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河谷之珠——云舍-亚木沟(2014)

作者:火山哥 显示图片

        “近山褪俗念,唯有竹声喧。栖心皈净土,推云步梵天。禅雾入幽谷,佛光上苍岩。海内循道者,多来续仙缘。”   (王心鉴《过梵净山》)   
       名扬遐迩的梵净山是贵州最独特的地标,它是黔东灵山,是生态王国,是风景胜地,是一方净土,是一个返璞归真、怡养身心、令人遐思神往的人间仙境。游览梵净山的旅客大多都是直奔山顶,其实,在梵净山周边还散落着众多钟灵神秀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2014年的春天,我来到了梵净山脚下的太平河畔。这里沙洲处处,宽阔的河面乱石嶙峋,流水澄澈浅散,河岸外是一马平川的沃野平畴。如果把有着“贵州最纯净的河流”之称的太平河誉为“天堂河谷” 的话,那么云舍和亚木沟就是点缀其间的两颗璀璨明珠。

       亚木沟位于铜仁市江口县境内梵净山脚下的太平河岸边,这里不仅带有一丝梵天净土的神秘气息,更是将水的清澈体现得淋漓精致。景区分为亚木沟原始生态峡谷和土家风情园两大区域,游客既可以欣赏原始的自然风光,又可以领略原生态的土家族文化。这里地处江梵公路中段,距江口县城19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11公里,交通非常便利。
       一进景区大门就是图腾广场,广场上有由一整块岫岩玉精雕而成的镇园之宝——土家玉牛,长5米,高2.3米,重达12吨,堪称“亚洲第一玉牛”。五根图腾柱屹立在玉牛后方,分别为羊、牛、鹰、龙凤和白虎,展现了土家人对自然的原始崇拜。

据说,每年的四月十八,周边各村寨的土家人都会在此齐聚一堂举办牛王会,向玉牛许愿。


图腾广场旁有民俗博物馆、蜡染体验馆、土王楼、民俗演艺厅、丰年水车、水碾房、红石桥、对歌潭、榨油坊、古法酿酒坊等景点。


蜡染体验馆主要是向游客展示蜡染的工艺流程。


游客可以在蜡染师傅们的带领下,现场参与纺线、织布、点蜡到染色的制作过程,真正体验蜡染文化。


       过土家风情园往前就进入原始生态峡谷。据记载,亚木沟在唐代以前名为“鬼谷”,又叫“隐龙沟”,后因谷中长出一株神树,似石似木,通体碧透,花有异香,能驱邪治病,食其果实可使多年未育的夫妇得子,引得远近无数土民对其顶礼膜拜,取名为“亚木”,在古土家语里就是“树神”的意思,因而得名“亚木沟”,一直沿用至今。亚木沟自古就被誉为“贵州第一沟”,唐代古籍《蛮志》有“行遍蛮境,未闻有如一也”的说法,而《思州府志》更有“亚木其神,莫可言传;其沟之妙,实甲黔境”的记载。

亚木沟总长18公里,目前仅开发至3公里处的亚木飞瀑。沟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7°C左右,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无愧于天然氧吧的美誉,绝对是探险、觅奇、寻幽及休闲养生的绝佳之地,曾有诗人写下“冬暖夏凉神仙府,山清水秀亚木沟”的赞语。


青石板的烟雨是一首古韵的诗,更会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一份别样的似梦非醒的迷离。


亚木沟本无路,是勤劳聪慧的人们飞架栈道于陡壁,从此天堑变通途。


栈道在峡谷两岸忽左忽右,百转千回,迷人的美景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游人的眼前。


沟内有诸多景点,如一碗水、灵猿戏水、天生桥、玉兔观天、雄关漫道、静心池、翰林亭、仙女潭、峡谷飞索、万年神龟、夫妻石、鹏羽流丹、五潭醉月、龙洞等。



树、水、石和谐连缀在一起,在这条狭长曲折的沟里描摹出一幅百里画廊。


沟里石崖峻秀,层峦叠嶂,鬼斧神工。


古藤环绕,有的大如儿臂,有的细如发丝,彼此缠绵,盘虬卧龙。


水,是亚木沟的灵魂。亚木沟之水发源于“武陵之巅”的梵净山顶峰,历来被当地人称作“圣山来的圣水”。


亚木沟的水,清冽得如同水晶,像一条透明的绸带,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来。


两边的峭壁不时有飞流直下,在岩石上跌荡飞溅,激起万千雪花。


狭窄的溪谷,有时会将溪水挤压成一条抖动的白练。


白浪涛涛,似白龙盘旋。


溪水时分时合,或跌或漫,一路奔流而下永不复回。


       亚木沟的山水是博大而慷慨的,它不为一分钱的名利,它一无所有却又高贵无比。它的子民接受它的滋养,向往的人们领略它的风情,它不凭添一分的骄傲,也不稍减一分的灵气,它就是它,永不改变。
       山树青青,可以涤我眼,溪水碧碧,可以清我足,峡谷幽幽,可以静我性,这何尝不是一次洗涤心灵的旅程呢?

       如果把风情的梵净山比喻成一个骨子里透着豪气的多情女子,她的妩媚就来自于知足而安逸地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来自于她们一个个悠美的故事和承载这故事的数不胜数的节日,来自于那掩映在节俗里的恬静生活。
       巍巍梵净山下,幽幽太平河畔,坐落着一个宛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这便是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云舍距江口县城7公里,距亚木沟12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有往来于江口至梵净山间的班车通达。

云舍位于一片平坦的坝子上,背靠绵绵青山,寨前是清流潺潺的“天堂河谷”太平河,绝对是一块风水宝地。远远的就能看见村口的风雨廊桥,河面上一道堤坝连接两岸,枯水季节可通车辆。


走进村子,眼前是一幅“村在画中、户在树中、人在绿中”的自然景观,顿时令人心旷神怡。


       传说中的云舍曾经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仙人因土家百姓勤劳、勇敢的精神而感动,移居到后山的仙人洞居住,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了土家百姓。土家人为了纪念仙人的功绩,把寨子取名“云舍”,寓意为“云中的居舍”。而实际上,“云舍”二字是取源于土家语,意为“猴子喝水的地方”。
       土家族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战国时,“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舞、沅五溪,各为一溪之长,号五溪蛮。”云舍土家族为五蛮之一的辰水先民与其他民族交往、融合,于此地繁衍至今。
       
云舍的民居多是以筒子屋、三合院、四合院为主的干栏式建筑。



桶子屋是这里最具特色的土家族古建筑,由正屋、偏屋、术楼和朝门组成,四面封墙,又叫封火桶子。


桶子屋多为砖木结构,院子和阶檐用青石板铺就,四周固是青石为脚的砖砌高墙,侧视呈梯状,皆有飞檐。


翘角白沿,廊椽相接,青瓦若鳞,气势辉宏,十分古朴壮观。



封墙两侧多有不同花纹图案的石窗,既采光通风,又能够防土匪。


墙上还能清晰地看见各种文革时期的标语,成为了那个时代给云舍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里还有不少全木结构的房屋,历经风雨依旧结实耐用。



斑驳的青石板小路蜿蜒在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


将云舍的每一户人家连接在一起。


弯弯绕绕的巷道好似迷宫,成为了孩子们玩耍的欢乐天堂。


村子的正中有一个宽约十多米,长三十多米的深潭,名曰神龙潭,又称云舍泉、龙塘。泉眼为暗河出口,水色在不同的季节和气候下,或深蓝、或青绿、或翡翠般的晶莹剔透。


       神奇的神龙潭有三奇:一是深不可测,二是能预报天气,三是不定期的泉水倒流。千百年来的历史古籍对此均有记载,明嘉靖年间的《贵州通志》称:“云舍泉在(铜仁府城)省溪北十里。岁旱,祈祷即雨。”清道光年间的《铜仁府志》称:“云舍泉(省溪司)北十里,岁旱,血涂之,即雨。”......


神龙潭是云舍人生活饮用和农灌溉田园的生命之源,潭里还生活着珍稀鱼类和鸟类。


绕潭走一圈,眼前是其他村落难以见到的风景,你会产生出许多想象。


神龙潭水从村中穿过注入太平河,其间名为龙潭河,全长800米,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河”。


据说,每年六、七月河鱼会逆流而上回游神龙潭,这更增添了神龙潭的神奇色彩。


清洌的龙潭河水绕着土家寨子,流出了云舍的轮廓。


淘菜、洗衣......清晨的龙潭河边,是云舍土家人一天的开始。


孩子在一旁正自顾自地玩耍着。


无忧、无虑。


云舍人依旧奉守着土家先人的一种传统理念。


与自然之间达成一种最为和谐的生活方式。


于此而生,而与此归往......


       无论历史如何演变,千百年来的云舍土家人仍然保留着自身的民族遗传,传承着中国土家族上千年历史文化。愿这颗天堂河谷的璀璨明珠与凡俗世界永保合适的界距,永保那份云之外、天之涯的土家村寨的古朴、纯洁与超然、散淡......
                                                                                                                          2019年11月18日

敬请关注我的【贵州】游记: 
梵净古都——寨英(2017)@http://www.mafengwo.cn/i/8045265.html
天堂河谷之珠——云舍-亚木沟(2014)@http://www.mafengwo.cn/i/1788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