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走就走的升华山赏映山红半日游!

作者:涛涛江水 显示图片

       升华山,亦称“孤山”,又名“澄山”。清道光《丰城县志·山川》载:“孤山,距县九十里,又名澄山,山下有水澄澈,土人汲以造麦曲,色如丹砂”故名,是丰城历史名山之一。位于市域南部希望乡境内,属武夷山余脉。山势东西走向,长9公里数,宽4公里,总面积22平方公里,主峰仙顶海拔1011.7米,耸立云霄,可谓“华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万氏族谱》中有《望孤山》诗描写云:“别开阴翳遇新晴,仙顶花飞一望平。着眼乍疑添月穷,澄山到处有琼瑛。但知日影从高照,不觉银盘半欲倾。直待雪消千顷白,绿茵又映晚霞明。”山顶有数块巨石屹立,远眺形如“青天削出金芙蓉”,笏立碧空。它与玉华山对峙,“气势两相高,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周围有四十多座小山峰环立,峥嵘竞秀。山间白云缭绕,青烟弥漫,蔚为壮观。明末清初时,山顶建有祠宙清真寺,分上下二殿,门外有一园形巨石,悬空倒立,遇狂风时自然晃动,素称“定风石”。传说罗山谌母总为罗山风大建不起自己的行宫而苦恼,而升华山的祠庙却高大无恙。于是谌母向王、郭二仙请教,借来定风石,结果谌母殿自然建好了。久之,王、郭二仙见石未归还,急了,连唤三声,定风石便又飞了回来,谌母殿也安然无恙。庙院内两翼置有雕塑许仙真君和平观音神像,旧时附近四乡人们登山朝拜,为华山之胜。建国初期,庙宇为县气象观测哨所,1969年遭大风暴灾毁。
  升华山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如画,气候宜人。历有文人、学士游此观赏其山风姿秀色,并赋诗感怀,写下20余首诗篇绝句流世。万氏《升华晴雪》诗赞曰:“奕奕升华逼太阳,晓看晴雪敛清凉。依稀云霄摇台色,恍惚花明凤阁香。”今天的澄山历尽沧桑神未改,秀色葱笼老返重,山花依旧笑春风。登上顶峰神望,樟树、丰城、新干三县(市)之貌,尽收眼底,才能体会到“意气凌长空,呼吸通广漠”、“白云沾我衣,振之不可落”的神仙境界。以上为百度百科介绍。
  疫情在家憋了几个月,都快憋出内伤了。一直想出去转转,又不能走远了。偶然在户外群里看人去升华山,映山红开得不错,便有了去升华山走走的念想。周六一家人都有时间,虽然天气不咋的,还是说走就走,驱车前往升华山。九点十五分出发,走的是导航推荐的路线(荷希段),


进入希望乡路段后,路比较陡。


阴天多云的天气,还是有些云海的。


十点三十来到了导航的终点:桂家村,其实车是可以直接开到升华山顶的,但我们还是选择把车停在桂家村,徙步上去。


桂家村,村子不大,但大部分都是新修的房子。



十点四十,沿着水泥路,开始前进。


很寂静,一路上都没碰到人。


路边的映山红都己经开始开放了,主要是红色的,少量的粉色。


远处绿色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红色。


路两旁边都散布着映山红。


远处是玉华山风力发电厂的风车!


儿子长大了,不愿照相了,开始躲避镜头了。


这张还算配合!


越靠近升华山顶,映山红越来越密集了!



11点30来到水泥路的尽头,有一座小寺,叫昇华山寺,可是没人。


绕过昇华山寺,从后面前往升华山顶。


远处连绵的小山峰就是花海了!上到一半,就可以看见飞来石了!


我撬!


我推!


我踢!


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块大石头就那样搁在了那里!



云海,花海,我只想静静的品!



11点44,来到山顶,是一块平地,中间用小石块堆了个小祭坛。


俯看漫山遍野的映山红。


远处的丰城第一高峰玉华山,山顶还宠罩在云雾中。


从山顶下来,沿着来时的另外一条岔路一探究竟,发现了一个水池,便没了路。


原路返回


从这个角度欣赏刚好!
回到刚才的昇华山寺,从水泥路的另一端前往升华山“花海”。



远处的大风车向我们招手。


徜佯在花的海洋




我们穿梭在花径。



13:02下山,回家。


14:30到家,烤肉伺候!


最后附上一段航拍视频(我们去的时候正好碰上本地的航拍团队在航拍升华山,拍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