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整理,莫高窟及景区展馆群完整攻略

作者:M. 显示图片

莫高窟是国内最有价值的文化景点,本人已经去过十次。很多人抱怨旺季B类票很坑,一点不值,其实不然。这篇文章整理了本人多年参观莫高窟景区得出的经验。

首先表明,莫高窟景区不止是实地洞窟!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群+文创中心+文保中心+小型地质公园。

莫高窟属敦煌研究院管辖,研究院的行政级别特殊,不归于敦煌当地政府管辖。

整个景区导览、政策跟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政府管辖的景区都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一般景区学生优惠票限于本科及以下,研究院下辖的石窟群景区基本都限于硕士研究生及以下。

另外敦煌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整个景区完全参观下来就能体会到研究院在旅游开发和研究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

下面跟大家从景区参观到文化学习挨个梳理如何参观。

西北地区旅游淡旺季尤其明显,淡季可享受到“独钓寒江雪”的空旷感,旺季只能跟全国各地一样挤挤人头了。

莫高窟景区官方淡旺季门票不同,以下是莫高窟参观预约网的官方消息:



看起来太复杂,我不全面地把常用信息简化一下:


一般淡季不会出现A类票紧缺的情况。

所以能淡季去就淡季去,别大夏天地去挤人头,敦煌夏季经常有38度左右的高温!

旺季的时候A类票紧缺,保护洞窟需要限流,A类票每日发行3000张,B类票每日发行6000张。旺季时A类票一票难求,建议提前半个月预约门票!如果实在预约不到一定要做好功课买B类票。

A、B类票都有预约时间和场次,A类票最开始包含两部电影,一定不能迟到,要提前检票进到影厅。B类票可以在预约时间前后到景区,别误太久就行。

分场次限流也是莫高窟保护的规划之一,洞窟的单次承载人次都有限。

A类票一般参观时间在3-4小时,建议约早上9点左右的场次,没那么热,景区吃饭贵,出来还能回市区吃个午饭。B类票2-3小时,更要尽早,别等着大太阳去排队。

我上面标了官方淡季,这个淡旺季影响门票价格。单就预约A类票来说,每年5月、6月、9月中下和国庆后都不算很难预约(个人经验之谈,每年情况不同),七月八月和国庆节是绝对旺季,能避开赶紧避开!

官方微信预约平台: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无论什么票种都要在莫高窟数字中心进入景区,数字中心离实地窟有十公里左右的距离,两者且包含景区内观光车。这个观光车也很豪华,来回路上相当于也体验西北的大漠戈壁。



官方有给详细的文字叙述解释A、B类服务区别,下面我用两个流程图来综合一下。




总而言之,A类票包含B类票所有的服务,且比B类票多两个电影+8个实地洞窟。


A类票由讲解员带领20人左右小团先行讲解8个窟,堪称黄金vip。实地窟是文化景观,且无法摄像,如果没有专人带领讲解体验感不会很好,所以B类票完全无法比。

不止是一脸懵逼看不懂,B类票还会遇见其他景区经常出现的情况——人山人海。B类四个开放窟都是规模比较大的洞窟,门口有讲解员定点巡回讲解,但没有人指着壁画讲进到洞窟还是三脸懵逼。

B类票参观人数较多,进到洞窟参观区域有限,会不断地被人潮往里挤又往外挤。

写到这里,发自灵魂的建议:能淡就淡,能A就A!


我们都知道莫高窟属于文化景点,与敦煌研究院同等地位的还有故宫博物院。故宫还可拍一下建筑外观,莫高窟外观也可拍摄,但重要的是实地内容,窟内禁止拍摄。因此做好文化功课来莫高窟才有最佳体验!



A/B类票除了电影和讲解员带领讲解外服务都一样,A类票讲解员讲解随机不可控且有专业讲解,除此外其他流程都可以做很多功课。先从A类的两部电影讲起。

研究院一直在推广数字敦煌,莫高窟数字中心是其数字工程产物之一。在这里,A类票的游客会先观看影片《千年莫高》,接着在球幕影院体验科技感十足的《梦幻佛宫》。

《千年莫高》主要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丝绸之路的开辟、莫高窟的千年营造等,让游客对莫高窟的历史有基本的了解。


影片开头,图片来自网络

《梦幻佛宫》则是接着深入展现千年莫高营造出来的佛国世界,可在影片中浏览数个洞窟,了解到相关的绘画、彩塑、石窟等宗教艺术。


球幕影院,图片来自网络

若想深入了解可提前在数字敦煌上寻找相关洞窟,该影片主要涉及的洞窟为61窟(五代)、130窟(唐)、285窟(西魏)、420窟(隋开,宋、西夏重绘)、428窟(北周)、45窟(唐)、220窟(唐)。

A/B类票皆可参观的窟为96窟(唐)、100窟(五代)、138窟(唐)、148窟(唐)。这几个窟规模较大,96和148都是大佛像窟,窟内活动范围不大。洞窟内光照较暗,看清壁画也比较难。

很多游客想看飞天,买了B类票说看不到,缺少人指引,在洞窟内仔细找壁画也能找到,只不过条件有限,对于第一次进窟的游客来说比较困难。

还是建议做功课,提前在网上看到这些编号窟的内容。

附数字敦煌:@***


个人认为实地博物馆群比实地窟更值票价。实地窟需要保护所以光照、温度、开放条件等都有限制,进去感受一下原始开窟的状态即可,出来以后看复制窟的壁画和美术馆的讲解可以看个爽。

很多B类票的游客都在抱怨不值,莫高窟是文化景点,如果只是为了打个卡回去装个逼而不沉下心来好好感受文化无论买什么票都不值。

下面我会详细地介绍几个实地馆的内容。

院史陈列馆

从出口出来的第一个馆,清代的时候是莫高窟的上寺和中寺,也是最初来到莫高窟从事艺术和保护工作的老一辈莫高窟人居住、办公的地方,原房间和原格局都保存下来,每个房间里有敦煌研究院院史及艰苦创业的发展史。



今天的研究院已有上千人的规模,离不开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为代表的老一辈莫高窟人的坚守。樊奶奶近几年成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推荐先看看樊奶奶的书《我心归处是敦煌》。每一位研究院的“创业者”都有自己的故事。



参观完整个研究院的发展史,老一辈人在坚守莫高窟的过程中穿插着上世纪的政治动荡和个人家庭变故。你还会发现一百年前来的他们不仅是艺术家,还要懂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水利、农学、教育、烹饪全方面地在大漠里生活。

这是个很有意义的馆,经常有年轻人在馆内做志愿讲解。


1650文明的回响

敦煌是世界的敦煌,季羡林曾说过:世界上成体系的文明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明唯一交汇地便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敦煌莫高窟可以找到其三,证明中古时期人类历史的交流。自366年莫高窟开窟以来,已经过了16个世纪,今天我们能从这个展里看到古代亚欧民族交流的印记。



首先在展览的门口分别以编年体列出了世界、中国和敦煌地区的历史,从敦煌看到的不只是中国,还有更广阔的世界。



1650总共三个展厅,分别讲解敦煌的佛教文化、壁画中的世俗生活文学艺术以及近代藏经洞发现以来的沧桑历程。

在佛教文化的展厅中可以看到壁画的详细解析,下面都按数字标有宗教故事发展顺序,像读连环画一样简单好懂。



表现壁画生活的展厅则从婚丧嫁娶、民族服饰、妆容、舞乐等多方面去展示先民们的生活。



近代展厅展示了不少藏经洞的文书,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千百年前人们真实的生活。同时还有现实世界各国跟敦煌相关的元素,从破坏到保护一应俱全,完整地诠释了“世界的敦煌”。



这个展览的空间布局很棒,不亚于大城市常设的逼格艺术展。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院陈列中心

前面说过莫高窟是个巨大的博物馆群,在陈列中心常设两个展:藏传佛教艺术品和八个复制洞窟。有了1650宏大的历史背景,再来看复制窟更能体会到莫高窟的世界性和多元性。

参观复制窟前,可以在复制库的外面看到营造莫高窟的材料和步骤,比如石窟类型、彩塑步骤、矿物颜料等。




莫高窟不仅是文化宝库,也是一个小型的地质博物馆,从彩塑的材料到壁画的原料,无不与大自然休戚相关。这既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我们现实保护需要着手结合的方向。



没看够实地窟的朋友一定要认真看复制窟。陈列中心的复制窟按照年代、艺术风格等标准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8个。


275窟,北凉,早期西域及印度风格


249窟,西魏


285窟,西魏,融合印度教、佛教、中原元素,这个窟可以讲半天


419窟,隋


276窟,隋,反弹箜篌和反弹琵琶


217窟,唐,经变画,三视构图,唐代建筑


榆林29窟,西夏,玄奘和猴子


元代3窟,千手观音

前七张图来自网络 

这几个窟没有固定讲解,不定时有志愿讲解。建议在知乎、B站上找莫高窟和敦煌研究院的官方讲解,可以对比文字或者视频把几个窟壁画及彩塑的亮点都看透。能把这八个窟消化理解,也算是真正值回票价了。

想听讲解复原窟及美术馆讲解也可以后台找我,9月8日前本人都在敦煌。150/次(需要买100块的B类票进到景区),2-3小时,视情况而定。

由于洞窟内不能拍照,我总结了景区的经典拍照区域有以下几个点:

1.道士塔,位于B类票游客下车区,乐乐茶咖前方,许多人冲着余秋雨《文化苦旅》来的,可以打打卡
2.三危圣境牌坊,位于B类票游客过河的桥上,旁边有塔林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牌碑
3. 莫高窟牌坊,位于A类票游客入窟处,B类票游客途径处
4.九层楼,经典打卡,位于B类票游客入窟处,A类票领队讲解结束处,96窟大佛前,人巨多
5.宕泉河岸,位于参观结束后往出口处,背后有散存文物塔林
6.石窟墙沿,B类票区域,A类票打卡容易跟丢队伍,最好到B类票区域拍照

饮食:研究院食堂外有莫高驿站,位于实地窟区出口处,贵。周围也有别的小店,都不便宜,建议自带零食顶一顶。

特窟参考景区收费标准,不在攻略探讨范围内。


我算是喜欢到处打卡拍照的人,但是去了莫高窟四次都没主动拍照,不知道为何走进石窟心里安静,就想看懂前人想表达的东西,别的什么也不想,实在太着迷了。

后来在敦煌博物院或者复制窟偶然做起讲解,才意识到很多游客不会特别深入做攻略,体验感不强,所以我才觉得做做科普和攻略很有必要,作为景区莫高窟太特殊了。

这也才在我第五次和第六次进莫高窟时特意去构思怎么样写一篇涵盖旅游、文化、餐饮等元素一体化的全方位攻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以上信息2020年八月实测,图侵权删,文字原创,如有错误烦请指出,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