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木图【硬核】美食攻略

作者:探索阿拉木图 显示图片

美食是驱动旅游行为的关键因素。

去体验当地最具特色的美食,是比拍照发朋友圈更有仪式感的打卡纪念。那些未品尝过的令人惊喜的味道,经过舌尖,留在心里,一瞬间产生自己与当地人融为一体的错觉。甚至,旅行结束后还会对那味道时不时地想念。

阿拉木图美食就是这样的存在:从食材、分量、口味到场景体验,每一个因素都执拗着要在游客的心中记下重重一笔,让你来了,就忘不掉。


众所周知,哈萨克人以热情好客闻名。自古留下来的传统,家里最可口的佳肴都是为客人准备的。在哈萨克的文化中,不期而至的客人被称为“kudaiy konak“意味”上帝派来的宾客“。这时哈萨克人便会准备一桌丰盛豪华的酒席(dastarkhan)来款待,风味独特的菜肴和饮品展现出哈萨克斯坦几个世纪游牧生活的历史痕迹。



牛奶、黄油、面粉和糖一起和成的i面团切成小块,炸成金黄色,一口下去,奶香浓郁,松软酥脆,再搭配香醇的奶茶。这就是哈萨克斯坦最受欢迎的小吃——Baursak。在美食面前,热量即正义。油炸食品,则是这正义的发扬。在哈萨克斯坦,Baursak被认为是主人热情好客的真正象征,因为从第一口开始,你就束手投降,根本停不下来了。



哈萨克斯坦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对吃马肉也是毫不忌讳的,食草习性及大量的奔跑使得马肉质地鲜嫩,脂肪含量少且优质,是帮助哈萨克人增强免疫力,对抗严寒气候的重要食材。想要在阿拉木图解锁你的“马肉初体验”?那就一定要从这道哈国国菜——Beshbarmak下手啦!

Beshbarmak是由马肉(现在也可以是牛肉、羊肉)配上洋葱、马铃薯和胡萝卜,历经4个小时热腾腾的煮一大锅,再加上劲道的面饼蘸着汤汁,香浓醇厚,是当地居民逢年过节,宴请亲朋必不可少的“硬菜”,用超大size的公用盘装乘,亲友围坐一桌,一边吃一边畅饮着冰镇Derbes啤酒,热热闹闹,无比爽快。有趣的是,这道菜的字面意思翻译成中文是“五个指头”,因为过去哈萨克的游牧民族常常直接用手指抓的吃,当然现在这种吃法已经很少见到了。


皮薄馅大,外酥里嫩,咬开烤得金黄酥脆的外皮,鲜香的肉汁就出来了,羊油丰腴,加上洋葱的清香,每一口,都是塞得满满的肉丁,说的就是在中亚乃至新疆街头的当红小吃Samsa (烤包子)。

和中国人心中包子的形象不同,哈萨克斯坦的Samsa是三角形的。在烤制Samsa时,要往烧热的馕坑里洒些盐水,这样包子就不会脱落了。
担心出国旅游吃不惯正在装泡面榨菜的同学可以停下手上的动作了,Samsa绝对是能够吸粉挑剔的中国胃的味道哦~

事实上在旅行中,通常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吃,而往往伤害我们最深的,也是吃。
人在国外,为了避免令人发指的旅行社团餐,在各种平台上做足了功课,千挑万选一家评分颇高的餐厅,推门进去,想象中伴随着听不懂的当地人低语享用异域大餐的场景未曾出现,反倒是一班飞机上来的同胞好巧不巧都在这里碰到了,大家确认过眼神,菜色勉强给了60分。才发现所谓“网红“、”必去“、”高评分“,不过都是商家的运营手段。

那么, 问题来了:
在阿拉木图,究竟去哪里才能品尝到这些地道的特色美食呢?
Ladies and gentlemen, 下面这份“硬核”推荐请仔细阅读并妥善保存


库克巴扎,又称绿色巴扎,阿拉木图最古老的集市,苏联时期的建筑风格,封闭式的市场一共两层主要售卖生鲜食品和民生必需品,是当地市民日常生活所需的主要采购地点。不要以为这只是个单纯的菜市场,除了新鲜果蔬,肉乳制品,干果甜食,纪念品、民族服装、哈萨克特色民族特色产品,以及苏联时期充满历史年代感的小玩意都能在这里淘到。


作为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最理所当然的体验地,在阿拉木图,除了可以尝鲜体验当地特色马奶酒,哈萨克本土葡萄酒品牌Arba Wine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葡萄园坐落于外阿拉套山角下,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赋予其丰富的口感颜色和香气。热爱红酒的欧洲游客都会专门前来品尝并带回去与亲友分享。


esentaimall作为欧洲和亚洲交汇的城市,阿拉木图也汇聚了欧亚两大洲的各种美食。Esenaimall的四层就是一键get各国美食的最佳选择。无论是精致的法式大餐和欧式餐吧,还是别具风味的土耳其餐厅,东南亚菜,韩餐和日料,甚至连糖果和冰激凌都替吃货们考虑到了。在这里美美地享用一顿丰盛地晚餐来给血拼地一天画下完美地句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