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周庄,似乎总是那么拥挤,因为它太有名气了。
2020年,一个特殊的年份,周庄,会不会变成那个梦里想象的水乡呢?初夏,绵绵不绝的梅雨季节,来到周庄,细细品味。
先上一幅周庄的名画,一般人多数知道周庄是陈逸飞的双桥,其实另一幅名画,也是描绘周庄的巨制。
2016年,吴冠中《周庄》油画以1.3亿元起拍,经多轮竞价,最终2.36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此作画于1997年,尺寸为148x297cm,画面以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主,在点、线、面的形式元素组成中,不仅看得到江南的小家碧玉,更看得到江南人的大气,是艺术市场上目前所见最大尺幅的吴冠中佳构。
周庄始建于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时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名为贞丰里。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寓居周庄。
“小桥流水人家”是周庄最大的特征。周庄四面环水,处于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和南湖的环抱之中,古时“港汊纷歧,湖河联络,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周庄志》)。
市镇以河道为骨架,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店铺民居皆依水而建,河道上架着元、明清各式古桥,巧妙地把水、路、桥、店、宅联系起来,形成别具一格的水乡古镇风貌。
周庄的民居大部分仍为明清建筑,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周庄民居古风犹存
周庄的桥,堪称江南一绝。其年代久远,历史在400年以上的古桥就有9座。周庄不光桥多,而且几乎每一座桥都能说得出著名典故。像双桥、富安桥、通秀桥、梯云桥、报恩桥、太平桥、全功桥、福洪桥等“八桥”相映,映衬的不光是周庄胜景,更有江南风情。
周庄的桥,皆成两面朝上的石拱状,远望似彩虹卧波,又似眼眸凝望。每一端都有向上的台阶,耸立的桥背,便于游人从桥顶俯瞰
首先上图,把周庄的河道古桥勾画出来
能看出来,这是个汉字“井”,把世德和永安桥归结为一座桥,其实就是著名的双桥,周庄著名的桥共有十三座。除了远一点的全功桥和通秀桥,今天我们就逐一做个打卡,仔细体会下每座桥的韵味
为了游玩方便,节省时间,我们设计了一条从古镇大门入口照壁起的线路,起点是福洪桥,可以不走回头路,玩遍绝大部分古桥(不含全功桥和通秀桥)
(一)福洪桥
福洪桥在后港西口,建于十六世纪中叶,是一座造型别致的石梁桥,桥身中间的石条上,镂刻着图案对称的花纹,中间镌有“福洪桥”三字。
雨天的青石桥,古意郁浓
桥在清康熙年间由里人重建,乾隆四十九年重修。本地老百姓大多都叫它洪桥,据说和太平天国的典故有关。
很喜欢这样简单的桥,岁月感很强,没有繁复的架构,凹凸的石面就是时间的年轮
(二)青龙桥
重建于1993年
据说旧时过了青龙桥,便是到了周庄
和紧邻的福洪桥比,明显高大了许多,桥长12.06米,宽3.16米,跨径6米,南北各有18级。
(三)太平桥
位于周庄古镇后港东口,连接城隍埭和蚬江街,为单孔石拱桥
桥身石缝里长着藤蔓,遮掩着石拱洞券
桥梁刻有“莲座”图案,清初整修
两个对面的视角
(四)双桥
双桥的出名,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
现在的双桥附近,发朋友圈都有个地址叫陈逸飞与双桥,几乎是代名词了
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
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镇区东北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联袂筑,显得十分别致。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
这两座石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世德桥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出资建造,永安桥由里人徐正吾出资建造。至清乾隆三十年(公元 1765 年)两桥皆重修,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又由里人捐资重建。1957年永安桥再次修缮。
世德桥长十六米,宽三米,跨度五点九米,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人街巷
湿漉漉的梅雨天,水乡更显江南的韵味
永安桥长十三点三米,宽二点四米,跨度三点五米。
余秋雨曾经也赞叹到:“斑剥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致而又苍老,没有比这个图像更能概括江南小镇的了,而又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小镇更能象征故乡的了”。
石梁上的永安二字可以清晰看见
细看石梁栏杆上均有花纹装饰
桥面上的花纹
桥面的刻字
桥底的花纹
(五)富安桥
富安桥横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由里人杨钟建,初系青石面无级。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元年(1522年)再次重修,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3.8米,跨度6.6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修,改成花岗石,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
富安桥是周庄最古老的桥,建于元朝,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
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复辙,而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修建过此桥,更名为富安桥。桥名表达他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
两边的桥楼晚上很热闹,里面是营业的酒吧
富安桥上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较长的一块在桥东作为行人坐歇的栏杆石,一块用作桥阶,较短的三块铺在西桥堍。
站在桥顶,可以看到远处的隆兴桥
下午富安楼里可以喝茶
(六)梯云桥
梯云桥又名唐桥,建造于1764年,为南北走向单孔梁式石桥,花岗岩砌置。
张艺谋和巩俐的一部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电影里面的那座外婆桥就是周庄的梯云桥,后来梯云桥就改名换姓为外婆桥了。
冬天,坐在这个栏杆上晒太阳,估计是很舒服的
(七)隆兴桥
建造于1464-1487年 ( 1994重修 )
(八)报恩桥
建造于1711年(1993年重)
报恩桥,俗称“南栅桥”,它与俗称“北栅桥”的全功桥遥遥相对,它们的作用除了方便两岸行人外,还有起到水上城门的保护作用。
报恩桥原先为明代木桥,屡塌屡建,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钱王浜(现称全旺村)朱瑞如改建石桥,69年被拆毁,93年周庄大发展复又重建,新建石拱桥望柱、栏板、抱鼓等图案对称,雕琢美观。
报恩桥毗邻南湖湾,是欣赏日出和明月的最佳地。
(九)蚬 园 桥
重建于1993年,蚬园桥也是一座石梁桥,桥头各有一对石狮子
(十)普庆桥
建造于1726年,普庆桥在中市街澄虚道观的对面
后面能看到澄虚道观的黄色围墙
后面是下个桥,贞丰桥,桥上的普庆二字清晰可见
(十一)贞丰桥
单孔石拱桥,位于周庄古镇中市河西口,连接贞丰弄和西湾街。由于周庄古名贞丰里,以里得名,为贞丰桥。明崇帧七年(163年)重修,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建,桥长12.2米,宽2.8米,跨径44米。该桥拱洞完整
贞丰桥西侧有一小楼,曾经是南社成员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聚会的地方,人称"迷楼"。旁边裹着绿色遮挡的就是迷楼,没有开放,整修中。
因为疫情,这次在周庄才能拍到无人或很少人的空巷
地面有点湿,拍出来特别有年代感
出墙花永远是美丽的风景
打个招呼都很方便吧
干净整洁,还是人少的舒服
过街楼
双桥边,镇里最大的早饭店,不过差评,只有样子,真的不好吃
富安桥下的小巷
青苔印记最为显现历史感
梅雨天的小花,开在阳光露出的一瞬间
光影婆娑
装点生活的永远是热爱生活的人
因为生意不好,很多店铺在转让或没有开门
一人巷
下面是一组非常漂亮的各式屋檐,组合了各种植物苔藓,迸发勃勃生机
上过电视的豆腐坊,他家的豆浆和豆花确实味道浓,和其他镇里那种加水的完全不一样
早起的功课,生火
古戏台,观众很少,但演员一丝不苟
河景客栈
小巷深处的客栈
随意一拍就是风景
所住的民宿后院,单独的空间,可以搞点娱乐活动,什么神秘表白啊,团建啊
桥边花
古桥告诉你,它是一位老人,小花告诉你,你活在当下
河道是水乡的魂
也是因为疫情,水面上少了很多游船
这条船只坐了一对恋人,人少了,就变成风景了,一边游,一边听着船娘的水乡小调
黄墙绿水,特别的安静
宽阔的河堤路,一般都是大户人家门口
双面台阶,河边带护栏,也是大户人家的标配
(一)张厅
张厅,原名怡顺堂,相传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
张厅的后院,是—个闲静素洁的小花园,四周围拥着粉墙黛瓦的民居。高高的风火墙下,翠竹摇曳,月季吐艳,书带草点缀着曲径。
小河有一个优雅的名字“箸泾”。由于它与南湖相通,河水清洌。箸泾中段拓一丈见方水池,即是船儿交会和调头的地方。四周由花岗石驳岸护卫。
驳岸上是临河人家的后窗,设有—排敞窗,窗前有吴王靠,也叫美人靠,一种木棱式拉杆。窗下驳岸间如意形状的缆船石上,拴着—条树叶般的小船,一副“船自家中过”的情景。
大厅的东侧,有一条幽暗深长的陪弄。旧时,没有大事轻易不开正门,每逢婚丧喜庆或有贵宾来访,才打开大门,抬进轿子。 平时家人进出都走陪弄。
(二)叶楚伧的故居
南社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一百年,它于1909年在周庄成立,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文化团体,柳亚子、陈去病、叶楚伧等等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都是南社的领导者和骨干成员。
为何以“南社”为名,取了这么个简单的名字?南社成立之时,正值清王朝统治末期,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满清贵族的腐朽与腐败早令世人不满,而南社的骨干其实很多都是同盟会成员,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政治中心在北方的北京,一个“南”字也表明了他们的态度和立场,取“操南音,不忘本”之意。辛亥革命成功后,南社成员也公开承认: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
这座书院位于周庄古镇中心的西湾街上,临河坐南朝北,三开门,前后五进深,占地1100多平方米,数经修葺,是典型的苏州庭院建筑,其特色就是青砖小瓦硬山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在周庄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的名人,在清末民初,周庄就出现了一位曾叱咤风云的人物,正是因为这个人,才将这座民宅和南社百年书院联系在一起。这个人就是叶楚伧先生,周庄甚至曾因他一度更名为楚伧镇。
这里便是叶楚伧的故居,始建于清末同治年间,由叶楚伧的祖父修建。他的曾祖父叶杏江曾是清朝官吏,祖父叶厚甫无意于仕途,在周庄开设叶太和酱园,家道比较富裕,修建了这栋老宅。叶楚伧幼年时期,曾在这里生活与居住。
现在里面是个类似书店的地方,可以参观,也可以坐下来看看书,因为疫情,没有一个游客,只有管理员坐在那里看电脑,喝茶,好不自在。
卖一些周庄的文创作品
2007年首演的《四季周庄》是中国第一部呈现江南原生态文化的水乡实景演出,它是对江南水乡人民与水和谐相处生活画卷的描绘,是周庄向世界展示经典江南水乡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因为疫情,卖了三分之一票,观众都隔着一个座位,票价也打折了很多,但是演员们都很认真,并不因为人少或打折就敷衍,点赞!
夜幕逐渐降临
开始了。演出阵容三百人左右,既有专业演员,还有大批来自生活第一线的本地农民、渔民、市民,整台演出将富有生活气息和市井气息,演出在“小桥、流水、人家”的经典环境里展开。
《出航》一章,融入杂技艺术,精彩演绎了当年沈万三凭借周庄便利的水路交通出海通番的传奇故事
“四季周庄”中的春景《小镇雨巷》舞蹈
四季轮回是经典的艺术母题。在《四季周庄》中,是春雨遮掩了油纸伞的幽魅,夏露点化了荷塘的清凉,秋收燃烧了水乡的激情,冬雪加热了年味的温度。
《水乡婚庆》演绎了周庄古镇摇快船娶新娘的传统婚庆
因为今年的梅雨特别大,特别长,所以南湖湾的光影秀看不成了,水淹的很高了,不过这样也好,安安静静的看看南湖湾夜色,吹吹夜风也不错
沿湖栈道
荷塘夜色
一家很会选地方的度假酒店
不刺眼的灯光,适合散步
弯弯曲曲的栈道,很多孩子喜欢在上面嬉戏
沿湖的会所
南湖大桥
周庄的夜景偏静,只有富安桥的旁边有几家酒吧,其余都是以餐饮和商店为主,这个是张厅的门口
夜晚的青龙桥
老房子适时的打上灯光,确实比黑咕隆咚的要好看的多
民宿?确实有点深巷的感觉
晚上有好多穿汉服或穿民国服装的小姐姐,穿梭在双桥等人多的地方,运气好可以合个影撒,没好意思用闪光拍,怕刺到人家眼睛
关了不少商店,但还是有不少开门的
近河民居
民宿的灯光
这个台阶特别有感觉
晚上景区还特地在好多水面上打出雾气,抓拍的好,有朦胧的感觉
疫情的影响确实厉害
希望早日回到热闹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