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女儿一直没有出过门,现在疫情没那么严重了,趁着周末带孩子出去走走。原本打算去壶口瀑布,但是还没到桃花汛,黄河水量较小,所以计划挪到4月去。周末就在太原西山转转得了。
打电话让了解西山的朋友推荐去哪里,朋友直接告诉我去太山吧。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推荐这个地方了,考虑到疫情期间大部分景区都不开业,也没什么好挑的,出门就直奔太山而来。路上想,太原周边的蒙山,龙山,天龙山,崛围山,乌金山等都去过了,整体看来太原就没什么好玩的山,这个太山应该也就是那一堆的水平吧,权当户外随便走走得了。
1.直接停车到停车场,登记了身份证、健康证,买了门票就来到山门口。门票疫情期间减半,每人12元。由于期望不大,进山连山门都没拍照。
不过门口遇到了我的第一个小惊喜。
大唐李将军存孝就是“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的十三太保李存孝,李元霸的原型,赫赫有名的唐末名将,李克用最倚重和得意的干儿子,关于他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没想到就葬在太山脚下,景区门口。
2.进入山门,看到的是一个仿唐的山居院落,院中山水错落,水上有桥有亭,看起来挺别致,不过依然没有拍照。
3.沿着山路上山,我们选择了在两条路中的流水步道。
小孩子欢快的前面跑着上山,一会看看山,一会看看水,一会左面走走,一会右面走走,开心的像似放风的哈士奇。大约走十几分钟就到了山顶。
4.山顶有一台一塔一小院。
站在台上看下面郁郁葱葱的山景,心旷神怡。
感叹,如果阳春季节,山花烂漫时再来,那将更是风景宜人。
5.小院就是太山书院,没看到有什么书,但是游人如织,是个休息纳凉的好地方,想来古时在院里看书喝茶也是别样幽静。
6.塔中有门,门口游人在排队,料定有玄机,我们也凑了过去,进入塔内大殿,映入眼帘的满眼的金碧辉煌。这是本次上山第一次让我感到震撼,上次有这种感觉的还是在曲阜的尼山圣境。震撼之余想到也许这个08年才开发的景区应该是太原市政府重金打造的,并不是寂寂无名之辈。
原来这是供奉唐代的佛舍利塔,08年发现后在此基地新建的宝塔。
7.走出大殿来到神龙祠,据说古时这里山上就有泉水,夏天涌出的水都是冰凉,所以在泉眼之上建了神龙祠。
8.站在神龙祠可以看到上院的风光。青山红墙,错落有致,夕阳下别有一番意境,吸引着游客东去探索。
9.回头再看一眼气势宏伟的仿唐神塔。
10.一踏入上院我彻底被震撼了,这种大唐风格的建筑之前只在西安见过,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的印象深入骨髓。
11.目光东望,看到山顶的观景塔,颇有身在名古屋的意境,不由得屈身前往。
12.登上塔顶可以俯瞰整个晋源湖及周边风景,登高望远,心境开阔,非常适合疫情后出来一展胸中郁气。
13.继续东望可以看到一个类似西游记“南天门”的牌门,顺着小路延伸到山的远处。
站在南天门看晋源湖的风景,感叹千年前北朝隋唐胸怀天下傲视群雄的气魄,追古惜今一番。
14.缅怀也缅怀了,舒展也舒展了,人也走累了,毕竟两个多月没有户外活动了,不能一次把自己搞残废,于是决定打道回府。
下山路有三条,一条顺着“南天门”一路自然风景走下去,一条原路返回,我们选择了另一条--上山的时候没走的台阶步道。
15.从太山书院穿过看到了这个小院,不知为何挂满了红灯笼,不过我好喜欢这个景象。看着喜庆,安静却不至于冷清!
16.走出小院,来到一个山腰的平台,山水相映中看到了傅山先生手书的晋地佛宗四个大字。才明白原来这条路是上山的主路,哈哈。下回走这边上来应是别有一番风味!
17.路过一串小瀑布后看到了唐初楷书第一人欧阳询先生写得《心经》。懂书法的朋友可以看看是否真是欧体。算算年龄,贞观9年老先生应该78岁了,在当年这可是超过很多人的高寿,看来学佛真有调理身心的作用啊!
18.下山整体用时大概20多分钟,一路清渠流水,景亭飞瀑,心情格外之好。不由感叹,游玩的乐趣是什么?
可能就在于超越期待的一路惊喜,不断激起的探索乐趣,和恰到好处的运动量吧。
心中暗自决定待到山花烂漫时再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