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墨西哥之漫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探寻印第安文化遗产宝库

作者:燕子 显示图片

我们在墨西哥旅行期间,在坎昆参观了图卢姆古城遗迹;在梅里达参观了奇琴伊察和乌斯马尔文明遗迹;在瓦哈卡参观了阿尔万山和米特拉文明遗迹,在墨西哥城参观了特奥蒂瓦坎文明遗迹,对灿烂的古印第安文明震撼与赞叹只余,对于没有前往参观的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等文明遗迹感觉十分遗憾。
参观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可以弥补这些遗憾,最适合作为墨西哥游览的收官之旅。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是拉美地区最大的博物馆,在这里可以了解前西班牙时期4000年以来,墨西哥不同地域8种印第安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博物馆仿佛一串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熠熠生辉。


博物馆浓缩了古印第安文明的文化遗产,在人类学历史上具有很高地位,在世界博物馆界独树一帜。


太阳历石在墨西哥人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墨西哥随处可见太阳历石图案的各种工艺品。
太阳历石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们在7号阿兹特克展厅中得以见到真容。巨大的太阳历石直径3.6米,重达24吨多,其表达出的历法与深奥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令人惊叹。


在5号特奥蒂瓦坎厅内可以见到按1:1比例复原羽蛇神庙的复制品。羽蛇神和雨神颜色鲜艳,形象带有几分卡通,古印第安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令人赞叹。


墨西哥湾沿岸是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祥地,也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美洲文明。在9号墨西哥湾厅内,我们看到了众多奥尔梅克玄武岩巨石头像,这些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文物。


我们在尤卡坦半岛参观过奇琴伊察和乌斯马尔文明遗迹,领略了灿烂的玛雅文明。
在10号玛雅厅,我们看到了参观遗迹没有看到的玛雅人头像雕塑,尖尖的下巴、挺直入眉的鼻子给人深刻的印象。


在南部墨西哥人心中,托尔特克人几千年来都一直是智慧的象征。
6号托尔特克展厅中,矗立着4.6米高的巨型石柱武士雕像,石柱集建筑与美术于一身,展示了托尔特克人是在建筑中运用像柱的独特成就。


博物馆收藏了27000余件藏品,里面有众多印第安文明遗迹出土的各类文物。这些藏品在参观文明遗迹时是看不到的,参观博物馆很好的完善了我们之前的参观体验。


博物馆位于墨西哥城查普尔特佩克公园内,地铁1号线和7号线均能到达博物馆,7号线更加靠近博物馆。乘坐地铁每人只需5比索,途中可任意换乘不同线路。我们乘坐地铁于上午9点半到达博物馆。游客不是很多,我们购买每人75比索门票,进入已有200年历史的博物馆。


从博物馆大厅进入展厅园内,迎面是一座巨大的雨神石雕,这是一根铜柱支撑的伞状平顶,有水如瀑布般从铜柱上面洒下来,仿佛“雨泉”一般。地处高原的墨西哥是个缺水国家,水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要,“雨泉”寓意着水在墨西哥的地位与作用。


铜柱周身雕有雨神和太阳神等神像,表达了墨西哥古文明中对太阳神、雨神的崇拜。


“雨泉”也成为博物馆重要的景观,受到游客的喜爱。


博物馆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
国家人类学博物馆建成、开放于1964年9月,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865年的国立博物馆。
博物馆展厅区域是座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庭院,展厅入口之外的其他三面环绕着二层建筑,上下两层共有25个展厅。


一层设有12个展厅,分别是原住民文化、人类学简介、美洲的起源、前古典时期、特奥蒂瓦坎、托尔特克、阿兹特克、瓦哈卡、墨西哥湾、玛雅、西部、北部展厅。
展厅通过众多文物与资料,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古印第安文明的发生与发展。


二层展厅对应于一层展厅的时期、地域与种族,通过服饰、乐器、武器、宗教和生活用具等实物、情景、图片及壁画等展示了印第安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tips:1、博物馆全馆参观路线总长约5千米,实际参观时可能路线会更长。
         2、参观众多展馆即使走马观花也十分耗时耗力,建议将参观重点放在5到10号展厅。
         3、博物馆展厅区内没有餐厅,建议带水和食物入内参观。

1号展厅是原住民文化。这里展示了大量历史与文物的照片。


在这里看到了乌斯马尔遗迹的图片。
我们参观过乌斯马尔遗迹,其建筑使用极具艺术表现力的普克风格进行装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鹰钩鼻子神是乌斯马尔遗迹建筑上最为常见的装饰题材。


史料照片记录了从文明遗迹出土文物的过程。
许多文明遗迹的出土文物都被集中在国家人类学博物馆收藏。


2号展厅是人类学简介。通过考古文物与照片介绍了墨西哥与美洲大陆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3号展厅是美洲的起源。通过模型、古代地图、绘画等介绍了美洲的历史起源。


4号展厅是前古典期文明。展示了玛雅文明农耕栽培的发展历程。


展厅再现了1936年在特拉蒂尔克发掘的古村落遗迹。


大约3000-4000年前古印第安人制作的陶器形象各异,生动精致。


5号展厅是特奥蒂瓦坎文明。特奥蒂瓦坎文明出现于奥尔梅克文明灭亡之后,与玛雅文明约为同一时期。


世界文化遗产特奥蒂瓦坎遗迹位于墨西哥城以北约40公里,是公元前200年建造的墨西哥最大的宗教城市国家,约在公元750年时灭亡。特奥蒂瓦坎在印第安人纳瓦语中是“创造太阳和月亮神的地方”。
我们之前曾前往特奥蒂瓦坎,在那里看到了著名的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和羽蛇神庙。
在展厅我们看到了从特奥蒂瓦坎出土的众多文物。


我们之前曾前往特奥蒂瓦坎,在那里看到了著名的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和羽蛇神庙。
太阳金字塔出土文物用骷颅头装饰的石盘,表现太阳神之死。难以想象在石器时代,如此精细石刻是如何雕刻的。


月亮金字塔出土文物特拉洛克雕像。特拉洛克是特奥蒂瓦坎的守护神,祂有男版与女版两种形象,其中男版特拉洛克是掌管降雨的雨神,女版特拉洛克则是掌管河湖的水神。一位大神身兼两种角色,深受印第安人崇拜。


特奥蒂瓦坎的羽蛇神庙金字塔上雕有羽蛇神和雨神,历经几千年的风霜已经褪色。
在5号厅内我们见到了按1:1比例复原羽蛇神庙的复制品。
羽蛇神和雨神颜色鲜艳,形象带有几分卡通,几千年前古印第安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令人赞叹。


鲜艳萌宠的众多雨神是在合影吗?


见到过很多次雨神,在这里第一次见到火神。火神皱着脸,没有牙,头上戴着一个圆形的火盆。火盆上菱形与条形代表着火。


创作于公元200年前后的壁画,画面上裸体的男人和女人正在用杯子喝着饮料。壁画上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


6号展厅是托尔特克文明。
特奥蒂瓦坎文明终结后,托尔特克文明在传承特奥蒂瓦坎文明的基础上得到丰富与发展。
托尔特克文明始于公元900年,终于公元1521年。
托尔特克人在雕刻、建筑、绘画等方面都具有辉煌的成就,有“伟大的工匠”之称,尤以创造和使用像柱作为柱梁或门窗过梁的支柱,成为墨西哥古代建筑与美术的独特成就。
图拉遗迹位于墨西哥城以北65公里,是托尔特克文明的中心。
《图拉遗址》中的武士像巨型石柱是其代表作,体现了托尔特克人高度的雕刻艺术。4.6米高的石像矗立在6号展厅,他是托尔特克勇士的特征,也是托尔特克文明的象征。


武士像的前面是一个手托圆盒的仰卧人像,这是查克.莫尔像。
查克. 莫尔意为神的使者,他手中所捧的圆盒用于盛放贡品,他把人们对神的贡品呈送给神明。
查克. 莫尔雕像始于托尔特克文明,也是构成托尔特克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
不同的查克.莫尔像出现在不同地区,他们的造型有所不同,但共同点都是手托盛放贡品的圆盒。


图拉遗迹出土的勇士雕像,雕像运用了蓝色、白色和琥珀色的颜料,人物形象生动,服饰刻画细腻,带着一串贝壳项链,还有头盔、手套与护膝。


佩带着耳环与手镯的女性雕像,帽子上有着花朵造型的装饰,脸上的表情十分生动。


托尔特克人的制陶工艺深受特奥蒂瓦坎文化的影响。


这尊蓄着胡须,有着尖牙的人像名为“创造者”,仔细观察会发现他身体不便言说的独特之处,更加理解“创造者”的含义。


托尔特克文明在很多方面曾影响阿兹特克文明和玛雅文明的发展。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雕刻艺术和国家建制上。

阿兹特克文明分布在墨西哥中南部,是距离现代最近的美洲三大文明之一,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被西班牙人毁灭。
墨西哥的国旗和国徽上都是一只立在仙人掌上叼着蛇的雄鹰。这个图案在墨西哥经常看到,人类学博物馆的大门上也有这个图案。
这个图案的内容来自阿兹特克文明的传说。阿兹特克人原是墨西哥北部的狩猎民族,居无定所。根据神谕,如果看到一只鹰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条蛇,那就是他们定居的地方。他们历经艰苦,向南迁徙,到达墨西哥谷地,他们看到了特斯科科湖中一块大石,石上长着一株仙人掌,仙人掌上栖着一只叼着蛇的老鹰,这正是神谕之地。
阿兹特克征服了原有居民托尔特克人,在14世纪上半叶,建成特诺奇蒂特兰都城 (特诺奇蒂特兰意为“石上仙人掌之地”),自此开创阿兹特克帝国。


现今的墨西哥城就建在特诺奇蒂特兰城废墟之上。现在位于墨城历史中心区大教堂背后的大神庙遗址,就是当时特诺奇蒂特兰城的中心建筑。
阿兹特克人继承了托尔特克人的文明,结合自己的创造,完成了新旧文化更迭,建立了古代墨西哥谷地最后的印第安文明阿兹特克文明。
太阳历石是阿兹特克文明的象征。
太阳历石直径3.6米、厚度20厘米,重24.5吨,作为阿兹特克人奉献给太阳神的纪念碑,装饰在特诺奇蒂特兰神殿的墙上。 


1521年西班牙人入侵,将特诺奇蒂特兰城烧成废墟,神殿被毁坏,太阳历石被丢弃在现今墨西哥城宪法广场附近。
当时的墨西哥大主教目睹印第安人仍然对这块圣石顶礼膜拜的场面,下令将太阳历石掩埋大广场地下。
1790 年墨西哥城修整宪法广场,太阳石得以重见天日,被收藏于博物馆中,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并因此开始建立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


太阳历石表达了阿兹特克人的宇宙观和哲学观。
阿兹克特人相信,世界自始至终被分作五个太阳纪。前四个太阳都被浩劫毁灭,只有第五个太阳成为了胜利者。而我们人类现在正在第五个太阳的运行时间内。
反应在太阳石上,中心是第五个太阳即太阳神,四周图案是关于前四个太阳的传说。外环的 v 形符号象征带给大地能量的阳光,环绕巨石的两条巨蛇则象征了羽蛇神和火神。


太阳历石包含了两部历法。
第一部是太阳历,用于指导阿兹特克人农耕,并在每个节气宰杀牲畜行礼祭神。规定每年有 18 个月,用内环 20 个不同的动物图案表示每月 20 天,年末5天为凶日,一年共有 365 天。
第二部是神历,每年有13个月,每月20天,一年只有 260 天,用于确定举行祭祀仪式的日期。
两部历法合在一起计算,每 52 年重合一次。用这种方式纪年,可以精确地推算到远古。


阿兹特克帝国虽然被毁灭,依然留下很多文明印记。下图这块巨大的石头被发掘于1988年,顶部有一个太阳图案,太阳的中心是一个圆形的空心。圆石侧面的雕塑刻画了战争场面,记录了阿兹特克人的11次军事征服。


阿兹特克人对于特奥蒂瓦坎文明之后的众神十分敬畏,同时也敬畏自己本民族的神明。


阿兹特克人敬畏的女神科亚特利库埃身兼数职,即是大地女神、死神,又是又是众神之母。她同时掌管生育和死亡,是大地的创造者和毁灭者,是众神和人类的母亲。
雕像遍布具有象征的图案。有尖利的牙齿,两双伸展的手,腹部有一颗头颅,身穿缠绕毒蛇的短裙。


羽蛇神象征文化与丰收,受到很多时期印第安人的崇拜。这座羽蛇神的形象有些卡通。


瓦哈卡州位于墨西哥南部,萨波特克人开创的瓦哈卡文明始于公元前7世纪,瓦哈卡文明先于玛雅文明达到中美地区文明的鼎盛时期。萨波特克人创建了阿尔班山城邦,是美洲大陆第一个根据规划创建的城邦,米特拉宗教中心遗址的马赛克装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展厅中陈列着阿尔班山与米特拉遗址出土的文物。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 “舞者浮雕”。事实上 “舞者浮雕”只是发掘者根据浮雕的形象取的名字,然而真实的描述可能是战争结束后拷问俘虏的场面。


阿尔班山遗址出土的石雕,上面有着生的动形象和丰富的内容。


阿尔班山出土的美洲虎石雕。


阿尔班时期的陶器,样式与色彩、图样都十分精美。


萨波特克人在祭祀仪式上演奏各种乐器。


玉石上的雕塑很生动。


米特拉遗址墓穴中发掘的陪葬饰品。


奥尔梅克文明出现在墨西哥中南部,得名于奥尔梅克印第安人,发生在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有印第安文明之母之称。


巨大的玄武岩石雕头像在博物馆中夺人眼球,它们是奥尔梅克文明的典型特征。 


这些巨石头像嘴唇肥厚、鼻子扁塌,头上戴着宽边头盔,头盔上有着徽章或花纹。这些花岗石头像形象鲜明,显示了奥尔梅克人高超的雕刻技术和美术水平。


奥尔梅克人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石雕作品生动细腻。奥尔梅克著名遗址拉文塔出土的19号石碑,表现龙和人的结合体,具有强烈的流动感。


博物馆中雨神的出镜率最高,许多印第安遗址都有雨神。


兔神雕像。兔子是生育的象征,也是生与死的象征。兔神的鼻子宛若新月,所以兔神与月亮女神有关。


音乐与舞蹈之神。


奥尔梅克人在玉石上雕刻的美洲虎、人像也十分细腻生动。


玉石饰品与祭品。


玛雅文明最为人们熟知。玛雅文明分布于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伯利兹和萨尔瓦多等地区,发生于公元前10世纪,公元700年到800年之间达到鼎盛阶段,公元900年后突然绝迹。它的起源、形成和突然销声匿迹,迄今都是一个谜。
我们在尤卡坦半岛曾参观过古玛雅帝国最大最繁华的城邦奇琴伊察和乌斯马尔城邦遗址,对于精美的金字塔、建筑雕塑、象形文字等留下深刻印象。 


位于墨西哥东南平原恰帕斯州的帕伦克遗迹是也玛雅文明最著名的遗址,展厅按照实体大小复原布置了帕伦克王墓,并收藏了出土的陪葬品。


展厅展出了众多雕刻精细、富有立体感的石板与石雕。细腻的石雕表现了玛雅历史代表性的事件与人物。


这块浮雕上是一位首领正在接受贡品,贡品是一个美洲虎头。


橡胶球比赛在所有中美洲文化中,都是一种重要的宗教礼仪形式。球场是玛雅城邦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比赛时不能用手,只能用臂、胯和膝部触球。石雕生动的再现了球赛的瞬间。


这块圆盘形雕塑周边环绕着玛雅象形文字,中间是一位球员,正在用他的胯部击球。


象形文字石雕。


玛雅人的形象十分鲜明,高耸入眉的鼻子令人印象深刻。



9号展厅外有波拿蒙派克的复原壁画,画面表现了祭祀仪式上的舞蹈,舞蹈头戴美洲狮头饰,舞动着“翅膀”,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室外还有玛雅神庙的复原建筑。


建筑上有着生动细腻的雕塑。



墨西哥西部与北部地区的印第安文明程度不如中央高原地区发达。


这款绿松石构成的面具是神灵和祭司的祭品,与特奥蒂瓦坎文化相关。眼睛部分由黑曜石点缀,红色贝壳在面部组成了蛇形,脸的下部是红色的珠链和吊坠。


这尊端着一块平坦石头的人像是神庙的祭品,应该是查克.莫尔像。


靠近美国的北部原住民一直居无定所,靠狩猎与采摘生存,没有诞生高度的文明。这幅大型岩画采用红、百、黑和黄四种颜色,画面上人们仿佛在举行某种仪式。


二层的展厅在位置上基本与一层对应,通过服饰、乐器、武器、宗教器皿和生活用具等多种文物详细的说明了墨西哥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宗教和生活方式等情况。



展品中有老照片还原了印第安文明中的各种祭祀仪式。


老照片记录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场景与服饰。


实景模拟的印第安人生活场景。


印第安人服饰。


各种印第安人手工艺品的图案。


非常喜欢这幅长卷壁画,描绘了印第安人的集市。


集市上有鱼和鸟。


这个场面仿佛是婚礼。


人们在闻着大缸里的酒吧?


市场里有摊贩卖粮食和面包,有妈妈在哺育着宝宝。


另一幅壁画描绘了众多场景,有人在表演着高空飞人;有人在表演着杂技;有人戴着面具在游行;有人戴着高高的尖帽在演奏乐器;有人身着盛装在舞蹈;有人在用大锅煮着食物;有人在条桌上做着面点;不远处是茅草屋,更远处是绿色的山峰。


我们在博物馆中走马观花4个小时,墨西哥的印第安文化遗产宝库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