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0度,一个文明奇迹频出的纬度!
古埃及文明,
苏美尔文明,
哈拉帕文明,
良渚文明,
........
它们就像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让人仰望,令人遐想!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上,都刻着相同的图腾。谁能读懂这双眼睛?
清明节时分,我们开启了良渚之行,寻找解读华夏文明起源的密码!
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晓书馆。
良渚博物院
重温申遗的历程。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晓书馆。
良渚博物院参观TIPS:
1、门票免费。
2、每日限600人。入馆时间自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分为7个预约时段。可关注公众号提前预约。现场凭身份证入场。周一闭馆。
良渚博物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美丽洲公园内,总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建筑非常简洁。
2019年,当地时间7月6日10时43分(北京时间14点43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根据世界遗产第3、4条标准,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了,位居世界第一!
国际上给了高度评价:良渚的考古研究工作不止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
漫漫申遗路。
2016年6月13日,著名考古学家宿白、谢辰生、黄景略、张忠培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了《关于良渚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建议》。
信中写道:
“我们已在考古文博界工作了六七十年,今天写信给您是为了促成良渚遗址早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树立一处标志……”。
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如果说,你想了解良渚,那就请你和我一起大声朗读这封信吧。不但对良渚的介绍非常翔实,而且饱含华夏儿女的一片深情!
说实话,读到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时候,我感觉胸中有种东西在沸腾,读到最后一段,竟然流下泪来……
从一处古墓、一些美玉,到一片宫殿,再到完善的水坝……2017年3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范围明确。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指导意见,为了更好地体现良渚遗址遗产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良渚古城+瑶山遗址+11条水坝”,申遗面积从原先的9.1平方公里扩展到遗产区14.33平方公里和缓冲区99.8平方公里。
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众多,良渚古城遗址这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符合以下两条标准:
一是良渚古城遗址以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等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基础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作出的杰出贡献。
二是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外城构成,在空间形态上展现出一种向心式三重结构——这种早期国家都城的规划特征,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等级“秩序”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的典型手法;而作为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外围水利工程,在选址、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技水平,展现了五千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历时11个月,2018年1月29日,共计20件资料、200余万字、5000多页的“良渚古城遗址”全套申报材料正式提交世界遗产中心,代表中国申报2019世界遗产。
国际专家现场考察评估。
巴黎答疑。
补充资料,推荐列入。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令人激动地心跳13分钟!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此外,城址的格局与功能性分区,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遗址分布特征,都高度体现了该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
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国以及该地区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同时揭示了从小规模新石器时代社会向具有等级制度、礼仪制度和玉器制作工艺的大型综合政治单元的过渡,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遗址真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的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符合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
良渚,缔造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国家形态!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第一展厅,讲述了一个建立在湿地上王国的崛起与发展。
七千年前,太湖的形成,提供了气候温润、水网密布、资源丰富的外部生存环境,为良渚先民们创造了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和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相比,良渚制陶技术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釜、豆、鼎,发展出了蒸煮两用的器具,饮食习惯也从将各类食物混在一起煮粥的单一模式,而演变成分离的蒸米蒸肉和煮汤方式。
器物的造型也多变。
这款异形陶盉,我颇为喜欢!我看到了傲娇的雄狮的影子!
再来个特写!
这个像不像狗狗?
这款女儿说这款像蹲厕。
不说则已,越看越像,来个特写。
其实,是过滤器。是不是和我一样,被良渚工匠的智慧所折服?
编织的凉席。
木屐。
鹰首器盖、小象、猪面、狐狸面、蜥蜴泥塑,充满了俏皮气息。
还有陀螺。可见良渚人一定是过得比较滋润,才会有这种闲情雅致。
专家发现,在良渚古城的外郭城以内,并不存在任何农业劳动的痕迹。那么,存在了千年的古城,城内的居民究竟是以何为生的呢?
考古人员在良渚古城东北角30公里的地方找到了答案,它就是茅山遗址。
茅山遗址被一条水道分为南北两部分,北边为村落先民的居住区,南边则是成片成片的水稻田,总面积达80多亩,相当于七个半足球场那么大。这个发现震惊了世界,因为在此之前,没有找到保存如此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水稻田遗址!
考古人员发现,在良渚文明中期,茅山村落的稻田星罗棋布,不但面积小,而且形状很不规则。但是,到了良渚文明的晚期,稻田则呈现出大面积长方形规则排列的模样,更有河道、水渠、田埂等齐备的农田设施,与今天稻田的种植模式类似。这反应出茅山村落的农耕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火耕:春天,放火烧掉去年水田里留下的杂草和桔梗,翻土播种。水耨(nòu):新苗长出七八寸,引沟渠之水灌入农田,以消灭杂草。这些被水淹火烧的杂草,又变成了有机肥料,滋沃泥土,保证土地可以连续使用,让先民们不用再移垦他处。考古人员在稻田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的碳屑。火耕水耨的耕种技术,一直被认为起源于两千多年的先秦时期,不想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们已经掌握了这样的技术。
大规模的水稻田,满足了人们基本的生活后,通过水道,运输到城内,大量地存储下来,供2万人口生存了1300余年。
良渚时期水稻的亩产约141千克,是河姆渡时期(距今7000年至6000年)水稻亩产量的近3倍(55千克至63千克),汉魏时期(202年至265年)出现牛耕后,水稻亩产也仅为150千克至180千克,由此可见良渚时期水稻的高生产力。
考古人员在良渚古城发现了两处碳化稻谷遗迹。一处是莫角山宫殿东侧,约3万斤。一处是南部池中寺,出土了20多万斤,覆盖地下1万多平米。见下图,黑得发亮!这里应该是当时的大粮仓。一把火,改写了它们的命运,让他们穿越五千年,与我们相见!
翻耕工具石犁,收割工具石镰,挖沟工具石把破土器等等。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通过对工具的研究,考古工作者意外地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良渚人都是左手握镰。嘻嘻,莫非都是左撇子?
尤其是石犁的使用,标志着农业从原始的耜耕阶段(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进入犁耕稻作阶段。
分体式石犁的出现,不但扩大了单次的翻耕面积,部件的更换也更方便(即模块化),耕种效率得到再次提升。有个足够的粮食,养活了各个行业的人们,为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良渚人过着“饭稻羹鱼”的餐饮方式。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他们磨的骨鱼钩。
稻米是他们最重要的粮食,而饲养的家猪是最主要的肉食来源。
良渚出土的43种动物中,绝大多数都是猪。如何分辨是家猪还是野猪呢?考古人员发现,家猪右侧的下颌骨,牙齿歪歪扭扭,这种状况叫做“齿列扭曲”,说明下颌骨没有那么强壮了,因为人工的训化对它的饮食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年龄、死亡率等分析,发现良渚先民不但成功驯化了家猪,而且达到了空前的饲养水平。
出土除了有核桃、枣、菱角、甜瓜、葫芦等,还有鱼、螺蛳之类的水鲜。食物种类丰富,营养均衡。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顶峰。上承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下接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是极其重要的发展阶段。
1936年,施昕更发现良渚遗址。
1939年,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指出,以良渚遗址为代表的远古文化具有独特个性。
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
良渚文化年代的确认,主要采用了两种手段:一是碳十四测年,而是器物类型学。
从该图可以看出,先有水坝系统,然后才有古城,即先修水利后筑城。
治石技术。
钺,由斧演变而来,象征权力与威严。
良渚文化中的组合式玉钺,是王的权杖,体现了王权神授。反山十二号墓出土的玉钺,是迄今为止唯一雕琢有神人兽面纹和鸟纹的玉钺,堪称“钺王”。
象牙权杖。
制骨技术,这款材料是头盖骨。
髹漆技术。
良渚文化嵌玉漆杯(仿制)。
此件嵌玉漆器整体为一瘦长形的带把宽流杯,口沿外壁弦纹带上镶嵌有小玉粒,鼓腹,从野外背面的杯底涂朱痕迹判断,其可能有圈足。其图案以大者玉粒为中心,主要结构有重圈、螺旋纹等,类似陶器上的鸟蛇样刻划或玉器地纹的螺旋线,其工艺极为复杂,是良渚文化的“高精尖”产品。
反山遗址12号墓的发现,导火索就是这个嵌玉漆杯。当年,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的挖掘没有什么突破,都是汉代墓葬。有一天,突然挖到白色点和红色漆的土,顺藤摸瓜,12号墓葬得以见天日。
考古发现,良渚人主要是穿麻织物为主,还有丝织品。
夹砂黑皮陶。因出土于河沙中,故器表面多呈锈红色,低口,平唇,口沿微移,短颈,广肩,鼓腹,圜底,圈足外撇。
烧制成后,在其肩部及上腹部刻有亦图亦文的12个符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学勤研究员称其为“前所未见的珍品”。
这里还有一组来自良渚的问候,请查收!
玉器是良渚文化最杰出的物质成就之一。
以神人兽面纹为纹饰的玉琮。
良渚的房屋多建在自然高地活人工土台之上,呈长方形。根据余杭区瓶窑镇卞家山遗址出土的陶屋顶,专家复原了当时的面貌。
莫角山宫殿的遗址,届时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可以看到。
2007年考古发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外城构成三重向心式结构。内城3平方公里,外城6.3平方公里,外围水利系统受益面积近100公里。
良渚古城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山-丘-水-城”的整体格局。
良渚古城墙利用西南边的凤山、东北边的稚山两座自然山丘,围成圆角长方形。城墙总长约6公里,宽20-150米。城墙上有房屋建筑基址,曾有人居住。
良渚古城有9座城门,8座水门,1座陆城门。
这是莫角山宫殿区示意图。
宫殿模型。
位于良渚古城东北约5公里的瑶山,是一座海拔约35米的自然山丘。1987年第一次在瑶山顶上发现了良渚文化的祭坛,回字形方框推测具有观象测年的作用。立竿测影,记录日出日落的位置。
当祭坛功能废弃后,此地便作为一处埋葬高等级贵族的墓地使用,共发掘清理了13座良渚文化大墓,南排为男性贵族墓地,北排为女性贵族墓地。
美人地遗址发现了大量生活垃圾,我们得以探究良渚人当时的生活状况。
天目山充沛的雨水,在夏季极易形成山洪,对良渚古城及周边平原造成直接冲击。良渚人建造的高、低两级水坝,具有防洪、蓄水、灌溉、运输等功能。
卞家山遗址出土的独木舟、船浆、竹撑杆、木桩、竹筏等,无不证明当时是一个热闹非凡的码头。
中国的水利工程,一般都是从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讲起,但是遗憾的是并没有留下确凿的证据。
良渚水利系统早于大禹治水1000年,它的发现无疑改写了中国水利史。也早于埃及的水利遗址,改写了世界水利史。
位于良渚古城西面与北面的良渚水利系统,目前共确认有11条坝体,是良渚古城建设之初,统一规划设计的古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根据形态和位置不同,这些堤坝可分为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谷口高坝位于西北侧较高山地的谷口位置,良渚先民有意选择狭窄的谷口建造坝体,自东向西,各自封堵一个山口,海拔约30-35米,坝体长度50-200米,坝体厚度近100米。平原低坝建于高坝南侧约5.5公里的平原内,用4条长度在35—360米之间的坝体,将平原上的孤立小山丘连接成一条长堤,东端与山前长堤相接,高坝与低坝之间形成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库区,面积约8.5平方公里。山前长堤位于良渚古城北侧2公里,北靠大遮山脉,距离山脚100-200米,全长约5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是水利系统中最大的坝体。
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共同组成了良渚古城外围完备的水利系统。推测该系统可能具有防洪、运输、用水、灌溉等多方面综合功能,影响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良渚先民在流域的上游、中下游兴建不同类型的水利设施,表明他们已具备全流域的水环境规划和改造能力。
这是专家根据考古情况,模拟出当时筑造莫角山宫殿区的情景。
莫角山宫殿,便是文明的象征和体现。良渚建造宫殿的时候,也是埃及人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时候。同时,莫角山的土石方量和胡夫金字塔的差不多。而良渚的统治者也没有忘了给自己建造陵墓,这和法老修建金字塔的性质是一样的。
良渚古城和水利系统的总土石方量约1005万立方米,体积几乎是胡夫金字塔的一倍。如此浩大的工程,以1万人每年农闲时间参与建设100天计算,需要近30年才能完成,而良渚人平均寿命大约只有27岁。
这种独木舟,是从树干上直接挖出来的。发掘于茅山遗址一条通往北部居住区的河道,尖头,方尾,全长7.35米,宽0.45米。这也是国内发掘出的最长、最完整的史前独木舟。
茅山独木舟经过漫长岁月的浸泡,出土时,含水量高达百分之七百,如同吸满水的海绵。在浙江省博物馆与浙江大学低温研究所合作研制的大型设备中,茅山独木舟经过一年多的冷冻干燥、脱盐脱水的处理,现在已经可以安全地存放在现代的环境中。下一步,考古人员将使用与之同一时期的马尾松木材,对舟体裂痕处进行修补,相信不久将可以呈现在世人眼前,我们现在只能通过这个复制品来感受一下啦!
良渚古城作为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规划合理、营建考究、结构完备、工程浩大,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良渚文明的重要特征——玉器文明。玉器是良渚时期权力、礼制、信仰的物质载体,用以标识身份、区分等级。
玉琮的外形体现了远古人类“天圆地方”、“四面八方”的宇宙观。
古人认为“天大于地”,玉琮的上部代表天,下部代表地,所以玉琮的形体在良渚晚期变成上大下小的造型。
玉琮中间上下相通的圆孔,有“贯通天地”的深刻含义。
玉琮上的神徽折射出了良渚先民信奉天神、地祗、祖先三位一体,“天人合一”的宗教信仰。
良渚人认为,玉琮具有超级神力。握在手中,就有了和天地、神灵沟通的能力,因此必须为少数人拥有,比如国王,或者巫师。
玉琮王距今5300到4300年,是目前发现的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
其形体宽阔硕大,通体高8.9厘米,最宽处17.6厘米,重6.5公斤,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巨大的椭圆形眼睛、蒜头鼻,以及嘴的大体结构图案,既神秘威严,又呆萌可爱。
玉琮王的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神人头戴羽冠,骑跨在一神兽上,这是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纹样。
图案上3乘以4厘米范围内的神像雕刻,融合了阴线刻画,浅浮雕两种技法。浅浮雕里面还分层次,1毫米头发丝内刻纹最多达6条,每条0.1-0.2毫米,可谓是鬼斧神工,因为在当时,还没有什么金属工具,也没有放大镜。
即便是现代工艺,这样一个玉琮也要至少三个月时间制成,在5000年前,真的是要耗费工匠毕生精力。下图是专家让人用针尖笔临摹出来的样子。
玉钺为军事指挥权的象征。最早始于崧泽文化的石钺,至良渚文化时期,玉钺与玉琮、玉璧一起构成了用玉制度的核心,是显贵者阶层特定身份地位的玉质指示物。良渚文化玉钺一般有长方梯形玉钺和扁方梯形玉钺两种类型,其最高形式一般由钺身、冠饰、端饰三部分组成。
玉琮是神权的象征,玉钺是军权的象征,同时拥有,那一定是王。
良渚文化玉瑗(1989年瓶窑镇采集)
绿色带棕黄色斑纹,扁薄圆形,中部有一小孔,厚薄不均。直径11.5 、孔径5.5 、高0.9厘米。
良渚文化斜边玉璧(2003年后杨村遗址M4:60)
白色夹杂灰色斑纹。切割琢磨成扁平的近圆形,其中有管钻的圆形孔。整器最具特色的就是器身边缘都是呈现斜边,形成一面大,一面小的效果。出土时与一木漆盘镶嵌。厚1.2、外直径23.2、内外径22.3、孔径4.7厘米。
玉璧,是良渚文化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为良渚文化玉器乃至中国玉器的典型代表之一,由扁圆形玉瑗或玉环沿着边宽变大、孔径变小的趋势演变而来。一般呈扁圆形,孔径绝大多数不到直径的一半。多素面,少数有鸟立柱、鸟形刻符等纹饰,是最为盛行的良渚重器,出土时一般位于墓主人胸腹以下直至脚端的部位。
良渚时期的用玉已形成明显的等级之分。以神徽像作为共同信仰的神,并与玉琮、玉钺、玉璧为代表的神权、军权、王权形成良渚社会独具特色的用玉礼制,反映了良渚社会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国家形态。
反山出土玉器1100余件,良渚出土的玉器高达15000件。专家发现,良渚周围并没有玉料,推测可能来自天目山。
良渚文化玉冠状器(1986年反山遗址发掘:M14:174)
又名玉梳背, 南瓜黄,光泽感好。冠顶切割呈宝盖头结构,其下为近圆形的对钻孔,对钻略有错位。两侧边内收,下角凹弧。下部切割为短榫,上有两个对钻孔,对钻孔略有错位。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三叉形器(1987年瑶山遗址发掘:M7:26)
三叉形器出土时位于墓主人头部,应属冠帽上的饰物。其外缘轮廓一般为圆弧形,上有三个分叉,三叉上一般都有钻孔,中叉的孔均为上下贯通的竖孔,两边叉上或为竖孔,或为牛鼻状隧孔。出土时中叉相对处往往有玉管相接,使用时应是贯穿于一起的。根据纹饰一般有素面、一面纹饰、双面纹饰之分;依据背面特征有平面和有凸块两类;依据钻孔可分为中叉贯孔、三叉均有直孔、两叉有系孔、两侧有穿缀孔及底部有铆孔等。
良渚文化成组玉半圆形器(1986年反山遗址发掘:M23:14-17)
良渚文化镂空兽面纹玉牌饰(1987年瑶山遗址发掘:M7:55)
平面略呈三角形,整器采用透雕和阴线刻技法,雕琢为兽面纹。两角各对钻1个圆孔为眼,眼两侧以线切割技法锼扩成弧边三角形的镂孔,组成眼眶和眼睑,周围再用阴刻线勾勒。两眼之间的额头有不规则的长条形镂孔,鼻孔为阴刻的卷云纹。鼻下端有弧边十字镂孔,可能为嘴。眼眶以下的两侧各有1个锯齿状突起,很像青蛙的爪子,十字镂孔及其两侧的形态更像青蛙的后腿,所以整件器物像一只蹲伏的青蛙。宽7、高3.9厘米。
良渚文化玉鸟(1986年反山遗址M14:259)
鸟形平展,尖喙短尾,两翼外张,作振翅奋飞状。鸟眼重圈,双眼之间因为两侧眼部的切磨而显得起脊。背部各向两翼作斜向切磨,另外鸟头与背部之间尚还有几道横向的切割线。背面钻有一对横向的隧孔。
1936年以来,历经83年、四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良渚古城遗址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参观了4个小时,直到腰酸腿痛、体力不支,才意犹未尽地离去........
良渚遗址公园参观TIPS:
1、门票收费。因疫情原因,本次参观免费。
2、每日限5000人。营业时间自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四点禁止入园。可关注公众号提前预约。现场凭身份证入场。
3、语音讲解20元。个人感觉用处不大,因为每个景点都可以扫码听。
4、景区面积大,带好干粮和水,
5、多为露天遗址,做好防晒。
参观景点速览!
坐着公园的接驳车,一路黄灿灿的油菜花,心情随之飘荡!
第一站,陆城门!
良渚古城营建于沼泽湿地之上,河网密布,水系发达,犹如一座水城。水路交通为当时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良渚先民乘坐独木舟与竹筏来往于古城内外。
在南城墙中段,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座由三处小型夯土台基构成的陆城门,这是良渚古城唯一的一处陆路交通通道。
眼前隆起的三座高台,呈“品”字形结构,将连续的城墙分为四个门道,宽度达150米,可以想象它当年的气派和巍峨。通过这个宽大的门道,人们将进入内城区域。
接下来,是由南至北逆时针的参观顺序。
城墙演变史,展示了四种城墙筑造方式。
堆筑城墙是我国最早的城墙建造方式。
当你看到了运石块的竹筏造型,就到了南城墙东水城门。
南城墙东水城门,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30-45米。南内城河经该水城门与城外连接。
良渚古城城墙发现于2006年,城墙充分利用自然地势堆筑而成,底部铺垫20—40厘米厚的石块,上部由取自山上的黄色黏土分层堆筑,全长6公里,宽度在40—60米之间,保存较好的地段,高约4米。城墙底部铺垫石块,不仅可以加固基础,还可防止地下水对墙体侵蚀。
墙体土色有明显的分垄现象,说明城墙堆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运到之后,直接堆筑,没有混合备料的过程。这种用石块铺垫墙基、用山上的黄色粘土堆筑城墙的做法,目前在中国以及世界同时代的遗址中,尚属首见。
良渚古城之所以采用这样的筑墙方式,是因为他们选择的建城之地,是一片湿地沼泽。
P.S. 地质工作者对西城墙底部发现的全部6257块块石进行了分析,与周边山地岩石分布,作细致地调查比对,推定它们均来自于古城周围的自然山体,通过竹筏等工具,从水路运到此处。
有学者推算,营建良渚古城内城墙,需花费4000人同时工作近三年,才可完成。
2015年下半年对这一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台地边缘的堆积中,发现了石器、玉器、骨器、漆木器等半成品和制作这些器物的工具,也清理出了陶器、各类果核、猪骨、鹿骨等生活废弃垃圾,说明这个区域分布有玉器、陶器、漆木器、骨器制作的多种专业手工作坊,也是这些工匠的生活居住区。依据考古资料,此处模拟展示了五千年前手工业作坊区的繁忙景象。
玉器是良渚古城内最具代表性的高端手工业之一,大规模的玉器制作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专业玉工和人力物力支持,不仅说明良渚古城已有复杂化、专门化的社会分工,还反映出良渚社会强大的组织管理能力。
良渚玉器的加工工艺非常复杂,一般都要经过粗坯、成型、打磨、刻纹、抛光等工序,多采用切割和钻孔工艺进行塑形和刻纹。
玉料切割,主要有片切割和线切割两种方式。
片切割,是利用片状工具沾上石英砂,来回摩擦切割玉料,常常在玉料表面留下平直的切痕。良渚时期多使用竹木等柔性材料进行片切割,所以切割深度有限。这种切割方式,常用于加工扁榫以及细长的柱状坯体,打磨成长圆柱体或方柱体后,再加工成玉锥形器,或者分段切割加工成管珠。
良渚神徽、神鸟图案中的浅浮雕纹饰是切、刻操作后,不断打磨减地形成的,而玉器上的细线刻纹则是尖利的燧石(硬度6-6.5,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该说的就是它吧)刻刀进行刻画,有时1毫米区域内就有5-6条互不重叠的刻纹,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线切割,是用绳索、筋条沾上解玉砂(硬度7),来回摩擦切割玉料,常在切割面上留下弧形的切痕。这是良渚玉器加工中主要的切割成型方法。
一些良渚玉器表面镂空的纹饰,就利用了线切割的技术。先在玉器表面钻上通透的小孔,利用线切割技术沿小孔向外切割,可以在玉器上切割出镂空的区域,这一工艺称为线锼。
此外,良渚时期的人们还熟练地掌握了管钻技术。在管状工具一端沾上解玉砂,抵住粗坯的钻孔面,不断旋转钻具,直至形成圆形的钻孔。而管钻的工具有大有小,钻孔的深度可深可浅,利用很细的管钻工具,可以在玉器表面形成既小又浅的圆形钻痕,玉琮表面神人兽面纹中的大眼圈纹和小眼圈纹就是管钻刻纹的结果。
稚山,海拔30米,位于东北角。和西南角的凤山一起,链接着城墙,构成了两个至高点。
当离开稚山,车子开过一座桥时,语音讲解器介绍,这是良渚时期流淌至今的一条河流,心里猛地一阵,瞬间有沧海桑田之感!
大莫角山台基的北部和南部,考古学家发现了多处积石遗迹,尚无法确认其功能,可能为墙基,也可能为排水的盲沟。
站在大莫角山台地上,古城北面的大遮山、南面的大雄山和西面的山脉都清晰可见,视野开阔。良渚古城就处于这样一个三面环山的山地平原交界处。
大莫角山台地作为莫角山台地上三个独立土台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堆筑最高点达16.5米,远远超过城墙的墙体高度,站在此处,环顾四周,良渚古城内外景观一览无余。五千年前,这种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城市营建特征,体现了统治阶层“以中为尊,以高为崇”的政治理念。
莫角山台地,呈矩形覆斗状,正南北朝向,四至边界清晰,东西长约670米,南北宽约45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海拔10-18米。台地上建有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乌龟山3座独立的宫殿台基,大面积沙土广场以及35座房屋基址,还有约2.6万斤的炭化稻谷堆积。
莫角山台地是利用自然山体人工堆筑而成,底部以青淤泥为基础,其上再堆筑纯净黄土或草裹泥,西部人工堆筑厚约2米,东部人工堆筑厚度约10-12米。
良渚古城内城面积290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故宫,与颐和园面积相当。
2013—2015年之间,考古工作者在大莫角山上发现了7个面积约300—900平方米的良渚文化时期房屋基址,呈南北两排分布。
宫殿区最大房屋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比故宫三大殿之一的中和殿(580平方米)大近1倍,其恢弘程度可见一斑。
其中2号房屋基址柱洞保存较好,格局较为清楚。台基北部、东部、南部分布有房屋使用时或废弃后形成的红烧土堆积,红烧土边界规整清晰,据此可大致确认房屋的范围。
小莫角山台基位于莫角山台地西北部,高6米,面积约3500平方米,存在4个房屋基址。
17号房屋基址,东西长15.5米,南北宽9米,建筑面积约138平方米。分为东西两室。
1992年在大莫角山西南面进行考古发掘时,考古学家发现由沙层和泥层间隔筑成的夯土遗存,层数最多达13层,总厚度50厘米左右。各夯筑层厚度并不一致,自上而下沙层逐渐加厚(2-8厘米),泥层则逐渐变薄(20-5厘米)。泥层层面上发现夯窝,密集而清晰,夯窝直径一般为6-10厘米,深3-6厘米。
2013-2015年,在大莫角山南坡围沟南部的沙土夯筑层考古解剖中,发现沙土广场直接夯筑于青灰堆土之上,夯筑厚度达130厘米,由8层沙和7层泥相间夯筑而成,各夯层厚约5-25厘米。夯筑所用沙土主要为河沙,并掺杂泥土和石粒,泥土主要为附近山上的黄色粘土。
沙土广场面积约7万平方米,是举行大型仪式的广场。这是我从乌龟山往下拍沙土广场的图片,远处便是大莫角山。
乌龟山,高7米,面积约8500平方米。由于晚期被破坏,台基顶面未发现房屋基址。
在这片区域内,共发现了35处建筑,面积多在200-900平方米左右。这个30号房屋遗址,就属于大户型。
世界上超大级别的工程,都出现在5000年上下,而且还都在北纬30度左右,比如古埃及的金子塔,中国的良渚古城,还有西亚的苏美尔文明、印度的哈拉帕文明。
北纬30度,温度不好不坏。人类文明体现的是应对自然的产物。往南靠近赤道则物品丰富,适合采摘,不需要费力大创造。往北则太冷,不适合人类大范围居住。
专家猜测,那时候的人可能处于半理性半神话的状态。当时的社会统治模式,王即是神,宗教和政权合一。之后,人恢复理性,就像在良渚博物院拍摄的四位老专家的信中所说,王权日益高于、凌驾于神权,便再没有出现过超大级的工程。
有兴趣的小伙伴,还可以看看尤瓦尔·赫拉利著的《人类简史》,他戏称,智人之所以超越其他动物,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就是因为会讲故事。相信共同的故事,可以集结成千上万的陌生人迅速达成共识,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
良渚古代遗址公园,主要展示和保护的是当时的遗址。不似普通的公园,有很多娱乐设施。倘若事先没有去过良渚博物院,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做功课,看着这些并不算高的土山丘,和一大片沙地,可能会大失所望,不知其所以然。
疫情期间,游人很少。春风拂面,我们两个热爱探险的家伙陶醉其中,兴趣盎然!
反山是一处人工堆筑的长方形土台,位于莫角山宫殿区的西侧,两者仅一河之隔。 反山土台堆筑方式与莫角山台地堆筑方式类似,底部铺设草裹泥,其上堆筑黄土,人工堆高约6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良渚古城区域内最高的墓地,可谓“土筑金字塔”。从墓地的选址、设计、营建可看出,反山墓地特殊的地位。
这里展示的是反山墓地的模拟场景,为保护遗址不受侵害,还原了11座墓葬的出土情况,再现了1986年考古发掘时的情景。真实的墓坑位于展示区下方80厘米处。
反山墓地分南、北两排,共出土随葬玉器、石器、象牙器、嵌玉漆器、陶器等1200余件组,以单件计近4000件,90%为玉器,石器均为石钺,陶器有鼎、豆、罐等,象牙器和嵌玉漆器分别有9件和7件。
反山发现的这些大墓,从排列位置、墓坑规格、随葬品的多寡与种类上分析,能体现出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反映出墓主人的性别。南排以居中的12号墓等级最高,北排以20号墓的等级最高,处于西侧的15号墓和18号墓相对等级较低。编号22和23的墓葬出土了标识女性身份的玉璜和玉质纺织工具,不见玉钺和石钺,推测墓主应为女性,其余墓主均为男性。
位于墓地中心的12号墓,是反山等级最高的墓葬,随葬品最为丰厚,以单件计共有658件,其中玉器647件。
出土了至今为止个体最大的玉琮和玉钺,玉琮的重量达6.5千克,整体宽扁厚重,除四角分层雕琢神徽外,在四面竖槽中,也各刻有两个完整的神徽图案,这种雕刻方式,在所发现的良渚文化玉琮中仅此一例,被称为“玉琮王”。玉钺不仅形体宽大,而且在钺的两面,也各雕琢有一个完整的神徽图案与鸟纹,被称为“玉钺王”。
象征至高神权与王权的玉琮王、玉钺王,出土于同一墓葬,证明了墓主人的尊崇地位和无上权力。
反山墓地M20
20号墓出土物(单件计)共538件,其中,出土玉器(单件计)490件。随葬品数量居第二位,种类齐全,表明墓主人拥有很大的“神权”和军权,可能是良渚国王或男性王室成员。
玉三叉形器
男性高等级墓葬专用的随葬器物,与玉管配装后插在发上,应是首领们头冠上的一种装饰。
玉冠状饰(玉梳背)
造型取自良渚神人兽面纹的大冠帽,底部有孔,与象牙质梳齿相接,是插于墓主人发髻上的一种头饰。多出土于中、高级墓葬。
玉琮
玉琮是精神崇拜和神灵崇拜的重要载体,出土于高等级墓葬中,是祭祀重器。
玉钺
出土于男性高等级墓葬中,一般一座男性墓葬中只有一件。往往与镦、瑁成组,是军权和王权的象征。
玉锥形器
冠帽或手持仪仗上的装饰物,有成组和单件之分。其中,单件锥形器不分等级、性别,较常见,这件锥形器上琢有神徽图案。
17号墓出土物(单件计)共321件,其中,出土玉器(单件计)316件,可能是良渚国王或男性王室成员。
玉琮是精神崇拜和神灵崇拜的重要载体,出土于高等级墓葬中,是祭祀重器。
玉冠状饰,造型取之于良渚神人兽面纹的大冠帽,底部有孔,与象牙质梳齿相接,是插于墓主人发髻上的一种头饰。多出土于中、高级墓葬。
男性高等级墓葬专用的随葬器物——玉三叉形器,与玉管配装后插在发上,应是首领们头冠上的一种装饰。
玉鸟,腹部有牛鼻状隧孔,一般出土于墓主人下肢部位,推测应是缝缀于墓主人衣袍下部的一种功能性装饰。
反山墓地M15
15号墓位于反山墓地西侧稍远,墓穴较浅,出土物(单件计)共61件,其中,出土玉器(单件计)54件。随葬品数量、种类逊于其他墓葬,但从随葬的琮、雕琢神人纹的冠状饰等玉器看,墓主人应为等级较低的贵族。
玉冠状饰
多出土于中、高级墓葬。它的造型取自良渚神人兽面纹的大冠帽,底部有孔,与象牙质梳齿相接,是插于墓主人发髻上的一种头饰。
玉锥形器
是冠帽或手持仪仗上的装饰物,此件锥形器为单件,不分等级、性别,雕琢有神徽图案。
玉鸟
腹部有牛鼻状隧孔,一般出土于墓主人下肢部位,推测应是缝缀于墓主人衣袍下部的一种功能性装饰。
1986年5月31日,一座随葬着精美的“玉琮王”和“玉钺王”的反山12号墓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在此后4个月的发掘工作中,在6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陆续发掘出11座贵族大墓。是良渚文化最高级别的王陵墓地。
在对良渚玉器进行矿物学鉴定时发现,反山大墓出土的玉器,全部为真玉;另外一些规模稍次的墓葬中,真玉居多,杂有假玉;而规模一般的墓葬中,则真假玉参半。这说明,良渚时期,不但有了甄别真假玉的能力,还有着严格的用玉制服。
某女让我看国王、贵族和平民的区别。我建议她在平民处合影,结果听到一个字“滚”,我和国王合影的愿望也只能不了了之……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我们不但被巨大的工程所震慑。还看到了不知名的鸟儿,空中翱翔的白鹭。
一路鲜花盛开,散播着春的信息。
去往晓书馆的路上,又看到金灿灿的油菜花,不禁想起了那白衣飘飘的年代!
杭州晓书馆是由高晓松发起并担任馆长的公益图书馆,在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内落成,由万科杭州旗下文化品牌“大屋顶”共建并运营。
晓书馆阅读TIPS:
1、免费。
2、每日限定人数。周一闭馆,周二到周五营业时间自上午九点至晚上八点,周末延长到十点。可关注公众号提前预约,分白天和晚上两个时段,下午五点半作为分割。
3、需存包。现场根据预约码扫码入场。
晓书馆藏书众多,我来不及细看。
看到这本叶嘉莹的《人间词话七讲》,便认定它了!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我非常喜爱的一部著作。叶嘉莹是诗词鉴赏达人,我很期待她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书中摘引了陈寅恪先生1929年写的《王国维先生纪念碑文》: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即读书治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而非什么名利、学位。如果不能自由地追求真理,那么生活就成为一种痛苦。这就是陈寅恪先生所认为的王国维自杀的原因。
高城鼓动兰釭灺,
睡也还醒。
醉也还醒。
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
欢也零星。
悲也零星。
都作连江点点萍。
窗外的樱花快开了,风一吹,花瓣纷飞。猛地想起先生的这首《采桑子》,不禁感慨万千!
打卡三次,每次三个小时左右,走前终于把《人间词话七讲》啃完了。也终于明白了为何古代留下那么多男人描写思妇、弃妇的动人诗词。原来在他们内心,也隐藏了自己被抛弃、不得志的苦闷。
二楼楼梯口,有一大片儿童读物区。
我也偶遇了晓松自己的书《晓说》。
书中,印度篇,他也提到了神奇的北纬30度。我猜测这是否是他选址于良渚的原因。
他还提及“僧”和“佛”这两个汉字,都具有单独的读音。“僧”是曾人,即曾经是人,但还不是“佛”,等变成了“佛”,弗人,便不是人了。细细品味,很有意思!
最令我感动的是印度佛学教授给他说的一段话。
他说国王、医生和教师如果一念向善,则功德无量。因为国王不光是国王,也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医生不光是医生,也是别人的生命;教师也一样,是别人的世界观。艺术家也一样,也能通过作品影响人。
戴着口罩,伫立在高晓松发起的图书馆,回想起这次疫情中许多医生的逆行之举,我不禁潸然泪下!
这次预订的是杭州江南驿国际青年旅舍,距离晓书馆和良渚博物院都是步行距离,分别为10分钟和20分钟左右。
倡导环保,简约风。
一楼有个大书柜,可以借阅到房间。这本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书,描述了30多处景点。而现在中国已经增加到了55处,想想真是自豪!
酒店提供简易早餐,白粥,榨菜,菜包和烧卖。
晚餐除了奶,还有米饭小炒,味道不错。
酒店步行到良渚文化村,仅需要5分钟距离。
有星巴克。
有超值的“村民食堂”。
还有“忠儿面馆”等饭店。
纪录片:
浙江卫视三集纪录片《良渚》
《国家宝藏》
国宝·发现《五千年-良渚》
CCTV《读书》20170605良渚 神巫的世界
《良渚-中国最早的古国》
《良渚玉琮王》
《考古中国-消失的良渚古国》
《考古中国-文明前传之消失的良渚古国》
公众号:
良渚博物院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书籍: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著
“是你穿越了五千年光阴,
还是我走过了几万里山河。
里海的夜,
像宝石一样的宁静。
守着阿拉伯古老的传说,
今夜因为你而注定永恒……”
入遗前夜,第三代考古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在阿塞拜疆的等待中写下了以上诗句。
关于欲望和理想的区别,高晓松认为,欲望不满足的时候是痛苦的,满足后还会有新的欲望。而理想不同,你想着它的时候,你是快乐的!
良渚先民虔诚地信奉着神人兽面神。他们在一片沼泽地里,筑坝修城,分工合作,筑造起一个美丽的家园,绵延1300年。那双神秘的大眼睛,穿越千年,仿佛向我们述说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神灵保佑的感恩、对故土的深情、和对梦想家园的一片憧憬……
以下是我在蚂蜂窝发表的帖子。倘若能对你们出行有所帮助,我很欣慰!
1、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记深圳快乐的小野驴生活
@http://www.mafengwo.cn/i/8113117.html
2、丽江,锁不住的似水流年(2006年国庆)
@http://www.mafengwo.cn/i/8014017.html
3、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记广东到处寻花问柳之旅
@http://www.mafengwo.cn/i/8150202.html
4、用生命在行走---记2013年秦岭太白山穿越
@http://www.mafengwo.cn/i/8155742.html
5、苏梅岛,一家人的幸福记忆(2014年3月)
@http://www.mafengwo.cn/i/6536732.html
6、时间是一条流淌的河---记若尔盖、黄河九曲、花湖、都江堰、青城山之旅(2014年5月)
@http://www.mafengwo.cn/i/3438965.html
7、前方到站:台北 ---记四个女人八天的台北故宫、士林官邸、野柳、淡水渔人码头、九份之旅(2014年6月)
@http://www.mafengwo.cn/i/3092288.html
8、御风而行---记2014年国庆川藏南线之旅(2014年10月)
@http://www.mafengwo.cn/i/5347598.html
9、巴厘岛,让时间慢下来......(2014年12月)
@http://www.mafengwo.cn/i/6598115.html
10、闯入魔界、偶遇长白山流云 --- 记2015年春节长白山滑雪之旅(2015年2月)
@http://www.mafengwo.cn/i/3515221.html
11、只谈风月---大理双廊 (2015年5月)
@http://www.mafengwo.cn/i/3385863.html
12、我策马扬鞭,为你而来------记呼伦贝尔之海拉尔、莫尔道嘎、室韦、白桦林、满洲里、阿尔山之旅 (2015年7月)
@http://www.mafengwo.cn/i/3457058.html
13、时间是用来浪费的---记土耳其之孔亚、卡帕多奇亚、棉花堡、以弗所、费特希耶、伊斯坦布尔12天之旅(2015年8月)
@http://www.mafengwo.cn/note/create.php/modify/?id=75276195
14、漫步北京香山,雪中畅游慕田峪长城---2015年11月20/21日记(2015年11月)
@http://www.mafengwo.cn/i/5347303.html
15、涌着爱,坐望沧海(上)---土耳其佩尔盖、阿斯潘多斯、阿拉尼亚、锡德、安塔利亚博物馆和滑雪之旅(2016年2月)
@http://www.mafengwo.cn/i/5443385.html
16、涌着爱,坐望沧海(中)---土耳其卡什、帕塔拉、莱顿-桑瑟斯遗址、费特希耶蝴蝶谷、博德鲁姆之旅(2016年2月)
@http://www.mafengwo.cn/i/5448648.html
17、涌着爱,坐望沧海(下)---土耳其以弗所、圣母玛利亚故居、阿尔忒弥斯神庙、棉花堡、伊斯坦布尔之旅(2016年2月)
@http://www.mafengwo.cn/i/5461419.html
18、生日送你一片海---记杜马盖地之锡岛环岛、BIAS海豚、APO岛海龟、OSLOB鲸鲨和苏米龙之旅(2016年7月)
@http://www.mafengwo.cn/note/create.php/modify/?id=141029252
19、醉美肯尼亚(上)---长颈鹿公园、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奈瓦沙湖、博格利亚湖边惊艳的双彩虹伴火烈鸟(2016年8月)
@http://www.mafengwo.cn/i/5637539.html
20、醉美肯尼亚(中)---博格利亚湖火烈鸟、纳库鲁、马赛马拉“动物大迁徙”和震撼的“马拉河之渡”(2016年8月)
@http://www.mafengwo.cn/i/5658704.html
21、醉美肯尼亚(下)---马赛马拉SAFARI之狮群捕猎、小象孤儿院和肯尼亚博物馆(2016年8月)
@http://www.mafengwo.cn/i/5679470.html
22、遇见(上)---法国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第戎、安纳西、戈尔德、阿维尼翁之旅(2016年10月)
@http://www.mafengwo.cn/i/6298301.html
23、遇见(下)---踏上法国阿尔比、利摩日、香波堡、奥赛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艺术之旅(2016年10月)
@http://www.mafengwo.cn/i/6516452.html
24、初次探秘古埃及,寻找重生的意义---记埃及开罗、亚历山大、阿斯旺、卢克索、红海之旅(上/2017年7月)
@http://www.mafengwo.cn/i/7318607.html
25、初次探秘古埃及,寻找重生的意义---记埃及开罗、亚历山大、阿斯旺、卢克索、红海之旅(下/2017年7月)
@http://www.mafengwo.cn/i/7335911.html
26、佛走过的路---记南疆库尔勒、库车、和田、喀什、阿克苏之旅(2017年国庆)
@http://www.mafengwo.cn/i/7839547.html
27、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记亚布力、大秃子山、雪乡、镜泊湖、长白山、露水河漂流、雾凇岛、哈尔滨之旅(2018年1月)
@http://www.mafengwo.cn/i/8450082.html
28、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带你去看满天繁星和倒沙入海---记2018年7月纳米比亚之旅
@http://www.mafengwo.cn/i/10180834.html
29、菲律宾薄荷邦劳岛OW潜水考证篇(2018年国庆)
@www.mafengwo.cn/i/10984450.html
30、行走肇庆,品味端州(2019年春节)
@https://www.mafengwo.cn/i/11878110.html
31、凝固的岁月,活着的历史---2019年五一南京记(2019年五一)
@http://www.mafengwo.cn/i/12829874.html
32、宠爱-美国大峡谷、马蹄湾、羚羊彩穴、布莱斯、大提顿、黄石、锡安、杰克逊、盐湖城、拉斯维加斯之旅(2019年7月)
@http://www.mafengwo.cn/i/15881100.html
33、人间有味是清欢---食在深圳
@http://www.mafengwo.cn/i/16296681.html
34、皮皮岛OW潜水/甲米攀岩-2019国庆泰国上山下海之旅
@http://www.mafengwo.cn/i/17458468.html
35、回眸五千年,谁能读懂这双眼睛---寻梦良渚(2019年清明节)
@http://www.mafengwo.cn/i/19083406.html
36、逍遥游---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五一之旅(2020年五一)
@http://www.mafengwo.cn/i/19366093.html
37、当云台山遇见汴梁城(2020年8月)
@http://www.mafengwo.cn/i/20652910.html
38、感受婺派建筑•浸润耕读家风---记 缙云 岩下石头村&河阳古民居(2021年五一)
@http://www.mafengwo.cn/note/create.php/modify/?id=1231275543
40、富春山居——桐庐•石舍村 •茆坪村(2021年9月)
@www.mafengwo.cn/i/23441852.html
41、向往的生活---云和•梯田 •星河(2021年国庆)
@www.mafengwo.cn/i/23434023.html
42、神秘的微笑---噩国青铜器精粹展(2022年1月22日)
@www.mafengwo.cn/i/23502365.html
43、从远古走来---记上海博物馆(2022年1月22日)
@www.mafengwo.cn/i/23525497.html
44、宅兹 中国 - 河南 夏商周三国文明展(2022年7月30日)
@www.mafengwo.cn/i/23813755.html
45、我在八里沟很想你(2022年8月8日)
@www.mafengwo.cn/i/23807674.html
46、宝泉泼水狂欢节(2022年8月13日)
@www.mafengwo.cn/i/23811071.html
47、 宁波 东钱湖周边游(2022年9月24日)
@www.mafengwo.cn/i/23852127.html
48、杭州古村落国庆四天三晚之旅——龙门古镇、东梓关村和深澳村(2022年国庆)
@www.mafengwo.cn/i/23859843.html
49、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之晚秋(2022年圣诞)
@www.mafengwo.cn/i/23979051.html
50、 绩溪 • 龙川 景区、仁里和博物馆2023年元旦之旅
@www.mafengwo.cn/i/23996505.html
51、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
@www.mafengwo.cn/i/24032152.html
52、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 洛阳 城——记 洛阳 博物馆 和龙 门 石窟(2023年1月)
@www.mafengwo.cn/i/24044046.html
53、徽杭古道和 家朋 乡油菜花(2023年3月25日)
@www.mafengwo.cn/i/24195523.html
54、 湖州 长兴 •城山古道徒步(2023年4月1日)
@www.mafengwo.cn/i/24198309.html
55、宁波四明山·杖锡樱花园徒步(2023年4月15日)
@www.mafengwo.cn/i/24207803.html
56、台州•温岭石塘镇和临海五一之旅(2023年4月29日)
@www.mafengwo.cn/i/24222300.html
57、淳安:惬意千岛湖•梦幻富文乡中心小学(2023年5月13日)
@www.mafengwo.cn/i/24233241.html
58、东极岛,后会无期(2023年5月20日)
@www.mafengwo.cn/i/24243316.html
59、三进三出武夷山(2023年7月7日)
@www.mafengwo.cn/i/24286600.html
60、松阳•云海-西坑村、陈家铺村、平田村、杨家堂村、酉田村、松庄村之旅(2023年7月29日)
@www.mafengwo.cn/i/24301817.html
61、绍兴“小三峡”:嵊州西施岩小乌溪环线徒步(2023年8月26日)
@www.mafengwo.cn/i/24319854.html
62、云南虎跳峡徒步(2007年10月3日)
@www.mafengwo.cn/i/24338482.html
63、南太行,危乎高哉---2023年国庆5天徒步之旅
@www.mafengwo.cn/i/24345126.html
64、第六届梅里转山月:朝觐梅里•徒步雨崩
@https://www.mafengwo.cn/i/24367978.html
65、阿布吉措•秋季童话
@https://www.mafengwo.cn/i/24366307.html
66、香格里拉•月亮湖和无底湖
@https://www.mafengwo.cn/i/24364745.html
67、杭州临安百丈岭10公里徒步赏雪
@https://www.mafengwo.cn/i/24390490.html
68、三星堆博物馆---来一场想象之旅和星际穿越
@www.mafengwo.cn/i/24402163.html
69、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和都江堰
@https://www.mafengwo.cn/i/24403743.html
70、绍兴上虞•张村樱花谷和甘大村15公里徒步
@www.mafengwo.cn/i/24430631.html
71、余姚大岚镇•13公里樱花徒步
@www.mafengwo.cn/i/24432960.html
72、衢州•龙游石窟:北纬30度的未解之谜
@www.mafengwo.cn/i/24450087.html
73、江山如此多娇:江郎山、廿八都古镇五一之旅
@www.mafengwo.cn/i/24449547.html
74、7月反穿武功山2日徒步线
@www.mafengwo.cn/i/24518846.html
75、夏日童话•格聂环线徒步
@https://www.mafengwo.cn/i/24533514.html
76、宁波•画龙村+硖石岭古道10公里徒步
@www.mafengwo.cn/i/24602459.html
77、乌镇之秋
@www.mafengwo.cn/i/24608949.html
78、西天目山•大树王国徒步
@www.mafengwo.cn/i/24609061.html
79、常州溧阳•天目湖2日踏春之旅
@www.mafengwo.cn/i/24642401.html
80、杭州临平•超山梅花和塘栖古镇
@www.mafengwo.cn/i/24646057.html
81、湖州•南浔森赫樱花园和南浔古镇
@www.mafengwo.cn/i/24650215.html
爱阅读,爱旅行,爱生活!也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弯弯上学记”,分享生命更多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