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夜,辗转从马德里来到了慕尼黑,打Uber来到了北部郊区的青旅住下,天色早已漆黑一片,机场如往常一样十分平静。欧洲果然是一个解锁新国家迅速的目的地,一张申根签,26个申根国随便走,经过了及其简单的边境(一个旋转门),便进入了德国的地界儿了。
德国在我的印象中,是许许多多音乐家的故乡,也出了改教之发起人,马丁·路德。同时,也是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一复杂的印象,至今仍然让我认识到德国的多重属性,也让我很长时间以来难以放下那一段血腥的历史,而二战和希特勒,毕竟只是德国的一个方面,更多的,还要看到德国在二十世纪早期发起的包豪斯和名为表现主义的艺术运动,俄国人康定斯基也曾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人这次只去了慕尼黑、GP小镇和斯图加特三个德国的地方,只能说是粗浅地了解了一下德国这个国家。然而对于欧洲,这个我畏惧去了解的国家而言,三个城市只能说是在我未知的领域里开了一个小口,让我能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这个国家的概况,毕竟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如此的第一印象,可以说因为这次的旅行变得更加丰满了。
慕尼黑这座城市,当然有不少古迹,然而这篇游记却看不到那些古迹,因为艺术区的几座博物馆,同样是值得我们参观的。旅行团们可能会去更多的名胜参观,然而对于那些名胜而言,梳理起来,才疏学浅不敢胜任,至于设计,却有太多可以聊的话题,几座慕尼黑的博物馆,不能错过不看,也更不能略过不讲,无论是展馆的设计,还是里面的藏品,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前列。
没去丢勒的《自画像》所在的老绘画收藏馆也没关系,最值得去的现代绘画收藏馆和伦巴赫艺术馆我都去了,而且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宝马世界和宝马博物馆的精品收藏更是相当值得细细看。夜晚还可以去市中心的商场和圣诞市场逛街,真的是一个非常适合“解决金钱去向”的地方。啤酒和香肠这次穿肠而过,心情却总是不是滋味,总觉得冥冥之中,这座城市仍然是一个与我擦肩而过的关系,我所在的空间和这个城市里的人所在的空间虽然是同一个,我们却没有丝毫的交集,比起虚拟世界连接起的人际关系。这种虚假感似乎更是一种荒诞,与现实中能影响到的事情格格不入,单纯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视野,而没有考虑到与这座城市有任何的连接。自然,这座城市,对于我而言,只是一个过客了。然而,毕竟德国的音乐和德国的设计产品仍将陪伴着我,这个由未知到已知的的过程,必将充满了新的趣味,而这次的旅程,终究是给我开了一扇大门吧。
两天的晚上,我们都在老城区的酒吧和商店里度过,这里可能没有地中海的浪漫,但啤酒与香肠仍然带给了这座城市一个独特的风味,老城区的灯火通明毕竟不只是画家笔下的古老气息,这座城市毕竟给我了一个不是那么古老的感觉,而是现代化照明下各种大牌云集之地,可以购买到很多小红书上爆款的化妆品,以及各种各样新款或古旧款的服装。而且个人感觉物价比起英国亲民了许多,品类比起美国审美高了很多。
似乎经历了太长的时间,却又转瞬即逝,二〇一九年已逝去多时了,尘封的记忆再次被打开之时,已是二〇二〇年的三月,学期已过半,Tempest 却已然吹向全美,故逝去的二〇一九年更加弥足珍贵。
——题记
Hallo, München! 总之是来到了德国,见到了从L城来的你久违的笑容,从那一天起,这个国家便留下深刻印象。
今天下午两点左右我们从酒店出发,来到了慕尼黑北郊,这天天气很晴朗。我们没有特别多的时间来看慕尼黑,但是宝马博物馆是必去的博物馆,就是相当于费城艺术博物馆相当于费城的重要性。然而,我并不知道,对于只留下两天的我们来说,这样的安排是不是过于紧凑了些。
我们两点多走在德国小镇的路上,街道很干净,小房子都挺有设计感的。
这天慵懒地从宝马世界开始,参观了宝马世界的大概,吃了中午饭,然后去宝马博物馆细细地参观了一下,就到晚上了。
Atelier Brückner的建筑师和展览设计师将对坡道的解释和对广场的展览区域的理解融入了附近的低层建筑,作为新博物馆概念的一部分。
这座矩形建筑的外立面被保留为“历史外壳”,而顶棚结构被拆除,内部被完全拆除。当代建筑被整合到新创建的更大的空间中,该空间由周围的坡道和七个单独的展览区域组成。这种玻璃钢结构与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外部世界中,它看起来像是一个庞大的,自包含的混凝土雕塑,其内部以开放空间的特征为主导,而低层建筑的建筑本质上则更具城市性。圆形和低层建筑这两个建筑部分通过参观者的坡道相连,从而将客人带到了全部25个展览区。
宝马世界是全天免费开放的汽车4S店,内部有很多新款上市的宝马汽车正在展览。
还包括最新款的电动汽车——非常小的迷你款,很Q。
还有迷你款的敞篷车,以及后面的生活旗舰店。
令人惊喜的是和4S店一样都是可以进入车内体验的。
大厅是一个宽敞的中庭,让人联想起德国市中心热闹的街道。
登上台阶可以看到整个展厅空间很大,让人感觉到了宝马公司雄厚的财力。
我们都饿了,可以来到二层寻找餐厅,可是餐厅在这个时候已经关门,我们只好下楼来到了,咖啡馆在那里点了,两个非常简单的午餐,算了就凑合吃吧,反正晚上还可以吃的。
然后没有特别长的时间给我们参观宝马博物馆,汽车博物馆不是很大。但是每一个展览都十分丰富,所以这个下午剩余的时间很充实。
宝马世界,给人以一种未来时代的感觉,却不是那么精细,接缝处的mesh化,以及直愣愣的玻璃幕墙都显得有些粗糙。
宝马博物馆是由这四跟柱子组成的,旁边还放了一个碗。巨丑无比!然而室内的展览还是可以好好看一看。
走过了过街天桥,确实是一个拍照的好地方~
和宝马世界与博物馆联系为一体的过街天桥,有着十足的未来感。
博物馆的建筑,展览和媒体设计是一种以非常特殊的方式展示丰富主题的理想场所。宝马博物馆采用新方法,将当代建筑与历史建筑融为一体,就像该品牌始终为工程和设计设定新的和创新的基准一样。
建筑于1970年代建成后,经过了不断的改造,现版本乃是于2004至2008年期间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后恢复了原始1973年的状态,建筑设计师为Atelier Brückner。经过坡道与广场矩形建筑相连,附近的低层建筑,与博物馆融为了一体。圆碗中的中央坡道,将各个展示空间的平台连接在了一起。
购好票后,进入的旋转坡道组成的中央大厅,集展示与交通于一体,串联起了各大展示空间。
同行的朋友🧍🏻♀️超喜欢汽车。宝马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超级丰富。
宝马博物馆采用新方法,将当代建筑与历史建筑融为一体,就像该品牌始终为工程和设计设定新的和创新的基准一样。
宝马博物馆于1970年代建成后,经过了不断的改造,现版本乃是于2004至2008年期间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后恢复了原始1973年的状态,建筑设计师为Atelier Brückner。经过坡道与广场矩形建筑相连,附近的低层建筑,与博物馆融为了一体。圆碗中的中央坡道,将各个展示空间的平台连接在了一起。金属波动球展示了宝马的各种汽车的形状,从经典款,到未来的流线型,循环播放。
这里是车迷的朝圣地,互动装置、多媒体与实体的车辆从未来回溯到起源,叙述了宝马公司为自己规划的不平凡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以及辉煌的历史。从摩托车与飞机起家的宝马公司,最终成为了巴伐利亚最亮的星。 (游记更新中,敬请期待)
💰人均消费:
✔️储物柜:€1(硬币、押金可退)
✔️BMWMuseum单次入场:€10。
✔️BMWWelt:免费参观。
⏰营业时间:
❌星期一休馆,✔️周二至周日:10:00——18:00(节假日运营,以官网为准)。
存好包,买好门票后,我们先参观了圆形的展厅。这一展厅是宝马标志下面的一个空间,主要叙述了宝马发展史和未来的展望。有很多图文介绍,还有一些概念款的车的样品在最顶层的位置展示,展览结束后,可以通过一个横亘在大厅中央的滚梯走下,以便继续参观主要的汽车模型所在的方形展厅位置。
入门口之前,我们还看了看方形展厅的外面的几个车模,包括最经典的70年代的宝马车型,被装饰上了抽象主义的多彩的喷漆。
方形的大厅内部也有两个坡道串联了各个展览的流线,LED屏放出了mapping投影,给这个空间重新定义。
另一个方形的中庭则是由对角线形式的坡道所构成,不同于圆形空间类似纽约古根汉博物馆的流线。
简约的空间因地制宜地布上了各式各样的文字和图片,以及中庭的墙体,象征了一系列历史时期中宝马的参与。
未来感在任何时代都是重要的主题,哪怕是1950年代、1960年代的海报。
充满未来感的宣传画,即使放到今天,完成度也毫不逊色,只是那个时候人们想象中的未来,毕竟还限于时代,拘泥于薄壳结构的大空间与核心筒剪力墙结构构成的摩天大楼,一个由现代主义定义的未来乌托邦。
各个城市根据人口数量组成的三维模型,是一个用来研究不同地区对于小轿车需求量的Case Study。
各个材质在宝马的设计中的存在,铝板、各种各样的钢管,铜线和电线,都用来制造汽车。
宝马汽车的材料组成比在各个时代的各个车型都有所不同。
中庭的几个角度的照片,都能体现出1970年代对于未来主义的定义,圆形的灯泡,像极了那个时代的显示屏,而其实质,却是那个时代无法想象的液晶显示屏。
走在坡道上,看着丰富的展览布置,详细的文字说明,对于工业设计着迷的人,一定会收获颇丰吧。
随着未来的到来,人们必定会看到不可循环能源的边际成本不断上升,而随之而来的则是电动汽车的兴起。如今,中国和美国,成为了电动汽车方面的两大领头羊,如下图所介绍的那样。
对新能源汽车经济/可行性的分析永远是设计前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是设计师区别于艺术家的地方。与电动汽车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充电时间、充电站数量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我们可以让机器去安排一系列的形式,思考一系列的最合理认知,然而设计师的创造力机器是无法取代的。
各个国家目前的充电站数量,以及座椅材质对于温度的要求,宝马的工业设计师一定都会考虑。
接下来是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安排在时间轴的展览叙事中,比如这些早期的汽车模型。当然这一系列的模型,不一定是宝马的。
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仔细一看竟是专门关于电动汽车的历史发展轴,原来从1881年开始,电动汽车就已经出现了,然而因为使用上的实际情况,相比柴油、汽油驱动的汽车,电动汽车一直都是边缘化的产品。
(历史上的“新”款汽车,各个时代的概念款。)
同一类型的汽车不断的演化。
一些漂亮的工业设计草图,学艺术的同学们,不要灰心,看到这些前辈们的图画,应当更加激励自己向前的动力哦。
宝马i3概念款。
转到中庭顶端的景观,滚梯直直地穿过中庭,把人流引向方形展厅。
座椅的设计也挺前卫,和宝马汽车的流线形很相像。
从顶部眺望中庭。
宝马制造,也同时关注了废塑料的循环利用。
顶端的展厅把圆形的墙壁作为投影仪,小窗户像太空飞船一样,参观的人们好像在飞碟内部。
圆形展厅的顶层部分,展示了最具有未来感的几个设计,竟然是1:1的模型,这已经不只是惊艳能形容的了。
当然这一款就有些过于非现实了,这么低的底盘难道是用的磁悬浮吗?
几个概念车,新型的材质,铺在车内的各处。
概念款汽车并没有车门。
人工智能与新技术辅助驾驶。
无人驾驶的概念。
无人驾驶的六个方面。
汽车与自然结合在一起,车内还有苔藓。
展览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眼前,更是具有大胆想法的未来科技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圆形展厅的最后,我们看到了非常精美的Illustrator扁平化设计风格的Diagram。
然后乘坐滚梯回到门厅,准备参观另一个方形展厅。
门厅门口,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宝马拖拉机,拖拉机上放满了圣诞礼物,圣诞树和松果。
门厅对面则是一个很令人惬意的餐厅,餐厅下方有公共卫生间。
从圆形展厅进入方形展厅需要先出后进,所以门票不能扔掉。
方形展厅的一开始是一个会动的装置,循环播放各种各样宝马汽车的流线型以及一系列编好的艺术动作。
不断变化的形状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录了五分钟的影呢。
接下来,我们开始参观主要的方形展厅,展厅内有许许多多的摩托车,一九二五年的设计,十分珍贵。
1929年,1952年,1938年的设计,都各有特色。
接下来进入了跑车的展厅,最初的宝马赛车的流线型还很vintage,略像VW和保时捷共同设计的甲壳虫。
皮带和钢板的组合,让本有的Vintage感更加突出。
整体设计像一艘船一般,即使放在今天,设计感也是十足的。
这个展厅里还有一些赛车版摩托车和各个版本的赛车,包括方程式赛车。
航空发动机和摩托车一样,也是宝马公司起家时的产品。
早期的宝马汽车,还十分Vintage。
这个像鱼雷一样的摩托车,是我见过的造型最奇特的摩托车了。很像同时期流行在汽车设计界的流线式风格,比如诺曼·贝尔·格德斯(Norman Bel Geddes)以及雷蒙德·洛维(Raymond Loewy)的流线型设计。
离开展厅前,我们到了一个展厅,有各式各样的照片来展示宝马公司的发展史等信息;
大厅之中还有一些概念模型;
离开宝马博物馆,我们去附近的公交站等车。
离开了奥林匹克公园旁的宝马世界和宝马博物馆,我们前往Westfriedhof地铁站,这个网红地铁站十分适合凹造型。
🚌交通攻略:
从宝马世界出发,乘坐180路公交车(车上可刷卡或投币买票)Olympiazentrum站出发,Hanauer Straße站下车,10分钟可达。
路上一定会看到2015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弗雷·奥托设计的慕尼黑奥运会场馆,全部是薄膜超轻型结构,40多年过去了,仍然很前卫。
进入地铁站,可以看到红黄蓝三原色的灯罩,十分整齐。购票在入口处自动购票机购票就可以了,十分方便。我们从这里乘坐地铁前往国王广场,晚上逛逛街,然后喝啤酒。
从国王广场地铁站出来,看到了卡尔广场的大门,沿着旧时的街道前往老城区最中心的玛利亚广场。或许只有灯火通明才会符合老城区本身的个性吧。
夜晚的慕尼黑充满了圣诞的气氛,圣诞市场持续充满了人流,售卖各种各样的小吃和圣诞装饰品。
我们还在新市政厅前找了很多好玩的元素,不过除了第二天的早餐,我们并没有买什么东西。附近的Zara和皮鞋店都很好逛,不过没有找到纯黑设计的手表,德国的设计的口碑一直都很好。能让我喜欢上的因素,毕竟是从格罗皮乌斯和包豪斯开始的那种司空见惯的工业风格,即使,到了现在它们只能说是一个很小的因素。
来到了新市政厅前的玛利亚广场,我们去寻找新市政厅下面的正宗德国餐厅——百年地窖餐厅Ratskeller。
在地窖餐厅我们点了最好喝的精酿啤酒,最好吃的大猪肘子和香喷喷的香肠,真是很诱人的。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能持续多久,然而一辈子总会体验上一会人生的快乐,那就来慕尼黑喝啤酒吧。服务员里面有中国人,给我们周到的服务,当然这里的人均消费确实是有些贵,适合晚餐;但是上菜节奏和服务都比较慢,不适合午餐,而且服务态度只能说很一般,符合德国人的气质吧。
地窖餐厅的各种装饰都十分豪华,德国毕竟也是一个欧洲的文化大国,北方文艺复兴也是有德意志的一员,比起东普鲁士人的骁勇善战,巴伐利亚或许更适合小桥流水人家吧。来慕尼黑,体验啤酒文化的同时,也不要贪杯哦,对我来说这里的一杯都有点多了,虽然我并没觉得多吧。
这个餐厅很大很大,有很多个小厅,服务员把我们带到了很里面的一个厅,他们专门为我们安排了中国服务员,给我们中文菜单。
波提切利的《春》的复制品,悬挂在走廊的中央。
我们点的各种各样的啤酒、有甜的有苦的,我只爱喝苦中略略带甜的比利时白啤,德国的啤酒虽然也好喝,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而大猪肘子配啤酒这种酒肉组合,的确曾让我难以忘怀,不过再怎么说也不如薯条和Taco让人快乐。西欧带给我历史的沉重,而德国尤其如此,故此次行程,未包含宁芬堡宫和新天鹅堡那些逝去的空影。历史中的足迹,用纪录片去寻觅足以,而一次旅行,则必然包括更重要的如今的德国艺术与表现主义。设计之旅,于德国才有意义,设计之旅,于德国才能看到最新的趋势。
第二天的行程,我安排在了慕尼黑的艺术区,我们参观了慕尼黑的两个艺术博物馆,Lenbachhaus和Pinakothek der Moderne,晚上去了市中心逛街,并且品尝了网红海鲜餐厅Austernkeller。这天天气比较阴,我们也就主要看了看艺术展览。从德国表现主义与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欣赏到巴克里希纳·多西的建筑模型,再致敬一下被说过很多次的包豪斯。
不懂德语,也没关系,一般展览都有英文,所以只需粗略看一下都可以看得懂。宝马汽车、表现主义艺术、啤酒与香肠,是慕尼黑的关键词,绕不过去的。一个奥运会举办的城市,无法让人略去不讲,又何况是曾经巴伐利亚的首都。终究是一个充满了爱恨情仇的、充满了历史恩怨的、充满了恩典却又充满了邪恶记忆的一个人间之城,时而魔幻,时而优雅,时而热闹,时而寂寞,就是如此,无论怎么样。
德意志工艺联盟与表现主义的存在,让这座城市在德国乃至世界的工业设计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MVRDV的WERK12,以及Rena Wandel-Hoefer和 Wolfgang Lorch设计的雅阁帐篷会堂(Ohel Jakob Synagogue)犹太会堂也在这座城市,体现了现代建筑的丰富性,虽然我没有机会专程去拜访这两个非常有设计感的建筑作品,然而现代艺术收藏馆(Pinakothek der Moderne)和伦巴赫之家艺术馆(Lenbachhaus)的建筑设计本身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艺术设计的丰富收藏更是难以一语概括。
国王广场(Königsplatz)是这个地铁站的名字,从酒店来到这里并不是很费时间,看过国王广场的慕尼黑城门(Propyläen),我们直接前往伦巴赫之家市立美术馆(Lenbachhaus)参观艺术展。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瓦西里·康定斯基的作品;奥费主义(俄耳甫斯立体主义)代表画家罗伯特·德劳内的作品在伦巴赫美术馆也有收藏,除此之外,还有德国著名行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等系列展览。更不要错过门厅中的《Wirbelwerk》,这是丹麦-冰岛艺术家Olafur Eliasson于2012年创作的雕塑作品,色彩斑斓,十分漂亮,非常适合拍照。逛展览之前,我们还在楼下的餐厅解决了午饭,说实话,口味感觉不是那么好。
“康定斯基(俄语:Василий Кандинский,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在敖德萨度过童年。进莫斯科大学后,就读法律和经济学。1896年他来到慕尼黑学习绘画(写生,素描和解剖学),在俄国革命之后的1918年返回莫斯科。因为前卫艺术与官方的现实主义艺术相悖,1921年他回到德国,从1922年在包豪斯开始任教,1928年加入德国国籍,直至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此后定居法国,在1939年加入法国国籍,1941年法国被纳粹占领,康定斯基没有选择前往美国定居,他在1944年逝于巴黎近郊的塞纳的内依。与皮特·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康定斯基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他还与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个为时不长但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蓝骑士”。康定斯基具有联觉(知觉混合)的能力,他可以十分清晰地听见色彩。这一效果对他的艺术产生主要影响。他甚至把他的绘画命名为“即兴”和“结构”,仿佛它们不是绘画而是音乐作品。”(来自维基百科)
⌚营业时间:
📅星期一闭馆;
📅星期二:10:00——20:00
📅星期三至星期日:10:00——18:00
🧷特色推荐:
🖼️康定斯基与德国表现主义;
📚首层的博物馆商店、书店值得好好逛逛;
🍲首层的欧式餐厅,解决午饭的地方,一般般。
一个当代新颖的新馆连接着火红色瓦片和明黄色立面构成的老馆,新馆入口处的餐厅,还有迎接着我们的正午的阳光。
大厅上悬挂的埃里亚森的作品《Wirbelwerk》,这一丹麦-冰岛艺术家的创意,把光线反射到各处,旋转散射出的色彩,充斥着整个空间。
我们先逛了一下书店,这个书店里有太多有趣的艺术类书籍,值得好好淘一淘。
走廊连接着旧馆与新馆,空间处理得非常简洁。
商店售卖的纪念品中,餐具也具有设计感,还有草间弥生的南瓜做成的小枕头。
旧馆的入口大厅是典型的德国19世纪以前的风格,马赛克布上各种各样的图案。大厅中也有立体主义时期的风格的雕塑作品,像极了毕加索的作品。接下面,让我们慢慢欣赏馆藏作品吧:
Rudolf Belling 魯道夫·貝林 🇩🇪| Organische Formen (Schreitender) | 1921 |《有機形式(大步向前)》| 立體主義/表現主義
Judith Hopf 茱蒂絲·霍普夫 🇩🇪| Untitled (Sheep) | 2013 |《無標題》| 當代藝術
Joseph Beuys 約瑟夫·博伊斯 🇩🇪| vor dem Aufbruch aus Lager | 1970/80 |《離開營地之前》| 新達達主義/觀念藝術/現代藝術/Ecovention/激浪派
(約瑟夫·博伊斯的作品展廳)
Joseph Beuys 約瑟夫·博伊斯 🇩🇪| Gelose-Objekt | 1969 |《凝膠物體》| 新達達主義/觀念藝術/現代藝術/Ecovention/激浪派
Joseph Beuys 約瑟夫·博伊斯 🇩🇪| Ohne Titel | 1960 |《無標題》| 新達達主義/觀念藝術/現代藝術/Ecovention/激浪派
Joseph Beuys 約瑟夫·博伊斯 🇩🇪| Mäusestall | 1968-70 |《鼠籠子》| 新達達主義/觀念藝術/現代藝術/Ecovention/激浪派
Olafur Eliasson 奧拉弗·埃里亞森 🇩🇰🇮🇸| Wirbelwerk | 2012 |《旋轉機制》| 當代藝術/Light and Space
Wassily Kandinsky 瓦西里·康丁斯基 🇷🇺| München - Die Isar | 1901 |《慕尼黑—伊薩爾河》| 抽象藝術/表現主義/後印象派/德國表現主義/青騎士/幾何抽象主義/新藝術運動/現代主義/至上主義/包豪斯風格
Wassily Kandinsky 瓦西里·康丁斯基 🇷🇺| St. Georg III, 1911 |《聖喬治三世》| 抽象藝術/表現主義/後印象派/德國表現主義/青騎士/幾何抽象主義/新藝術運動/現代主義/至上主義/包豪斯風格
Wassily Kandinsky 瓦西里·康丁斯基 🇷🇺| Improvisation 21A | 1911 |《即興 21A》| 抽象藝術/表現主義/後印象派/德國表現主義/青騎士/幾何抽象主義/新藝術運動/現代主義/至上主義/包豪斯風格
Wassily Kandinsky 瓦西里·康丁斯基 🇷🇺| Entwurf 2 zu ›Komposition VII‹ | 1913 |《〈構成柒〉的草案2》| 抽象藝術/表現主義/後印象派/德國表現主義/青騎士/幾何抽象主義/新藝術運動/現代主義/至上主義/包豪斯風格
Wassily Kandinsky 瓦西里·康丁斯基 🇷🇺| Roter Fleck II | 1921 |《紅點貳》| 抽象藝術/表現主義/後印象派/德國表現主義/青騎士/幾何抽象主義/新藝術運動/現代主義/至上主義/包豪斯風格
Wassily Kandinsky 瓦西里·康丁斯基 🇷🇺| Improvisation Klamm | 1914 |《即興峽谷》| 抽象藝術/表現主義/後印象派/德國表現主義/青騎士/幾何抽象主義/新藝術運動/現代主義/至上主義/包豪斯風格
Robert Delaunay 羅伯特·德勞內 🇫🇷| Fenêtre sur la Ville | 1914 |《城市之窗》| Section d'Or/後印象派/Abstract art/立體主義/表現主義/分色主義/奧費主義/新印象派
Wassily Kandinsky 瓦西里·康丁斯基 🇷🇺| Romantische Landschaft | 1911 |《浪漫風景》| 抽象藝術/表現主義/後印象派/德國表現主義/青騎士/幾何抽象主義/新藝術運動/現代主義/至上主義/包豪斯風格
Paul Klee 保羅·克萊 (🇨🇭 Ethnic)🇩🇪| Stadt R | 1919, 205 |《R城》| 表現主義/Abstract art/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現代藝術/德國表現主義/Bauhaus style/現代主義/青騎士
Adolf Erbslöh 阿道夫·埃爾布斯洛 (🇺🇸 Born)🇩🇪| Grosser Park in Calenberg | 1912 |《卡倫貝格大公園》| avant-garde
Wassily Kandinsky 瓦西里·康丁斯基 🇷🇺| Allerheiligen I | 1911 |《諸聖日-壹》| 抽象藝術/表現主義/後印象派/德國表現主義/青騎士/幾何抽象主義/新藝術運動/現代主義/至上主義/包豪斯風格
一系列德国19世纪的宗教画。
Gabriele Münter 加布里埃勒·明特 🇩🇪| Allee in Park von St. Cloud | 1906 |《聖克勞德公園大道》| 表現主義/藍騎士
Franz Marc 法蘭茲·馬克 🇩🇪| Vögel | 1906 |《鳥兒》| 表現主義/立體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現代藝術/青騎士/後印象派/印象派/寫實主義
Franz Marc 法蘭茲·馬克 🇩🇪| Tiger | 1912 |《老虎》| 表現主義/立體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現代藝術/青騎士/後印象派/印象派/寫實主義
Wassily Kandinsky 瓦西里·康丁斯基 🇷🇺| Parties Diverses | 1940 |《各種派對》| 抽象藝術/表現主義/後印象派/德國表現主義/青騎士/幾何抽象主義/新藝術運動/現代主義/至上主義/包豪斯風格
Christian Schad 克利斯蒂安·沙德 🇩🇪| Operation | 1929 | 《手術》| 魔幻寫實主義/達達主義/立體主義/新即物主義/Verismo/寫實主義
Dan Flavin 丹·弗拉文 🇺🇸| Ohne Titel | 1994 | 《無題》(部分)| 極簡主義/抽象表現主義/當代藝術
Gerhard Richter 葛哈·李希特 🇩🇪| 10 Scheiben (WV931-1) | 2013 |《10個磁盤(WV931-1)》| 抽象表現主義/當代藝術/Abstract art/觀念藝術/現代藝術/寫實主義/照相寫實主義
Irma Hünerfauth 爾瑪·漢納法特 🇩🇪| Sprechender Kasten | 1973 |《會說話的盒子》| 當代藝術
Irma Hünerfauth 爾瑪·漢納法特 🇩🇪| Erster MAI | undatiert |《5月1日》| 當代藝術
Hannsjörg Voth 漢斯約格·沃斯 🇩🇪| Ohne Titel, 1972 | Ohne Titel, 1973 | Ohne Titel, 1972 | Ohne Titel, 1971 | 《無題》| 未知
Hans-Peter Feldmann 漢斯·彼得·費爾德曼 🇩🇪| Laden 1975–2015 | 1975–2015 | 《商店1975-2015》| 觀念藝術
Andy Warhol 安迪·沃荷 🇺🇸| Campbell's Chicken Noodle Soup | Campbell's Green Pea Soup | . . . | 1968 | 普普藝術/抽象表現主義/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素人藝術
Thomas Bayrle 🇺🇸| Autostrada | 2003 |《高速公路》| 當代藝術
Ulrike Ottinger 烏爾麗克・奧汀格 🇺🇸| Journée d'un G.I., Nr. 1-9 | 1967
看完展览,我们继续前往慕尼黑现代艺术陈列馆看展,路上路过了“国家社会主义”(纳粹党)历史档案馆。
这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历史档案馆。
还经过了一个不大的广场,天气有些阴沉了,不太适合拍外面的景观,所以还是继续参观展览吧。
☝️Mr. Lodge GmbH - Furnished Apartments Munich的建筑立面(Google Maps上竟然打码了)☝️
☝️慕尼黑电影电视学校(Hochschule für Fernsehen und Film)☝️
☝️老绘画陈列馆☝️
☝️KOTON灯具专卖店☝️
☝️现代艺术陈列馆(南立面)☝️
☝️陈列馆对面的住宅楼☝️
现代艺术陈列馆(Pinakothek der Moderne)是慕尼黑的三个陈列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老绘画陈列馆(Alte Pinakothek)和新绘画陈列馆(Neue Pinakothek),当今新绘画陈列馆因整修处于暂停开业状态(自2018年起),而又因为时间和体力的缘故,我们只参观了现代艺术陈列馆。这个展览馆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建筑、艺术和工业设计三个领域的内容。
📅开放日期、时间:
⌚Daily 10.00 – 18.00
⌚Thursday 10.00 – 20.00
❌Monday closed
ℹ️节假日以官网为准
💰入场花费:
💶SUNDAY ADMISSION 1€
💶Thursday – Saturday 10€
💶reduced 7€
💶Day pass (Alte Pinakothek, Pinakothek der Moderne, Museum Brandhorst, Sammlung Schack) 12€
☝️南入口的柱廊☝️
☝️南入口门厅☝️
☝️中央大厅☝️
☝️中央大厅的钟摆☝️
☝️中央大厅的屋顶☝️
☝️纪念品商店☝️
Open Daily except Mondays | 10.00 a.m. - 6.00 p.m.
On Tuesdays 10.00 a.m. - 8.00 p.m.
T +49 (0)89 27275861
在这座城市,我宁愿待得更长的时间,可是世上却不止一个我想去的地方,一个宽容的地方却充满了不确定性,时间回到了二〇一九年的十二月二十日,只是三个博物馆的话,看不透这座城市的秘密。在德国,太多太多可以看的故事,听也听不完。
激浪派的约瑟夫·博伊斯,92岁的印度建筑大师巴克里希纳·多西(展期:17/10/2019 - 19/01/2020),以及一系列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在这座博物馆里都能找到。
☝️一系列新达达主义的雕塑作品☝️
Andy Warhol 安迪·沃霍尔 🇺🇸| Joseph Beuys (🇩🇪) 《约瑟夫·博伊斯》 | München, Pinakothek der Moderne, Saal 19 (Inventar-Nr. GV 126) | 1980
工业设计展厅一角,展览了设计界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作品。
圆形大厅的钟摆不断摆动。
《约瑟夫·博伊斯教授,整容手术机构,专长:提臀术》
Ingo Maurer 英戈·毛勒 🇩🇪| Pendulum | 《擺》
Joseph Beuys 约瑟夫·博伊斯 🇩🇪| Das Ende des 20. Jahrhunderts, 1983《二十世纪末》 | 44 Basaltsteine, Ton, Filz, ca. 48 x 150 x 40 cm
Robert Rauschenberg 🇺🇸| Port Arthur, Texas 1925 - Captiva Island, Florida 2008 | Vault, 1962. 《金库》
Dan Flavin 🇺🇸| New York 1933 - Riverhead 1996 | “monument” for V. Tatlin I, 1964; “monument” for V. Tatlin VII, 1964; “monument” for V. Tatlin, 1966–69; “monument” for V. Tatlin, 1969 《塔特林“纪念碑”系列》
Andreas Gursky 安德烈斯·古尔斯基 🇩🇪| Rhein II | 1999 |《莱茵河贰》
📜中文名:
感觉·艺术与情感
📜德文名:
FEELINGS. KUNST UND EMOTION
📅展出日期:
2019年11月8日至2020年10月4日
ℹ️展览介绍: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主要通过推理能力来定义自己。但是直到最近,科学研究才能够证明决定我们决定的主要是情感力量。感觉和影响通常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超出我们所意识到的范围,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了解驱动我们的因素,或者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某件事会特别影响我们。
Marlene Dumas 馬琳·杜馬斯 🇿🇦| The Accident | 1986 | 《事故》
Robert Morris 羅伯特·莫里斯 (🇺🇸 1931–2018) | Untitled, 1974
3 Hamburger Frauen 3名漢堡女士 🇩🇪| N. N. | 2019
Ergül Cengiz 艾古·甄姬絲 (🇩🇪1975)
Henrieke Ribbe 亨里克·里貝 (🇩🇪1979)
Kathrin Wolf 凱瑟琳·沃爾夫 (🇩🇪1974)
Gregory Crewdson 格雷戈里·克魯森 🇺🇸| Untitled | 2001/02
Michael Elmgreen 邁克爾·埃爾格林 🇩🇰, Ingar Dragset 英格·德拉格塞特 🇳🇴| Modern Moses, 2006 《现代摩西》 | carrycot, wax figure, cover, cashpoint
Jan Albers 蹇·阿爾伯斯 🇩🇪| cuttingsOmEEdgEsEdgEs | 2019
Olaf Metzel 奧拉夫·梅策爾 🇩🇪| Lampedusa | 2015 |《蘭佩杜薩》
Walter Dexel 沃爾特·德克塞爾 🇩🇪| Das Flugzeug | 1922 | 《飛機》
Giorgio de Chirico 喬治歐·德·奇里訶 (🇬🇷 born) 🇮🇹| Autoritratto |《自畫像》| 1920 | 形而上畫派/巴洛克藝術/超現實主義/現代藝術/古典主義/新巴洛克式建築
Edvard Munch 愛德華·孟克 🇳🇴| Gate i Åsgårdstrand med kvinne i rød kjole | 1901/03 | 《奧斯高特蘭街頭穿著紅色衣服的女人》
Wassily Kandinsky 瓦西里·康丁斯基 🇷🇺| Träumerische Improvisation | 1913 | 《夢幻即興》
Franz Marc 法蘭茲·馬克 🇩🇪| Rinder I | 1913 |《牛-壹》
Georges Braque 喬治·布拉克 🇫🇷| Femme à la mandoline | 1910 | 《曼陀林的女人》
Pablo Picasso 巴勃羅·畢卡索 🇪🇸| Le peintre et son mondèle | 1963 | 《畫家和他的世界》
Pablo Picasso 巴勃羅·畢卡索 🇪🇸| Femme au violon | 1911 | 《小提琴的女人》
Juan Gris 胡安·格里斯 🇪🇸| Arlequin devant une table | 1924 |《在桌子前的丑角》
离开了艺术展区,我们继续参观工业设计的展厅。
工业设计展厅的门厅是一面展示了家具、自行车、汽车骨架的墙。
👇有一个专门汽车主题的展厅👇
👇还有一个家具主题的展厅👇
👇最后是一个以灯具为主题的展厅,有着各式各样最新的设计作品👇
接下来是2018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巴克里希纳·多西的建筑作品展,包括了他的手稿和模型等。
展覽介紹,巴克里希納·多西:人民的建築。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Revitalisierung des Stadtbezirks Bhadra, Ahmedabad, Indien | 1970 | 印度艾哈邁達巴德Bhadra區的複興(總平面模型)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SHREYAS FOUNDATION SCHOOL, Ahmedabad, India | 1963 | 斯瑞亞斯基金會學校(模型)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SHREYAS FOUNDATION SCHOOL, Ahmedabad, India | 1963 | 斯瑞亞斯基金會學校(平面圖)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Bangalore | 1977 | 印度管理學院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Sangath, BV Doshi's office, Ahmedabad | 1979-1980 | 協會(泰米爾語),巴克里希納·多西辦公室(影片放映)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Institute of Indology | 1962 | 研究所(剖面模型)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Institute of Indology | 1962 | 研究所(總平面)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Institute of Indology | 1962 | 研究所(剖面圖手稿)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Digambak Jain Temple Complex | 2004 | 迪甘巴克耆那教建築群(總平面模型)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Digambak Jain Temple Complex | 2004 | 迪甘巴克耆那教建築群(Analitique)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Lalbhai Dalpatbhai Institute of Indology, Ahmedabad, Indien | 1962 | Lalbhai Dalpatbhai(印度實業家)印度學研究所(場地模型)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Ompuri Temple, Matar (Branch of Shri Aurobindo Society) | 1998 | 馬塔爾Ompuri寺(Shri Aurobindo Society 分支)(場地模型)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Jnana Pravah Centre, Varanasi | Gyan Pravaha ज्ञान प्रवाह | 1999 | 扎納納水流中心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Ompuri Temple, Matar (Branch of Shri Aurobindo Society) | 1998 | 馬塔爾Ompuri寺(Shri Aurobindo Society 分支)(平面圖)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Ompuri Temple, Matar (Branch of Shri Aurobindo Society) | 1998 | 馬塔爾Ompuri寺(Shri Aurobindo Society 分支)| (建成部分)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Amdavad ni Gufa | 1994 | 艾哈邁達巴德洞穴(模型)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Amdavad ni Gufa | 1994 | 艾哈邁達巴德洞穴(概念模型)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Amdavad ni Gufa | 1994 | 艾哈邁達巴德洞穴(Drawings and Photos)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Kanoria Centre for Arts, Ahmedabad | 1984 | 卡諾里亞藝術中心(場地模型)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Kanoria Centre for Arts, Ahmedabad | 1984 | 卡諾里亞藝術中心(模型)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School of Architecture, CEPT, Ahmedabad | 1968 | 建築學院(環境規劃和技術中心大學)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CEPT, Ahmedabad | 1968 | 環境規劃和技術中心大學(場地模型)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ECIL Township, Hyderabad | 1972 | 印度電子有限公司園區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 巴克里希納·多西 🇮🇳| Wohnsiedlung für die Life Insurance Corporation of Indien, Ahmedabad | 1973 | 印度人壽保險公司的住房開發
Matti Suuronen 🇫🇮| Das Futuro Haus | 1960s - early 1970s
现代绘画陈列馆的参观就介绍到这里,我们还去了附近的珍珠奶茶店和药妆店,并逛了街。
珍珠奶茶店Tea Time地址:Türkenstraße 69, 80799 München, Deutschland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 慕尼黑工業大學附近的街景👇
👆珍珠奶茶店Tea Time👆
👆EDITEthelabel时装店👇
👆路过圣路易堂👆
👆看过了慕尼黑的凯旋门后,我们回到了老城区的玛利亚广场寻找好吃的,备选方案有皇家啤酒屋和小红书上看到的网红海鲜餐厅Austernkeller。
👆人满为患的玛利亚广场,谁能想到现在却变成了疫情阴影下的市区。
离开最热闹的地方,我们寻找到皇家啤酒屋🍺,可惜皇家啤酒屋的空气太闷,搞得我们很不舒服,我们就离开了,去小清新一些的Austernkeller,吃海鲜去。
皇家宫廷啤酒屋真的是一个传统的德国餐厅,在这里可以逃避掉冬天的寒冷。
我也注意到大多数人也只是在这里点一杯啤酒。
路上看到了非常有意思的车牌号。
我们在这个餐厅吃的晚餐,还是不错的体验,不过我们没照相,吃饱了就好。今天一圈走下来,非常非常的累,晚上到酒店,打印了明天去GP小镇的车票,准备去德国最高峰楚格峰玩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