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在什么地方下载的这幅宣传柳州的照片,心向往之,一直想登上马鞍山亲眼看看 “壶城” —柳州的这个壮景。柳州作为冬游广西的最后一站 ,虽然只停留了短短的两天时间,但这个山水城市还是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
说起柳州,大家可能会想起螺蛳粉。实际上柳州是一个被誉为“城在山水园林中,山水园林在城中”的漂亮城市,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
柳州吸引我慕名而来的重要原因:唐代大诗人柳宗元于公元815年来到柳州任刺史,四年多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近一千二百年后,我来凭吊这位受人尊重的文学家,这位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
柳州号称是中国最美的工业城市。它是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原柳州铁路局所在地,柳铁局是全国唯一没有设在省会城市的铁路局,由此可见柳州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上的重要地位。在职时曾多次到广西开会出差,都是安排在桂林和南宁,却始终没机会到柳州,因而柳州是我全国唯一没到过的铁路局所在地,这次到柳州旅游也是补上我的这个工业情结。
柳州其实也有着与桂林一样的地理风貌,一座座石灰岩山孤峰拔起,柳江环绕柳州而过,正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诗中所云 “江流曲似九回肠”,鱼峰山等诸峰并不亚于桂林,可能是工业重镇的缘故,并未太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柳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拔地奇峰画卷开”的山水特点。这里石山奇特秀美,岩洞瑰丽神奇,泉水幽深碧绿,江流弯曲明净。柳江绕着柳州市区回流,北岸城中心三面环水,形成一个巨大的“U”字,古籍称其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故又有“壶城”之称,也有人将它形容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盆景”。
柳州因穿城而过的柳江而得名,柳江和漓江一样,都是西江的支流。到了唐代,柳州更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而闻名。柳宗元先是被贬为永州司马,在那里他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后又调任柳州刺史,所以我们经常见到有“柳柳州”的说法,就是指柳宗元。
虽然柳州的景色远没有桂林出名,但是来到柳州,你会感受到不同于桂林的别样景致。如果说,桂林以自然风光秀丽见长的话,那么柳州的风光更多了一些文化的底蕴。柳宗元这样描绘柳州的风光:“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柳州是我见到过的最美丽城市之一,整个城市有山有水,水抱城流,像是个放大的江南盆景,风景独特。
柳州的山以秀丽的鱼峰山为最,平地拔起,如石笋,柳宗元曾赞它“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奇峰悬崖峭壁,郁郁葱葱。山中有一洞,名三姐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称这里 “透腹环转,中空外达,八面玲珑”。其实城中有山的城市多了,大江穿城而过的城市也多,如武汉,南京等,但均是郁郁葱葱的土山不如柳州的石灰岩山矗立峻秀,浩瀚奔腾的大江也没有似柳江那样的缠绵妩媚。与鱼峰山东西呼应的马鞍山,是柳州市中心区的最高峰。伫立在马鞍山顶,举目远眺,柳江像一个“U”字型的绿色缎带,群峰环野绿,一水抱城流,全城的景色尽在眼底,其壮丽景色如游记头图所示。
柳州美在柳江,一条清明澄澈的柳江,从桂西北绕山穿谷蜿蜒而来,流经柳州市中心,极尽了 “九曲回肠” 的情衷,把城市分成南北两部分。12月的柳江依然宽阔清澈,她把柳州大写意地揽入怀中,“水绕城、城依水”,一座座婀娜的山峰映在波面,日出日落,波光潋滟。柳江两岸一片片柳树,漫步江岸,放眼望去,那纤纤柔柔的柳丝,在风中轻轻摇曳,展现着它的柔美和娇情,“柳堤环翠”成为柳州新八景之一。柳州人亲切地称他们的柳树为“柳州柳”。据传,是柳宗元在这里做刺史时,带领民众种植起来的。
柳州旅游胜地当数位于城中的柳侯祠,那里有柳宗元的衣冠冢,柳侯祠兴建于柳宗元逝世后三年,因为祠立罗池畔,原来叫罗池庙,但历代多习惯称柳侯祠或柳侯庙,柳侯祠见证了柳州千年的历史。拜谒柳侯祠的同时,绿树成荫、桂树成林、精致幽静的国家重点公园柳侯公园也可一道游览。近郊的大龙潭公园,园内有个很大的湖,四周都是山,还有一座美丽的风雨桥,烟花三月,站在岸边,感捂“烟雨人间风雨桥”意境, 让人有种身处画中的感觉,大龙潭的景色可与漓江山水媲美。整个公园还是天然氧吧,有山、有水、有俊男靓女,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在公园慢慢游一天是个好想法 。
一个城市漂亮与否,白天其实没有什么好看的,主要就是看夜景,柳州的马鞍山是看夜景的好地方,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刻,站在山顶眺望整座城市,通明的灯火配上错落有致的地形,使得柳州夜景变得立体和鲜明起来,有着世界三大夜景观赏地之——香港太平山顶观九龙城的精彩。即便不登山,柳州的夜景也很漂亮。柳州的夜景以山水为载体,经过千万盏灯光的描绘、点缀,使得山峰、江水、城市建筑的各种色彩,在夜色中相互交融,就像一幅立于天地间的山水画卷, 五彩缤纷,绚烂夺目。
马鞍山位于柳江南岸的市中心,与鱼峰山东西呼应,有旅游索道与西边鱼峰公园相连。
马鞍山,东西突兀,中间凹陷,形如马鞍,因而得名。古代称天马山,因为雄峙江畔,很像呼啸腾空的奔马,所以有“天马腾空”的美誉,是柳州八景之一。
马鞍山是历代著名游览胜地,山上名胜古迹很多,有道教遗迹,“仙弈岩”、“罗汉洞”、“梓潼岩”、“思柳岩”等。相传古代八仙中铁拐李和吕洞宾曾在马鞍山上下棋,至今山上留有一尺多长的仙人足迹和棋盘石,成为“仙弈传情在马上”。山上现存古代摩岩石刻32方,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游客所留诗文。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及《徐霞客游记》均对此山作过详细生动的描述。
马鞍山是柳州市中心区的最高峰,从山脚沿石径到达山顶后,举目远眺,柳州全城景色尽收眼底,柳江像一个“U”字型的绿色缎带,用“群峰环野绿,一水抱城流” 来形容它再适当不过。
文惠桥。
马鞍山上向东俯视文惠桥。文惠桥是广西第一座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文惠桥桥拱宛如三道彩虹,被誉为柳州最美的桥。
2010年文惠桥改造工程启动,2013年8月21日文惠姊妹桥正式通车,新桥以文惠桥一摸一样的外形并立与文惠桥侧方,形成非常抢眼独特的姊妹桥。
文惠桥的名字也有讲究,文惠是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谥号,柳宗元病死在柳州后,宋徽宗追封他为“文惠侯”,所以柳州的文惠路和文惠桥取名都有纪念柳宗元的意义。
马鞍山上向西眺望, 只见一水环城,江水碧绿,数桥飞架,大厦林立,车水马龙。近处的是柳江大桥,柳江大桥估计是柳州人感情最深的一座桥,虽然外形略显平庸,不过由于它飞架南北,连接了城中区和鱼峰区,人流车量极大,并且柳州大桥的历史以及背负着的各种荣誉,让柳江大桥成为柳州名副其实的柳州第一桥。
柳江大桥。
柳江大桥当初由林元培主持设计,林元培是谁?大名鼎鼎的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等都是出自他手,创造了非常多桥梁史上的世界记录,总之就是造桥设计师中世界级的大师。
值得一提的是,柳江大桥是采用的悬臂浇筑法建成的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城市桥,当时是中国第一,世界第十三。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山上山下生机盎然,四周山峦叠翠。
远山如黛, 山峦叠翠。
山北近山顶处的仙弈岩,面积约300平方米,洞口高朗宽敞,洞内钟乳石形成的石柱、石幔、石花似人状物,千姿百态。唐朝柳宗元对此曾有详细的生动的描述。
半山的伴仙亭很有意思,爬山累了,正好在这小憩和欣赏楹联。
伴仙亭:上刻楹联,云:“抬头崇山峻岭此地正宜小憩,置身茂林修竹那边果然大观”。看四周果然是茂林修竹,冬日也不减其苍翠。关于伴仙亭,还有另一副“绝对”,有人为其出了上联:“半山亭,伴仙亭,仙停半山,山亭伴山,到此称伴半”。至今无人能对得出下联。
位于柳州市西侧,紧邻柳州火车站的鹅山,为柳州市区第一高峰,是柳州名胜之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五言诗《登柳州峨山》: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传世,并记入游记中。古人曾以“鹅山柳水”来概括柳州的山光水色。鹅山因山体概貌独特、险峻而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柳州有“桥梁博物馆”之称, 有文介绍,至2018年柳江河上建成、在建、规划建设的跨江大桥,已达到24座。
登马鞍山而美柳州,山水城市跃然纸上 。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城随水建、水绕城旁,山水与城市如此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因江水绕城如壶,故柳州又称壶城。
易台,应该是马鞍山的最高处。
进入鱼峰山公园广场,就见那植被葱茏,绿荫苍翠,一座孤峰平地崛起,突兀耸秀。仡立着的这座岩溶残峰称为“立鱼峰”,其四面悬崖,山顶白岩峥嵘,犹如一尾巨大的鲤鱼,浅游柳江畔上打挺觅食,显得格外亮丽雄伟,富有诗情画意,使人顿然兴致雅然。
鱼峰山的山脚下有一泓清水,称为小龙潭,潭水甘冽,游鱼可数。其水位随柳江涨落而涨落,被称之为“灵泉”,听说列入了天下名泉之一(不知真假)。若以泉水泡茶,芳香可口,若取泉水酿酒,则酒醇。潭边花木繁茂,建有咏鱼亭,半月廊。在廊上观看鱼峰山倒映,潭峰相映,如巨鲤跃立潭面,形肖神似,人称“南潭鱼跃”,为柳州古八景之首。
在马鞍山观景,照片中远处山包为鱼峰山,水潭为小龙潭。
寺庙隐在郁郁葱葱山中,真乃清静之地。
小龙潭是市民休闲的好地方,热闹非凡。
小龙潭,一潭碧水。
马鞍山鱼峰山石刻。
马鞍山鱼峰山石刻。
马鞍山鱼峰山的石刻精致,很有历史典故。
大龙潭风景区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位于 柳州 市区南部,规划面积约 544 公顷。景区以 广西 及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风物民俗为主要建园内容,融少数民族风情特色与秀美的自然景色为一体。是一个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观、 中国 南方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亚热带岩溶植物景观为一体的大型风景游览区。
龙潭公园林木苍翠、群山环抱、自成屏障,卧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二十四峰形态各异,耸立于一湖(镜湖)二潭(龙潭、雷潭)和四个谷地之间。咫尺相隔的“雷潭”经地下河与之相潜通。清澈的潭水经“八龙喷雪坝”泻入镜湖后蜿蜒如游龙穿园而过,注入园外蓬花山下的溶洞里,消失得无影无踪。雷龙二潭水温如恒(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腾,烟雾缭绕,故称双潭烟雨。雷、龙二山夹水相峙,相传雷、龙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称“龙雷胜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 柳州八贤之一的张翀摩崖石刻诗 “山下清泉出,林间百发来。寒云如可卧,不必问蓬莱 ”。“龙潭胜境”仿佛蓬莱仙境。
青山,绿水, 风雨桥”,上面所摄照片呈现了山水城市柳州的一个精彩片断。
游览大龙潭风景区的精髓在于漫步奇山异水之间,欣赏雷山摩崖石刻和风雨桥。大龙潭的景色可与漓江山水媲美。整个公园还是天然氧吧,有山、有水、有俊男靓女,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在公园慢慢游一天是个好想法 。
龙潭公园最出彩的地方就是静卧在镜湖之上的 “龙潭风雨桥” 。龙潭风雨桥系仿木钢筋混凝土廊桥式建筑,以三江程阳风雨桥为蓝本设计、建造而成。整座桥亭飞檐,极具特色。 三江程阳风雨桥与中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杜撰的罗马的钢梁诺娃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
悬崖下的雷山摩崖石刻。远远就能看到那悬崖下的“人间仙境”、“ 江山如画”、“龙潭烟雨”等石刻。
透过繁茂的修竹,碧绿的湖面上倒映着小桥 。
公园的花草树木四季常绿,植被繁茂,原始植被保存完好,许多的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共生。
青山,绿水,草儿黄,杉树红,古迹、凉亭隐藏在绿丛中,时隐时现,美景如画。
公园内除雷龙二山之外,园内诸峰均具胜名,或擅以形似,或长于传说,惟妙惟肖、神形毕至,形成卧虎山“龙潭虎跃”,牧童山“牧童横笛”,仰狮山“青狮戏珠”,美女峰“美女照镜”等绝妙佳景。
隆冬季节,草地呈现绿黄色彩,芳草萋萋,仿佛铺上了一层淡黄色的地毯。草坪上的棕榈树和榕树,还是盛夏时的翠绿色,一些红色、黄色的花儿盛开在草坪旁。
到柳州,就不得不提到柳州的母亲河柳江,清澈碧绿的柳江上溯触、龙二江而接湘南、黔东;下合郁、浔二水而衔接粤、港,自古就是贯通桂西北百越民族和桂东南汉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河流全长逾千里,其中环绕柳州市区(露塘至洛维)就长达74公里,恰如一条碧绿的玉带缠绕龙城,成为柳州一道独特而亮丽的山水风景线,这一段又有“百里画廊”之美誉。
迂回曲折的柳江水流平缓、清澈;沿岸景色秀丽,风光迷人,岸边翠竹摇曳,垂柳婆娑、青峰倒影、鸟语花香,象一幅情意浓郁的山水画卷。
柳州江滨公园望江亭,观景的好去处。
文慧桥和桥头的蟠龙山,山上建有亚洲规模最大的人工瀑布群——-蟠龙山人工瀑布群。
柳州蟠龙山又名宝塔山,在柳江的东岸,它横列三峰,临江耸立,形如蟠龙,因而得名,现已建成公园。主峰海拔197米,山势险要隽秀。明代在山上建有王氏山房、盘古庙等,徐霞客游后,对此处奇景大为称赞。清代山上曾建有古塔,后被拆除。
1993年在古塔原地重修文光塔,又新建蟠龙塔,两塔均为六角七层建筑,风格各异,遥相呼应,互为衬景,有如双剑插空 。该公园分佛教、道教、儒家、上古、地方等文化区,浓厚的宗教色彩,引来八方朝者,终日烟香雾绕。
柳州江滨公园。
东门城楼。
位于柳江边文惠桥头的东门城楼是柳州古代五座城楼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通高约14.3米,面积185平方米,砖木结构,重檐歇山式。清代曾为“关帝阁”,是广西现存古城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城楼之一,也是柳州市唯一的木结构抬梁式建筑,有重要的历史、科研、艺术价值。城楼历经三次重大的修葺,现为清代建筑,一九九一年列为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四年七月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柳宗元在柳州曾多次登上东门城楼,并写下了《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诗中,柳宗元表达了政治压抑与理想破灭的苦闷,以及贬谪远离家乡京城的岭南瘴疠地的痛苦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曲拱的红色大桥文惠桥与蟠龙山双塔。
曲拱的文惠桥似一条红色彩虹静卧在碧绿的柳江上。
柳江大桥桥头看柳江北中心市区。
柳江北岸高楼大厦。
江边步行道的地面和岸边有许多柳州最有名的历史名人的雕塑和典故。
江边步行道的地面和岸边的历史名人的雕塑和典故。
江滨公园。
柳江边上的天主教堂。
柳侯祠,在柳州市中心树林茂密的柳侯公园内的罗池湖畔,毗邻中心广场,是柳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造的庙,祠内陈列有许多文物及史料,反映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政绩。进入柳侯祠,红梁粉墙,青砖黛瓦,碑刻阵列,古树参天,一派古色古香。在古迹斑斑的柳侯祠,会令你不禁要穿越时空,追溯千年历史,发思古之幽情。
柳宗元在柳州度过了生命最后四年半的时光,为了黎民苍生鞠躬尽瘁、名垂千古。凭吊前贤,柳侯祠当属圣地。
柳侯祠内有许多书法碑刻,极具观摩价值。民间传说柳侯祠的镇祠之宝是荔子碑和剑铭碑,其中剑铭碑乃柳宗元手迹。 剑铭碑是一块残碑,碑文曰:“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元和十二年。柳宗元。”碑中书法运笔豪迈、倚正相生、正气凛然,所谓“字如其人”。传说古代赶考的士子常将“剑铭碑”的拓本带在身,祈求平安,足见崇敬仰望之心。
另一块镇祠之宝荔子碑则更具诗书史学价值。碑文摘自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的《享神诗》。诗赞柳侯,作者韩愈,字为苏轼亲笔,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故后人亦称之为《韩文苏书柳事碑》或“三绝碑”,此碑其刻石技艺刀法恣肆狂放、深浅奇正、随笔赋形,与苏东坡雄奇、深厚的书法相得益彰,被人推为苏东坡书法碑中第一。 该碑集三大家之韩文、苏书、柳事于一身,世所罕见,故称“三绝碑”。因其句首云“荔子丹兮蕉黄”,故亦称“荔子碑”。
柳宗元衣冠墓。
柳宗元衣冠墓,是 柳州 百姓为了纪念柳宗元在原来柳宗元灵柩停放之地建立的衣冠冢。历代多有维护,1974年重修。郭沫若书碑“唐代柳宗元衣冠墓”。墓高2米,直径4米,墓为圆形,方块石砌成。
柳宗元是从唐朝的政治风云、文化氛围和唐诗中走来的忧伤文人,人们更会想起他写于永州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所含忧愤寂寞、孤傲高洁、执著追求,仍然力透纸背,极具意境。
柳侯公园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文化名园,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获国家重点公园,2013年获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最美人文生态旅游景区。公园现有面积16公顷,其中水面面积3.7公顷,整个公园水域开阔,波光潋滟,古木参天,绿树翠掩,鸟语花香……
柳侯公园因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遗迹,重要的文化价值,在2009年12月7日,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了第三批国家重点公园,也是广西第一座国家重点公园。国家重点公园的入选标准是比较高的,像北京的颐和园、天坛公园, 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 狮子林等都是国家重点公园。
柳侯公园柳湖。
柳侯公园百年桂树林。
柳侯公园飞瀑流水,虽为人作,却无造作之感。
柳侯公园柑香亭。
因柳宗元曾在 柳州 种植黄柑,所著《 柳州 城 西北 隅种甘树》诗广为流传,后人兴建“柑子堂”以颂其事。
柑香亭历史上曾经两次大修缮,今亭为1978年仿清乾隆年间式样重建,平面为长六角形,立面是重檐阁亭,由十根朱红大柱子支撑。四周通达,碧瓦丹棂,脊吻飞翘,牖格精细,花饰俊美,掩映于桂花丛中,雍容典雅,颇具特色。
1963年,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来 柳州 时,曾写《柑香亭》一诗: 风流人物更风流,树艺群英胜柳侯。种得香柑六十万,柑香应筑二千楼 。
自古以来柑香亭向为地方人士常聚于此谈诗论文的地方,即使是现在柑香亭依然热闹非凡,几乎每天都有市民在此抚琴演奏,合唱高歌,成为公园的独特风景线。
柳州的夜景最美要数柳江两岸了。入夜,柳江河旁的大山亮起了鲜艳的灯光,灯光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河水又平又静,好像不忍打扰柳州的宁静。柳江河畔灯火闪耀,更像是银河的星星撒落人间。柳江两岸琼楼、青山、桥梁的彩灯,倒影在江面上,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壮丽景象。
柳州音乐喷泉是柳州市政府耗1亿巨资打造的亚洲最大型的水上音乐景观喷泉。位于柳州市区柳江大桥与文惠桥之间北岸柳江江面,柳江大型水上音乐喷泉全长315米,宽40米,设有832套喷头。喷泉开喷时喷头浮在江面,喷出的水景高达100米。喷泉休喷时喷头潜入水下2米深处,采用升降浮式设计,在白天不会影响江面景观。
柳州于2005年投入数亿元打造“百里柳江,百里画廊”的夜间亮化工程后,百里柳江,万灯齐放,璀璨夺目,流光溢彩,美仑美奂,仿佛置身郭沫若笔下的“天上的街市”,让人叹为观止。
蟠龙山双塔夜景。入夜,从柳江大桥朝东远望,双塔彩灯闪烁,如繁星飞聚 。
亚洲最大型的水上音乐景观喷泉,喷出的水景高达100米。
以马鞍山为背景的音乐喷泉每天晚上定时开放两场。
晚上,可以乘游轮缓缓行进在百里柳江,尽情饱览沿途璀璨夜景 。到音乐喷泉开喷之时,彩灯闪烁造型各异的游船会聚集到音乐喷泉的江面,让游客近距离观赏音乐喷泉的美景。往来游戈的彩色游船也成为柳江的一景。
柳江两岸琼楼、青山、桥梁的彩灯,倒影在江面上,欣赏色彩斑斓的柳州夜景,确是柳州之旅最动人的一章。
背景音乐:孙露—再度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