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宁,你依然能看到穆斯林的传统集市荣光

作者:朱小玲 显示图片

西宁回族的主要居住在城东区,元代大量伊斯兰信仰者集体移居青海,经过长期同当地各民族密切交往,逐步繁衍发展成今天的青海回族,青海回族通用汉语,在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仍保留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烹饪技术高超,以牛羊肉为主料,制作出了上百种美味佳肴小吃面点等。











回族自古至今,喜好经商,具有经商的意识,积累了许多经商的本领和经验,形成了许多世代传承的经商习俗。回民善于经商与伊斯兰教有很大的关系。伊斯兰教创立前,阿拉伯半岛的汉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商业要道之一。而在这个地区的麦地那、麦加等城市,几乎人人都从事商业活动。伊斯兰教创立后,联系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吸收了阿拉伯人的传统生活习俗,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与经济主张。《古兰经》当时也对商人提出了许多鼓励、支持经商的要求,充分肯定了经商是真主所喜爱的职业,认为商人是高尚的。






下南关,虽说是一条不起眼普普通通的小巷道,但在西宁却是小有名气,东起乐都路,西至共和路,长约500米,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后门就开在下南关路上,整条街因聚集回族风味食品而闻名省内外,在老一辈西宁人口中的南壕便是今下南关街,有着百年历史的一条老街。



现在是全球穆斯林尊贵的斋月,对于世界上十多亿穆斯林教徒来说,斋月是一年当中最圣洁的一月,在斋月期间,穆斯林教徒从日出到日落期间是不吃不喝的,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我牺牲,这期间,穆斯林教徒戒斋、祈祷、阅读《古兰经》。



不远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顶端的清真寺银色月牙标志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穆斯林用以观看月亮出没,宣告斋戒时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