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离家近和环境好的原因,郑州北伐战争主题公园——碧沙岗公园,是我到过最多的公园。
碧沙岗公园是国家重点公园,省级文明单位。这里风景优美,四季有花,景色宜人,已成为郑州市民休憩、游玩的好去处。著名景点有昭忠祠、牡丹园、木兰园、沉香园等。
碧沙岗公园是郑州建园历史最悠久的公园,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可追溯到1928年,从恢宏的北伐战争,到中原大战,再到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已近百年历史。公园里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 碑亭,在全国保存下来的仅此一家。
公园越建越好,形成了春有海棠桃李、夏有紫薇牡丹、秋有桂菊、冬有红梅腊梅,四季有花赏的别样景观。值得一题的是碧沙岗公园海棠园荣获中国最佳植物专类园区,作为河南省最大的海棠种植集中地,每年的三四月间,园内的60个品种,6000多株海棠花竟相开放,红的,粉的,白的海棠花格外美丽。
今年立春以来,由于疫情影响,我们都呆在家中自我保护,很少走出家门,不知花开花落,我每天只能从窗外看到小区的树长出了绿叶,窗下的几棵红叶李、红叶梅树开花了,这才知道春天已经向我们走来了,万物开始复苏了。
这使我想到了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的诗句:”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是关不住的,有春天就有花开。三月中旬以来,碧沙岗公园的海棠花、樱花盛开了,包括紫荆、木兰、桃花、迎春花、丁香、春梅、国色天香的牡丹·······次第开放,犹如一个百花园,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
【背景音乐:那英---春暖花开】
海棠花(学名:Malus spectabilis (Ait.)Borkh):乔木,高可达8米。碧沙岗海棠大道的海棠树大多达5-6米以上,花开季节甚是壮观。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白色的海棠花。
繁花似锦,美丽明艳的海棠花。
红、白、粉的花朵争艳,吸引了众多俊男靓女花下拍照。
公园海棠大道赏花的人们。
红、白、粉的花朵争艳。
公园海棠大道游玩的市民。
儿童更乐于在草坪上玩耍。
公园海棠大道赏花的人们。
公园海棠大道赏花的人们。
公园海棠大道赏花的人们。
公园海棠大道赏花的人们。
公园海棠大道赏花的人们。
公园海棠大道赏花的人们。
公园海棠大道赏花的人们。
公园海棠大道赏花的人们。
公园海棠大道赏花的人们。
公园牡丹园赏花的人们。
公园牡丹园赏花的人们。
公园牡丹园赏花的人们。
公园牡丹园赏花的人们。
小花也争春。
俏也不争春的迎春花仍开的繁盛。
杜鹃花。
玉兰花已过了盛花期。
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盛开,迎接宾客。
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盛开,迎接宾客。
春光明媚,百花盛开,老猫丝毫不感兴趣,路边盘爪酣睡。
郑州碧沙岗公园,老郑州人称之为“老冯义地”。位于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原郑州炮兵学院)东,西至嵩山路,南至中原路,北至建设路。
问起今天的郑州人,他们都会告诉你,碧沙岗是一座公园,是西区居民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然而,当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90年前,这里却是城区以西4公里处的一片风沙弥漫的沙丘,当地人叫它白沙岗,系梅山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尾端 。
1928年春,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军阵亡将士,先后拨款20万元,责成交通司令许骧云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地。因这里高低起伏的沙丘常年风沙弥漫,种不成庄稼,附近村民只是在岗上种些树木防风固沙。在这里建墓地,不占用老百姓的耕地,正合冯将军的心意。于是许骧云在此一次购地400亩,用于建造陵园。
1928年3月陵园动工,当年8月竣工。冯玉祥取 “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将陵园命名为 “碧沙岗”,冯玉祥亲笔题名“碧沙岗”,并以石雕刻、嵌在北门之上。陵园内还修有纪念亭,亭中央立有一块汉白玉石碑,正面刻着 “碧血丹心” 4个大字,是冯玉祥将军亲笔所书。
石碑背面刻的是冯玉祥将军撰写的《阵亡烈士纪念碑碑文》:“冒白刃,涂肝脑……凡我中华民族,靡不引为大耻,此耻一日不雪,恐先烈之灵一日不安……”碑文朴实无华,力透纸背,今日读来,仍然掷地有声,让人热血沸腾 。
陵园中部设祠堂,名“昭忠祠”。祠为古式建筑,占地约4070平方米。前后两进大院,正面有前后两座殿堂,是安放灵牌的地方,两侧各有一廊房。大门曾经重修,左右各有一耳室,门外一对石狮,前院中央存汉白玉碑座,碑身现存院内。后殿堂的内壁镶嵌方形碑铭近百块,系冯玉祥部师长以上将领为阵亡将士题写的挽词。祠堂前分列五座六角凉亭。
陵园建成后,张恨水曾经写过一篇《碧沙岗游记》,碧沙岗原貌为 “进门是一条很宽的人行路,穿过一架如船篷式的葡萄架,长约十尺,这点很有意思。南行,有一道池子,池上架有石桥,迎面一架东西,挡住了眼帘,便是纪念塔了。塔前三角式,建有三个亭子,用花木陪衬着。若是在中国文人脑筋里,必定题上大招、千秋等等名字。冯将军脑筋里,如何会放进这一套,所以这三个亭子的名字,是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亭后,有一个纪念堂。穿过这个堂,后面就是阵亡将士的灵堂了,里面供了无数牌位”。
碧沙岗公园北大门。
陵园最初建成的时候,北面的大门有3个,城堡式一字排开。中间正门巍峨雄伟,门头正面有石刻的碧沙岗三个金字,左下角是总司令冯玉祥题的字样。大门北邻郑洛大路,在路北还有3面照壁,上写国土至上,民族至上、力量集中,意志集中等标语。后来,这些标语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改变而改变。WG期间破四旧,冯玉祥亲笔所题的碧沙岗三个字是地地道道的四旧,理所当然该被砸掉。可因为它太高了,所以才免遭厄运。
碧沙岗北伐阵亡将士墓地建成之时由4部分组成。陵园中部是烈士祠,分南北两殿,红墙绿瓦,气象庄严。烈士祠里悬挂着各种纪念的匾额,存放着刻有烈士姓名的铜牌和记载烈士功绩的金册、碑记等。祠堂之前是中山公园,由民族、民权、民生3座亭子以及水池和石桥组成。祠堂后面是开阔的烈士公墓,每墓间隔两米,纵横成列。烈士公墓的东南是民生公墓,安葬着官兵的眷属。烈士公墓与民生公墓之间设界石相隔。
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结束后,冯玉祥的旧将刘汝明被南京政府委任为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率部驻开封一带。为了纪念第29军抗日战争时期阵亡的高级将领佟凌阁、赵登禹、张自忠以及积劳病故的原29军军长宋哲元,刘汝明在原有的民族、民权、民生3座亭子后旁边又建了两座亭子。5座亭子的前方另建了一座纪念塔,正面镌刻着抗日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但东边的那座亭子建成后不久就毁于战火。那座抗日烈士纪念碑,WG时被毁掉了,只留下一个塔形的底座。1994年,在抗日烈士纪念碑原址上建起了北伐战争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碑身高近18米,正面是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10个金色大字。纵跨碑体的浮雕,由北伐军将士群像组成。今天,从北大门进碧沙岗公园,这座纪念碑是最醒目的建筑。
北伐战争纪念碑.
北伐战争纪念碑前的石桥、水池,水池中有喷泉、金鱼。
烈士陵园纪念亭,亭中央立有一块汉白玉石碑,正面刻着 “碧血丹心” 4个大字,是冯玉祥将军亲笔所书。
碧沙岗公园南邻中原东路。
中原西路。
碧沙岗公园西邻嵩山路。
嵩山北路。
嵩山路人行道。
碧沙岗公园---摩天轮。
碧沙岗公园小景。
楔入碧沙岗公园西侧的“西花园酒店“。前面水面是公园的垂钓区。
碧沙岗公园棕榈园,散步好地方。
凯尔斯(现代海棠)花期晚一些。
大型盆景---怪柳。
怪柳的文字说明。
昭忠祠一角。
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碧沙岗公园牡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