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隆福寺游记

作者:春树鹂鸣 显示图片

第一次乘高铁自北京到廊坊,即将到站时,被铁路侧旁一座别致的巍峨高塔所吸引。后听友人介绍,说那就是廊坊隆福寺的隆福塔,现在可以说是廊坊的新地标了。
八月底的一天,我们参观游览了这座复建中的廊坊隆福寺院。8月26日。


隆福寺始建于隋末唐初。武则天皇后执掌朝政时,佛教风行,安次县也到处设寺庙。除隆福寺之外,史籍中还记载了灵应寺、三塔寺、定觉寺等唐代寺庙,后者在垂拱三年(687)曾获得过武则天赐予的匾额。隆福寺有没有获得过女皇的恩赐,史书中缺少记载。不过曾存在寺里的带仰覆莲花纹的石灯柱,高约一丈,上面刻有《长明灯楼颂》,明确说寺庙的灯楼建成于垂拱四年(688),可见它是与定觉寺同时的庙宇,正是适应当时天下太平、佛法昌盛的形势而兴建的。


隆福寺在近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中,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雕刻于唐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由安次县尉张宣所撰写的“大唐幽州隆福寺长明灯楼颂”所记载,隆福寺的兴建缘由,一是为了弘扬佛法,续佛慧命;二是为了护国安邦,文化交流。北宋名臣吕端有诗赞其曰“梵宫崒嵂与云齐”,又咏寺塔“高临北极天光回”。极言其雄其高,则寺庙当日的繁盛就可想而知了。


隆福寺位于廊坊市安次区古县村,即汉朝时才开始设县的安次城中,历史上屡有兴废,现存有长明灯楼一座在廊坊市博物馆收藏。隆福寺现在正在恢复重建。
这是新修建的隆福寺山门。



山门石狮子。


新建隆福寺规划占地将近100亩,总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寺中中轴线上按次序排列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阁、长明灯楼,两侧有钟鼓楼、药师弥陀二殿、观音势至二殿、文殊普贤二殿,又有客堂寮房、斋堂餐馆,总计超过百间。规模盛大,气象宏伟。



新建隆福寺为仿唐代建筑风格,亭台楼阁,古朴典雅。寺院毗邻廊坊市自然公园,环境优雅,空气清新。



(图片来自网络)
隆福寺长明灯楼原位于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古县村西南(原址是汉代安次县城旧址),为唐代隆福寺内遗物,是已知最早带纪年刻铭的唐代石灯,形体巨大,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高,在唐代石灯中绝无仅有。现存廊坊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灯楼为汉白玉石质,由壶门方形座、覆莲圆座、等八角形石柱、仰莲托盘组成,通高3.4米。石柱雕刻可分为三部分:下部八面龛内浮雕舞乐伎会乐场景,石柱中部正面为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序、颂词等为楷书体,间以行草书,另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燃灯偈》、《知灯偈》以及功德主姓名、官衔。石柱上部每面雕双层尖拱龛,龛内雕佛像一尊,共计16尊。仰莲托盘上刻有卯槽两圈,中心为圆形浅洞。由此分析上部应有灯室,但现在已经无存。


天王殿。



大雄宝殿。
适逢周一,寺院内游人不是很多。




龙首雕饰兼具排水功能。




长明灯楼,是仿照唐代长明灯楼石幢的旧有样式建造的,既有古典风格,形制又十分独特,在神州成千上万佛塔中是独一无二的。
寺院正在修建中,不久即可看到全貌了。



交通:北京805路公交车到廊坊会展中心,换廊坊22路公交车到华夏第九园西门,下车北走古县村。现在门口已经修建好直达自然公园南门的公交车道,候车亭也已经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