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去山东曲阜有点事,办事之余,游览了曲阜的孔府和孔庙。
众所周知,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献整理家、世之圣人孔子的家乡,亚圣孟子的故里,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国,鲁国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这里生息劳作,有5000多年的历史。地下有丰富的宝藏,地上有众多的文物。重中之重有孔庙、孔府、孔林,俗称“三孔”。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庙。孔庙仿皇宫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过院落,共有房屋466间,门亭54座,现在看到的孔庙是明弘治年间的规模。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庙建筑时间之久远,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实属世之罕见。因此孔庙同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
神道。“万仞宫墙”前古柏苍劲的这段路为“神道”。重要的庙宇前都有专开的尊敬灵通之道,称“神道”。
万仞宫墙。这道门是曲阜明城正南门,也是孔庙的第一道门,上悬“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笔。它来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贡。鲁国大会诸侯时,有人提出子贡的学问博大精深,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子贡在场,马上站起来说,我可不敢与俺老师孔子比,人的学问好比一堵墙,我这道墙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师的墙有万仞之高。这四个字原为明钦差所写,乾隆为表示他对孔子的重视,亲书“万仞宫墙”换上了他的御笔。
孔庙的第一座石坊叫“金声玉振坊”。孟子对孔子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开始,以击磐告终,比喻孔子的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石坊上面莲花宝座上各刻有一个独角怪兽称“辟邪”,也叫“朝天吼”,这是封建社会王爵府第才可使用的饰物。“金声玉振”是明代大书法家胡缵宗题定的。
下马碑。庙墙外东西各立一块石碑,公元1191年专立的下马碑,下轿碑。西边的碑早毁坏,东边这块碑上写“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下轿下马徒步而行,以示对孔子、孔庙的尊敬。
棂星门。明代所建,后由木制改为铁石。“棂星门”系乾隆御笔。相传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个掌管文化的星叫“棂星”,又名“文曲星”,把孔子与天上管文化的星联系起来,说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过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说法。
太和元气坊。这坊是明代所建,极赞孔子的思想,主张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万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阴阳之合”,称“太和”之气是最基本的东西,宇宙之太和,人间之元气。“太和元气”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至圣庙坊。明代所建“至圣庙坊”,是汉白玉的,上饰火焰宝珠。
圣时门。三门并列,四道台皆同上,中央盘龙。此门命名来源于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圣时”极赞孔子思想主张经久不衰,是适合时代的圣人。皇帝来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走圣时门;历代“衍圣公”出生时打开“圣时门”,除这两种情况外,此门不轻易开启。
金水桥,这道桥,同故宫前的桥同名,称金水桥,又叫碧水桥,三孔排列,绿水荡漾。
弘道门。过金水桥是明代皇帝钦定的“弘道门”,取“论语”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个普通文人,为什么成为圣人?赞孔子总结了先贤先圣的经验,尤其弘扬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说人能指挥创造一切,非道弘人,并不是一切指挥人,这是赞扬人的主观能动性。”
孔庙由这里起分为三路布局,这一道五门,中为“大成门”,左边是“金声门”,右边是“玉振门”,再往西为“启圣门”,再往东为“承圣门”。大成门的建筑结构是“犬牙交错,勾心斗角”。中间插进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顶为“斗角”。大成门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笔。赞孔子是集先圣先贤之大成,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
勾心斗角:
杏坛。这是为纪念孔子讲学建的。孔子当初是在土台上大杏树下给弟子们讲学。宋代公元1018年,孔子45代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扩建,在正殿旧址建亭,环植以杏,名曰“杏坛”。杏坛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亭内有乾隆皇帝御笔“杏坛赞”,这是他第一次来曲阜写的。
大成殿。这是孔庙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建筑,又称东方三大殿。价值高历史长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阔45.7米,深24.89米。四周环有28根用整个石头雕成的龙柱,工艺精湛,造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滚龙柱实为世之罕见,10棵柱子20条龙,上下对翔,升腾盘绕戏一颗珠子,神态各异,无一雷同,越看越有动意,跃然石上栩栩如生。
五圣十二先哲。大成殿内供奉着17尊像。
五大圣人。至圣孔子,意为圣人中的圣人,至高无上。孔夫子在中央,头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严肃穆,使人肃然起敬。两侧为四配:东边是复圣颜子,述圣子思;西边是宗圣曾子,亚圣孟子。东头六位,西头六位,称十二先哲,有子贡、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学家,五经四书解释的好,被封为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赞孔子,说“生民未有盛于孔子也”。有人类以来,还没有全面超过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万世师表”是康熙题写,封孔子为“万世皇帝之师,千古人类之表,皇帝的老师,做人的表率。”“斯文在兹”是光绪写的,意为天下的文化都在这里。
接下来游览的是孔府,孔府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共有建筑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240亩。
从孔庙出来,穿过此文化街到达孔府: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其子孙可世代相袭、辈辈相衍。随着孔子谥号的追加,历代帝王对孔子后裔也一再加封,到北宋至和二个(1055年)宋仁宗赐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世袭“衍圣公”,达到顶点。
大门正中高悬“圣府”金字匾额。门两旁明柱上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对联为清代文人纪昀手书。进入孔府大门,由此向后孔府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西路是孔府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中路是孔府的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
进入孔府二门,迎面有一座周围不接垣墙的门楼,门上匾额“恩赐重光”,为明皇帝朱厚熜所颁,因此叫“重光门”。当年,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或进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在十三响礼炮声中将此门打开,所以又称“仪门”或“塞门”。
大堂
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里面陈列的是正一品爵位使用的公案桌、仪仗等。北面靠墙的那些红底金字的牌子,是封爵和特权的象征,俗称“十八块云牌銮架”。历代衍圣公持着这些牌子进京,可以畅行无阻。
二堂
二堂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和受皇帝委托每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屋内七块御制石碑,其中有清道光皇帝手书的“福寿”碑,慈祥太后手书的“寿”字及松鹤图等。
三堂
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和处理家庭内部纠纷、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屋内正中高悬的“六代含贻”匾额为乾隆皇帝手书,当时孔府六代同堂,此匾意为六代人和睦相处,生活美满。
贪壁
孔府内宅门内壁上面有一幅状似麒麟的动物,名叫“贪”。传说是天界的神兽,怪诞凶恶,生性饕餮,能吞金银财宝。尽管在它的脚下和周围全是宝物,连“八仙”的宝贝都为它所有,但它并不满足,还想吃掉太阳,真可谓贪得无厌了。过去官宦人家常将此画绘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借以提醒自己,引以为戒。孔府将“贪”画在此处,一出门即可看到,是告戒子孙不要贪脏卖法,也算作一条重要的家训吧。
后花园
孔府后花园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前后经过三次大修,占地50余亩。清嘉庆年间,孔子第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鎔重修时,将数块大型铁矿石置于园内,又称“铁山园”。园内建有假山、喷泉、曲桥、花坞、亭以及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等,环境幽雅,景色美丽。特别是已有400多年历史的“五柏抱槐”一树五支,中生一株槐树,是花园内的一大奇景。
好喜欢这幅壁画:
由于世代尊荣,特别是朝廷的频繁赏赐,孔府积攒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约计3万多件,其中不少是稀世珍宝。孔府还保存着数以万卷的孔府档案,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到此孔府参观完了,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孔林了,留下了些许遗憾。
小贴士:
1、三孔联票140元,但从8月1号到2020年12月31号,联票只要70元。
2、参观孔府孔庙需要听解说(当然可以蹭解说哦,解说员很多的),不听解说的话,那将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