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鹅沟 扎尕那之行

作者:独孤求乐 显示图片

两年前就打算去甘肃的官鹅沟、扎尕那,结果一直拖到今年10月这个行程才得以实现。

10月24日,阴。早上 8:25,重庆北站北广场乘坐K651重庆—哈达铺的火车,下午17:13到达。在火车站乘坐专线(火车站—县城)大巴车去宕昌县城,票价10元。车程1小时左右。

宕昌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位于陇南市西北部。海拔1138米至2500米之间,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74公里,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宕昌县为北亚热带、温带、高原三种气候的过渡地带,垂直气候显著,南北差异大,一般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而湿润,按甘肃省气候分区,属陇南温带湿润区。
宕昌物华天宝,资源富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变的气候,赋予了宕昌丰富的生物、矿产和水力资源。全县有127万亩森林、125万亩草场。中药材种类达692种,其中当归、党参、红芪、黄芪、大黄等名贵药材种植面积达40万亩,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境内现已探明金属矿和非金属矿16种,尤其是铅、锌、金、铜、锑储量大,为优势矿种。白龙江、岷江等大小10多条河流在境内分布。

18:00到达县城,在美团上找了一家宕羌青年旅社,41元/人,4人间,到店扫码付款只要35元。而且今晚就我一个人住一间房,后面两天是一个人住了一层楼。关键是这里离县城的汽车客运站只有200多米,便于出行。晚上去县城的美食城吃饭,感觉这里的生活吃、住、行还是比较方便。

10月25日,阴天加雪。早上去汽车站乘坐前往官鹅沟景区的公交车,车费2元。
官鹅沟距离县城2.5公里。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城郊2003年10月,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官鹅沟景区分为两个部分即:官珠沟、鹅嫚沟。景区的优惠票加交通车共90元,可用两天。因我不赶时间,所以计划是官珠沟游一天,鹅嫚沟游一天,这样很放松。
官鹅沟风景区为高山草甸和终年不化的雪山。沟内山岭重叠,幽谷纵横,青山碧水,奇峰怪石,瀑布飞溅,草甸雪山,湖泊激流,古木参天,沟两边的悬崖峭壁上有许多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的岩石构造,被专家誉为最有观赏价值的“地质公园”。主要景点有:通天门、问天石、独秀峰、幽谷洞天、山盘水柱、虎口瀑、珍珠瀑、云烟瀑、官鹅飞瀑等景观。
这里是官鹅沟景区大门。唉!天气不给力啊


今天我将游官鹅沟之官珠沟
进门见山 哇!白茫茫的一片



这个景区游览的程序是:景区大门乘坐观光车到达停站点,然后游客顺着步道往前游,最后原路返回停车点上车再返回景区大门口。
下车后,我开启了边走边拍模式


从这条栈道的积雪状态看,今天在我之前还没有人从这里走过。


不过现在却留下了我的一串串脚印


沿着沟里的小溪前行。







这里有一个寺庙




半山中的瀑布,不过这个季节看水都不是最佳状态,因为水量小。


这段峡谷还有点气势吧





沿途从高空飞流直下的瀑布较多,分别取有不同的名字(我也没记住),不过因季节的原因水量都不是很大。








还有这加小号的瀑布



官鹅沟高峻的山崖表层多是酱紫一层一层的






这里是官鹅天瀑,一般游客走到这里就止步了。从我继续往前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来看,这个季节前边也的确没什么特别的景致。里边有一个较大的度假宾馆,宾馆周边也有一些打造的休闲场地,不过这个季节全是关门闭户没人了,再往里走就是原始森林。




游官鹅沟还真能感受到,这里的山,灵秀中透着刚劲质朴,这里的水,清澈之中蕴涵着甜蜜,溪水边,山丘上,大地中,苍穹内处处可见的是大自然的热情与活力。
今天在沟里走了3个多小时后原途返回。







到达乘车点上车,然后在离景区大门不远处我下了车。因进来时观光车将游客一直拉到最里边的一个站,我在车上看到前边还有景。
这沟口处的气温显然比沟里的气温高,没有积雪(除了山顶上),还残留了一点点秋色。













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去公路上等待路过的景区观光车,下午5点多钟出景区回到县城。

10月26日阴。早上依旧去汽车站乘坐去鹅嫚沟的公交车,县城离鹅嫚沟的距离要远一点,票价6元。
等车中遇见昨天也是一早在这里等车去官鹅沟的3个人。大家在等车和后边的坐车闲聊中得知,其中那一对夫妇,女的今年底满70岁,男的73岁,他们是哈尔滨人,这次出游最初是从哈尔滨去了新疆,然后又从新疆游到了这里,至此今日已经是出行的第37天。他们一路都是乘坐火车或班车游景点,游完官鹅沟,他们的下一站是九寨沟。还真是佩服他们的,这个年龄了还能自己出游。
另一位男士,是从四川南充过来的,从外表看好像身体状态不大好?后来的交谈中他自己也说他身体的确是不好,有病在身(不是小病),但他又不愿成天窝在家里,所以也经常独自出游,但他的每次出游是量体而行,时间都控制在一周以内。
所以啊,出门在外你能遇见许多不常见的人和事。谁说一个人出门会孤独呢!
今天几人这么一碰一聊,似乎还有那么一点他乡遇熟人的赶脚。
9:40乘坐公交车及景区交通车到达鹅嫚沟的停车点。
这个季节游览鹅嫚沟感觉可游的景点没有官珠沟多,今天主要是爬到山顶上去看天池(泽荡湖)以及观赏上山途中景。这在平时是有景区观光车直接开往山顶的,但今年国庆节后因山上下雪,加之上山的路弯道多坡度大,道路也窄,所以就取消了观光车上山顶这一段车程,游客只能徒步上山观景。上下山来回得3个小时以上。
那就走呗,好在这点路程对我倒不是个事儿
上山途中的路对徒步者来说倒是一点没问题,当然至于个人体力如何那就是因人而异了。






路边一只小牛犊










11:20到达山顶的天池(泽荡湖),感觉挺美的



感觉还不错




山上的这种树树杆是红色的,可我不知其名?


看这雪垫得多平 多厚 多白 多纯净啊!我都有点舍不得踩过去。



这是我踩出的脚印






我围着湖边走了一圈,12点多钟下山后就又去了鹅嫚沟的另一条沟。
这条沟基本上没有游客,也许现在还真不是这里的最佳游玩季节。
进沟不远处有一棵千年红豆杉被铁栏围起来的,不过拍照实在是不好看,整一个乌黢麻黑的。


我一个人在沟里转着,一路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面对大山和森林感觉格外的惬意和宁静,这时猛的一下想起了西游记里的一句歌词:大王派我来寻山....那位寻山者不就是现在的我吗







隔着溪水拍到这里有一个山洞,不知里面有多大多深?




逛完这条沟,15:00我去停车点上了景区交通车。快出景区门口时有一个瀑布还不错,师傅停车让我们拍照。



16:00返回鹅嫚沟景区大门口,等候回县城的公交车中最后来了两张。






17:00回到县城。

10月27日晴。早上乘7:30的公交去哈达铺火车站。


到达哈达铺火车站一看时间才8:13,还有两个小时,去哪打发时间呢?想起了哈达铺有一个红军长征纪念馆,干脆去那里打个卡呗。
高德地图上一查,距我所在位置3.5公里,那就是来回得7公里,算时间应该没问题。赶紧走!
9:02到达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











“纪念馆”打卡完毕,返回火车站乘坐10:21 D8887次动车去岷县,票价5元。第一次坐这么便宜的动车各位看官,你们有木有觉得太便宜了?
10:34到达岷县,车程13分钟。然后在火车站坐公交车3路(2元)再转1路(1元)11:30到达岷县长途客运站(也称老汽车站)买了13:30去迭部的班车,13:20出发。
17:30到达迭部县城汽车站。在汽车站附近找了一家叫雍仲酒店住下,大床房100元/间。性价比还不错。我一般都习惯在车站附近找住宿,为的是方便后面的出行。
放下行襄出去吃晚饭,然后去汽车站附近打听明天去扎尕那包车的行情(县城去扎尕那只能包车),打听到的结果是单面包车价格:50–60元。

10月28日,晴。早上7点过,天还麻麻亮。




我到汽车站附近寻找去扎尕那的车,一人上来喊80元,因昨晚已得知行情,没答应。又一人喊60元,我还是稳起,这时有一人说50元走吗?成交。
扎尕那距离县城30公里有余,如果按打车里程算30几元,但从县城往那边走的车是没有人按打车计算收费的。
路上得知开车师傅就是扎尕那乡的人。快到扎尕那时看到了雪山,今天居然出太阳了公路上还有几头出早工的牛




进入扎尕那景区后师傅建议说,他把我拉到山上的观景台,等我拍两张照片后再将我拉下山,让我多加10元钱我当即答应。到了观景台后,我不想急于下山,就给了他60元让他自己先下山。我想自己在山上慢慢逛逛。
趁着还有点朝阳我赶紧在达日观景台拍了两张。



接着我继续往山上走,又遇见了几头牛



牛的女主人正将它们赶往这个公路边的围栏里。


围栏的内侧是山脚下的一块坡地,等那牛的女主人走了以后我也跟着进了围栏,本想拍拍这些牛怎么吃雪下面的草,可当我进去后它们就这么一动不动的僵持着,我等了十分钟以上,它们还是一动不动,我实在是僵不过它们,只好退出围栏。



顺着山上的小道我进了村。哇哦!这村里好一个原生态呀!
扎尕那村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蛙乡,从迭部县城到扎尕那大约34公里,柏油公路通到村子里。迭部县海拔2600米,扎尕那村海拔3000-3300米,周围最高山峰海拔4500米。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这片世外桃源虽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这里又称为甘肃省的香巴拉--香格里拉。
这座完整的天然“石城”大自然在此展现了她令人敬畏的力量。
扎尕那村主要居民是藏族,由东向西分为四个小组,不过这四个小组当地藏民也称为不同名字的村,我只知道我今晚将住的村叫达日村。










看这电线杆上的小鸟(像是麻雀),挺好玩的



今早我离开酒店时作了两手准备,也就是今晚返回县城住还是住扎尕那待我看情况再说,酒店服务员和开车的师傅都建议我回县城住,说是山上太冷。可我还是将所有行囊都背上了。
自8:00上山后逛到现在已经是9:58了,也就是说我背着所有行头边走边拍已近两个小时。这时刚好走到村里的一家门口看见出来一中年藏族妇女(后边称老板娘)开门出来,我随口问了一句:有住宿吗?回复,有的。但她不太会说普通话沟通起来有点困难(后边得知这里的藏族妇女一般都不太会说普通话,男的稍好一点),这时她老公(后边称老板)过来与我进行沟通。我进去看了一下房间,倒也干净,她家二楼是客房。我问价格?回复说100元,最后讲到60元。因此时是淡季,基本上没有游客山上,更别说住宿了,所以她们是能找一个钱算一个钱。


看我已决定在她家住下,老板娘接着又来问我晚上是否在她家吃饭?我问若吃怎么收费并强调我不吃肉,我说我想要一个西红柿炒鸡蛋,她说行;又说就一个菜呀?我说我只吃素菜,她说还可以炒一个素菜,因她的普通话不好,沟通起来比较费劲,当时我也没听明白,我理解成:如果在她家吃饭一个人收20元,就答应了。
我放下行囊按老板的建议去了村里的另一个观景台,此时的雪已开始融化了。
下面就是在观景台上拍到我住的这个村子。








扎尕那村的四周,接近一半是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一半是有着茂密森林的大山,大山与扎尕那村的沟谷中有一条河流源远流长。





从观景台下来,我顺着公路往山下走。走着拍着雪就逐渐给拍没了。
















半山上有一个寺庙,后来听村里人说,每个小村(小组)都各自有寺庙。



下午1点多钟我正在半山腰拍照时,有一位骑摩托车下山的藏民从我身边路过,问我是否下山看演出,说是山下下午有活动,并说他就是我住的那个村里的人,他说他把我带下去,然后下午4:30后再把我从山下带回我的住地,让我给他20元钱。我对演出倒是没兴趣,但还是想去看看山下的景观,就答应了。
下山后他去了景区门口看演出,我就在山下的景区里闲逛。

进了山下的景区大门,我顺着木栈道朝上往里走。













经过一片草地后就一直在森林中行走,也不知道前边还有什么景?
遇见有往回走的游客,我上前问道:前面还有景点吗?回复说:还要走1 个多小时就能看见一个小水凼,号称是仙女湖,一点没意思。接着又补一了一句: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当时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下午3:50了,如果还得往里走1个多小时再返回,与那位摩托车藏民约好的返回时间肯定不行了,只好放弃往回走。
从山下往上拍的扎尕那村又是这样的。







傍晚我回到了住地,这时太阳已经落山,气温骤然下降,好冷!我住的二楼自来水管已经被冻住出不了水啦, 而且今天整个村里停电,这个我事先也不知道,这时还真有点后悔不该在这里住下。其实我要是现在要回县城也行,因那位摩托车藏民给我留有电话并说他家有车,还说如果我要回县城就给他打电话,价格也是50元。可现在我也不好意思开口说不住了。老板安慰我说,晚上肯定会来电的。我问他什么时候能吃晚饭,他说晚上9:00,说是要等电来了才能煮饭(他家用的是电饭宝)。于是我只得冷冻着在房间里等待。
等到天都黑尽了,电终于来了,我就在房间里整理照片...
终于老板在楼下喊吃饭啦!我下了楼去。
我的两个菜一个是西红柿炒鸡蛋,一个是素炒油麦菜。油麦菜是老板娘去邻居家里要的一点,炒了一小盘。客观的说两个菜的味道还是不错,就是西红柿有点坏了,味道不正常。所以我把那盘小的油麦菜都吃光了,西红柿炒鸡蛋的份量很大,满满的一大盘。我吃着里面的鸡蛋并也将鸡蛋挑出喂老板家的猫猫,最终我和猫也只吃了三分之一。
后来结账时才知道,我之前由于与老板娘沟通时没弄明白,吃饭的价格不是一个人20元,而是一个菜20元起坎,所以我吃的两个菜加半碗米饭总共是48元。现在是吃都吃了还能咋滴,照给呗,住宿加晚饭一共108元,微信付款。本来这点钱还真不算回事,主要是前面沟通上出了问题,心里难免还是有那么一丢丢的不顺畅。加上这里的住宿条件实在是有点艰苦,特冷还楼上没水,用水得下楼取。唉!不过万幸的是还有电热毯,否则真的不知道夜晚咋过。

10月29日,晴。早上醒来手一伸出被子外 ,哇,好冷!触摸到的手机都是冰凉的。
起床后去楼下的自来水管里取水洗漱,居然楼下的水管也给冻住放不出水了。我在门外叫醒老板,老板让我进屋从水缸里取水。
长期出门在外,我养成了包里随时都备有食品的习惯,于是我烧好开水,吃了自带的早餐离开了这里。
在外旅行我都不愿赶时间,加之还想在村里逛逛,干脆背着所有行囊慢慢的一边走一边拍往山下去。
此时的扎尕那还沉浸在清晨的云雾撩绕以及袅袅炊烟之中。









村里的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这种木架子,架子上晒的是农作物,黄色是青稞,黑色是豆子。他们从地里收割以后就晾晒在这架子上,随吃随取。这也成了扎尕那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据我与几个村民交谈得知,这里的村民都不外出务工,他们这里是农耕加牧业,夏天还兼接待来这里旅游的游客,夏天是这里旅游的旺季。我住那家老板就说,像这个季节地里没什么要打理的了,他要么就去自家牧区看看,要么就在家里扩建或维修房屋及设施以便来年夏季接待更多的游客。



这是村里比较富裕人家修建的藏家酒店,不过这个季节,类似这种建筑规格的全都空着,山下的这种酒店还更多,但现在已全部停业了。



这是半山腰上村民的耕地。所以说扎尕那景区是集石林、峭峰、森林、田园及村寨为一体。
这次我没有去扎尕那石林,因石林距扎尕那村还有十几公里路程,关键是上山的路结冰了不好走也不安全。

看看下面这些牛多自由自在啊!,它们有的在地里,有的在陡峭的山坡上,还有两头在马路上秀着恩爱呢








今天天气仍然不错!遇见的村民说我这一趟运气不错,说是我来之前的连续几天全是阴天,我来扎尕那的前一天刚下了一场大雪,当我到达那天就出太阳了,今天这太阳又继续的天空灿烂着。











我从山上徒步到山下,一会儿进这个村,一会儿出那个村,绕着弯弯拐拐的盘山来到山脚下总共走了9.1公里,关键还是背着所有行头同时兼顾拍照。自我感觉不错!给自己点个赞呗
我在山下的景区大门等返回县城的车,等了近一个小时还没遇上返程车,这时我就给昨天那位搭我摩托车的藏民打电话问他能否现在去县城,价格还是50元?他立马答应并让我一定等着他...结果打完电话没多一会儿就来了一辆返回县城的出租车,说是给10元钱就行。可我这边又已经与那位藏民说好了,失言可不是我的做派,只好放弃继续等待......

下午1点多钟我回到了县城,又去了前天住的那个雍仲酒店。与扎尕那的住宿相比,这酒店简直太温暖太舒适了。
在酒店休息了一阵,下午4点过去迭部县城的中心地带逛逛顺便解决晚饭。感觉这个县城是我这次来甘南经过的三个县城(宕昌县、岷县、迭部县)中最繁华的一个,没想到在这么偏远的藏区还深藏着这么一个充满现代化的城市。这也许是与红军长征途经之地及腊子口战役有关吧?
直接上图







这里的生活也方便,什么四川、重庆等有名的大饭店在这里都有分店,比如重庆的秦妈火锅在这中心地带就占了一席之地。还有,在这里吃饭选择性很大很丰富。今晚我在一个名叫团圆饺子馆吃了一份三素饺子,17元一份。这还真是我有始以来吃饺子吃到的最好吃的一次。

10月30日,阴。早上8:30在县城乘坐班车返回岷县。
迭部到岷县的途中要翻越迭山的铁尺梁(来时也走的同一条路),当车行驶上在这盘山公路中你看到的景象是重峦迭嶂,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崎岖。从沟底的腊子口公路盘山而上,山底至山顶大小27道拐盘长17km。道路异常险峻,也颇为壮观。可谓是甘肃省内公路盘山之最,亦是公路建设中的一大奇观。 ​被誉为甘肃省道最险的地方,山顶公路海拔3500米。
铁尺梁除了景色很美,还有红色传奇故事。1935年9月,红军长征到达甘南迭部,为走出岷山北上,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奉命攻打由国民党鲁大昌部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9月16日,毛泽东在离腊子口十多里的黑多村指挥战斗,林彪、聂荣臻、左权亲赴前沿阵地商定作战方案,经过红军五次猛烈攻击和15名敢死队员的浴血奋战,激战一昼夜,终于在17日凌晨6时突破了天险腊子口,打通了进军甘肃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
这里建有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纪念碑,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两级电视专题片,再现了当年卓尼藏族土司杨积庆开仓放粮助红军北上会师的专题片。
毛泽东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诗句结尾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过”就是指过了迭山的铁尺梁,到了安全地带岷山。

沿途弯道太多,车的不规则甩动很大,我在车上拍到的景色太糊且大多不能用,筛选了两张将就看个大概呗














12:30到达岷县长途客运站,然后乘坐公交车去岷县火车站,下午坐D752动车回重庆,当晚到达。
本次旅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