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瑞两国30天,我们的慢漫路5(日内瓦、西庸城堡、施皮茨)

作者:王木石 显示图片

离开法国的安纳西,我们开始了瑞士五日游。仅有的五天时间,只能匆忙而过,细细回想,较之法国的准备,我们还是差了很多。






从安纳西到日内瓦只有40公里的路程,很顺利。在法瑞两国的交界处,买了40欧的瑞士交通票,自此,瑞士境内无论高速或是普通道路,没再见到收费路口,很方便。
    直接导航到联合国欧洲总部,在四周绕了几圈也没找到停车位,无意间看见一条不宽的马路,开上去。没想到路边还有两个停车位,下车仔细一看,居然是留给参观者的免费停车位,真好。
    从停车处往万国宫走,首先经过的就是这里。我们别的不知道,但在日内瓦,红十字必是代表国际红十字会


当看到这两个缩写的标牌后,我还真不知道他们分别代表什么,回家上网查到如下的信息:
   CICR是国际红十字会的缩写,ICRC则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缩写。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区别在于两个组织的使命和构架。使命方面:国际委员会主要致力于保护武装冲突受害者的生命和尊严,向他们提供帮助,以及宣传国际人道法;国际联合会的主要工作是救灾备灾,大众卫生,传播非暴力、和平理念。   构架方面:国际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中立、公正地保护和帮助受武装冲突影响的人;国际联合会是一个会员组织,由 191个国家红会组成。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主要活动 :
 1、努力确保没有参与敌对行动的平民免受伤害并得到保护;
2、探视战俘和被拘留者;
3、寻找失踪者;
4、为因武装冲突而离散的家人转递信息并帮助他们团聚;
5、为有需求人群提供安全用水、食物和医疗救助;
6、推广国际人道法。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针对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危机以及卫生突发事件中的受害人、难民以及国家红会开展如下项目:
1、推广人道价值观;
2、灾害响应;
3、备灾;
4、卫生健康和社区关怀;
5、能力建设。

红十字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新月会的旗帜




背后的建筑物就是建于1988年的红新月博物馆。馆内主要介绍国际红十字会的历史和现在的活动情况,博物馆的大门在国际红十字会里,我们没进去。


联合国欧洲总部出入大门(万国宫的另一侧)


沿万国宫的出入大门的街道走不多久就到
阿丽娅娜瓷器博物馆。
  博物馆于1877年开始建造,十年才完工,是瑞士唯一以瓷器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收藏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玻璃制品达2万件,时间跨度长达7个世纪。


参观博物馆是免费的。


阿丽娅娜瓷器博物馆附近是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


大名鼎鼎的万国宫。万国宫建于1929年,1938年设定为国际联盟总部,上个世纪50年代起,这里成为联合国欧洲总部。


联合国会徽
联合国的徽记中间是一个从北极看上去的世界地图,周围用橄榄枝围绕。橄榄枝象征世界和平和安全,环绕着地球则象征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团结。


在万国宫大门两侧有一幅长60米、高2米的壁画。壁画是瑞士艺术家汉斯·埃尔尼为《日内瓦公约》诞生60周年而作。壁画以和平为主题,以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相关要素为背景,反映人类在大自然中和谐相处的境界。
   壁画以几百片精细陶瓷相拼而成,以精细的线条勾勒出世界不同种族人民的面孔。

   从这个角度观看壁画,那些伸出自己的手、那些不同种族的人们,似乎在寻求什么,寻求和平?寻求帮助?




万国宫大门正对面伫立着一把巨大的三条腿的椅子。这把大木椅子12米高、5吨重 ,这是瑞士著名雕塑家丹尼尔•伯塞特1997年代表国际残联为纪念《地雷议定书》的正式生效而创作的。
   地雷原本用于军事,但全球每年都有数万无辜平民包括儿童触雷伤残。设计的大椅子是三条腿的,象征人类因触雷而残缺的肢体,仍然顽强地、有尊严地站立着。国际残联以此敦促世界各国早日签署和批准“地雷议定书”,以减少地雷对人类的危害。断腿长椅被特意安置在万国宫大门对面,表达了社会团体和民众与国际组织平等与对话的含义。
   这把巨大的长椅椅腿下没有设基座,每根椅腿下埋了8吨重的水泥,将椅腿直接嵌进去。从设计上讲,伯塞特将椅座的位置向上提升,突出长长的椅腿,同时,将椅背设计成弧线形,整个椅子有微微上翘的感觉,显示它“伤残的尊严”。现在断腿长椅已经成为和日内瓦喷泉齐名的标志性建筑了。




世界有时很小,两个来自福建的年轻小姑娘和我们有缘。在法国阿维尼翁开往里昂的火车上我们相遇,她们也是去安纳西。我们在尚贝里下车开始自驾,她们继续乘火车前往安纳西。到达安纳西的当天下午因为大雨,她们几乎就没出门,没想到在日内瓦我们再次相遇。


两个小姑娘告诉我们,这些在万国宫前示威的人们来自克什米尔,他们反对印度政府取消克什米尔地区“自制权”。
 回国后上网查了,在2019年8月5日,印度政府宣布宪法第370条寿终正寝,单方面取消克什米尔地区“自治权”,再次引得地区局势升温。克什米尔问题由来已久,印度和巴基斯坦曾围绕该地区先后展开两次全面战争。历史上,印巴曾同为英属印度领地,独立后却相互厮杀,打得不可开交。
   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总人口1200多万,穆斯林比例占六成左右,多数居住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度教徒只占约三成,居住在查谟地区。由于地区特殊,1954年印度通过宪法第370条,赋予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而如今,该地区的“特殊地位”以及自治权被取消,相当于直接将印控克什米尔从法理上正式纳入印度版图,适用于印度宪法。同时,印度教徒可能蜂拥至穆斯林占六成的克什米尔地区,改变人口比例,激化宗教矛盾。印度总理莫迪表示,70年前的这条自治宪法,本来就是为了合并克什米尔的权宜之计,现在废除乃是拨乱反正,正当其时。


回到停车场,我们开车离开日内瓦。老城区没去,原本也只想打卡万国宫和国际红十字会,目的达到,心满意足。
 开车途中出现在眼前的日内瓦湖。


日内瓦到依云小镇约50公里,当晚我们将入住依云小镇附近的一个度假村。

    因矿泉水而闻名的依云(Evian)小镇是日内瓦湖畔的高级度假胜地。最早发现依云矿泉水这一功能是在1790年。在1824年,这里建造了最早的泉水治疗设施;39年后成立了矿泉水公司…,“水城”这一名称也由此而来。


依云小镇的教堂?


法国政府规定, 依云水源地周边500公里之内,不许有任何人为污染的存在。


雄伟的阿尔卑斯山是依云水的源头,高山融雪和山地雨水在山脉腹地经过天然过滤和冰川砂层的矿化就形成了依云水。镇上现代化的水厂将依云水接进来,不经过任何人工处理就可以直接灌接入瓶。



为了到依云的源头接水喝,我们特意在超市买了几瓶依云矿泉水,想比较一下瓶装和现接的依云水在口感上有何不同。可惜我们味蕾不敏感,没有品出二者的区别,只能说依云矿泉水特别的清冽、甘甜,确实不同于我喝过的其他矿泉水。


当地居民是提着篮子来接水。




没去小镇中心,也没去莱蒙湖边,直奔度假村。


我们预订的度假村距离依云小镇有2公里,下午五点度假村的工作人员下班,到时就只能打电话取钥匙。我们英语太差,打电话很难说清楚,在工作人员下班前赶到宾馆是最明智的。

这家度假村有些偏远,我们的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连续不断的上山途中,车道又窄又破。虽说道路边林深茂密,但感觉阴森森的。越往山上开,心里越是一阵阵发凉。两公里的路,感觉开了好久。终于到达度假村,进了大门,豁然开朗,草坪、游泳池、联排别墅,真还是度假村的模样。


夕阳下的度假村


阳台上做晚饭带欣赏湖光山色倒是很不错的。


远眺莱蒙湖


星星点点的灯火处应该是洛桑。


一大早起来,今天的计划是游览西庸城堡和施皮茨小镇,晚上住因特拉肯。

   天气阴沉沉的,有了些许凉意。从依云小镇到西庸城堡一直沿莱蒙湖行驶,阴云下的莱蒙湖没了光泽、没了蓝得惊人的艳丽,也少了些激动。
    临湖的开阔地,下来拍拍照。



临湖的一幢大楼,不知道是什么机构。


西庸城堡位于瑞士边境城市蒙特勒附近的日内瓦湖畔。日内瓦湖是瑞士和法国的分界线,大约三分之一属于法国,三分之二属于瑞士。日内瓦湖是瑞士人对这个湖的称呼,而法国人则称它为莱蒙湖。日内瓦位于莱蒙湖的最西端,西庸城堡位于莱蒙湖的最东端。  从古罗马时代起,这里就是往来于意大利和法国的交通要道。 


由于历史过于久远,人们已经无法准确得知西庸城堡的起源,目前发现的有关西庸城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1150年。建筑学家认为,城堡的底部基石是在11世纪修筑完成的。“西庸(chillon)”在法文中是“石头”的意思,也许它的得名就来源于它所在的那块凸出湖岸的巨岩。13世纪~14世纪时,这里是意大利王族萨伏依家族的领地,第二代萨伏依伯爵聘请著名建筑师梅尼耶进行设计,将这个城堡进行彻底改建,作为家族避暑的行宫。


西庸城堡已成为蒙特勒的名片,是瑞士最具代表性的古城堡。
持有瑞士通票进城堡是免费的。我们需要买9欧的门票,不进了。


法国的萨伏伊公爵是新教信仰者,在他统治瑞士的法语圈时期,曾将日内瓦的宗教改革者弗朗索瓦. 博尼瓦尔软禁在西庸城堡。而拜伦诗歌《西庸的囚犯》就是弗朗索瓦. 博尼瓦尔。   对我而言,只知道拜伦,却从没读过他的诗。




西庸城堡建造在湖上突兀的岩石上,给人以一种漂浮在湖面的感觉。







离开西庸城堡,驱车前往施皮茨小镇。140公里的路程,不到两小时就到了。


施皮茨周边是面积广大的葡萄园,层层叠叠,依地形而种植。也许早已过了采摘葡萄的季节,在我眼里,只见一排排的葡萄架和葡萄叶,没见到一颗葡萄。


边坡上,花园下处处可见葡萄种植园。




施皮茨城堡已成为小镇的标志性建筑,古老的城堡伫立在图恩湖畔,与旁边的施皮茨教堂、钟楼浑然一体。




巧遇一对新婚夫妇,为他们祝福。







精致玲珑的小花园



图恩湖畔










图恩湖的游船,凭瑞士通免费乘坐瑞士境内的所有交通工具。从施皮茨坐船去因特拉肯也就半小时左右。





拖着小游艇准备荡舟图恩湖,这是什么生活?!








准备离开了,施皮茨是我最喜爱的欧洲小镇之一。今晚我们将入住因特拉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