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北道第一镇——巴里坤(一)

作者:zhizhimiao 显示图片

2019慢游 新疆 (7)
第9日(5月23日)起点:哈密市; 终点:巴里坤;天气状况:6—18℃,多云,有小雨
第10日(5月24日)停留:巴里坤;天气状况:9—21℃,多云转晴
第11日(5月25日) 停留:巴里坤 ; 天气状况:9—23℃,晴

巴里坤位于东天山的北麓,从哈密市到巴里坤要翻越东天山。现在有两条公路,省道S303和S249线(老哈巴公路)。
原本我们打算走老哈巴公路的,虽然这条路,上、下山坡度大、弯路多,但是却有独特的雪山、森林、草地,特别是天山庙等人文景观。可惜当时老哈巴公路交通管制,所有车辆禁止通行。最终我们走的是省道S303。

离开绿洲哈密市区后,一路又皆是戈壁荒滩。大约30多公里处,有一个长约1000米的“怪坡”。我们没过去


很快就进山了


天山以南是一片戈壁荒漠、尘土飞扬


往天山方向,这一段路是新修的,很好走


这条路限速60公里


穿越天山的时候慢慢开始出现了绿色的植被


不一样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使得这片区域和天山南麓形成了鲜明对比


路过寒气沟景区,我们这次也放弃了。
寒气沟景区简介:
寒气沟是国家AAA级景区,天山风景名胜区的景点之一。寒气沟位于托木尔提山的北麓腹地。这里古树参天,植物繁茂,山泉喷涌。三条山沟水汇集,沿河谷南流,汹涌澎湃。即使盛夏炎热的季节,其河水依然寒气逼人,故而得名


这段路由于雪季积雪过高,无法看清道边沿,向下的箭头是告诉人们路面的实际宽度,防止车辆冲出道路。


巴里坤草原与天山另一侧的荒芜贫瘠的画风截然不同。山顶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山腰是四季常青的林带,山下是水草丰美的高山草甸


大片的松树林


路过奎苏镇


奎苏镇



巴里坤全称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哈密市下辖自治县。
巴里坤古称蒲类,为历代中原地区连接西域的中枢,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巴里坤除了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巴里坤也是我们进入新疆的第一个目的地。


巴里坤是新疆历史文化名城,整个巴里坤古城是国家AAAA级景区。特别要赞一下,这里不仅古城是免费的,我们这次去的包括巴里坤周边的所有景点都是不收费的,另外景区停车也都是免费的。


巴里坤是天山脚下的边陲小县。看看城南的巴里坤山(南山),就知道这里是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我们从哈密过来时,当时哈密气温已高达34℃了,而我们在巴里坤三天的最高气温没有超过23℃。据说巴里坤年平均气温只有1°C。


巴里坤街拍







从酒店窗户拍的




巴里坤古时地处西域交通要道,是天山北麓的军事重镇。清代康、雍、乾年间,朝廷为维护边疆稳定,也多次派大将率兵进驻巴里坤,所以巴里坤坐拥两座兵城,被誉为“新疆汉文化的发源地”。
巴里坤古城景区游客中心



巴里坤古城景区简介


景区由相邻的汉、满两城组成,西边为汉城,东边为满城,两城首尾衔接。汉城建于清雍正9年,满城建于清乾隆37年,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汉城以当年居住的主要是汉族兵勇、居民而得名,满城曾经居住的主要是满族八旗兵勇。
现在还留存有部分汉、满两城城墙,巴里坤古城城墙是新疆保存最为完整的夯土城墙


巴里坤镇西边的汉城与伊犁惠远城、乌鲁木齐巩宁城、奇台孚远城并称为北疆四大军城


巴里坤汉城示意图



修建巴里坤汉城的是陕甘总督、宁远大将军岳钟琪


岳钟琪是岳飞的第21代孙,乾隆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


汉城西城门德胜门是巴里坤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建于清雍正9年的城门,就是为了纪念岳钟琪将军打胜仗回来而起名的。



汉城西城墙


得胜门城门楼子是可以上去的,城门外也有一个保存完好的瓮城。但我们去时门均未开


这是我们从城外拍的西城门和瓮城


西城门与瓮城(网宕侵删)


修建汉城北城墙是有故事的


白马拖缰的传说:传说岳钟琪大将军在夯筑城墙时,地处沼泽地带的北城墙,修筑时很不容易,夯筑一段,就倒塌一段,怎么也夯不成直线型的,他心急如焚,找来各路筑城高手,进行重新夯筑,还是随修随倒。
岳钟琪将军为筑城之事整日愁眉不展,难以成寐,苦思冥想不得其法,一天拂晓时分,正在犯困的岳将军迷迷糊糊之中,仿佛看到一位老将军骑着一匹白色战马急匆匆来到营帐,对他说:“你现在夯筑这段城墙不能使用直线夯筑,你按照马缰绳拖印夯筑即成也。”老将军说完飞驰而去。岳钟琪猛然醒悟,是他的先祖岳飞大将军显灵了,给他指点迷津。第二天即派人骑着一匹白色战马,在北城墙修筑处扬鞭驰入草原,并命令叫侍从带人根据缰绳拖拉的印记,沿线钉木橛标识。并按照此线路修筑好北城墙。


位于北城墙处的白马拖缰雕塑


汉城南门沛泽门仅留此地标


汉城南城墙与西城墙交汇处


汉城北门拱极门仅留此地标


汉城东城墙与南城墙交汇处


从这里再往东500米就是满城了


双城合璧、瀚海鼍城。
巴里坤汉满两城首尾衔接,登高俯视,苍茫草地一碧如海,而两座城如海中游动的两只鼍( tuó,扬子鳄)。此景触动文人诗情,使获“瀚海鼍城”之美称,列为八景之一。


巴里坤满城遗址位于汉城以东500米。
巴里坤满城示意图


巴里坤满城介绍。现城内建筑均已不存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为携眷长住的两千满族旗兵而建。后因巴里坤会宁城兵粮转运困难,乾隆三十九年(1775年)将西安满营仍留巴里坤,其宁夏营满兵移住奇台,同时为这部分官兵及家眷修建了孚远古城。新疆建省后,城内满族官兵于光绪十四年(1888)前往奇台孚远古城,此城逐渐废弃。所以现在城里居民很少有满族人了。


满城也有四座城门,东门为宣泽门、西门为导丰门、南门为光被门、北门为威畅门,四座城门均筑有瓮城。


满城的南门,现没城门了,让团结南路豁了一个大缺口。南门称光被门,取意为祥光万丈,覆盖大地的意思。


满城南城墙


满城西门导丰门已拆,只留有此地标


满城北城墙



满城北门威畅门



威畅门外侧还有部分瓮城城墙



出北门望南山



满城东门宣泽门



宣泽门瓮城城墙



宣泽门瓮城城墙


满城东城墙


满城东南角楼处


城墙上的杜鹃鸟


巴里坤县城中心有一条美食街


巴里坤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南来北往的客商将本地的文化带到巴里坤,巴里坤是个多元文化汇聚的地方,因此巴里坤的饮食文化特别丰富。它吸收了中原汉族饮食文化的精髓,尤其是甘肃、陕西一带的饮食文化,又结合西域本地特色,形成了巴里坤独有的特色美食。


美食街上有不少雕塑


这是一组巴里坤地方特色的儿童游戏。 因为巴里坤人口来自内地各省移民,所以感觉跟我们中原文化是相通的。


瞧姨娘是小孩子们过家家的游戏。这里的姨娘本来是亲家母,也可借代所有女性客人。这里参加游戏的女娃娃们可以互相称呼为姨娘。


吃了喝了实得了


在湖滨生态园口拍的整条美食街


这家餐厅是酒店前台小妹推荐的,我们三天都是在这家吃的。第一次来这里吃饭时,老板就说巴里坤的美食品种特别多,在这里吃一个月都不会重样的。


巴里坤的土豆和羊肉都特别好吃,羊肉肉质鲜嫩,无膻味。特别推荐巴里坤的羊肉焖饼子和扒肉。


羊肉焖饼子也叫封肉盖饼子,是巴里坤最有名气的一道菜,是巴里坤人招待远方来客或贵宾的最高礼遇。这道菜始于清朝,当年纪晓岚因故遭贬新疆乌鲁木齐。途中经过巴里坤,当时的县令想要好好招待一下纪晓岚。
无奈彼时纪晓岚是戴罪之身,巴里坤县令虽然有心,却也不好公然向纪晓岚示好。情急之下,县令心生一计——在焖羊肉上盖上一层贴饼子,外人看来不过是一大盘贴饼子,实际上饼下却藏有肥美的羊肉。

因为我没有吃饭拍照片的习惯,所以从网上找了一张照片(网宕侵删)。
羊肉酥烂、薄薄的饼子覆盖在上面。吃的时候用饼子沾着汤汁,无论你吃羊肉还是饼子,都回味无。


巴里坤扒肉也是一道有地方特色的名吃,将羊羔连骨肉刴成大块放入铁锅油煎,再放入葱、姜、蒜、花椒、食盐、酱油等调味品红烧,温火焖蒸三小时即可。这样做出来的肉入口即化,鲜嫩可口,回味无穷。(巴里坤古城景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