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名楼———黄鹤楼

作者:开心就好 显示图片

2019年4月29日,我和朋友乘坐高铁到达武汉,游览武汉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
       来到武汉,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是必须要看的,因为它的名气实在太大了。我们在微风细雨中开始游览黄鹤楼。

     我们兴奋地围绕着这座建于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一共有五层、49米高的黄鹤楼,整整转了一圈。抬头仰望巍峨、壮观的黄鹤楼,看它每一层的大小屋顶,都交错重叠着,那飞檐翘角,形如黄鹤,展翅欲飞,这也就不难猜出称呼它为“黄鹤楼”的原因了。黄鹤楼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高大、雄浑中不失精巧,充满了一种建筑的美感。我们站在牌匾上刻着“黄鹤楼”三个字的黄鹤楼下面,拍了一张又一张的照片,生怕哪张没拍好,会留下遗憾。




仰望完高大、气派的黄鹤楼,我们开始进入内部参观。黄鹤楼内部一共有五层,每一层的大厅都各有不同的主题。一楼大厅里,摆放着各朝代建造的黄鹤楼模型;二楼大厅的墙上,用大理石镌刻着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四楼陈列诗词书画;五楼为瞭望亭,可眺望大江美景。
      我们站在黄鹤楼上登高远眺,看滔滔长江水奔流不息,看长江两岸风光无限,看雄伟的长江大桥气势如虹。我猜想,那当年的大诗人崔颢就是站在这里远眺汉阳、俯瞰长江的挺拔气势,即景生情、抚今追昔,吟诵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千古绝唱吧?从此让黄鹤楼声名远扬。


黄鹤楼内部,有72根圆柱稳健地支撑着黄鹤楼楼体


各朝代建造的黄鹤楼形制各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这是唐朝建造黄鹤楼的模型。


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


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唐宋名人的“秀像画”


《孙权筑城》壁画


登高远眺,风光无限


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

在黄鹤楼外,我们浏览了那铸铜的黄鹤、胜像宝塔、牌坊、亭阁、山门等建筑,这些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在黄鹤楼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历史古迹,比如白云阁、搁笔亭、跨鹤亭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黄鹤楼建筑群。漫步其中,细心体会着这座山川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历史名楼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诗词碑廊


胜像宝塔


揽虹


山门


白云阁


搁笔亭


跨鹤亭



唐代诗人崔颢的《登黄鹤楼》诗词


千禧吉祥钟

美哉,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