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记行】广州——欧陆风情沙面岛

作者:快乐游侠 显示图片

        
         出黄沙地铁站,过天桥,再跨过与陆地相连的小桥,便到了沙面。 

         沙面是一座绿树葱茏的小岛,岛上浓荫蔽日,100余座楼房掩映在树丛中,到了沙面,恍如身处国外,这座面积不过0.3平方公里的绿岛,以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大片精美的欧陆式建筑而著称,这里原来是英、法租界,外国人长期在此居住生活,如今则成为了市民休闲、国内外游客观光之地。 

         沙面是珠江长年泥沙冲刷堆积而形成的沙洲,广东俗以 “沙” 来称呼冲积岛屿。但是沙面岛原来并非是岛,只是一片伸入珠江的洲地,叫做积翠洲,洲外的珠江江面宽阔,是为白鹅潭,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黄潇养的人率领农民起义,在珠江上遭遇了前来镇压的官军,江面突然出现两只白鹅,为起义军引路,躲过了追兵,之后这片江面就有了白鹅潭之称。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开始租借沙面,在洲上建设,两年后清政府与英、法正式签订《沙面租借条约》,西面属英租界,东面属法租界,以东面第一条街为界。英、法两方陆续迁走当地寮民,拆毁城防炮台,以人工开挖了一条长1200余米的沙基涌,自此,沙面成为一座袖珍孤岛,并修建了两座桥梁与北岸连通,东桥为法兰西桥,西桥为英格兰桥。 

       对沙面的建设持续到20世纪初,沙面成为了国中之国,岛上有洋行、银行、领事馆、教堂、电报局、学校、邮局、发电厂、酒吧、俱乐部以及公园、网球场,其中各种银行、洋行40多家。旧时沙面以及与之隔涌相对的十三行、西堤、长堤一带,是广州最繁华的地方。 

        沙面租界的历史长达88年。1925年6月23日曾经发生英国士兵枪杀游行的中国百姓的“沙基惨案”,为了纪念,解放后沙基涌边的街道被命名为六二三路。

        沙面岛上由西到东全长900余米,横向贯穿一条主干道沙面大街,原来叫中央大道,沙面大街的北、南面有沙面北街、沙面南街,共同组成三条横街;5条纵向街道联通北街和中央大街直到南街,从东面始依次命名沙面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

        置身沙面,时光仿佛倒流100多年,150余幢楼房中,54幢是欧陆式历史建筑。

        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0多座建筑静静伫立在沙面岛,期待着人们去亲近,去听它们述说各自不平凡的百年身世。


         沙面大街是沙面岛上最宽阔的一条林荫大道,两侧的建筑是近代沙面的精华所在。大道两边是石块铺就的弹格路,中央是规划有序的花坛和喷水池,在花坛与两侧步行道间种植着榕树和樟树等多种古树,枝繁叶茂 。


        走在这些19世纪末建造的欧洲风格建筑间,现代文明的东西也随处可见。游客在拍风景,情侣在拍婚纱,街坊们在散步。


        从一座座风情各异的小楼前走过,遥想着它们的过去,如今百年过去,浮华褪尽,成为一座城市的历史景观。


           静中有闹,闹中有静,是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沙面岛成为拍婚纱照的热门地。


         同样是小岛、欧式建筑,沙面被喻为广州的鼓浪屿。


              沙面公园门口的铜雕。


        时光冉冉,沙面往昔是一个洋人的独立小王国;是一个依靠武力淫威保护下,外国人的天堂;是一个中西冲突的界面;如今已是繁花似锦,苍木横生。在一个融合了现代喧嚣与岁月沉淀的千年古城里,沙面,是历史的片段见证。

        河边石台支架起二门铁炮, 长3米许, 褐色锈迹, 有缺损斑斑, 边石上刻书:这清代城防古炮是广州人民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遗物;;道光廿二年一八四二在佛山铸造, 重六千斤; 公元一九六三年九月七日在沙面复兴路出土, 公元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三十日立。静躺着的二门铁炮在默默诉说着当年鸦片战争的风云。

         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 是从广州开始的,也可以说是从沙面开始的。中国人艰难地向西方探索学习现代科技、政治、经济的历史,凤凰涅架浴火重生也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 从广州开始的,也可以说是从沙面开始的。1911年后,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也可以说从沙面起源的。让我们铭记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平凡一页的地方。 


       西桥(原称英格兰桥)。建于1861年。确切地说,沙面西桥应该算是北桥,是沙面北街与对岸的过河通道。这座三孔石拱桥与现在的六二三路相接,从北岸经此桥到沙面,立即可以感觉到一种特殊的宁静氛围在当中,沿沙基涌种植的一长排百年大榕树,阻挡了许多来自高架桥上的喧嚣与嘈杂。


          沙面大街2-6号,是一幢红砖楼房,所以俗称“红楼”。红楼建于1907年,这里曾经是粤海关俱乐部,建筑正立面工整对称,三层楼的每层都有南北外廊。红墙镶嵌白色装饰条,极具特色。 



            沙面南街48号,1865年建,曾作太古洋行,现为美晨集团。


 

          白天鹅宾馆中国内地首家五星级酒店 。白天鹅宾馆的设计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与岭南传统园林设计的精华,中庭以壁山瀑布为主景的焦点,形成别有洞天的岭南风情,整体有历史气息与文化内涵融入建筑空间的功能。


        白天鹅宾馆中庭。



          沙面南街28号,英国于仁保险公司旧址,这家保险公司是中国最早开办的保险公司,由英国人于1805年在广州创立。


           沙面南街2-10号,曾作印度人住宅。



           沙面南街16-18号,原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沙面南街34号,清末民初建造,曾是泰国人俱乐部。


         沙面公园,面积2.14万平方米。原是英法租界内的前堤花园、皇后花园。1953年规划为公园,1960年建成公园后开放。1980年建设白天鹅宾馆时,同时填江扩建。公园南临珠江,是很好的休闲场所。





         沙面南街与沙面五街交汇处,沙面南街60号,沙面基督堂,是英国圣公会在沙面广州英租界设立的一座专供外侨礼拜的教堂,建于1864年。 


          中国海关总署广东省分署。


          沙面南街46号,与沙面南街44号,曾作英国领事馆,现在是广东省政府外事办。


          沙面大街8号,沙面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地点。这幢建筑不是当年英法的遗留,而是广东省电影公司的前身中国影片公司华南分公司于1953年9月经广州市房管及城建部门批准兴建的,该房屋为混合结构2层,总建筑面积436.8平方米。


           沙面南街12号,曾作法国邮政局。


          沙面大街59号,原来是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也做过德国领事馆。


          沙面南街58号,老殿典藏馆。



         沙面四街8号,美国慎昌洋行。


            沙面南街20号,曾作法国领事馆,现为广东省外事博物馆。


         沙面三街。


          沙面大街一号猫屎咖啡。猫屎咖啡馆的装饰很吸引游客目光。


          街道号码及文物建筑编号。


           遛狗的女人好胖。


          挂钥匙的一代雕塑。






















           每天来沙面岛拍婚纱照的人很多,那天我们就见到不下五六对新人在拍婚纱照。


         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面导览图。


































          珠江里的游船。


          在江边眺望珠江对岸,阴沉的天气。


           江边公园盛开的三角梅。


          江边公园盛开的三角梅。


         走进沙面要放慢脚步,慢慢听每一栋建筑讲述它的故事,慢慢看每一处转角的风景,难怪这里被称为是广州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