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东莞可园 细品岭南名园小家碧玉之内涵——咫尺之间藏乾坤

作者:紫冰忆梦 显示图片

💥这是疫情前的最后一次旅游,至今正好是100天,也就是说2020年我己经百日没有出市游。难得有这么长时间进行整理照片、写游记、发笔记,与蜂友们互动。另外草稿箱游记基本清空,照片库也在清算中,游记写了一篇又一篇,星🌟级游记连获七篇,获星之后还有点压力了,也不知还应怎样创新写游记的模式,这篇是疫前出游的收尾之作。


💥2019年12月我去了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久闻大名的岭南四大名园也是向往了多年,这次从深圳来到广州能够如愿漫游非常兴奋,岭南四大名园游让我的夙愿成为现实。清晖园的游览让我惊艳,前几天发表了《漫游清晖园 细品岭南名园文化韵味—冬游广东》游记,《漫游佛山梁园 细品岭南名人名园文化—冬游广东》被总编们推荐为星级游记,更令我兴奋,增加了自信。此篇是岭南名园游览的第三篇游记,《漫游东莞可园—细品岭南名园小家碧玉之内涵—咫尺之间藏乾坤》。


🔼上图是清晖园的集云小筑景点。

🔽下图是梁园群星草堂景色之一。


🔽 可园景区内的可亭与可湖景色。


💥可园虽小,地位却不容小觑。它是近代岭南文化的策源地,也是岭南四大园林之一。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 可园的面积不大,有点小家碧玉的感觉,但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真可谓咫尺之间藏乾坤。2020年1月15日我如愿到此游览,细品岭南名园的内涵,本想游完可园再去番禺的余荫山房游览,可是因疫情被中断了,至此留下遗憾,待疫后择机游览!

💥来到可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副对联“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光是这副对联就让我对它刮目相看,居然用园内的风景媲美仙宫,可见园主对自己的景色是多么自信。




💥这是登上可楼第四层邀山阁俯瞰手机拍照的景区建筑群全景,可见可园建筑空间曲折丰富,


💥园中冬景,满园🌺红花🌱绿叶。



💥观鱼簃—可观可湖中的🐠鱼,推开窗便可见可湖,湖中“可亭”己成窗中画。


💥可湖、可亭,著名的拍照打卡景。


💥邮票发行取景地。


💥1998年1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岭南庭院》特种邮票,其中,东莞可园以布局巧妙,轻盈通透、精致典雅而著称,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三亩三之地,蕴含着传统的文人意趣,浓缩着自然的春华秋实。
💥邮票重点突显了可园的标志性建筑~邀山阁的形象。


💥可堂推窗可见可湖


💥西湖美景之一,湖内有鹅鸭成双。


💥本游记所述可园主要景点是依据笔者游览时相机、手机所拍照片,加以总结归纳,如有不准确之处,敬请读者指正与谅解,照片与文字介绍并非全部对应,部分文字来源网络。
💥看看可园古建筑区导览图,有点初步印象。


💥可园,位于今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北面,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虽然就在大路边,但门脸很小,一般人根本不会注意到它。低矮的门头上挂着一张写着“可园”的小匾额。根本没有想象中高门大户的气势。


💥可园建筑主要集中在大门左边,从左边的草草草堂入内,可见大门两对联:上联为:“未荒黄菊径”是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下联为:“权作赤松乡”是用张良帮助刘邦打下天下后,急流勇退,循入道门,並自称赤松子的故事。


💥可园是木石、青砖结构,建设的十分紧凑。靠近大门入口的门厅建筑组群,是接待客人和人流的枢纽,建有擘红小榭、草草草堂、葡萄林堂、听秋居等建筑。

💥位于东南门厅建筑组群的草草草堂,是可园主人作画、休息的地方,现在被被辟为展室,介绍园主张敬修的生平及治园心路和诗书情志。


💥 进入门内,可见到可园创建人张敬修雕塑像。张敬修投笔从戎,官至江西按察使,官场三起三落,后被撤职返乡创建可园,但张敬修对于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士,结交朋友,加上岭南派画家居巢、居廉在可园居住十年,使可园成为广东近代的文化策源地。


💥张敬修为官时,曾代兵出征,期间衣食住行都讲究不得,草草了事。但他认为做人应三思而后行,不能草率,故建草草草堂,以此警示自己。


💥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扇窗户正对着一面斜墙,墙上是一幅巨大的灰塑,图案凤凰牡丹与松鹤。



💥可园里的亭台楼阁不少冠以“可”字,如可堂、可楼、可轩、可湖、可亭等等,“可园”名字的来历就有一堆故事,只是认为传说吧了!其实也创园人张敬修当时被撤职后修建可园时已经淡泊明志,“一可万事足”,“可”即是自得自乐之意,故名可园。


💥可园走上一圈,不过个把小时。如果单纯的看园林景观,也只当它是个建设精巧颇有雅趣的园子。然而,精巧在何处,这园子藏着哪些匠心巧思,其中是大有文章的。


💥当年张敬修亲自参与可园的筹划,聘请当地名师巧匠,模仿各地名园,形成独具一格的岭南园林。

💥进入庭院后沿环碧长廊,来到位于园子北部的可堂。可堂面阔三间,歇山顶式,中间大门饰以梅花纹雕花落地罩门框。可堂虽是可园的主体建筑,但并不是最“宏伟”的,是园子中不多的单层建筑。


💥可堂,是可园主人喜庆宴会之所。青砖为墙,红砂岩为柱,白梅门罩,莲蓬鸳鸯池板,极具岭南特色。


💥可堂,面宽9.9米,进深9.1米,歇山顶,三开间,六角形支摘窗,梅花纹落地罩,横披、裙板浅刻花卉寿石纹、通雕莲蓬鸳鸯纹图。


💥屋里掛有典雅字画。



💥可堂”是可园最庄严的建筑,每逢中秋佳节,月圆之夜,人们登台赏月,可尽览秋色。再往前行,环碧廊便到尽头。


💥一个艺术班的学生由老师带领来到这里增添了可园的色彩,孩子们真幸福,从小就可以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可园最高建筑“可楼”,高17.5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頂楼的“邀山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远眺莞城景色。楼阁为水磨青砖结构,地鋪褐红砖阶,缀以花台、花径、假山,由环碧廊贯串起来构成整体。当年岭南派画家居廉常居此,创作了不少佳作。



💥这里楼前有曲尺型水池,底层大厅名“可轩”其侧有石梯级,盘曲可上“绿绮楼”,复又能通“可楼”第二、三层,第四层是“邀山阁”。


💥可园最高建筑“可楼”,沿楼侧石阶可登頂楼的“邀山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


💥登顶可楼第四层为邀山阁,是可园的最高建筑。依窗可眺望莞城景色,也可俯瞰整个园区。可园的建筑风格与张敬修一样,有着武将的外在,文人的内涵。对外刀枪不入,对内曲折回环。最高楼邀山阁,建设的似烽火瞭望台、又似防御性能极好的碉楼。


💥从邀山阁下来的北部厅堂,是主人居住、读书、琴棋、绘画、吟诗的地方。临着园内的可湖,设有游廊,题名为博溪渔隐。


💥这部分建有可堂、绿绮楼、问花小院、雏月池馆、钓鱼台、可亭等建筑。


💥四周建筑所围成的中心大院,西南景区曲径通幽,主景有岭南果木、曲池、湛明桥。东北景区平整开阔,有假山涵月、拜月台、兰花台等景点。



💥环绕庭院建有半边廊,环碧廊,左回右折,互相沟通,四通八达,将三大建筑组群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园外面的景色很精彩


💥擘红小榭,擘红意为,掰开荔枝看到其红色的果核。言下之意这小榭是主人与客友品尝荔枝的地方。小榭旁有口井,打来清凉的井水,冰上新摘的荔枝,颗颗晶莹剔透,口口沁脾清凉。一群文人墨客在此开怀畅谈,共品荔枝,时光多么温柔美好。


💥擘红小榭是介于亭、屋、台之间的奇特建筑。“擘”是广东人沿用古语的一个字。


💥从擘红小榭出来,沿着环碧廊向前走,就可看见双清室,邀山阁和桂花厅了。


💥环碧廊,顾名思义,环绕着满眼碧绿的走廊。当年这条走廊确实布满各种绿色植物,即便炎炎夏日,走在这里也丝丝清凉。


💥可看到拜月亭、瑶仙洞、兰亭、曲池、拱桥,以及藏书阁、钓鱼台、曲桥等,可说是处处有景,景景不同。


🔼从右道进去参观,这是“花隐园”。

💥双清室,取“人境双清”之意。地板窗户的花纹均为亚字形,又被称为亚字厅。里面四字诗铭通窗十分有意思,用法国夹色玻璃蚀刻而作,里外均可以看到窗上由居巢作的诗文。邀山阁的底层,是园主为奉养母亲所建的桂花厅,厅内有通风口,仆人在旁边小屋,用鼓风机通过管道送风送香。如“人工空调”凉爽怡人,这种巧妙的设计在中国园林中十分罕见。


💥 “双清室”是可园另一胜景,“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人清廉、景清秀,故得名“双清堂”。相传亚字是吉祥之字,此厅结构奇巧,四角设门,便于设宴活动,该室是主人呤风弄月的地方。



💥双清”之后,是“问花小院”,为主人赏花之处。顺环碧廊步出“问花小院”,来到一处广阔空间,园中花丛果坛,满目青翠,被称为“壶中天”。


💥问花小院,取“云解有情花解语”的意思。这是一种文人情怀,有“百年心事问花知”的境界。墙上的镂空也特别,是一片叶子的形状。


💥此外还有,形如楼船舶岸的雏月池馆,四周建筑形成的壶中天,临水走廊博溪渔隐,矗立在院中开阔之地的拜月台等等。


💥“壶中天”无任何建筑,它是倚着四面的楼房而形成的一方独立的空间,是园主人下棋喝茶的小天地。从这里出后庭,广阔的可湖展现眼前,让人身心大畅。


💥“雏月池馆”,也面朝可湖,可一览可湖水美景,也是可园房间面积最大地方,外面有九曲桥走上可亭,雏月池馆也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地方。




💥绿绮楼,是主人为了收藏名琴绿绮台琴而特别建造的。临水而建,一边听曲,一边看水。绿绮楼的蚝壳窗,很有特色。磨平的蚝壳,透光度高,且美观隐秘,匠心独到。


💥可堂和后花园之间的“绿绮楼”,现在开设有琴书会友的项目,重现150年前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的生活,人们进入绿绮楼彷佛时光倒流之感,实为雅俗共赏之处。


💥绿绮楼是以珍藏唐代“绿绮台琴”而命名。绿绮台琴是岭南四大名琴之一,号称四大名琴之首,四大名琴分别为:绿绮台、春雷、秋波、天响。绿绮台琴是最历尽沧桑和最富传奇色彩的一张古琴。








💥由曲桥连接可湖中心的“可亭”,是可园胜景之一,在可亭上即可欣赏湖光美景尽收眼底,又可以沐浴在清凉的微风之中,真是“三曲红桥留雅士,一湖绿水笑春风”。




可亭全景

💥“观鱼簃”推开窗便可见可湖,湖中“可亭”仿佛成了窗中画。


💥锦鲤在曲桥间自在地畅游。



💥可园建筑群后面有三个湖:可湖、东湖和西湖。其中可湖上有“可亭”和曲桥等景点,常是游客拍照的地方。




💥三个湖面都有小路和拱桥连接,游客可以环湖漫步一圈,有不一样的感受。




💥垂柳绕堤,水松成荫。








💥可园内有一狮山,称“狮子上楼台”,与顺德清晖园“狮山”(原名“狮子回头”)并称岭南园林棳山杰作。



💥这是顺德清晖园的狮山



💥各种几何图形门显示出造园的艺术风格。



💥主人大概对几何门情有独钟。




💥这是通往西部景区的必经之门,游客拍照打卡门。







💥汉服拍照打卡景




💥可园的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在三亩三的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
💥可园可谓曲径通幽,文风雅意。


💥可园的第一大特点:四通八达,游览起来颇有趣味。
可园将孙子兵法融汇在建筑之中,成为整座园林的一大特色。全园亭台楼阁,堂馆轩榭,桥廊堤栏,共有130多处门口,108条柱栋,整个布局有如三国孔明的八阵图,人在园中,稍不留神,就像进入八卦阵一般,极可能会迷失路径。




💥园中建筑、水池、登台、假山比比皆是。



💥可园的第二大特点:雅意文风。
张敬修虽然身任武职,但对琴棋书画造诣颇深。所以整个庭园虽偏于武略,但局部都显得文风雅意极浓。


💥 这是用贝壳做成的窗户,薄而透明,珍贵而稀少,不知道当时的工艺是怎么加工而成的。




💥可园的造园意旨在于“幽”和“览”。




💥可园的艺术特色
虽然可园占地面积不大,但园中建筑、山池、花木等景物却十分丰富。造园时,运用了“咫尺山林”的手法,故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再现大自然的景色。



💥可园的造园艺术
可园运用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在一小块面积上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富有节奏色彩和空间对比的建筑体系,小中见大,暗中通明、高低回转,趣味无穷。






💥考虑到岭南特有的气候,这里绿化、蔓藤十分丰富繁盛,相得益彰,既美化建筑环境,也使得在闷热的夏季能享得幽幽凉意。



地址:东莞市可园路32号
中文名称:可园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莞市区西博厦村
占地面积:2204平方米
开放时间:09:00~17:30(周二闭馆)
门票价格:8元


💥东莞的可园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门票却超级实惠,就连当地人都喜欢来这里度过一个清闲的周末。


👍👍👍值得点赞的是,可园游览门票一次购买当日可多次进出使用。


💥我知道可园有三个门,正门、东门、西门,可以出去吃午饭后再回来游览,可园内管理比较规范,没有餐厅,基本没有卖食品。东门出去参观博物馆,我是东、西湖加园内历史建筑区全部游览,基本是大半天的时间,游览很充足、很细致,慢游漫漫游。
🔽 正门


🔽 西门


🔽正门出口


💥可园因面积不大,半天时间足以走遍👣园林,但可园有历史、有故事、有文化内涵,游览后细细品味可园主人数十年的精心打造。感受一下在日子粗糙如草,速生速朽的当下,在商品住宅千篇一律,鳞次栉比的今天,让我们致敬可园主人对生活的那般热爱——大可浮家泛宅;岂肯随波逐流。


💥透过时光隧道,从古老的可园看现代化的东莞。 💥亭台楼阁和车水马龙的交融,潮流和古典的相映。在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隐藏着这样一个古色古香的园林,它被岁月折射,被画家眷恋,似一幅美丽的画卷,映入我的眼帘,潜入我的心底,东莞可园不愧为岭南园林之瑰宝!


💥我用脚步丈量了这个三亩三的岭南名园,亲自体验了小家碧玉般的园林风格,感受他的文化内涵,咫尺之间宝藏着乾坤,对古人的造园艺术不禁感叹,他们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我的镜中也留下了满满的的记录,游记也为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谢谢您的阅读!
2020年4月24日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