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坎,一个不能遗忘的传说

作者:敏夫 显示图片


惦记了很久,一个多世纪的传说,却因为地处偏僻一直不能成行,终于因为黔东南之行以后对苗族的关注进一步加深,作为曾经的苗族文化中心的石门坎肯定是重要的一环,不走还是不行了,据说溃散到威宁一带的苗族先人是蚩尤卫士长的后来,在长江中游再一次败于炎黄联手以后,云贵高原成了他们最后的家园--------
石门坎只是位于滇黔边境的一个高山小村,隶属贵州海拔最高的威宁县,与云南昭通紧邻,因此这一次行程顺带有了威宁和昭通的观光---------
就让我们从认识这位给大山里的苗族带来希望的博格里传教士开始吧-------



午后来到的湖边,还挺远,单个打车都得二十,这可是县城,后来跑起来发觉威宁可不小,怪不得出火车有好几千人,都比自己在都匀见过的任何时候都多--------
草海东岸挨着县城,西岸是马黛山,有一个回族集聚区,火车站也是,开店的不少,是回族传统的专长;东岸有好几个码头,但最近的一个也是人最多的,自己也是这样,还好进去就遇上了两拨要凑人数包船的,一点也没浪费时间等;一船要六个人三百六,每人六十不算多,毕竟是这样一个名头不小的草海;上一次自己坐游船是十多年前在厦门,九十块被本地人骗到大担二担岛边上看了一眼,一个小时不到还说是金门,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六十已经不算什么了-------
江西一家是从毕节过来的,在那里做生意,宜宾一家是娘俩,自己这些年出门已经习惯不断认识这样那样的人了,不能不这样,任何情况都有,方便吧,省钱吧,都是有这方面需要的; 而且相互聊着多少可以交换一些旅行信息,也顺便充实一路的见识------
草海么,坚持退耕还湖二十多年也恢复到大约三十平方公里了,政府一旦下决心做什么还是可以信赖的,据说还要扩一部分,就不说有点抽象的生态效益了吧,仅仅是旅游,这么多年来,应该是威宁最能看得到的收获了,那么多人过来,谁不是冲着草海的呢,毕竟是贵州高原几乎唯一的天然湖泊,而且还成为黑仙鹤冬天一个重要的过冬基地,已为世界瞩目,这样的条件显然是可遇不可求的------
也因为草海,威宁这一片成为贵州高原少有的平坦之地,如果再大一些就该有一个叫什么平原的名称了,暂且就叫草海盆地吧;真的不错,所谓高原明珠一点不为过,以至于自己一到威宁就迫不及待首先得拜见她了------




码头就在一个湖湾里,有几十亩的水面,其他码头应该也大多如此,也就可以停靠这样六人坐的一些游船,都是撑杆为动力,没有再大的船了,这是对的,草海本来水深大多两三米,大船就得增加机械的推动,会加大湖水承担污水的负累,看来还是有人认真考虑过的,这里毕竟首要的任务还是保护湿地保护名声,能这样想不容易-------
只有一个水道通向深处,七八米宽也就够两艘游船进出,秩序还不错,撑船的都是本地人,还多妇女,也不知道更多的男人干什么去了;在进入水面开阔的地方得先走一段好几百米的水道,两边都是最熟悉的芦苇荡,高一点的地方会有部分树木,搭配很好,景色也不错,马上让自己想到了抗战时期游走于白洋淀的雁湖游击队-------
不过今天是阴天,还有点冷,刚才上船的时候飘了几颗雨,不过还是本地人有经验,湖边湿度大,下一点雨是正常不过的;但自己也喜欢这样细雨蒙蒙的湖面,有一些凉有一些宁静,甚至比烈日当空的感觉更好,只是拍照的效果会差一点 ,但这不重要了,眼前身体的感受才是最实际的-------
一路还有的就是零星的鸟,个头都比较小,是本地的留鸟,那些大个的候鸟还要到十二月才过来,所以这里暂时还是安静,包括芦苇荡深处,包括广阔的天空--------
绕过好几个湖岔也记不得了,但感觉一直很好,要不是还想走进腹地见识海天一色的景观自己更愿意一直这样走下去,都需要吧,人的体验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成不变了,何况,是的,当湖面一下子打开以后心胸也敞亮了很多,那是另外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人都不能不激动了-------



有一个多小时吧,小船就贴着东岸来回走,一路游人还不少,相互拍照着,船太小也只有自己这样的可以站起来,只能如此了,其实景色仅仅是湖面是飞鸟是芦苇荡还是不够,人也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如何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说呢------
拍了很多,都有点千篇一律了,不过也只有这样不断的拍照才能倾泻这样一份感情,热爱这样的地方,不能只是默默地承受了;以至于最后整理的时候有太多的照片不舍,最后打理朋友圈的时候九张照片显然远远不够,逼着自己苦思冥想写了一段小诗,再单独发出去了一组,这才感觉可以对得起这美丽的草海了------
是的,草海的景色是怡丽的是迷人的,即使是这样阴雨的秋季里,相信在阳光灿烂之下,在黑仙鹤到来的寒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都会有不一样的也是引人入胜的感受--------
          烟波浩渺碧连天
          轻舟泛过水云间
          画意诗情心中暖
          秋风秋雨奈如何


                   

   四,百草堂                                                                    
 早早就阳光灿烂了,这样的天气去百草堂看草原再适合不过,蓝天白云是最配草原景色的;租了个车过去,费用稍微大了一点,但出门在外一定的付出是可以接受的--------
百草堂距威宁也不远,二十多公里的路程,但不知道为何一路遇上的人车并不多,只能想是不是都只记得草海了,就像那一家江西人,看过草海就赶回了毕节,多半如此;自己早就准备了功课,这样一趟大老远的过来,不看个够哪能交代,什么时候自己的旅行已经不是一个人在走了,所以一点也不能马虎-------
四十万亩的百草堂相信也差不多,,还不到三百平方公里,这对于有六千多平方的贵州第一大县威宁来说一成都不到,要知道这里高寒,是贵州屋脊,也就草地最多,这点分量还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到处在山间散着,百草堂出名也是因为连片-----
很漂亮的草原美景,四处蔓延广阔无垠,有点久违的感觉,几十年了吧,上一次还是在青海,至于贵阳高坡那样的显然小了,而且山势草地很相似,加上不远处也存在的湖泊,这样的天气下湖水肯定是蓝色的,青海湖畔也不过如此,那份情绪顷刻就回来了------
又是一通狠拍,后来忍不住还上了马,好像还是第一次,居然一点不怕,只是一直给牵着有点不舒服,但又能怎样呢,还是安全一些最好;绕了两圈而已,三十块钱,一路的还有那个四川女孩,两个本地人一直动员走更远的地方,但还是忍住了,也就意思一下够了,怎么着也是过不了瘾的,除非信马由缰-------
回过头来最有意思的还是那一大群牛羊过来的时候,牛是最常见的黄牛,倒是很干净,那一群新西兰引进的美利奴羊就差多了,脏兮兮的还散发着臭烘烘的粪味,都看不出是什么颜色了,不过样子还算萌,而且是这些年少见的场景,因此也不亦乐乎------
怎么说呢,谁说威宁除了草海只有土豆荞麦和火腿,草原显然才是最不一样的,也是这里最摄魂心魄的美丽画卷---------



五,向天坟
好几次女孩都蹲了下去,嘴上直喊不行,还是她妈妈有耐心,一次次又将她拉了起来,当然自己也要鼓励几句,女孩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很不容易,有几个这样年纪的女孩能受得了这样的苦--------
确实也很难,自己一次次腿也快要软了下去,尤其是心脏,有点年纪以后也不行了,再也找不回当初翻山越岭胜似闲庭信步的那份感觉,真的岁月已经不可逆转,这样的运动已经不能正常进行了;不过今天感觉还不错吧,刚才白草坪带来的快乐依旧激发着身体一如既往,而且,在大家面前自己也不能示弱了,否则那么多经历如何用行动去解释呢--------
没想到向天坟会在这样一个地方,高得不行的大山之巅 ,和百度里的介绍差得更远,都和山体连在了一起,除了一个深坑一点也看不出这里曾经有过人类的活动,更不用说所谓的东方金字塔了,看来有点名不副实,给这样宣传出去似乎更像是一场人为的策划,但有点过了;不过自己还是不失望,毕竟来到了,就像许多自己去看过的地方一样,更多的还是一种感觉,还有就是经历,其他都是次要的--------
要不是有立牌介绍更不清楚是什么回事,这也是为何这里人迹罕至的原因,路也就没人去修了--------
看得出也是有车爬上去的,那一定是非常厉害的越野,不过风险很大,稍一不注意都有可能翻滚,所以保险起见还是下车的好,在自己出行的习惯上对安全的要求是明确的,还好同行的包括那女孩都没有异议----- 
一路上去也不是没有收获,这一片植被很好,最多的就是松林,应该因为是彝族神圣地方的缘故;司机是本地人,来过这里自然熟悉环境,在他的介绍下尽拾起了蘑菇,还有松子和榛子,这倒好,四川女孩的情绪立刻给调动起来,一路的辛苦都给忘记了--------
 



六,凤山寺
不知道为何那么多人尤其是那位司机都要介绍凤山寺,不就一个神武庙么,自己是最没兴趣的,但还是上来了,看见的没有出乎意料,寺庙外全是吃的,好没劲,不过也不好表现出来,几个都不说自己也只能憋着,出门就是这样,有时也不能任性了------
吃了一大锅的东西,有点多,但四川女孩胃口不错,一直坚持到最后一个,稍微有点浪费吧,也不用在乎了,是自己点的,原以为时间有点晚,自己饿了大家也差不多了,但没想到罗锅这样的吃法不适合自己;结果想吃的威宁最负盛名的土豆也没吃出味道来,威宁那么好的牛肉也吃得很一般般,其他心情不怎么样都不愿去记住味道了------
不过只要努力还是可以弥补一些什么的,在自己的坚持下大家还是爬上了顶,也没什么特殊的景,但远眺很不错,真的很不错,把整个威宁县城都给看清楚了,包括远处三十平方公里的草海,在这里看过去更像一个池塘,也让自己相信威宁真的不小,只是和几乎所有的县城一样,房子盖得乱七八糟的,以后要重新规划又必然是不菲的浪费--------
也算是有点感受吧,旅行不就是换着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我们的世界么,凤山寺这样的物件到处都有,但这里是威宁的制高点,将威宁整体打量一下也是可以的,下火车以后自己不是一直搞不清方向么---------


七,中水
1
好几次了,一直就说错是赶水,怎么回事,那个北边挨着重庆的小地方,怎么会让自己念念不忘呢;不过同样是一个边陲而已,只是赶水是北大门,中水是西北大门,分量稍微小一点-------
自己从凤山寺下来以后就直接赶去了汽车站,还好上车边上就坐了一位中水本地的回族女孩,在贵阳读书,没赶上一号的车今天才过来的,自己当然就问起来了,出门在外一点机会都不能放过,了解一些心里就踏实一些; 女孩还不错,表达很清楚,连自己想要看的遗址都知道,甚至自家地里都有汉墓,还说了一些关于青铜和盗墓的故事-------
也因为如此,这一趟也比较轻松,一百公里三个半小时的路程不是很无聊,途中遇上一大片漂亮的松林还拍了不少,最后黑下来到中水的时候还多得女孩带路,让自己找到了中水新街一家最好的酒店,主要是干净,女孩能这样给自己着想让人好一阵感动------
不过一到中水就领略了这里的环境,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垃圾,从老街到新街有大约一公里的距离,坎上坎下的关系,新街在高处,镇政府就在那里,对了,新街主要是回族,老街主要是汉族,据说历史上关系也挺复杂,这不是自己这一次要关心的------


2
第二天从石门坎回来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来回都遇上能说的司机,过去是侄子,回来是长辈,于是知道了更多关于这一片土地的信息,不过小伙有点言过其实,以至于后面让自己耽误了三个小时回来的时间,本来和他约好带自己去看遗址的计划也泡汤了,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那个在这里生活多年的女人或许说的是对的,也就只剩下了几个坑而已什么都没有了,是的,自己这样跑过来不能就是要所谓的见识么,不应该如此,就像自己去石门坎的目的一样,那些实物还在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自己特别想了解怎么会发生了这样的故事,中水也应该如此-------
因此第二天一早自己还是决定直接离开了,这一片土地,这里的人民,这里的传说,都将曾为自己记忆里的一部分---------


八,石门坎
1
先到的教堂,好久没走近这样的地方了,以前在廊坊的时候也去过, 一看就是新的,包括所有使用的东西,守护的是一位本地中年男人,给了自己一份宣传页,那些介绍牌子却一直就摆放在地上,说是前些日子给一场大风给吹垮了,这山里会有这样大的风么,即使如此,怎么不赶紧恢复过来呢---------
伯格里去世在他到石门坎的十年之后,一场伤寒就夺去了他的生命,他的墓在一片茂密的林子里,还有一位不太出名的高志华的墓在旁边,他是伯格理众多前赴后继者中唯一在这里去世的牧师,死于昭通过来的土匪之手, 那已经是1937年的事;坟墓显然给后人好好修缮了一番,都是本地这些年最流行的高碑重装,有点像厚葬,不过知道当初的条件,伯格里生前并没有怎么享受过-------
那个年代这些为主献生的牧师如今是很难评判他们的世界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说清楚的,那就是他们把奉献当做了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用文明作为服务的工具,宗教更多成为了一个理由-------
不过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却让伯格里做出了不朽,一场帮助困难重重的苗民的行动,却成就了影响世界的义举-------


2
石门坎光华学校依旧存在,只是更多的是高得多大得多的新楼,环境确实改变了很多,那些曾经的困难也一去不复返了;还好一些旧房子给保留下来,也是修缮过的,据说这里还发生过一次大地震,能留下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几间老屋子还是多少可以看出一些什么,当时确实不容易,衣食住行都位于这片缓坡上,绿色是够多,但出行都成问题,就别说温饱需要的各种物资了,所以后来见到伯格里带领大家花了好几年打开的通向昭通的石道,都没法想象遇上的那些困难了,没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待过,也没有经历过物质极大贫乏的岁月,所以想理解传教士的思想肯定就有距离,自己如此,现在的年轻人更难,不怪过来的人寥寥无几------
倒是露天浴室和足球场让自己久久不能离去,那是什么年代,连省城贵阳都没见识过的,简直颠覆了文明总是从城市到农村的定力,伯格里真的是干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同时联想到中水来,那满大街的垃圾和尘土当地政府如何坐视不见,伯格里一百多年以前已经告诉了这里的百姓,卫生是文明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可一百多以后却在隔壁的中水倒退了-------


3
石门坎已经成为了传奇,但时间还在继续,未来还需要这里的人民不懈的努力,这一次最满意的就是交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两条二级公路让进出方便了很多,四十公里吧,中水过去也就一个小时而已,据说公路是伯格里的后人捐赠的,自己也无意去验证什么了------
还好政府开始重视了石门坎这一块名声在外的品牌,围绕伯克利 打造的旅游业正在得到落实,到处都在大兴土木,环境进一步会变得更好;那天谁说的,石门坎是陈敏尔的帮扶对象,难怪动作那么大,甚至有点不惜血本,眼下也只能靠政府了-------
去的头一天是周日,因此错过了一睹这里的教民做礼拜的日子,想了解这里的宗教情况还没了机会,但想想也算了,自己既然一直远离就继续保持距离吧-------
 


九,初识昭通
本来此次旅行不包括昭通的,但两个原因将昭通加了进来,一是由于计划走的韭菜坪花期已过,没有了诱惑,二是慢车过中水的车很少,威宁又太远,选择更近的昭通更适合;不过阴差阳错的决定还是正确的,昭通尽管只呆了一天但收获可不小,一点不亚于威宁,当然此行的目标主要是石门坎,昭通的收获更像是锦上添花-----
于是在网上查询了一下,是个古老的地方,两千多年历史,是云南文化的三个源头之一,与昆明大理并列,因气候太好有小昆明之称,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一直保留着,这就给了自己一些奢望,马上想到了去过的镇远,不过了解还是有点少,网上信息也不是很多------
出租车经过一个纪念碑的时候瘦小的司机告诉自己这是罗炳辉的塑像,这个熟悉,曾经是个彝族奴隶娃子,后来成为红色将领,但不知道是云南昭通人,于是多问了几句,便知道了这里还有龙云和卢汉以及他们的亲戚关系,这样一个小地方同时出了几位大人物可不得了-------


十,清官亭
清官亭该是昭通市区第一名胜,是清举人王禹甸任县令时所建,当时的目的是为古城留出水源,因为昭通老城位于坝子最高点,经常有干旱纷扰,后来王禹甸离开后人将其改为清官亭,以表敬意。
九十年代开始,昭通为打造古城新气象大手笔投入进行园林化修缮,将清官亭转变成市民休闲的最好场所,设计完全按照江南园林的格局安排,庭楼台榭水岸游廊都有非常精致的考虑,难怪自己一进入这地方都有点忘乎所以了----
坐下来以后看着哪位吹萨克斯的漂亮女孩更有了感觉,是的,这山石相间水桥相连迤逦逶迤的园林真的就像一位美丽的女子,打动了自己的同时还会在很长的时间里让人念念不忘,那么自己得有点什么表示呢-----
犹豫了很久,也想了很久,最后得以下几句才满足了一下:
 小桥流水,依依佳人,轻枝蔓叶,低眼垂眉,颦颦袅袅,浅吟清唱,提搂罗纱,西子人家



 十一,古城
 罗炳辉广场是游城的第一站,其青铜骑像也就是一个大概的感觉,记忆还是当初杨在保在电影里的形象,他是七十公里外的彝良人,一个奴隶的娃子,因为革命彪炳千秋,当时演他妻子的是那个年代美得不行的张金玲;不过自己更注意到了另一块纪念碑,是昭通出去的六十军抗战牺牲的几千战士名册,都镌刻在了石碑上,还是第一次这样见过如此详细的,让自己好一阵感动,六十军后来到越南受降,解放前夕起义成为人民的队伍,能这样立碑还是有点原因的----
联想到抗战也应该有黔军参与,可有谁呢,自己不知道别人更不清楚,是否咱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到位--------
要一直往高处爬才见到了那些有历史感的建筑,首先就是乾泰门,一开始不太明白意思,背面写着坤宁,才反应过来,乾坤嘛,泰安和平是帝王最需要的;当然当街的老屋子都焕然一新了,很多也是几十年来修缮的,不过有几样老物件就够,比如昭通镇署衙门,比如弯弓图腾等等,街道自然扩充了许多,方方面面吧,过去和现在显然是不可比的,用如今的手段来打造一个适合现代文明的审美未尝不可----
昭通的好显而易见,还不仅仅是苹果,其历史引人入胜,其干净整洁感受太明显,当进入美轮美奂的清官亭以后就毫不犹豫喜欢上了这里,车不多人刚好,简直是无可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