石中的一大奇观,位于仙鼓峰东南绝壁下端。 蜒蚰长约40余米,宽约10米,高约3米,紧贴崖岸壁之上。(位于上图右下角的山壁上,头上两个须角最形象)
个人认为蜒蚰石是最逼真的,不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放大来看!
对面山腰的亭子就是叠翠亭!
前方可以瞧见阳关三叠了!
来到岔路口,往上是叠翠亭,就是一个小亭子,年久失修。向上就到一个山峰一个制高点,此后就没路了,还是要原路返回然后再走大天门方向。我们选择向右下千丈崖,可见此处原来也被铁门封锁,从旁边绕还是能过的。
千丈崖位于大天门北,山崖斧劈刀削,险峻无比,神仙难攀。直接走连续的台阶下千丈崖。
13:58下到谷底,这时我听见千丈崖的树上有动静,一开始以为是只猴子,后来才发现是一个人用绳子坠下来。
放大了看,当时认为是一个采药人。在谷底走了一段,紧接着就是阳关三叠陡峭的阶梯向上。阳关三叠是覆盆峰和天狮峰之间峡谷里的一条小路,分三段,中间有可供休息的平台,最后到达大天门 。
这是第一叠,阳关三叠每一叠都挺陡,并且很窄,也就一米宽吧,两边也没有可以手扶的地方。
有休息的平台。
第一叠就快走完了!
开始第二叠!
阳关三叠3,最后一叠!
第三叠原来很多石阶损坏了,现在都修复好了,就台阶上有些碎石。
14:42到顶,后面的采药人竟然赶上来了。
我们在山顶等了下采药人,询问得知就是附近的村民,采的是石耳,背着一捆绳子,从早上出门现在才下山中饭也没吃。
大天门位于天狮峰、覆盆峰之间的一线峡谷,峡谷两侧危崖耸立,景色诡异。
往前是下山的路,往左是天狮峰。从这里开始就是一路下山,我让老婆和儿子在此处等待,我一个人前往天狮峰。
开始上天狮峰。
一路就是在巨石上开凿出来的路!
顶上还是比较险的。
站在天狮峰顶,放眼望去,西面是西关群峰,南面是覆盆峰,北面是远处的层峦叠嶂。
这个就是天狮?没看懂,另外一侧还有个山头,就没过去了。
下来的时候感觉更陡!
老婆从下面拍的!
继续下行,来到一处还未完工的栈道。
查了资料,目前整个东关正在建设千米悬空栈道, 该栈道选址于海拔1200米的天狮峰与少狮峰峰体一侧,始于东关鹊桥,经天狮峰与少狮峰千米悬崖,至龙潭河索道上站,全长420米。由水泥和玻璃分段铺筑建设,并建多处玻璃观景平台,串连后山与“东、南、西、北、总”五 大关 隘,将打通 天柱山 “东进西出”或“西进东出”旅游大环线。
东关东邻后山景区,西接西关,素以雄伟险峻著称,有十余座千米以上山峰、多处幽谷深峡,原始古朴,人迹罕至。即将建设的龙潭河索道和东关栈道,将让“可远观不可亵玩”的东关和后山风光呈现给游人。该游线壁立千仞,分布着大量绝壁古松,步崖穿峰,视野开阔,西可眺天柱山西关群峰、东可望后山万亩竹海。栈道沿线常出现云海景观,将为游人带去“云游 天柱 ”“漫步云端”的游览乐趣。
即将开始又长又陡的下石阶路,一侧装了麻绳的扶手,不好抓,手容易擦着崖壁。
鹊桥在望了!老婆说像象鼻!
天然形成的桥梁。其位于天狮峰西南侧石壁间,巨崖悬空而起,呈弧形伸向崖下,如虹飞渡,全长40余米,弧高约8米。
台阶修在山崖上,还是很陡的!
鹊桥往下继续前行,很快就到达奇谷天梯。
奇谷天梯:石梯建在七八十度的陡坡上,又窄又高,只容一个人通过,上下落差几十米,两边巨石林 立。最窄的地方,我是侧着身,登山包摩擦着石壁通过的!
这块巨石下原来东关封闭的时候也是安装了铁门的,铁门关闭的时候是无法绕行的。
奇谷天梯的陡峭、险峻不输黄山天都峰、华山千尺幢!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才能体会!
15:42出奇谷天梯。
后面的石阶还是一样陡峭!
东关的险峻真是名符其实!
后面都是这样的石阶路。
游目骋怀亭
16:36到达铁门,原来两侧都是被铁丝网封住的。
过了铁门就没有石台阶了,都是这种沙土路。
走到这,我们看到左转的那条小路有驴友挂的彩带,而且可以看见下面有建筑物(全力大酒店),就往那个方向走了。事后想正规的东门出入口应该是直行继续沿着山腰的沙土路前行到达。
这段沙土路虽然不长,但不好走,很容易打滑,如果是下雨的天气不建议走。
最后从这块牌子后面出来(其实就是全力大酒店的后面)。
全力大酒店。
16:58绕过全力大酒店顺着大路走到这里,发现这个方向才是东关的正规出入口。整个东关之行顺利结束,全程只有我们三个游客。
借用网友的图片,正规的东关入口是这样的。
步行道的东门,现在它有个名字,叫“牧羊河登山口”。
我们来到东大门,东大门也就是天柱山索道大门,电话联系卧云山庄的杨老板过来接我们,晚上入住卧云山庄。
晚餐啤酒+鱼肉火锅
早上起床,雨一直淅淅沥沥的下着。幸好我们昨天完成了天柱山全程,要不然这个天气的话肯定会很狼狈的。昨天山庄爆满,门口也停满了车子。山庄的早餐10元一人,挺丰盛的,还有炒菜。
因为我们买的消费券是除了天柱山还附送一个景点的,即在山谷流泉文化园、天柱山地质博物馆、天龙关景区、天柱大峡谷景区、白水湾景区等门票收费景区(点)中任选其一;出发前我就全查了下、,说实话,都很鸡肋,最后还是选了天柱山大峡谷。送的票要去游客中心拿,所以吃完早饭后,我们直接开车进入景区旅游公路,从景区大门出去,前往游客中心。
路过飞涧观景台,没看见飞涧。
景区的公路开起来还是很舒服的,天气不好,要不然风景肯定很棒。就是急转弯的时候要注意会车。
08:30来到游客中心,人还不少,不过这个天气,呵呵!顺利拿到票,前往天柱山大峡谷。
天柱大峡谷景区毗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主景区,位于天柱山景区环山公路的中点位置,距离天柱山主景区5公里,是游客进入天柱山主景区的必经之地。 天柱大峡谷景区风光集山岳峡谷景观之大全,拥有华东九寨沟之美荣。峡谷全长3.5公里,上下落差200多米,整个峡谷由瀑布、竹海、田园、湖光四大主题组成一幅优美画卷,春夏秋冬四季风景各异,整个游程2小时左右。峡谷里的通天瀑落差百米,瀑宽40米,气势磅礴,堪称华东之最。峡谷内的桃源湖,青山环绕,湖水清澈见底,天柱群峰倒影,恰似仙境。
我们选择的是天柱大峡谷的北门进入,离天柱山游客中心很近,转个弯就到了。北门进,南门出,一路大部分都是下坡路,旅行团都是这样走的。
桃源湖,天公不作美,再好的景也出不来。所谓的游船根本没必要坐,太短了。
上图就是在各大网站好评第一的客栈,它的后门通向桃源湖,但后门这边靠近桃源湖的环境确实不敢恭维,其实一路仔细观察,环湖的客栈不少。
过小瀑布就是西入口,有人查票。
雨越下越大,还好我们带了雨衣。
金龟竹径
蟹钳潭
村民初一、十五烧香的地方。
群兽饮水
鸳鸯潭
裙衣瀑
09:40到了通天瀑,因为我们的车还在北门,所以就原路返回了。
返回的路上碰到几个旅行团进来。
桃源湖旁边小路上的螃蟹,抓了一只,想想还是放生了。天柱山大峡谷如果买门票的话性价比低。10:28分出景区返程。
重装徒步天柱山,第一天4公里左右,耗时3小时;第二天11公里左右,耗时9小时;两天合计15公里,大概三万多步。
关于花费:油费、过路费:735元;门票:30元;饮食、零食:485元;住宿:129合计:137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