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有因为一句话,而惦记上了一座城吗?
我有。
偶然于电视上的一瞥,那一句“我在阆中等你”,从此住进我心里。
在我的旅行清单里躺了好长一段时间,今天,终于不负等待。
【行程规划】
16日:西安→阆中,宿阆中
17日:阆中→广元皇泽寺,宿广元
18日:广元→剑门关1日游→广元
19日:昭化古城→西安
【阆中古城】
阆[làng]中,古称保宁,是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镇之一。嘉陵江水绕城而过,形成了古城四面环山,三面环水的上佳风水格局。这里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的美誉, 却因为生僻的名字而不为人熟知。若不是因为电视上的一则广告,恐怕我也会错过这座美丽而不凡的小城了。
在家时一直阴雨绵绵的,出门就换了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真好。也许是逃脱了城市的樊笼,也许是看见了这如绵花糖一般的云朵,心,在这一瞬间也变得柔软而甜蜜起来。
古城内只有步行道,要住宿的话,需要提前看好最近的下车地点。我和妈妈妈打车到了华光楼,拉着行李又步行了好一段。十一刚过,古城内还洋溢着热烈的节日气氛,处处国旗招展,店铺林立,游人熙攘,一派热闹景像。
阆中自秦时就设置郡县筑土城墙,明朝改为砖墙,设四门,南门曰锦屏,后城墙被毁。2010年市政府重建了锦屏门和一小段城墙。
终天到了此次的居住地——秦家大院。阆中的很多民宿大院,都是由古民居改建而来,非常有特色。这次所住的秦家大院,是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院内有红四方面军的旗子、老照片和相关书籍,在躺椅上晒着太阳翻着书,那感觉很惬意。只是二楼楼梯狭窄,不适合老年人上下(幸好店家主动给调到了一楼)另外卫生条件一般,睡一觉起来发现停电了,到中午都没来,入住体验差强人意。
安放好行李也到了饭点,就近去了一家名叫陵江大河鱼的饭馆。他家在网上风评不错,我和妈妈点了相对不太辣的肥肠豆花鱼,味道还不错。一份米饭,一杯桂花压酒,共计98元,两个人吃得很饱。
压酒,是阆中的一种特色酒,酒曲由百余种中药制成。将原先60°左右的基础酒,用独特的方法压成26°左右的低度酒。半透明的琥珀色很吸引人,酒味甜美醇厚,据说后劲很足,不太会喝的我只尝了几口。
古城景点分布图,逛古城是免费的,但城中景点需要购票参观。(门票中包含景点:张飞庙、文庙、华光楼/中天楼,赠送川北道署和风水馆。)
妈妈前两年跟团来过阆中,不过老年团嘛都是走马观光,这次就带她慢慢地认真逛逛。先去华光楼兑换了景点门票,妈妈65岁以上免票,直接刷身份证进门。
【华光楼】
华光楼始建于唐,清道光年间毁于火灾,同治年间重建。它靠近古城的主要出入口,共四层,三重檐,是阆中现存楼阁中,最为壮观的一座,也是阆中古城的地标性建筑,被称作“阆苑第一楼”。
门楼上的字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刻下的——“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兵自己的政府”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马鞍岭上浑如锦,繖(繖同伞)盖门前半是花。
——《南楼诗》北宋仁宗时期知州李献卿所写
登楼四望,古城房屋与嘉陵山水尽收眼底,对面的锦屏山和鳌山圣境,是观看古镇全景的好去处。还有南津关古镇,那里晚上有演出,可以在网上购票,也可找店家帮忙或自行去码头购票。
华光楼的楼梯又高又窄,上楼时还好,下楼时看着还真有点晕,我忙叫妈妈把扶手抓牢。
【风水馆】
阆中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被四川旅游局定位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有兴趣的话可以到风水馆看看古城的布局讲解。后院有群大妈正围着听一个天师说话,不过,这里清雅的布置显然更吸引我的,拿出手机来开启疯狂自拍模式
风水馆门口的四神兽
其余几个大景点都在贡院那边,古城有观光车可以坐,20元一人一天。我和妈妈商量了一下,决定走过去,正好也可以逛逛古街。
阆中最出名的,非张飞牛肉和保宁醋莫属,街上店铺也最多。还有白糖蒸馍、川北凉粉等等,都是川北的特色。
这样石磨流醋的摆件几乎每个醋店都有,浓浓的醋香四溢,让人不禁想买上一瓶尝尝。
张飞牛肉有两种,新鲜的可以真空包装带回去送人,我买的是那种风干的牛肉条,嗯,确实好吃!
【中天楼】
中天楼始建于唐,毁于民国,2006年重建,是高20多米的三层木质楼。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地。
门票上华光楼和中天楼只能上其一,我更建议去登华光楼,离江边近些。
中天楼下嵌的八卦盘
古城里种着许多梧桐树,还有香樟,都是有年头的古树了。
走在这样古色古香的小街上,恰巧碰到个货郎打扮的人,挑着担子卖豆花,好像一下子穿越了,突然也想穿一回汉服了。
这里的豆腐乳很特别,做成个圆球样装在罐子里卖。
【张恒侯祠】
刘备平定益州后,派张飞为巴西太守,领军驻守阆中,张飞被害后葬于此地,并立张恒侯祠。
三国里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与刘关张三兄弟,可惜关羽败走麦城,张飞被人所害,刘备白帝托孤,留诸葛亮守着刘阿斗,苦撑大局。
这就是那首歌里所唱的七里香,又名九里香,千里香,万里香
【川北道署】
道署又叫道台衙门,介于省级和府级之间的官员叫道员,道台是对道员的尊称。
从明朝开始,阆中设立川北道,至1928年民国政府废除道制,已历经500多年。这里曾是川北政治经济的重心,清初还一度成为四川省会十余年,常驻巡抚、布政使及按察使。四川曾设立东西南北四道,如今只有川北道署遗址尚存,见证着这座小城曾在历史上有过的耀眼时刻。
全国的道署遗址好像也没几个,我也是第一次来。跟见过的衙门设置差不多,照壁、仪门、牌坊、六部、监狱、大堂,应是仿着清朝的样式重修的。
一回头发现老妈没跟上来,监狱里只有我一个,突然就觉得背后凉嗖嗖地,赶紧出来了,以前好像没有这么胆小啊
思豫仓,豫同预,是给荒年预备的粮食。川北道员胡兴仁创建,他每年捐献俸禄买二百石粮食储藏在仓内,后来受到四川总督的赞扬,提倡各州府县学习。
【贡院和文庙】
知道了阆中曾有的历史政治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城里会有贡院和文庙这样重要的建筑了。
贡院挺大,有很多考棚。这里正在举办乡试科考活动,两个主考官端坐上方。
从贡院出来。碰到文艺表演队给群众们送爱心,男女都画着大红脸,唱的什么没太听懂。
又跑去文庙转了一圈,基本景点也就看完了,返回旅馆打算做个醋泡脚。
在这个有点热的下午,我和妈妈选择来一碗冰粉,这个霸王冰粉料很多,香甜可口!
这两颗黄桷树看样子有些年头了,坐在树下喝上一啘坝坝茶,想想就巴适
农家小院里的下午饭,简单朴实。
走了一天,来试试这里有名的醋泡脚 。阆中的醋有名,醋泡脚的店也是满大街都是。我印象中的修脚房都是泡脚按肩修指甲一条龙服务,而这里只是泡脚,外加简单揉揉腿,其他都要另算。
泡完脚老妈回去休息了,我则去嘉陵江边看看夜景。
夜色下的华光楼
登上华光楼旁的城墙上去看看,只重建了这一小段,乌漆墨黑的没一个人
与古城一江之隔的锦屏山,有车的话,可以晚上去拍个古城的夜景图。
不想那么早睡的话,可以坐船夜游嘉陵江,还能到对面的南津关古镇去看演出。我没买到演出票,只能在江边随便走一走,顺便听听对岸热闹的表演声。
嘉陵江大桥
江边有捉鱼的,撒网很帅气,收网很麻烦,我跟着看了半天,收获不多,瞧瞧天晚了,回去睡觉。
半夜停电了,到早上还没来,相机也没充满电,没办法,找了热水先洗漱,上街淘早饭吃。
都说吃货生气了好哄,这一碗热腾腾的牛肉粉,让刚刚因为停电而生闷气的我开心了不少。
早上的计划是找个高处看看阆中的全貌。
江对岸能看到古城全貌的地方附近主要有四处:白塔、魁星楼、锦屏山和红军纪念馆。其中白塔视野最好,看得最全但有些远,魁星阁和锦屏山相对比较近,纪念馆正在维修中,出于时间考虑,我和妈妈选择了魁星阁。这里出租车起步价5元,公交车又不多,打车过去又便宜又方便。
【魁星楼】
魁星是民间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点斗,点中谁谁就能中状元。因此各地都建有魁星楼,供儒学士子们参拜。
陈列在西安碑林里的“魁星点斗”刻石,作者是清代的马德昭,他是阆中江南镇奎星村马家公馆人。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鳌”字上,是现在流传最广的魁星点斗图。
魁星楼位于阆中城正对面,视野虽不及白塔那么广,也是能把城区看全的。就是下方这棵树太高,把江水遮了一大半。这个景区很适合带老人来,不是很累,可惜妈妈没有上来,想要留个影,自拍了几张照 片,效果总是不太好。
这个挺仙的地方叫天上宫阙瑶池,正巧碰见个民间模特队在取景拍照,看着这一排美女阿姨们打着伞在雾里穿梭,还真好似瑶池仙女走过。
领队阿姨见我拿着单反,热情的邀请我帮她们拍照,虽然我技术一般,但阿姨们穿得太好看啦,就忍不住帮着拍了好几张
【南津关古镇】
南津关背靠锦屏山山麓,镇子不大,完全是新修的模样,白天人不多,冷冷清清的。
这棵很漂亮的盆景树名叫金弹子,学名乌柿,又叫刺柿、山柿子、丁香柿,下面挂了介绍牌,说这个已经30-40年了,价值6万,哎呀妈呀真金贵,赶紧照完走开。
等公交中......左等右等也不来,阳光正好,和妈妈来一张合影
这单子搭得太有才了,猛抬头还以为是人呢,吓我一跳
有时候需要适当地避开古城正街,走一些偏僻的小巷子,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小院的门很高,在门边只能看到正屋屋顶,要下一段台阶才是院子。
猫猫你在这儿干啥呢?是在看守这串钥匙吗?
一棵超大的黄桷树,比昨天那两棵还大,已经有1500多年了。
黄桷树就是黄葛树,当地都称为黄桷,跟重庆的黄桷桠黄桷坪一样,算是一种约定俗成了。
黄桷树旁有家卖白糖蒸馍的,甜甜的,味道很好。白糖蒸馍也是阆中三绝之一。他家有原味‘、桂花味和蜂蜜味的,感觉还是原味的最好吃。
狗屎糖
发现一个没见过的小吃,阆中油香,是用发面加上鸡蛋、盐等放油锅里炸出来的。
油炸蚕蛹,只敢看看
他家餐厅满大的,估计经常接待团队,老妈说她们团上次来就住在这里。
古城的慢生活,让人步调也变得懒散,想就这样坐在躺椅上晒着太阳,哪儿也不去,困了就闭上眼小憩一会儿,但咕咕叫的肚子却催促我起身去觅食。
今天不知道是什么日子,古城里的商店关了十有六七,本想来去“南门味道”吃午饭的,可惜也没开门。
依旧是昨天那家饭馆,来尝尝有名的阆中三绝汤和凉粉。
阆中三绝是保宁醋、牛肉和白糖蒸馍。在牛肉汤中放入醋、牛肉粒和炸至酥脆的馍花,文火煮沸,就成了一道又香又浓的三绝汤。
吃完饭老妈回旅馆补觉了,我订了下午去广元的火车,趁着还有点时间,再去逛逛古城。来阆中一定要去那些有特色的各类民宿大院走走,网上介绍了很多,如李家、孔家、杜家,蒲氏宅第及土生金客栈等。我一路随意转转,遇到哪家进哪家,大都是可以随便参观的。
【侯家大院33号—来德书院】
侯家大院是川陕省阆中县苏维埃旧址,分南街33号、52号东西两院,西院就是来德书院。它家还是蛮大的,几进的院落曲折幽静,陈设古风古韵,客房名全是词牌名,一剪梅、如梦令、渔家傲,十分雅致。
【侯家大院52号】
就在来德书院斜对面,正是午后,整个院子很安静。天井里坐着几个男女在聊天,说到激动处,蹦出几句熟悉的乡音。都说陕西人喜欢来四川旅游,的确如此,这一路可真遇到了不少老乡呢。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需要付费参观。李家大院是湖北孝感李族于明正德年间迁至阆中所建,呈二进二重庭院格局,
现在湖北孝感还存留有李家大院的老宅。
冰清泮水:意为冰清如玉,上善若水。
椅背上精致的雕花
堂屋是古代宗族敬神供祖祭祀的聚会场所,立有李氏家族的神龛,
骨鲠寡双:意为勤苦敬业,谨慎正直的品质独一无二。
一副超级喜欢的蜀绣。
来时是晴天,去时也是晴天,真好。
车上捡到一本书,交给乘务员之前读了几页,于是勾起了心底的回忆,上次去成都只有匆匆3天,有时间再去的话,定要好好慢游一番这座城市。
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秦岭,一路蜿蜒曲折,与我相见于阆中,又重逢于广元。
【皇泽寺】
皇泽寺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座落于城西嘉陵江畔,利州区的女皇路。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她出生于此,建立政权后,武后扩修了当时已具规模的川主庙,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泽寺”。寺内的则天殿,立有国内唯一的一尊“武后真容”石刻像,据说是按武则天晚年样貌所雕。除此之外,还有开凿于北魏至明清的皇泽寺摩崖造像值得一看。
大佛窟是皇泽寺最重要的洞窟,是初唐时期的作品。内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造像精美,还有左右护法、金刚、力士等,可惜风雨侵蚀,已面目难辨。
后壁浮雕人物为天龙八部,右上这个三头六臂,手托日月的就是阿修罗。
在大佛脚下,还有一“供养人”像,他身着官服,头戴唐制双翅官帽,双手合掌跪于佛前虔诚祷告,显得卑微而渺小。对供养人的真身,有人说是唐中宗李显,有人说是章怀太子李贤。
旁边的小佛龛上也有零星造像。
中心柱窟位于大佛楼左侧,
中心柱是一根完整的石柱,又是一座造型精美的经塔,由塔基、身、顶三部分组成。第一、二层四面各凿一龛,龛中凿一佛二菩萨三尊像。这些佛龛造像,刻法古拙质朴,坐佛褒衣从正面敞开,下缘垂于台座下;左右侍立菩萨,发作双髻,长裙曳地,阔幅天衣于胸前作V形交叉于双肩成双角若翼。
龛内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外部一圈飞天,三壁上部都雕着千佛。
宋墓石刻
小时候看过一本关于武则天的小说,我至今还记得封面上的那句话:“她坐在金碧辉煌的车辇里,做到了天下女人都想做到的,而只有她一人做到的事情”
从1988年开始,广元将每年9月1日定为女儿节,举行女子赛凤舟活动,以此来纪念这位女皇。
清·银制凤冠
天晚了,简单吃点晚饭回去休息,明天出发去剑门!
我原本的计划是在剑门关住一晚,这样就有时间把剑门关和翠云廊都玩了。但妈妈觉得有点累,想要留在广元休息,我只能放弃翠云廊,在一天内往返。选了最早的一班G8653,08:02发车,很快,只要14分钟就到了。出站坐7路车可以直达剑门景区的北门和南门,行程大约半小时,东门则还需要另外倒车。
【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四川广元剑阁县,群峰雄伟、地势险峻,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李白曾在《蜀道难》中这样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从地图上看,过了剑门即将进入四川盆地,这里是北方入蜀的最后一道主要屏障。
第一个设立剑门关楼的人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垒石为关,架设飞梁栈道,驻军守险。
这里,是蜀军先后16次北伐曹魏的主要通道和粮草供给的重要基地。
这里,也是红四方面军在强渡嘉陵江,开始了漫漫长征路后,于4月2日一举攻克的川北军事要塞。
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
所以来剑门关,主要看三部分内容,一看山川奇景,二看三国历史,三看红色文化。
剑门关有东、南、北三个门,整座山势北高南低,需要提前选好游玩路线,避免走错。
官网上没有提供路线参考,我配着网上游记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最后规划出四条路线。
第一条路线:
从东门进景区到梁山寺,或从北门进景区连坐两段索道上到梁山寺,一路下行走仙女桥—大穿洞—梁山亭—天梯峡栈道下行至仙云客栈—关楼—南门出景区。
天梯峡栈道下行台阶多有点费腿,但这条路线相对轻松一点,缺点是无法体验鸟道和猿猱道。
鸟道和猿猱道是剑门关的两条比较刺激惊险的路,只上不下。鸟道是免费开放的,相对安全一些。猿猱道则更惊险,三高人群和50岁以上的老人禁止进入,每人需要交纳68元,有教练陪护。
第二条路线:
从北门进景区,坐第一段索道到仙女廊—选择鸟道或猿猱道上山—下行走仙女桥—大穿洞—梁山亭—天梯峡栈道下行至仙云客栈—关楼—南门出景区。
这条路看不到红军血战遗址,但适合时间有限,体力有限,但又想体验鸟道或猿猱道的游客。
第三条路线:
从南门进景区,走关楼—柿树坪—绝壁廊乘观光车到仙女廊—选择鸟道或猿猱道上山—梁山寺—东门出景区—摆渡车回南门—再进南门去看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南山出景区。
走这条路线的话,几个大景点都能看到,但会稍微花时间一点。
第四条路线:
从南门进景区,走姜维点将台—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天梯峡栈道下山—柿树坪—绝壁廊乘观光车到仙女廊—选择鸟道或猿猱道上山—梁山寺—返回走大穿洞—梁山亭—石笋峰—一线天—柿树坪—关楼—南门出景区。
这条路线就比较累了,要下山再上山,适合体力稍好,想多体验一些景点的游客。
剑阁牌坊旁有志愿者服务亭,有热水,可租导览器,全程景点都有讲解。本来以为这又将是我一人的旅行,却在研究景区导览图时竟外遇到了辉哥和颜姐。他俩是同事,从青岩古镇结伴到剑门旅游,我们三个都想多看些景点,于是一拍即合,选择第四条路线上山。
为纪念红四方面军胜利攻克剑门关而建立的纪念碑。
继续往上走,还能看到红军当年挖的战壕沟。
路旁的许多马尾松都起了这种大包,这是一种树木常见病,叫松瘤锈病,也叫瘿瘤病。
天梯峡栈道
这座山裂成了将近两半,两边各有一条栈道,中间只有滑索能过去,我们要走鸟道,必须先走栈道下山。
剑门关属中生界白垩系下的苍溪组(城墙岩群剑门关组)地层,主要组成为砾岩和泥岩石层。砾岩是由圆浑状的砾石胶结形成岩石,砾石占岩石总量30%以上的一种碎屑岩。远远看上去,就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嵌在泥土和沙石中,总感觉不太牢固的样子。一路上老不自觉地抬头看,怕有碎石会掉下来,当然这是我的错觉,砾岩还是很坚固的。
绝壁廊有观光车直达仙女廊,任选鸟道和猿猱道其中一条路上山。注意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癫痫病的人及高龄老人禁止攀爬这两条路。
从观景台望过去,胆大的游客们正在猿猱道上奋力前进。
猿猱道前的游客纪念照,确实挺惊险的。一路上没有护栏,需要拉着崖边的铁链向上走。看了看小心脏有点受不了,比起猿人,我还是选择当个鸟人
整整装备上鸟道,才进门就给我来了个90度垂直的梯子后面的路也不轻松,道路也不知是年久失修,还是故意做成这个样子的,很多地方坑坑洼洼的不太好走,有些连台阶都没有,就一个坑,恰恰能放半只脚。一路向上再向上,累了就拉着铁链子借点力,我们三个谁也没有再说话,只低头向前。既使没有彼此加油打气,但这时有同伴在身边,就是一种无声地鼓励。
也有大叔大妈来走鸟道,比起他们,累得气喘吁吁的我有些惭愧呀
走到终点的时候,真的很开心,这条路线最困难的地方已经过了,剩下的相对比较轻松了。
对面猿猱道的勇士们!半山腰的桔衣小哥是教练吧!
鸟道的终点是仙女桥,我们在这里停下来休整,吃点热食。
腊肉是这里的特色,腊香肠10/根,腊排骨15/根,腊猪嘴20/根。
看到隔壁桌有个团队都带了自热盒饭,挺不错的,下次出门也要带一个。
这个“开口笑”,也不知道是什么果子?
那个很刺激的悬空玻璃观景平台正在检修中,去不了好遗憾。
向前不远就是相传梁武帝的修真之所,位于大剑山极顶的梁山古寺。寺中有一株千年紫薇,几乎覆盖了整个天井,是镇寺之宝。看起来快要变成化石的枝干,生命力依旧旺盛,每年都在开花。院中坐着位老僧,很和蔼地为我们解答疑问,还会指点拍照的最佳位置。辉哥交了些香油钱,得了寺中进贡的苹果三个,给我们分了,味道很香甜。
“门外飘香,满树荆花挥佛面;堂中说法,一池清水映禅心”
大殿的对联写得极妙,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叫荆花,难道是紫薇的一种别称?
这个时候我们都有些累了,不想再原路返回,就把路线简化了一下。直接出东门坐车返回南门,再二次进入景区去看关楼。这样基本也都算看全了。
剑门关楼,位于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底部最窄处仅50米,是一个天然隘口。都说剑门天下险,尽管景区改造和现代化的设施,让我现在已经感觉不到太多“险”,但不防可以想像一下,在三国时期,这台阶可能是个陡峭的土坡,这关楼也紧紧锁闭着。当曹魏军士奋力冲到关楼前,面对的却是楼上蜀军射下的箭雨、砸下的滚石,甚至是火攻。狭窄而陡峭的关隘中避无可避,挥手间就能倒下一大片,当真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这也就不难明白当年姜维退守剑阁后,为什么钟会以十万兵力,却迟迟不能攻下剑门的原因了。
第一关碑,是雍正十二年,果毅郡王允礼路经剑门关时留下的墨宝。
远望山崖,恰似一人脸形状,有人说,那是姜维的神像。
蜀汉北伐军行图
再漫长的同行路,也终有结束的时候。我们在剑阁牌坊下结伴同行,也在牌坊下依依惜别。非常高兴,一路上有他们的陪伴,让这趟旅途不那么孤单。将青岩古镇默默加入我的旅行单,希望重逢的日子不会太久。
出了景区,时间还早,就去转转剑门古镇。古镇不大,街上游客很少,略有些冷清。
来剑门一定要尝尝这里的豆腐,人多的话可以来吃豆腐宴,一百多元七八个菜。我找了个当地人询问,打听到老字号的苟家饭馆,结果刚坐下,老板递过来的菜单让我差点犯了选择恐惧症
什么崩山豆腐、雪花豆腐、烂肉豆腐、熊掌豆腐......简直太多了!老板说剑门的水好,豆腐也好,家家户户都爱吃豆腐,有100多种做法呢!!
别人桌上的,鱼、丸子,全是豆腐做的,各式各样的豆腐。
虽然都想尝尝,但我的胃实在不可以,最后艰难地选了一道怀胎豆腐。做法是先将豆腐煎得两面金黄,再夹入肉馅,就像女人怀胎一样。这几天嗓子不好,一直在咳嗽,这道豆腐好吃不辣,赞一个
当地人还给我推荐了这家帅府,也是吃豆腐的好地方。
回去等公交的时候,又巧遇了辉哥跟颜姐,正准备打车去高铁站,就热情地捎上了我。
昭化的历史也是满悠久的,在春秋战国时是苴国都城,秦灭苴后置葭萌县,是四川最早建县之地,三国时刘备以“汉祚永寿”之意改葭萌为汉寿县,寄托自己开创汉室江山的美好愿望。北宋时以宋太祖钦赐““昭示皇恩,以化万民”得名昭化县,现在是昭化镇,而昭化古城就位于昭化镇内。
入古城要交50元,里面的景不再另收钱。这里还有租汉服的,可以穿着转古城。这里让我喜欢的是商业化的店铺少一点,更古朴一点。可能刚去过阆中,再看昭化就没什么惊喜了,除了古城博物馆外,其他我都是走马观花了,转来下大约花了2-3个小时。
这个核桃千层饼好吃,馅料厚实,香酥可口。
这个贞节牌坊,是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皇帝亲自批准为昭化女子吴梅氏建立的石牌坊,现为复建。昭化的牌坊还挺多的。
其实贞洁牌坊最早多以“节”字为主,多是士子为褒扬母亲养育之恩为名建立,后来却逐渐更注重“贞”字,变成束缚妇女的一东西。这个牌坊却也不是好得的,古时被迫守寡终身的女人多如牛毛,得了牌坊的却寥寥无几。她们的日子很苦,谁拥有这个贞节牌坊,会被视为家乡的荣耀,得到当地乡绅和官员的保护,反而会好过些,这也许就是古代女人心心念念想要这个牌坊的原因吧。
【昭化县衙】
昭化自春秋战国开始建县,算是四川最早建县的地方,有吏可考的县令自唐至清共有一百八十二位。
“来人!把他拖下去,重打五十大板!!”
县衙里没人在,我和妈妈玩得很嗨!!
【考棚与文庙】
想不到昭化这个地方也有考棚。考棚始建于清同治年间,08年修复,考棚两边墙上还刻着现代口号“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对比起来很有趣。
考棚里有一副对联很喜欢:公心岂负诸生志,慧眼精挑尽国才。
文庙位于考棚旁,但它比考棚修建得早,始建于宋,现已毁损殆尽,只留存下嘉庆二十二年所建的大成殿,08年进行了修复。
出来后咳嗽一直没好,买点桔饼吃,对嗓子好。
【昭化城墙】
昭化城墙明代之前为土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改以砖石结构。现存长度300余米及三座城门。
【昭化博物馆】
昭化博物馆可免费参观,但需要出示身份证。
博物馆建在原来龙门书院里,外面看着小小的,没想到文物还真不少。回来查资料发现2013年12月在昭化古城发掘的大坪子墓地,是迄今川内发掘的最为重要的汉墓群之一,馆内的文物应该多来自此。
其中一个展厅展示的是东汉墓葬,介绍上没有说明这个墓葬是真的还是仿的。
东汉·砖画像《凤凰对鸣图》,算是镇馆之宝了。
东汉·双凤啣(xián)壁砖
东汉·抽象凤鸟画像砖,鸟身上那个是翅膀吗?我怎么看像这鸟中了一箭
海外收藏者的回流征集,汉代物品。
看到金缕玉衣就想起盗墓笔记,这东西人形似的躺在那里,我在博物馆里看到都有点小紧张,真到墓里岂不是要吓个半死
东汉·灰陶执盾武士俑
东汉·红陶大鼓舞女俑,这头上的大花哈哈哈哈
北朝·和田玉龙首灯
凑近细看,才发现灯下是被反梆双手吊着的人
东汉·西王母七星灯
西王母居高处,端坐在青龙白虎之上,下有三足鸟、九尾狐。
东汉·红陶雕塑摇钱树座
东汉·青铜摇钱树
这件文物只介绍了名称和时间,其他的什么也没说。我就综合一下自身所知和查到的资料来整理一下。摇钱树是东汉时期,主要在四川等西南地区流行一种特殊的陪葬品,当然这器型主要用于富人家。
摇钱树的叶片装饰图案多种,主要的有:铜钱、凤、西王母、龙、羽人、猴、射弋等等。馆内太黑,我只大概看出了树的底座是个人骑着一匹马(也可能不是马),怀抱摇钱树。树上有五层分叉,每层分叉都有东西南北四条枝干,最上面是一只凤鸟立在树顶。
顶端人的图案更加繁杂
看到这个不由我脑补出一场大戏:勇士爬上青铜树,想摘走树上的铜钱,却惊醒了守护神龙,于是人龙展开了一场恶战......
孝友坊,一般是纪念孝敬父母、和睦兄弟的人士建立的牌坊。
我认真看了下牌坊上的铭文,大概意思是一个叫王杏舒的副贡生,他对上殷勤侍奉生病的父母,对下抚养年幼的弟妹,三个弟弟都成了廪生贡生,四个胞妹也都嫁了好人家。他还对乡邻乐善好施,助学修路,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于嘉庆二十三年奉旨立了这座牌坊。
现在这座牌坊是07年照原样复建的。我百度了一下这个王杏舒,没有找到更多关于他的事迹,他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一朵微小的浪花,却没有就此淹没,而是随着这座牌坊永存在昭化县志里,而当我们这些游人走过这座牌坊,抬头望去,也会为他的所做所为而会心一笑。
明天本来计划去千佛崖的,临时有事,昭化便成了我此行的最后一站。下一次出来放风却也不知是何时,不知是何处了。
这几天因为新冠病毒只能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中终于把这篇拖延了好久的游记赶出来了。出不了门,写写游记也是好的,所谓身未动,心已远嘛,不说了,我去写其他游记了。
本次花费统计:
车票:900元
住宿:327元
门票:360元(妈妈部门景点免票)
餐饮:266元
其他:360元
共计:225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