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川村位于浙江省淳安县浪川乡,有着750余年的历史。
在村口处矗立着一座廊桥,名曰“进德桥”,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至今一直方便着往来的村民。桥下斑驳的老白墙早已发黄了,隐约可见“农业学大寨”几个的大字,透过这些涂鸦痕迹,模糊的岁月依稀可见。
桥两头各有两扇小门,可左进右出,作为村子交通要道。那面破旧斑驳的墙面上还有两个小圆窗,不知道这两个圆眼,是不是这座古桥的双眼,透过它们,能够看到久远的历史与如今的风貌。
村口有5棵古樟张开巨擘向四方延伸,最大的一棵距今有八百多年了,树干要十个人才能合抱得过来。
芹川村整体呈坐北朝南之势,整座村址呈衣带型,分布在芹川溪两侧,从村口至村尾全长约1000余米。芹川溪两侧的民居大都为明清时代的徽派古建筑,且基本保存完好,近60栋,大都呈坐东朝西或坐西朝东。建筑风格较为独特,不仅建筑物内有雕梁画栋,而且还有其他民居少见的水榭、楼阁、戏鱼池等。从村落的外形看,口小腹大,天道自然,山水形胜,是典型的风水宝地。
进村,一条小溪,横卧在村子中央,宛如衣带自上游飘至村口,全村有30多座桥,半数以上是柏木搭成的独木桥,约有10公分宽。走在桥上,柏木会时常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芹川村虽地处浙江,可是整个村子的民居都是徽派建筑。漫步其中,仿佛到了皖南某个古村落。民居大都为砖木结构,房子为三开三进,两层楼结构,前后各有一小天井,中厅与后厅有木屏风相隔,非常古朴。
夏天,芹川村很凉爽,溪水不仅清可见底,更是沁凉沁凉的。溪里鸭子在悠闲地戏水,小鸡在旁边啄食。溪水清澈见底,溪中小鱼成群,竞流嬉戏,可以清晰地看到溪底的石斑鱼,甚至连鱼身上的花纹都见得一清二楚。
来芹川古村的游客不多,因为绝大多数的游客都是奔着千岛湖去的,这个古村落的知名度对外地游客来说其实并不高,所以古村里依然保存着古朴静谧,没有太多的喧闹和嘈杂,当地人也依然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
如果你向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果你是个资深古镇控,如果你喜欢小众人少的旅行地,那推荐你去芹川古村,一个位于杭州千岛湖的原始村落。
走在芹川村巷子里,时常可以闻到一股芝麻的甜香,不禁依着味道寻香而往,那就是麻酥糖的香味。麻酥糖是芹川村的传统特色小吃,因其色、香、味俱佳,在当地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特点是糖甜、麻香、酥散而不糊口。
相传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王氏祖先恰巧因经商滞留徐州,亲眼目睹了苏姑为击退洪流只身跳江的壮举。为表自己崇敬之情,将“苏糖”带回故乡芹川。后来,王氏族人对“苏糖”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进,并结合本地的食材和工具,形成了今天的麻酥糖。
芹川古村的深处是一排排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徽州古建,岁月虽然斑驳了这些粉墙黛瓦,但那些精致镂雕的石砖还是可以寻见户主当时的家风与荣耀,其中主要建筑就有王氏宗祠(光裕堂)、敦睦堂(三环厅)、七家学堂、王时炳故居、王文典故居、王昌杰故居。
村内村外,原有36座廊桥、单孔石拱桥、独木桥、木板桥,均跨溪而架。现仍留有进德桥、际云桥等。
村口有狮山、象山对峙,俗称“狮象把门”。
村中王氏后裔保存着《江左郡王氏宗谱》二套,从其可知,芹川原有芹川八景:银峰耸秀、芹涧澄清、象山吐翠、狮石停云、玉屏献翠、金印腾辉、餐霞滴漏、沙护鸣钟等 。
在三环厅前,还立有一块“恩赐碑”,此碑为大明弘治四年岁在辛亥九月遂安县主事张学所立。《碑记》上镌刻“恩赐”二字,碑额为篆文“源远流长”,碑文记载:“明成化年间,陕西河决,广东大旱,灾民流离转徙,义民王彦捐谷八千石赈灾,上感其义举,敕立此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