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我在做什么,请点击: @http://www.mafengwo.cn/i/10471162.html
想知道我要去哪儿,请点击: @http://www.mafengwo.cn/i/10471430.html
·第一天
百色,广西篇最后一城。
百色,地处广西最西端,西临贵滇二省,南与越南交界,是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2002年前一直为百色地区。由于位置相对偏远,百色的生态环境质量在省内排名前列,即使从未到过也大多有所耳闻其山清水秀。如果你熟悉中国近代革命史,听到“百色”二字时应该能立马脱口而出“百色起义”,它还是重要的革命老区。
百色饮食就如同这座城市一样复杂,市区主要为广东移民极其后代,讲粤语的同时也盛行典型的粤式饮食,下面的区县则以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为主。若你恰好看过前段时间火爆的一部关于各地烧烤的美食纪录片,可能对其中介绍的百色生猛烧烤还有所印象,如今烧烤也成了百色吸引吃货前往的一块金字招牌。至于具体如何,且往下继续看。
(1)
干捞粉
干捞粉,百色市区最受欢迎的早点之一,特别之处一是于米粉多使用河粉(扁粉,当然也有圆粉供选择),二是所配的肉料以牛腩、叉烧等为主,广式风格明显,三是米粉可选择凉拌或烫过再拌,其他配菜自行添加。将粉拌匀后一尝,发现酱汁乃酸甜口,选择不烫直接拌会更加爽口。
(我还是坚定地认为河粉不适合做干捞(′д` )…彡…彡)
(2)
糯米饭
糯米饭,完整的版本为五色糯米饭,是苗、壮、布依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食物,既是日常饮食,更是特殊时节里带有象征意义及仪式功用的食物。糯米饭的颜色主要来自于紫番藤、黄花、枫叶、栀子等植物的天然汁水,即染上美观的颜色、又给米饭增添一股淡淡的清香。除了染色的步骤,糯米饭的制作再无其他特别之处,吃在口中仍是糯米那粒粒分明、嚼劲十足的质感,裹上些咸芝麻,口感更佳。
(3)
五层糕
五层糕,安居于菜市场旁的百色老味道。其实不管五层糕、九层糕、千层糕,本质上都是米浆一层蒸好再蒸一层而来的食物,就百色的这份五层糕而言,米糕比之前尝过的所有米糕都要软、几乎达到了入口即化的质地,而每一层糕或加了些葱花、萝卜干,或加了些芋头,这点小心思确实能让人欣喜。再配上酸甜口的汁水,味道上也不那么单一。
(4)
大菜糕
大菜糕,百色最经典的街头甜品,是由琼脂加红白糖熬煮冷却后而来,色泽为半透明的淡棕色。大菜糕的质地比一般的凉粉要硬得多,吸管不适用,多是以小勺子舀食,吃在口中仍能感觉到其偏硬偏稳固的结构,但只要稍微一抿,便可使其彻底分解破碎,留下一嘴的冰凉甘甜。
(5)
烧烤
终于来到今天的重点部分——百色烧烤。
百色确实是一座烧烤文化兴盛的城市,遍布大街小巷的烧烤店、烧烤摊不说,更有好些店铺白天便开始营业,这里的人可以大中午就跑去撸一顿串。当然,百色烧烤,更吸引人眼球的还是那生猛的选料。一定有人记得“爆浆猪眼”,紧随而来的是猪鞭、木虫等食材,几乎存在于每一家烧烤店的菜单上。遗憾的是,问了两家都已没有猪眼供应(一方面很难烤、容易爆;另一方面现在猪价飞涨,猪鞭、猪眼等都已基本断货),纪录片里拍得再精彩,实际吃不上也就等于零了。
其实,撇开这些生猛的用料,百色烧烤的调味本就相当优秀,各家店有自己的秘配酱汁,基本为甜香口,若撒上辣椒粉便是甜辣口。如果你可以接受甜口烧烤,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百色烧烤在甜口烧烤里一定是顶尖的。
烧烤加大菜糕,标配。
百色的烧烤各店各摊提供的食材基本一致,宝盖(猪心管)、隔山肉(连肝肉)、天梯(猪牙根)等是外来食客普遍发懵的几样,名字虽怪,它们实际上均为常见部位。
昨日抵达一顿烧烤,今日又一顿,够了,够了。
·第二天
广西近二十天,烈日常伴、炎热不弃,哪怕最后一天依旧如此,总给我夏天还未过去的错觉。当然,过个两三百里进入云贵高原,30度的天就将成为历史。
今日之食物已无所惊喜、突破,算是在这些小小味道里,平静地收尾。
(1)
烧鸭粉
烧鸭粉,广西多地流行的米粉品种,之前实未顾及,今日于百色将其补上。所谓烧鸭粉基本就是“烧鸭+汤粉”的组合,其中的烧鸭即广式经典烧腊里的烧鸭,与汤粉一起称得上是桂、粤风味的巧妙融合。烧鸭味道中规中矩(毕竟你不能指望一个粉店的烧腊能做得比顶尖烧腊店好)、粉滑汤鲜,但是当你只需花十来块就能嗦粉嗦饱、吃肉吃爽时,或许找不到理由来拒绝它。
百色的粉店提供的配料里往往有生菜碎,算是较为独特之处。
(2)
鸡肉粉
鸡肉粉,百色街头又一种常见的米粉,售卖它的店铺多以“隆林鸡肉粉”为招牌。而所谓鸡肉粉,实际上与烧鸭粉一样,是一种“拼装式”米粉,即“鸡肉+汤粉”,鸡肉多为白切鸡。虽然再说不上特别的地方,这种满足感大抵是与烧鸭粉一样的。不够痛快?加肉便是。
(3)
猪血肠、糯米肠
猪血肠与糯米肠,百色德保县的传统食物,即是当地农家的待客要菜,也是街头常见的小吃。如果你对之前的内容还有一丝印象,就会知道这两种食物均不止一次出现过,对它们本身我并无任何疑惑,只是这种突然出现再次让我对某些食物的不规律分布感到惊叹。
德保的猪血肠与糯米肠一般需切块以油、葱花、酸菜等料煎炒后食用,一方面多一重焦韧的口感、另一方面也添油香、酸爽,比直接蒸煮来的更加丰富。
(4)
卷筒粉
卷筒粉、粉饺、粉虫之类的小吃在百色同样相当流行,择其一再尝一次,就决定是卷筒粉了。百色卷筒粉在做法上与南宁无差,蒸皮、裹料、调汁,料汁上稍不同于南宁,比如没有黄皮酱这一南宁卷粉的味觉标志。最明显的差别还是在用料数量上,5元一条的粉看起来单价不低,但木耳、豆芽、豆角、肉末等料可以说是往死里给,裹成一卷少说也有个小半斤重,一般食客一条即管饱,若是两条下肚,那真是相当于吃了一顿正餐。
最后吃一回酸嘢,以这一口酸甜告别广西味道。
入夜后的清凉到底还是不同于炎夏了,我的广西行在此终结,也宣告这个夏天的正式结束。行程的最后一段,让我回归我的大本营——大西南。
广西篇结语
比起广东的漫长,广西一程眨眼即过了。就如同预想的那样,到最后最深刻的两个标签仍是“粉”与“酸”。由于广西多地饮食与广东高度相似,一路吃来确实多少有些疲惫,若是将两广换个顺序,或许又会是另一番心境。
有一件事毋庸置疑,广西,是我会长期记得并念想的一段。他日必将再相逢。
欢迎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羊葱兔豆鱼”,那里是我的第一战线,将每日推送一篇图文,呈现当日的饮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