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起床,洗漱后背包走出旅店。住在火车站附近最大的好处就是乘车方便,转出我住的那条街就到了站前广场。我登上了7点18分的D2357次动车,从赣州前往瑞金。将近1小时的车程,8点14分到达瑞金火车站。
这次行走赣南,境内有章贡区和瑞金市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昨天已经逛了赣州章贡区的古石窟、古城墙、古浮桥等为代表的宋城文化,今天到红都瑞金,就是一次红色之旅,来看这个共和国的摇篮和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
一出站,看到有去景区的公交车,我就匆匆上了车。公交车行驶了半个多小时,来到位于瑞金市象湖镇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一下车,就见到高高的阶梯之上矗立的雄伟建筑,还有建筑上那排“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醒目红字。
我上公交车的时候,热情的司机对我说:你这时候来正好,11月份这里的景点全部免费。我有些不解,他告诉我说:11月份是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成立的纪念月。一走上阶梯,果然见到建筑物上有一排阿拉伯数字“1931.11.7”,原来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成立的日子。
走进博物馆,见到身穿军装的讲解员,气氛显得很庄严。
博物馆分六大部分,以油画、场景、多媒体、幻影成像、超现实仿真塑像等先进的声、光、电展陈手段,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进行反“围剿”斗争,创建巩固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艰难历程及进行治国安邦的伟大实践。
馆内有1万多件馆藏文物,以纸质文物为主,种类多,价值高,保存较为完好,集中反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
讲解员全程讲解,来这里参观的人都非常严肃认真。
出了博物馆,我开始朝后面的中华苏维埃纪念园走去。
中华苏维埃纪念园与根据地历史博物馆毗邻,总面积400亩,园内展示了13个苏区的场景雕塑。
西北苏区,以习仲勋在南梁开展农民运动,来纪念这位从群众中走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闽东苏区,以闽东地域特有的红石条房屋建筑一扇墙,在墙上张贴闽东苏维埃政府布告,情景化当时的社会场景,
湘鄂赣苏区 ,以军民同心,团结战斗为主题,展示苏区军民敢于牺牲的斗争精神,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鄂豫陕苏区,1934年11月,红25军离开鄂豫陕苏区开始长征,红军余部留下继续坚持游击战争。以苏区军民积极开展革命斗争的雕塑为主题,展示苏区军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闽浙赣苏区,以方志敏塑像及其遗作《可爱的中国》为景观切入点,展示爱祖国、爱人民的主题。
中央苏区,以宪法大纲、对外宣言、中执委布告第一号,八一建军节决议、中革军委5号命令为景观题材,将图文资料与事件展示出来,体现共和国摇篮的主题思想。
我来到纪念园的最高点,这里矗立着中华苏维埃纪念鼎,它是园区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为“中国第一高鼎”。纪念鼎用黄铜浇铸,底座平台面积508平方米,寓意着以赣南为主体区域的中央苏区持续了5年零8个月;鼎高11.07米,寓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11月7日成立;鼎背面镶嵌500余字的鼎铭。
我从纪念园的最高点,沿着阶梯往下走,来到一个很大的广场,见广场边上竖立着“苏区精神永放光芒”8个金色的大字。
当我见到高台上有个巨大的红五星,还有旁边的山丘上插着一把红色刀柄的大刀,就赶紧走了过去。
我走近山丘一看,那红色的刀柄是由火炬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构成,上面写着“长征”“出发地.瑞金”。当年工农红军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我来到红五星下,抬头仰望着这颗世界上最大的红五星,这里被称作“五星耀中华”,包括红五星、人物铜像和山石造型三部分:红五星高19米,厚3.5米,中间球造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中的一部分;人物铜像有10尊伟人和8尊群众,伟人铜像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云、任弼时、张闻天、项英、彭德怀、王稼祥等在中央苏区工作过的老一辈军事家和 革命家;山石造型高10米,宽4米,长15米,底座长度60米,高度1.5米。
走出纪念园区,我看还不到10点半钟,就赶紧去公路边找到下一个景点的公交车。这里景点之间都有公交车,交通还是很方便的。不过路好像有点远,我是1个多小时后,11点50分才到达叶坪乡叶坪村的叶坪景区。
进了景区大门,我沿着绿树成荫的道路向景区里面走。
叶坪景区距瑞金市中心区6公里,占地面积160余亩,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旧址群景区之一。景区内保存着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22处,其中16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是红都瑞金,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成立。这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等中央领导机关在瑞金的第一个驻地。
走到景区里面,只见一栋栋的房屋掩映在盘曲的古树下,我不禁感叹,这里就是80多年前的中央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红军长征后,这里的建筑被国民党瑞金当局拆毁。新中国成立后,重修被毁建筑,最大限度的保存苏区时期的原址原貌。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先后有十几个国家部、委、办、局前来寻根问祖,修复旧址,建立本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来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前,旧址原是谢氏宗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和1931年11月至1933年4月的驻地。
我走进旧址内,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来自赣南、闽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西、琼崖等根据地的代表,以及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全国总工会、全国海员总工会的61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现在这里是按“一苏”大会的场景和临时中央政府原貌进行复原陈列。
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大门,我朝着前面的一排排房屋走去,看到墙上有标语:“建立苏维埃政府”“苏维埃中国万岁”“中华苏维埃万岁”。
我走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局旧址,见房头的木窗下放了个红五星的邮政信箱,走进屋内,见里面设了展厅。
走出邮政局,我见到前面是国家银行旧址。走进里面,看到墙上展出的内容很丰富。
走出国家银行,我来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总金库旧址,见这里有1933年10月发布的“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关于国库暂行条例”,这无疑是我们国家最早的国库暂行条例,看到里面还摆放着一些很简陋的工具,这里都是按当时的情景复原的,可见当初有多艰苦。
离开总金库,我走到中央警卫营旧址。中央警卫部队开始是连建制,1932年1月扩充为警卫营。
过了警卫营,是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旧址。旧中国妇女地位最低,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就重视妇女工作。
很快我来到红军无线电总队旧址。走到这里,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地下党在敌人来临之际,还在发报的秘密电台,这都来自于老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
走到里面,看到很详细的图片和文字展览。红色电讯的起源,是从1930年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缴获敌人一部完整的电台开始。在战争年代,电讯发挥了重要作用,电讯战士为革命出生入死。
挨着无线电总队的是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这是新华社的前身,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法定新闻监管机构,从诞生起就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走进屋内,当然也少不了展览。
走出通讯社,来到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过去,总工会在领导工人运动中作用是非常大的。
走进去,里面有天井和隔楼。往里走,见到刘少奇和陈云两位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室兼住室。
转到前厅,看到那里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人运动史展览,主题是苏维埃政权的柱石,可见其重要地位。
从前厅走出,见到门上挂了块大木匾,上面写着“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这应是原貌。
再向前走,就是中央对外贸易总局旧址。
一走进屋内,我就被里面的展览吸引住了。我们国家的对外贸易,原来是在硝烟中诞生,战火中成长。
在这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外贸机构主要领导人的照片中,见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
看到展出的当年工作用具,有算盘、杆称、独轮推车,谁能想到,这就是中国外贸起家的工具。
我在这些房屋中穿行,寻找着一个个的旧址。
我费了一番功夫,才找到中央造币厂、中央印刷厂,这里有窄窄长长的天井。
从里面转出来,就是中央印刷厂旧址。
从这些房屋转出来,一眼就看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看完了这片旧址,我又顺着大路往前走。
这些墙上的标语很有时代感,自己就像到了当年的苏维埃政府。
道路掩隐在枝叶伸展的古树下,感觉这里的空气都格外清新。
我走进了一片古树葱郁,绿草如茵的草坪,这么优美的环境让我赞不绝口。
在枝叶浓密的古树下,我见到了旧址上的检阅台。检阅台始建于1931年11月,为了庆祝第一次工农兵大会召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11月7日上午,一苏大开幕前,在这里举行了中国工农红军首次阅兵大典。
伫立在检阅台前,耳边仿佛响起雄壮的军乐声,眼前仿佛出现一队队扛着钢枪、抬着钢炮的红军战士,一队队手持大刀、扛着梭镖的赤卫队员,他们迎着灿烂的阳光,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着检阅台走来。
或许是我太专注于检阅台了,竟没有看到检阅台的正前方,与检阅台遥相呼应的红军烈士纪念塔,成为了我瑞金之行的最大遗憾。我看过检阅台后,就直接走向旁边的毛泽东旧居。
走进毛泽东旧居,见到楼下有一间来访接待室。在这里召开的一苏大,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他经常在旧居里接待来访的群众。
我在旧居里看到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是1931年11月7日,一苏大召开之日,中央苏区中央局7位成员在叶坪的合影。
在叶坪景区转了1个多小时,下午1点刚过,我就走出叶坪景区,到路边去等前往红井景区的公交车。1个半小时以后,下午2点40分,我来到位于瑞金城西北5公里的沙洲坝镇境内。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这里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
一走进景区,就见宽敞的广场一边立了一面又高又宽的宣传墙,“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2个大字分两行排在前面,这是毛泽东1934年1月27日,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所提出的两个问题,接着整面墙都是毛泽东的讲话内容。
广场另一边的草坪上,是以“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为主题的四组人物场景雕塑。
走过广场,我最先看到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市政行政局旧址,这是一座带天井的房屋。
出了市政局,往前走,道路两边都是茂盛的大树,道路一边的围墙上,是一幅幅的图画和一版版的文字,我上前仔细去看,都是宣传苏区建设的,有道路建设和建筑飞机场的,还有修建二苏大会场的。
这些图文并茂的宣传,让我仿佛看到当年苏区热火朝天的建设。
过了这段围墙,我走进一片枝繁叶茂的小树林,看到前面有不少房屋。
转过小树林,来到一个铺了地砖的大坪,这里有一栋较大的房屋,前面还有一个水塘。
我走近一看,是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旧址。看来这里的机构格局要比叶坪大,环境也开阔得多。
走进房屋内,看到跟刚看过的市政局是一样的布局,都是中间有天井的建筑。
见墙上挂着这座旧址的平面图,一看分布在天井两头的职能部门有:粮食调剂局、对外贸易局、国有企业管理局、设计局、调查统计局、合作社指导委员会、运输管理局等。
见墙上有人物介绍,一看是这里的第三任部长吴亮平。1933年10月,林伯渠调任中央财政部部长后,他接任中央国民经济部部长,当时年仅20多岁,不仅工作深入细致,还善于调查研究,写了大量调查文章,对指导苏区各项经济建设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看了很让人敬佩。
从国民经济部房屋内走出来,转到外面的围墙,见上面全是整齐书写的文字,走近一看,大标题是“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这是毛泽东1933年8月,在江西南部17县经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演说。阐明了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方法。
我走到一排有院墙和门楼的建筑前,只见门楼上写着“紫气东来”4个字,这里原来是沙洲坝大树下福主庙的庙宇。
进了门楼,见这里是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其实这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又走到一座紫气东来的门楼前,看了门楼墙面上的介绍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部税务局旧址,也是国家税务总局的前身。
前面还有一座紫气东来的门楼,我走进去看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
在这里我见到毛泽民的住房,他是毛泽东的弟弟,负责国家银行工作。1933年4月,国家银行从叶坪迁到沙洲坝,他和夫人钱希均就住在这里。他带领国家银行工作人员发行货币、开展银行各项业务、管理国库、代理发行公债,为苏区金融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里还设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史陈列馆。
走过那排有院墙和门楼的机构区,我来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劳动人民委员部旧址,看墙上的介绍,刘少奇当年在这里任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任国家主席。
走进里面,见墙上写着“订立劳动合同,保护工人利益”。
我走到一座二层的楼房前,见大门上层整面墙中间写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消费合作总社”。看了介绍才知道这里的“消费”,与我们现在的消费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消费合作总社,成立于1933年12月,肩负的是发展调节苏区经济、打击奸商不法行为等重任,以及保持苏区物价平稳、保证苏区军需民用物资供应、稳定苏区经济秩序的使命。
看到远处是大片农田,边上立着一块很宽的石碑,远远见下面一排大字“旧址和史料陈列馆”,便赶紧走过去,想看看是哪个旧址。
走近一看,门上挂了一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人民委员部旧址”的大木匾,墙上却有“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两块牌子,显然,这里是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的前身。
我一路看过去,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交通管理局旧址,这是交通部的前身。
还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检查委员会旧址,这可是最高人民检查院的前身。
我来到了著名的红井,这是1933年9月,为解决当地军民饮水困难,毛泽东带领政府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一起开挖的水井。我走到井边往下看,80多年过去了,井底依然有泉水涌出,水源丰盈。井壁用一块块的石头堆砌而成,湿漉漉的苔绿并不厚。我见井台上有水桶,就拿过水桶打了一点水上来,倒在自带的水杯里,赶紧喝了一口,很是清凉甘甜。
我看到井边上有一个雕塑,是一篇小学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我小时候读过,看到上面的文字和图画,很是熟悉亲切。
在水井的旁边,还有一组雕塑,是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的场景。来红井参观,这里是一定不能错过的,还好,我找到了这里。
从红井转回来,我又见到一排带院墙和门楼的旧址。走近一看,这次门楼上不是“紫气东来”来了,而是“鸿禧云集”。
走进院内一看,是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的前身。
走到隔壁一看,是内务人民委员部旧址,这是民政部的起源。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宣告成立,中央政府下设内务人民委员部,领导苏区的民政事务和后方建设。
走到最边上一个院落,一看是最高法院旧址。1931年12月间,临时最高法庭筹备人员选择了瑞金县沙洲坝东坑村的杨氏宗祠为法庭驻地。何叔衡的办公室兼住室就设在祠屋下厅一间简陋的小屋里。1934年2月,成立最高法院后,董必武接替了何叔衡的工作,也在杨氏宗祠设立了办公室兼住室。
期间,董必武曾经亲自担任最高法院最高特别法庭主席,审理了于都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熊仙壁贪污包庇罪一案,处刑一年,剥夺公民权利一年,至今保存着此案的判决书。
江西是樟树之乡,有无樟不成村的说法。我来到一株巨大的樟树下,据说这是一株有7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从地面上看是三株,但根部是连为一体的。它拔地蔽天,浓阴广布,四季常绿。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机关迁到这里后,毛主席时常坐在大樟树下看书或与群众亲切谈话。
,我走到大樟树旁边的毛泽东旧居,这栋房子是苏区时期地主杨衍兰的私祠,称为元太屋,建于1876年,是典型的客家民居。1933年4月,中央执行委员会从叶坪迁驻这里。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的最高权力机关,毛泽东任主席,项英、张国焘任副主席。
1933年4月至1934年1月,中央执行委员会机关和毛泽东在这里办公和居住。在此期间,毛泽东先后写下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重要论著。
在这里办公和居住的还有谢觉哉、徐特立、贺子珍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也在这里,这是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的最高行政机关。毛泽东、张闻天先后任主席,张闻天在此办公和居住。
在这里我还看到了教育人民委员部旧址,这是教育部的前身。中央的各部委,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
我走出红井景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上了公交车后,见车上只坐了2个人,我对司机说去二苏大,司机说太晚了,这是末班车。他看我很遗憾,就对我说,等到了那里的时候,把车停在路边,让我下车去拍张大礼堂的照片。
到了二苏大,果然景区已经不见游客。我在一片树林中,看到了这座具有苏维埃共和国标志的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人们把它称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前身,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大礼堂门首上方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五角星地球仪图案非常醒目,整座礼堂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当我来到瑞金城区,已经夜幕降临。我赶紧在老街区给自己找了一家旅店,放下背了一整天的旅行包,在附近的餐馆用过晚餐后,我开始逛瑞金城的夜景。
一整天看的都是80多年前的瑞金苏区,都在清静的景区里打转转,这样的灯火辉煌繁华喧闹,让我头脑发懵,一时有些回不过神来。
其实,瑞金地域历史是很悠久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归属于吴国和越国。在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这里因盛产砂金,并设置淘金场,黄金为瑞气盈门,故得名“瑞金”。这个名字沿用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
瑞金地处赣南东部山区,交通闭塞,古代属“八闽百越蛮荒之地”。在汉、晋、唐、宋时期,中原人大举南迁,瑞金成为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客家人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互柔和同化,形成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瑞金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诞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伟大预演”,这里成了红都瑞金。我感觉自己来到瑞金,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走一趟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