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一个充满着现代工业气息和色彩的广西第二大城市。有人说,因为一千多年前有位诗人曾到此为官,后人为纪念他而将这座城命名为柳州。这位诗人也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了。我查阅史料中看到,柳宗元因贬官柳州又称“柳柳州”,因而,柳州因柳宗元得名的说法,恐怕只是反映出人们对柳宗元的敬重罢了。不管怎么说,柳宗元以自己的卓绝才华、人格魅力给这个地方增加了太多的人文气息。
一个柳州,一座柳侯祠,跨越千年的时光,仿佛能看到一位叱咤风云的文坛巨匠,拨开重重历史的凄风苦雨,沉着素雅、衣袂飘飘地向我们走来。
文革前中小学时就学习过柳宗元的《 黔之驴》、 《捕蛇者说》、《小石潭记》、《江雪》等课文。当时这些文章都是要求背诵的,现在虽记不清了,但一些精典句子还记忆犹新,《捕蛇者说》记得:“苛政猛于虎也。”,《小石潭记》:“如鸣佩环,心悦之。”,《黔之驴》:“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而《江雪》所描述的孤舟蓑笠翁情景经常出现在一些书画及陶瓷作品中,更是不断地加深了印象。
到柳州,少不了要参观柳侯祠,吊唁一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冬游广西计划把柳州作为最后一站,主要一个目的就是拜谒柳侯祠,可惜由于施工维修,去的时候柳侯祠没有对外开放,很是遗憾,倒是柳侯祠所在的柳侯公园风景不错,也算是不枉此行。
柳侯公园位于柳州柳江北岸市区中心。公园始建于1906年,是纪念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的地方。公园分为南、北、中三个景区,南部为文化古迹区,唐宋的陈迹、明清的石刻、历代修葺的建筑和参天古木融为一体,古色古香;中部为文娱活动区,内有儿童游艺场、人工湖等;北部为花卉盆景区,位于该区北端的“山水来归”盆景园,虽为人作却无造作之感,回廊水榭,亭阁清池,石山草地、平流跌水,石刻联匾,极具岭南园林特色。
走过柳侯祠,仿佛望见了柳宗元当年的艰苦。政治上的失意,几度的贬谪,他却仍然不放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默默地奉献自己。他先是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十年后的一纸诏书把他从永州贬到了柳州,柳宗元没有绝望,挖井,办学,种树,修寺庙,一切能为百姓做的他都做了,因而深得百姓爱戴, 柳侯祠门口的 “无私济世世兴矣,有德于民民祀之。”这幅对联,正道出了古往今来世道人心对“无私治世者”“有德于民者”由衷的礼赞。‘’有德于民民祀之”选自郭沫若的祭文。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
罗池素为柳州名胜,位于柳侯祠东。公元815年,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任刺史,在柳任职时间不长,因政治上的失意,又贫病交加,公元819年病逝于柳州。韩愈《柳州罗池庙记》写道:柳宗元死后三年,托梦生前部将欧阳翼:“馆我于罗池”,此事经韩愈渲染,柳州城北的一泓野水罗池由此名声大噪,流传至今。
“罗池夜月”为柳州古八景之一。 据明代李西涯《罗池书屋记》称,古罗池“广袤可数里,澄波汀蓄,准平而鉴照其外”。当月亮升到灯台山上空,倒映罗池水面,境界冷峻空灵,于池边柳下俯仰水天皓月,乃成为绝美景致,“罗池夜月”美景由此而来。罗池也因此成为《辞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的条目。
柳侯祠,在柳州市中心树林茂密的柳侯公园内的罗池湖畔,毗邻中心广场,是柳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造的庙,祠内陈列有许多文物及史料,反映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政绩。进入柳侯祠,红梁粉墙,青砖黛瓦,碑刻阵列,古树参天,一派古色古香。在古迹斑斑的柳侯祠,会令你不禁要穿越时空,追溯千年历史,发思古之幽情。
柳侯公园格外宁静,偶尔有几只鸟在鸣叫,隐约可听见外面街道车流的声音,真是“车噪林愈静,鸟鸣祠更幽”,与隔街不远处五星步行街的繁华喧嚣形成很大的反差。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位才华横溢的大文豪,其文才可谓高远、思想可谓深邃,被贬到柳州这样僻静偏远的瘴疠之地,知音难觅,故交更不可闻,开始一定是孤寂的。这种孤寂和处境的严酷还在他被贬永州时就已深深感受到了,因为他在任永州司马期间写下了那首读来使人仿佛身临其境的小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跋涉了万水千山,他一定很疲倦,很凄苦,很狼狈,我们无法窥察诗人到柳州后的想法和观念,但是,可以肯定,他能够彻悟更多的人生哲理和自然大道,他能够“既来之则安之”。从史料可以知道,柳宗元到任柳州刺史后,带领人民兴修水利、开垦躬耕、修建孔庙、兴办学堂书院、破除巫神迷信、开凿饮用水井、释放抵债奴女、植树造林等,为老百姓做过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政绩卓著,深得爱戴,践行着“以文明道”的主张及儒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有为理论。柳柳州在柳州度过了生命最后四年半的时光,为了黎民苍生鞠躬尽瘁、名垂千古。凭吊前贤,柳侯祠当属圣地。
柳侯祠内有许多书法碑刻,极具观摩价值。民间传说柳侯祠的镇祠之宝是荔子碑和剑铭碑,其中剑铭碑乃柳宗元手迹。 剑铭碑是一块残碑,碑文曰:“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元和十二年。柳宗元。”碑中书法运笔豪迈、倚正相生、正气凛然,所谓“字如其人”。传说古代赶考的士子常将“剑铭碑”的拓本带在身,祈求平安,足见崇敬仰望之心。其实,历代文人对柳宗元的崇敬和仰望何止携带拓本的形式。 后世重蹈其覆辙的贬官,在流放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变得平和舒适许多,甚至豁然开朗,不再迷惘;柳州的历代官吏,也会因他而重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柑香亭畔有一石碑,为光绪时柳州府事所立。这位府事写了洋洋洒洒一大篇碑文,说他从柳宗元身上看到了学识文章,下班之后常来此凭吊反思。“每于公退之暇,登斯亭也,江山如是,蕉荔依然,见实间花,宛如当日”。显然,这位官员的人格修养因柳宗元而有所上升。柳宗元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形象。壮志难酬、官场失意、仕途不畅、怀才不遇的人到这里来拜谒,或许都能带走一副抚慰心灵的“良药”。
另一块镇祠之宝荔子碑则更具诗书史学价值。碑文摘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享神诗》。诗赞柳侯,作者韩愈,字为苏轼亲笔,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故后人亦称之为《韩文苏书柳事碑》或“三绝碑”,此碑其刻石技艺刀法恣肆狂放、深浅奇正、随笔赋形,与苏东坡雄奇、深厚的书法相得益彰,被人推为苏东坡书法碑中第一。 该碑集三大家之韩文、苏书、柳事于一身,世所罕见,故称“三绝碑”。因其句首云“荔子丹兮蕉黄”,故亦称“荔子碑”。
三绝碑。
柳侯祠祠堂保存有自宋至今的历代碑刻20余块,其中的“荔子碑” 即 “三绝碑” 在中殿是最为引人注目处。 哪三绝?韩文,苏书,柳事。柳宗元既没,好友韩愈作《柳州罗池庙碑》以祭之,诗文神采飞扬,感怀极深。诗云: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兮进侯之堂,侯之舩兮两旗,渡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侯乘白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北主之人兮谓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愿侯福我兮寿我,驱疠鬼兮山之左。下无苦湿兮高无乾,秔余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北宋苏轼读其文,吟其诗,叹其事,思其人,挥笔书下该诗,于南宋年间由柳州本地匠人刻之成碑。碑文书法雄奇深厚,刀笔恣肆狂放。
柳宗元是从唐朝的政治风云、文化氛围和唐诗中走来的忧伤文人,人们更会想起他写于永州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所含忧愤寂寞、孤傲高洁、执著追求,仍然力透纸背,极具意境。
柳宗元在柳州,有政治压抑与理想破灭的苦闷,有贬谪远离家乡京城的岭南瘴疠地的痛苦,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中,略见一斑: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当然,柳宗元也写有记山川风光及其他各种感受的游记文章。他曾在柳州西北种了两百株柑橘,写诗记之,他像屈原一样赞美柑橘的品格。他有《种柳戏题》: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阳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此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此外,“海天愁思”中亦当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诗人写风雨侵颭、岭树遮挡,不仅仅是言自然现象,也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
柳宗元衣冠墓。
柳宗元衣冠墓,是柳州百姓为了纪念柳宗元在原来柳宗元灵柩停放之地建立的衣冠冢。历代多有维护,1974年重修。郭沫若书碑“唐代柳宗元衣冠墓”。墓高2米,直径4米,墓为圆形,方块石砌成。
过了衣冠墓,就来到了讲堂。讲堂曾经是柳宗元办学的地方。
与柳宗元同称为唐二贤的政治家、柳州司户参军事刘蕡的贤良祠。
在贤良祠旁,看到一石碑,刻有毛主席为唐朝柳州司户刘贲写的一首诗:《七绝·刘贲》。诗日:
千载长天起大云
中唐俊伟有刘贲
孤鸿铩羽悲鸣镝
万马齐喑叫一声
这是毛主席1958年读<旧唐书.刘贲传>有感即兴而发挥笔写下的一首诗。
青瓦白墙、飞檐红棂的古朴建筑---柳侯祠。其正门上方,镌刻着郭沫若题写的柳侯祠三个苍劲俊逸的金色大字。大门两旁,是集韩愈诗句而成的一副对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
由于施工维修,柳侯祠不对外开放, 只能驻足于柳侯祠的大门前,可惜。
山长住房。
柳江书院院长(山长)和学子所居和藏书之处,是一个幽雅的四合院,东侧斋房原为打理柳侯祠的开元寺僧人的住所。
柑香亭。
走过衣冠冢,来到柑香亭。柳宗元当年推广种植的黄柑,早已遍植柳州甚至祖国南疆,若柳侯地下有灵,乃当欣慰不已!人们不仅可睹“柳”思人,亦可睹“柑”思人!
因柳宗元曾在柳州种植黄柑,所著《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广为流传,后人兴建“柑子堂”以颂其事。
柑香亭历史上曾经两次大修缮,今亭为1978年仿清乾隆年间式样重建,平面为长六角形,立面是重檐阁亭,由十根朱红大柱子支撑。四周通达,碧瓦丹棂,脊吻飞翘,牖格精细,花饰俊美,掩映于桂花丛中,雍容典雅,颇具特色。
1963年,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来柳州时,曾写《柑香亭》一诗: 风流人物更风流,树艺群英胜柳侯。种得香柑六十万,柑香应筑二千楼 。
自古以来柑香亭向为地方人士常聚于此谈诗论文的地方,即使是现在柑香亭依然热闹非凡,几乎每天都有市民在此抚琴演奏,合唱高歌,成为公园的独特风景线。
唐代开元寺遗址。
柑香亭旁边的一处遗址, 这里曾是一座佛教寺庙,唐玄宗开元年间佛教兴盛,全国各地建有很多开元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是唐朝发展的分水岭,是唐代最后的鼎盛时期,之后大唐走向衰落。
柳侯公园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文化名园,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获国家重点公园,2013年获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最美人文生态旅游景区。公园现有面积16公顷,其中水面面积3.7公顷,整个公园水域开阔,波光潋滟,古木参天,绿树翠掩,鸟语花香……
柳侯公园因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遗迹,重要的文化价值,在2009年12月7日,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了第三批国家重点公园,也是广西第一座国家重点公园。国家重点公园的入选标准是比较高的,像北京的颐和园、天坛公园,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狮子林等都是国家重点公园。
柳候公园导游图。
柳侯公园内的解放纪念碑,建于1932年,原名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军阵亡将士纪念塔”,1950年11月25日,柳州解放一周年的时候改建为柳州市解放纪念碑,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柳侯公园的重点文物。
2018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建成“百年纪念园”对外开放 。
点园。
富民桥。
柳湖。
儿童乐园。
盛开的白茶花。
盛开的菊花。
百年历史的国家重点公园值得一游。
天阴,拍的照片灰蒙蒙的,谢谢好友们观赏!
背景音乐:刀郎—雨中飘荡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