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1日,疫情推迟后7.7--10全国高考后的一天,唐山古冶7.12早上5.1级地震的前一天,跟随【天津窗户外】团队的队员一百来人奔向蓟州区的登山步道,走进山区,走进自然,休闲健身,活着真好。
说心理话,作为天津的驴友,跟随几个团有五年的户外体验,离天津最近的山区,蓟州区,其实还真没来几次,一般是登”三界碑“,感受一脚踏三地,其次是“五盆沟”,感受春季桃花满山开。之所以少选择天津山区,一是比较好的景色,都已形成旅游景点,收费进入,而且套票路线极少,二是我个人认为,天津的山,大都是山不高,石不奇,路不险,水不见,庙不多,古不再, 景不惊,都是连绵不断的小土山丘,近看远看没有震撼力,不会让人流连不返,复尔再来。
然而,2020年,这里却吸引大批的天津驴友团队,问起原因,其实就是新冠病毒的疫情不能出市区,否则健康码难保本绿,也是无奈中的唯一选择。
天梯之路
健身步道,近几年来的最火公益项目。不说其他,单说天津的后花园,山区蓟州。
利用2017年全运会在天津召开之际,近两年来,蓟州区积极落实“全运惠民工程”和市政府、区政府民心工程,在蓟州山区18个旅游专业村,利用体育福利彩票集资,建设了20条登山步道。这些登山步道按照“一村一品,一条一特色”的建设理念和“高标准,高水平,高档次”的建设要求,遵循再生性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以保持山间天然路径原始现状为基础,根据沿途的自然风景和植被,采用原生态的施工法,通过对路面进行适当清理和修整,为群众提供一条安全、顺畅的观光、休闲、健身路径。
起点,
出山口之一,正常的进出口
出山口之一桑树庵村,我们的出山口,
苦梨峪,位于天津蓟县大山深处的她,地为中上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地区,这里有世界最古老的地质遗迹,有着极为丰富宏观藻类化石和古生物化石,来这里,仿佛置身在“天然氧仓”,令人心旷神怡。
苦梨峪村,距县城25公里,明代成村,因山谷多有苦梨树而得名。整个山村掩映在群山之中,群峰叠翠,林木繁茂,林木覆盖率达96%。苦梨木是梨树的一个品种,但很少长梨.其木质特别结实,用锯锯开,木质呈白色。由于木质硬,是做木工刨子的好材料,也可以做其他硬木器具,所以村民们常把它砍伐后出卖给游客,所以,现在苦梨木在山上已经很少见到了。
这里作为中上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地区。大小面积不一的小石林景观就达26处。经地质学家考证,距今约18亿年前,蓟州地区的地壳呈下降趋势,导致海水入侵,形成海洋环境。此后,这一地区的地壳又发生了上升运动,使沉积的地层露出了海面,又加之构造运动使沧海变成桑田,于是就出现了当今的地貌。因了这丰富的叠层石资源,才有了“叠层石海洋”的美誉。
硕果满园——苦梨峪自然资源丰厚。树种繁多,天然氧吧,自然造就。众多果木,香甜扑鼻,苹果,核桃,栗子,梨,柿子,红果,山楂。四五月,在这里看漫山梨花开……
路中我,遗憾,没见到了一直听闻的水晶棺材石头和木棺材石头。棺材寓意“官”和“财”,摸了摸,想沾一沾这一美好的寓意。据说,这两个棺材是八仙为自己准备的,但后来,他们得道成仙,也就把棺材留在了这里。
见到一小片石林。石头形态各异,各具特色。这一片石头是石砾,很久以前,他们都是海里的石头。
原生态微型小石林——原生态石林,便呈现眼前。刀削斧劈,形态各异的巨石,相互守候,相互凝望,仿佛苦梨峪人亿年的故事了然在胸。
回程走公路是发现的景点标识。
我们今天走的一段是下营村健身步道和苦梨峪村健身步道
使用原木做步凳台基,后铺满碎石,阶层高度适宜,脚感不硬,行走舒适,随山脊线起伏蜿蜒,坡度平缓,沿途植被较好,林密阴凉。全程约10公里爬升400米,如果有体力,有个转折点不再左行下降,可直接登高,扩展至14公里爬升650米,而我们今天却走了另一条下山路线,就是下山没有登山一丁点难度,多走5公里,就是在公路上行走绕行到起始点。
这种步道,我是少见的,大部分爬山步道大都是石梯,木梯,铁梯,脚感硬,台阶幅度大,上山喘大气,下山伤膝盖,
苦梨峪登山步道以“探索生物起源,寻找大自然演变奥秘之路”为主题,为游客提供健身、游览、寻宝等功能。希望游客在这里能够体会到“雪岭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之美。这一段经过维护,加装部分去区域护栏,脚下安装圆木台阶的登山步道全长1.5公里,途径最高海拔397.8米。其他区域为山区自然小道,
这条路线,起初一个队两辆车分在间隔二百米的的两处停车,也是位于这条环行路线的进出口,最后领队决定逆时针环绕,实施证明,这个方案比较适宜,原因是刚开始直接上山攀登,后半程下山基本都是平坡路,对膝盖有好处,对体能也有利处。
这次活动一百来人,当然包括许多第一次户外人员,还有一些孩子和老人,这条路极其适合初练者,但可以跟着自己的体能决定路线长短,
这一群人,有的,没走出一两公里,感觉体力不佳,选择回程;
有的走到一半,感觉体力有限,选择半路走岔路回程,走了一段峪底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路,
有领队和收队带队的头,尾两拨,按既定路线走,10公里完成全程;
而中队,包括我周边的人在内 近40余人,在下山途中,感觉极度舒适,走到了半山中的水泥路,顺势而为,竟然被其中的一名管理“蝴蝶”紧急呼叫路线有点问题,我在后面听到了管理的提示,打开户外软件发现脱离航线一两公里了,而我在的区域正好有一条上山路线, ,但这不在轨迹之中的,而且,我的朋友上周来过这,证实这条路能走回正轨,但管理认为,前方已有部分队友从此路过,随已经叫停20余人,但都是体力不支着占多。当时我的朋友还在为上走山路和下走公路有纠葛,作为我,看看软件,这条下山了随虽轨迹,但山路提示清晰,后面就是公路,我们来去都通过的公路,就是有点绕路,因此和我周边朋友与管理“蝴蝶”大车共识,当我们偏离航线后,不要在分成多个小队,整合一起,有难共度,决定沿着错路走下去,走盘山路,走村路,到公路。这样走了六公里,其实不计划多走了几公里,但不是山路,公里的消耗总归比不上山路的。(说句自私的心理话,对我自己的还在喘的身体,对我身边的60多岁慢阻肺老友,我还是选择走公路的安全路线)
原计划10.5公里的线路轨迹,这个标识可能有点少,大约在13-14公里左右
中午休息吃饭的方位,离终点还有2/3的路了。
上图是发现偏离轨迹时所处的位置,回头,还得走一段路,况且还是山路,有升有降,还得消耗一定的体力,继续走,一路下行,平坦的水泥,柏油路,省力,安全,但缺少不少景色,错过了最美的一段。回头看来,一个转向方向问题,引来路线问题,造成结局不同。如果我们马上转向,向左上山,路径还是对的,话说回来,还得顾全大局。
最终我们一队人完成的轨迹。从轨迹距离来看,原预计10.44公里的图有误还是我的图有误,同一路径有的标识12公里,而我这张图应该也有误,我们是在10公里处开始走岔的,怎么可能呀,在信号时有时无的山里都不好确认。
新版的软件和原来有所不同,过去累计上升下降大约在400米左右,高度距离,我们一般认识为等了多高,现在累计3000米,可能认为是上升时段走了3000米的距离,改为路途距离。
此图上升高度为436-189=247米(海拔最高减去最低),我也晕了,跟过去的提法不同。
天气情况,早上出来,发现地面都是湿的,有些纳闷,后来一问,昨夜下了一场雨,还不小,但是我已熟睡不知。提前认为能少带水的我,只随身带了两瓶半,1.25升,一整天的阴天,山里的风力较小,却有点闷热,不得不控制进水量,直到走入公路,滴水未剩,一干二净。
升升降降,走走停停,流流汗汗,吃吃喝喝,拍拍照照,瞧瞧看看,早六点启程,晚八点回程,看似平淡一天过去,但对身体也是一种提升。
2020年7月 弓米弓写于天津
今天也有一个小怪现象,我的登山仗,一路山上使用正常,到了公路没用,在手里拿着,忽然感觉手杖段成两半了,一看,铁箍断了,没救了,作废了。为嘛使用中没反应?其实它也该休息下岗了,因为这也是我回修过的,当初是在使用中,戳进了石缝中,撅折了,后联系厂家又买了一新的,捎带给了个配件,自己修好的。感谢这支手杖,陪我近三年的旅途,携带方便。给我带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