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

作者:走自己的路 显示图片


辽宁省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处于低风险区域,景区景点已全部开放营业。这段时间,全家总动员走出去,在大连地区进行短程的旅游。
2020年6月3日,自驾来到了金石滩滨海国家地质公园,50余公里的路程,行驶约1个多小时,往返走高速,费用/15元;
在线上预定的景区门票(套票:80元/人;共3个景点,其中:地质公园、蜡像馆、金石缘公园)。
到景区后扫健康码入园即可。园内行程约3个小时左右至南秀园景区,到达吊桥后再返回到南秀园景区大门处,步行约150米乘景区观光车在鳌滩园候车处乘车去往鳌滩园景区(龟背石)。车间隔20分钟。之后再乘观光车返回到地质公园停车场处。记住:乘景区观光车是免费的!!!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以海洋风光海岸地貌为主的综合型海岸带地质公园,是全国唯一的海岸带地质公园。在绵延曲折的6.5公里海岸线上,震旦纪寒武纪地质地貌,沉积岩和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鳞次栉比,造就了玫瑰园,恐龙园,南秀园,鳌滩四大景群。在这里您可以看见金石滩的代表景观恐龙探海,神龟寻子,被誉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笔的大鹏展翅以及金石滩的镇滩之宝,天下独绝的龟背石!

这张图片《恐龙探海、将军石、褶皱(大连电视台台标)》三点合一是我的杰作


您看,褶皱像大连电视台台标吗?


主题碑:高6.5米,宽3米,上面“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10个大字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伦杰贤先生题写的。其上面圆形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主体标徽,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波浪部分的为古水字,代表水,地层,断层和褶皱,下面的小恐龙图案,代表古生物遗迹。主题碑设立在这里,更是体现了其核心景区的地位。主题碑的外形犹如一尊观音像,被称为“北海观音”她保佑着地质公园蓬勃发展的前程也为观瞻她的游客带来一片祥瑞。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大连市东南沿海地带,公园由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顺口四大园区组成。金石滩园区是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园区,分为黄金海岸景区、东部景区和城山头景区三大景区。其中东部景区是地质奇石景观最为集中的地段,分成四大主要景群:玫瑰园景群、恐龙园景群、南秀园景群和鳌滩景群。

恐龙园景区分布的景点有:贝多芬头像、恐龙探海、阿拉伯城堡、情人湾、将军石、褶皱、丹崖史书、金蛙峰、虎啸崖、海蚀石林等

基岩海岸长期受海浪的侵蚀不断后退,在其前方形成了基岩平坦台地,其上常有坚硬岩石未被蚕噬干净而残留,形成了四面环水的海蚀残丘。贝多芬头像就是海蚀平台上的一个海蚀残丘,因造型酷似一代音乐大师贝多芬的头部而得名。一代音乐大师正站在滔滔黄海当中,指挥着一支庞大的大自然乐队,为我们演奏金石滩交响曲。



恐龙探海:景观高四十余米,气吞山河,涨潮时可以行舟,称为恐龙探海,就像恐龙把头探到海水里一样,退潮时可以行人,称为恐龙吞海,就像恐龙把海水吸干了一样。在地质形态上,属海蚀拱桥,又称海蚀穹,是基岩港湾海岸的一种海蚀地貌形态,常见于海岸岬角处。岬角两侧的基岩部分,受剥蚀作用而不断扩大加深以致穿通所形成的拱桥状地形。


因海面有雾,拍照效果不是太好。能拍到此场景,是在景区外停车场处步行下山至半山腰处




景区售票处


扫码入园


龙鳄争霸观景平台
进入景区后,在此观景平台能看到恐龙探海的场景。









阿拉伯城堡:属于海蚀方山,在长期海蚀的作用下,形成了这样山一样的形状。与周围的岩石溶洞相映成趣,犹如一座城堡伫立海岸之上。




情人湾─→雅俗共赏的名字



将军石:因其外形像一位头戴钢盔面朝大海的将军而得名,它又被称作忘情石,因其常年的守候在情人湾外思念着大海对面的亲人而得名。从地貌形态上看它属于海蚀柱,即海蚀平台上残留的椎状或柱状基岩食海蚀拱桥因受长期侵蚀的拱桥下榻而成。残留的岩体与海岸分隔开来后峭然挺拔于岩滩之上,故当地渔民常据其形态称呼。




海岸边有一块巨石,似一座孤峰伫立海中,此石名为“将军石”。南秀园由数百块青色岩石组成,这里的海岸景观体量要比恐龙园景群小些,但也不乏惟妙惟肖的景致。






大连电视台台标:这出体量巨大、保存完好的褶皱,因外形像一个巨大的大连电视台台标而得名,地质形态上属于褶皱,是在岩石固结后由于构造作用产生的一种次生构造,由于挤压应力使岩层产生波状弯曲,是一种未丧失岩层连续性的塑性变形,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向上弯曲的称为背斜,向下弯曲的称为向斜。



褶皱与大连电视台台标,是否很像?






丹崖史书:它形成于5.4亿年前的早寒武纪,是在一种典型的萨布哈环境下形成的,撒布哈原系阿拉伯语,意为被盐浸透,指干旱气候下障壁海岸潮上带的盐坪,盐沼和盐碱滩。岩性多为白云质粉砂岩,夹有膏盐沉积,红色的岩石部分是在氧化环境下形成的,绿色是在氧化还原环境下形成的,黄色则是岩石本来的颜色。犹如一本远古的精美画卷。

















是一块坍塌的沉积岩岩石,因其外形酷似一只金蛙而得名。其形成原因与丹崖史书相同,都是在干燥炎热的萨布哈环境中形成的。



虎啸崖:这是一处象形石,构成虎头的岩石中,发育两组垂直节理,风化作用首先沿着节理这个构造薄弱面进行,加上砂岩自身的球状风化,二者的共同作用,就看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虎啸崖景观。



中午,游园途中在此休息,用餐。












南秀园景区分布的景点有:狐仙洞、蟹将出洞、刺猬觅食、神龟寻子、行层饼、大鹏展翅、海滩上的吊桥、海阴海阳、河马上岸

狐仙洞:是一处典型的构造裂隙,远远的望过去好似一张狐狸的脸,因此当地人把它称做狐仙洞。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每年正月十三祭海日的时候,当地的渔民都会准备猪头、白酒、鞭炮、烧纸、水果等来此祭拜海神娘娘,以祈求他们出行平安,并且满载而归。此处也因其有求必应而使周围常年烟火不断,最为神奇的是其下方还有一个淡水的泉眼,在海边有淡水的泉眼可谓是神奇而罕见的。由此更为此处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震积岩:是岩石在未固结前,由于地震的强烈震动,半凝固的沉积物发生液化作用,而形成了众多弯曲的,近于直立的液化裂隙,后期这些裂隙被方解石细脉是最典型的震积岩特征,它是6.5亿年前远古地震的真实记录,是国内外地层的重要层位。游客可以触摸这块岩石感受远古的地壳震动。



蟹将出洞:远远望去像一只蟹将军正从洞中伸出巨大蟹钳子,要从藏身的洞中横行而出。这块岩石从地质形态上属海蚀拱桥,又称海蚀穹,是基岩港湾海岸的一种海蚀地貌形态。常见于海岸岬角处,岬角的岩石两侧因海蚀作用强烈,先期形成了海蚀洞,最后两侧被蚀穿而贯通,造就了外形上酷似拱桥的地质景观。








刺猬觅食:外形像一只小刺猬辛勤的觅食。地质形态上属海蚀残丘,是基岩海岸长期受海浪的侵蚀不断后退,在其前方形成了基岩平坦台地,其上常有坚硬的岩石未被吞噬干净而残留,形成了四面环水的海蚀残丘。














大鹏展翅:金石滩地质公园的代表景观,犹如一只神鹰劈波斩浪,正欲展翅翱翔。





南秀园候车处
南秀园景区大门处,步行约150米乘景区观光车在鳌滩园候车处乘车去往鳌滩园景区(龟背石)。车间隔20分钟。之后再乘观光车返回到地质公园停车场处。记住:乘景区观光车是免费的!!!


鳌滩园景群位于金石滩最东侧的海滩岬角,这里遍布6亿年前的古沉积岩地层,岩石色彩纹理变化万千,形态各异,因著名景观“龟背石” “神龟寻子” “层颜叠彩” “炎黄子孙” 等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使这里成为金石滩的风水宝地,其中著名的“龟背石”被世界地质专家称为“天下第一奇石”。









龟背石:形成于5.4亿年前的寒武纪,岩性主要为钙质粉砂岩,因岩层表面状如龟背而得名,前美国科学院地学部主席克劳德先生称之为“天下奇石”,关于它的成因,目前地学界有两种解释:一是干裂说,指的是在干燥、炎热的气候环境下,半塑性岩石暴露、干裂后形成网格状裂隙,后期沉入水下,被绿色沉积物所充填而形成;另一种观点是地震液化泄水脉说,是指岩石在半塑性状态下,由于地震作用产生了垂直层面的裂隙,不断地振动,使泥沙在水的带动下流向裂隙沉积,形成状如龟背的岩石。


龟背石─→石滩地质公园的“镇滩之宝”; 因类似龟背上的花纹而得名。像乌龟的甲壳,上面布满了巴掌大的方格,每个方格里面是红色的,边线则成绿色,他是闻名中外的金石极品。是目前世界上块体最大的奇石。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石”。


这是一块举世罕见的龟背石,在全球仅有二块,一块在加拿大,但只有这一块的三分之一大小,另一块就在金石滩地质公园,它颜色艳丽,形成于几亿年前,它不仅是中国一绝,更是世界一绝。它当仁不让地“霸占了”“天功奇迹”、“凝固的世界”等众多美誉。世界地质学权威—美国的克劳德教授参观后,曾多次在世界地质滩上讲,世界山最大、最美的龟背石在中国大连的金石滩,不但是中国的一绝,也是世界的一绝。形成于六亿年前的震旦纪,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块体最大、断面结构显露最清晰的沉积岩标本。













景区观光车
乘观光车返回到地质公园停车场处。记住:乘景区观光车是免费的!!!




车停放在地质公园停车场处,休息后驾车返回大连市内。


多谢朋友的光临、支持与鼓励。休息几天后,再次起程去市内下一景点。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