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 (武汉三镇之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是武汉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了武汉现代化进程,汉口开埠后,汉口渐次由内陆型的封闭性城市向开放性的国际性城市迈进。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大武汉地区的金融、商贸、对外交往中心和主要交通枢纽,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以“东方芝加哥”之名驰声于海内外。汉口作为武汉三镇之一,其在武汉市的历史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汉口也是武汉市委、市政府以及其他市级政府部门的所在地。
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延续了汉口开埠时期的辉煌。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基于汉口在武汉市的重要地位,想要深入了解汉口前世今生,非江汉海关莫属。
2019.06.06 我把武汉自由行的第三天留给了汉口,虽然时间很紧,还是坐地铁来到汉口。武汉三镇的分布如下图。武昌在长江以南(武昌区、青山区、红山区),汉口(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和汉阳(汉阳区)在长江以北。这7个区组成武汉市。有武汉当地人这样解释:武昌是所谓的大学区,风景又以武汉大学和武汉长江大桥和黄鹤楼比较著名;汉口是武汉政府机关所在地以及生活区与商业区,汉阳是工业区。所以想玩还是汉口比较好玩。论繁华武昌更胜一筹。
明末清初,武汉三镇图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清乾隆年间,汉口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1927年4月16日,国民政府将武昌、汉口、汉阳合并为武汉,成立武汉市委员会,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直辖市。
所以武汉三个火车站有其历史的原因。
江汉路步行街是中国最长的步行街,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京汉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长1600米。宽度为10至25米,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也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
武汉的商业步行街可谓世界之最,武昌的楚河汉街说是世界最长步行街,现在,江汉步行街又来个最长,不过按全长标注,还是江汉步行街略长100米。
2019.06.06 早8:40,照例在门口乘570公交车,一站到武昌火车站(途中蓝圈2)公交站坐7号线(橘黄色线)地铁换乘2号线(粉色线)到江汉路下车。
9:08:38 武昌火车站的地铁站路标繁杂,没有点耐心就会不知所措。
看头顶上的路标,你知道在哪里乘坐地铁吗?
地铁自动售票机前都是忙碌的上班族和年轻人,票价如上图。2元起步,10元封顶。
9:53 9:45下江汉路地铁站,按标识出站口就是江汉路步行街。
9:53 一个完全有别于楚河汉接步行街的商业兼建筑博物馆步行街。
2015年12月28日,历时2年建设,改造后的江汉路及中山大道以全新面貌示人。
9:57 中华民国时期的汉口市高度繁荣,包括汉阳人口曾达到百万,号称东方芝加哥,使武汉三镇综合实力曾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在民国时期,中国只有2座城市前面被冠以“大”字:那就是“大上海”和“大汉口”。至今这条街的老建筑见证了当年汉口市的繁荣。以至于现在的大武汉都是借了大汉口的光。
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比比皆是。
如今为中国人民银行。
10:00的街头依然没有很多人,看来我来汉口的季节还算合适,虽然天气稍有闷热,还能忍受。
整条街色彩最艳丽的中信银行把角矗立,始建于1936年属民国时期,是当时武汉最高的建筑,曾经以48.5米的高度保持了数十年最高纪录。中间9层,两旁是对称的6层楼高。既使在今天的步行街中仍不失其独有的特色,甚至十分抢眼。
从步行街银行的密集程度能看出汉口当时的繁荣。
步行街此时的人流不是很多。相比一线城市还是很舒服的。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
徜徉在江汉路,台湾银行、上海银行、大清银行用一块块石头建成的楼房,花饰精巧,线型曲美,繁富整饬,堪称奇妙绝伦。 在江汉路步行街还可以领略另一种风格--洋溢着简洁、纯净、线条流畅的现代建筑。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当数分别建成于1934、1936年的中国实业(中信)银行和四明银行,皆出自建筑大师卢镛标之手。中信实业银行底层黑色大理石外墙、中上层褚红色外墙直通尖顶,它是武汉现代派建筑典范,具里程碑意义。就是上图中这座红颜色的建筑。
10:17 这已经是步行街的南边终点了,这个带时钟的建筑就是江汉关博物馆了。左面是日清银行旧址,还在修缮之中。
还在修缮之中的民国老建筑。这些老建筑都被现今的商业店铺使用,这是好百年饭店。
这里原来是英租界。这栋大楼是日清银行的旧址。1938年,武汉会战的空战中,这栋大楼的三层曾经是空军指挥中心。
10:19 曾经的汉口租借地是各国国旗彩旗飘扬,而今高高飘扬的是我大中国的五星红旗。
下面的碑文记录了这栋建筑的简要概况。
汉口日清洋行大楼,这是一座19世纪的拜占庭风格老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建成至今,历经沧桑,见证了老汉口的近百年历史。
汉口日清洋行大楼、坐落在汉口沿江大道与江汉路的两街交口,与著名的江汉关大楼相对,南面长江,北望江汉路步行街南首,这里是当年的英租界最为繁华的地区,可谓是黄金地段中的黄金聚焦点。
汉口日清洋行大楼由汉口著名的建筑公司英商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1928年建成,钢混结构。建筑地上五层,地下一层,采用三段式构图,采用横向大麻石砌筑,主入口设在沿江大道立面,拱形大门两侧各开一细长拱窗,门厅外有两根塔司干石柱支撑。
其大楼三四层之间排列爱奥尼克双柱,柱底和柱顶部都刻有精致的浮雕装饰。顶层正中建有一座古罗马风格的穹楼,塔司干双柱围拢一圈,盔型顶上开有巴洛克式小圆洞,穹楼顶端以一座小亭结束了这座装饰复杂的建筑。大楼平顶上设有露天花园,内部装饰豪华别致,...... 汉口日清洋行大楼现保存完好,是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
江汉关大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江汉路和沿江大道交汇处,东南临长江,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汉口租界的核心建筑。大楼占地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总高度46.3米,为武汉当时仅次于中信银行的最高建筑,其中钟楼顶端海拔83.8米。1922年11月4日,江汉关成立60周年时,该楼举行奠基典礼,于1924年1月21日正式落成。距今整整95年历史了。
10:20 江汉关大楼无论从外观还是建筑质量,都堪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它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从闭关自守走向开放包容的载体。"江汉关"三个大字由当时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著名书法家宗彝所写。今天,江汉关不仅仅是一历史性建筑物,而且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它是汉口开埠的见证人,是武汉沧桑历史的纪念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2012年11月19日,武汉海关正式搬离工作了57年的江汉关大楼。 经过3年的改造后,2015年12月28日,江汉关变身为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翻开武汉海关的一页页历史,了解武汉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汉口江汉关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希腊古典式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建筑物。由于它耸立在沿江大道直角部位,使大楼的东、北两面展现在人们眼前。整个建筑物线条劲直,棱角清晰,底层主体建筑为正方形四层楼,正面与侧面有科林斯式柱廓8根,每根高约10米,直径1.5米,柱头由忍冬草的图案组成,宛如一个花篮。门前台阶高筑,自上而下多达23级,建筑物的主要部分,如墙壁、顶盘、梁柱均采用湖南麻石砌成并刻有花纹线条。底层庄重厚实,中上层高耸典雅,富有艺术特色。
海关大楼的东面是沿江大道。
海关大楼的北面。
1862年1月1曰经清廷总理事务衙门批准,江汉关正式建立。江汉关的建立在武汉走出中古迈入近代历史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既是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也是中国从闭关走向开放的载体。它既体现了西方对中国的入侵;也表现出武汉经济近代化的起步。它既是中外势力交汇的契合点;也是国内政治力量在武汉角逐的缓冲带。江汉关的主要职责:一是征收进出口税,二是缉私,三是长江上下游航道的测量与建设,还曾管辖邮政。江汉关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完全按英国方式,独立于中国之外。江汉关的设立,使武汉由内地商品集散地发展成为内连腹地,外达海洋的近代商埠。它所确定的一系列保证中外贸易进行的近代管理制度,规范着中外商人的商业行为,也为外商深入中国腹地进行贸易掠夺提供了组织保证。
展馆内以各种多媒体播放江汉关一切的过往。
10:35 当年海关工作室的陈设。
10;36 波罗馆复原图。波罗馆即夜总会,设有酒吧、餐厅、弹子房、牌室、阅览室、陈列室、浴池等等。
英式管理下的办公室环境。
10:36 有年代感的钢琴摆放在工作间。
工作室阳台。
大楼内部装修也非常考究,总的来说力求华丽美观。例如办公室、会议室、卧室等,采用色彩凝重的柚木门和英国制造的柳安木地板,楼窗镶嵌大型透明玻璃。而水、卫、电气装置亦均系国外产品如照明灯具吊扇开关和电线等,系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产品,而电路电线均嵌入墙壁与地板中,楼内电梯为英国梅德威公司制造。自来水管、水泵及卫生设备系英国戈登公司产品。楼顶建有蓄水池,可蓄水50吨。采用中央控制的供暖设备系统,为美国暖气设备公司制造,安置在大楼底层两地下室内。
汉口德租界市场景象。
汉口英租界内举行纪念活动。
凌驾于中国主权之上的五国租界:1861年3月,汉口英租界设立,气其后德、俄、法、日各国向后设立。这些租界不受中国政府管辖和法律约束,大肆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成为列强实行殖民统治的“国中之国”。
江汉关的职能:对经汉口进出口的货物进行检验、估价、征税、稽查、以及管理出入国境外侨和中国居民的非贸易性自用邮寄物品等等。
1862年,江汉关的设立伊始就由英国人担任税务司,海关被外籍人控制!
1861年,汉口在清政府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下被迫开埠。1862年,江汉关设立。帝国主义列强开始入侵武汉,武汉开始从传统内陆市镇向对外开放型近代城市的艰难嬗变。
被迫打开国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列强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烟枪。
吸鸦片的烟具。
10:56 江汉关博物馆东面俯视沿江大道。
背面阳台向东面望去。
北面阳台对面。
博物馆从汉口开埠——武汉城市现代化的开端、艰难跋涉——武汉城市现代化的曲折探索、走向辉煌——到武汉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与腾飞;用江汉关界碑、历史照片、表格、场景复原等多种表现形式,全景展示了武汉开埠设关后迅速崛起的历史,也看到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腹地中原地区的殖民统治与文化渗透以及疯狂的经济掠夺。
通过展览,我们了解了一部武汉商贸史都与江汉关息息相关,汉口开埠、建立海关、商贸发展,经济走向繁盛,武汉成为现代化大都会、汉中商贸集散地、对外贸易的重要关口,江汉关在推动对外贸易、城市经济外向型发展上,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江汉关的历史,是武汉近代的屈辱史,也是武汉新时代辉煌成就的开端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江汉关改名为武汉关。这幢大楼经历了95年的洗礼,依然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如今国家已将其列为优秀历史建筑,成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
钟楼顶上还安装了一个风向仪,由4个英文字母组成:E、S、W、N (East东、South南、West西、North北)。风向仪上还立有一个镏金英式帆船标志,别具特色。
今天的武汉,大气辉煌,站在江汉关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楼前,感慨新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
庭院中的新材料艺术雕塑。
作者:吴庆永
走在旅行的旅途上,到处是古典与现代。
刚才那件作品的材料是一根铝丝编造的雕塑,现在是一根尼龙绳缠绕的雕塑。
与艺术同行。
出自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
11:15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艺术展。
走马观花看展览,更主要看这个海关的建筑设计。
江务课办公室复原场景。百年建筑毫不落伍。办公环境优雅、舒适。
11:20 楼道内的吊灯富丽堂皇。
装饰讲究的楼内基础设施。
走进百年海关。
加把红伞与楼顶的水晶吊灯呼应。
这样的北京必须加入其中。
11:36 有品质的楼梯。
在历史中穿行。
愿武汉的城市像这敞开的阶梯,越走越开放,越走越辉煌。
11:32 古老的窗户,挡不住万丈阳光。打开的红伞,代表我此时的心境。
英式阳台柱。
11:41 结束江汉关博物馆参观。为我的武汉之行打开新的一页。
博物馆必留影。
11:43 在好百年餐厅里为自己武汉之行庆祝一番。
11:45 就餐环境优雅。
有种老饭店的感觉。坐在曾经的英租界地界儿里,那种收复失地的感觉太好了!
12:07 米饭,蒸黄鱼,好吃不贵。
这次5月20日出行重庆、宜昌、长江、恩施、武汉,一路下来,湿疹始终伴随左右。。。
江汉路,最耐看的,还是一字排开各种建筑:欧陆风格、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现代派……
12:48 沿原路返回地铁站,继续主要关注江汉步行街的建筑。
建成于1934的四明银行,亦出自建筑大师卢镛标之手。四明银行,整栋楼拔地而起,浅色调、个颀长,就连门窗的用材也均为细细的黑铁杆。此银行与中信银行(前面提到的红色9层建筑)是江汉街标志性建筑。
此银行被用作超市!
12:53 欧陆风情建筑。
考考你,这是什么建筑风格?
在江汉路步行街随处可见优秀历史建筑,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从地铁站往南走到江汉关博物馆,北边就走到这个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准备赶往武汉的三个火车站拍照。
江汉关博物馆和江汉关步行街为我深刻了解武汉这座中国最中心城市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实体建筑体验,是我武汉此行收获最大的体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