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虽属安徽,却是离南京最近的一座城市,从南京南站乘坐高铁只需要17分钟。而滁州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自古就有皖东第一名胜之赞誉。既有蓬莱归来无别山的琅琊山,又有因《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的醉翁亭。
2019年10月20日是个星期天,我们清晨乘坐高铁,7点半钟就到达了滁州火车站。
出站后,左边就是公交车站,6路和18路公交车往返市内。我们乘18路公交车,到5中下车,换乘11路公交去琅琊山风景区。滁州的公交车不仅车况好,而且只要1元钱,刷卡还8折。这在全国中等城市已经少有,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8点20我们在终点站琅琊山风景区北门下车后,沿着琅琊古道步行几百米,来到游客中心
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滁州城西约5公里处的群山之中。古称摩陀岭,后因东晋琅琊王避难于此,改称“琅琊山”。占地115平方公里。现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千百年来,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现在琅琊寺风景区,又分为野芳园、醉翁亭、深秀湖、琅琊寺、琅琊阁(南天门)、同乐园等景区。慢慢走完这些景区约4-5小时。旺季门票75元/人。65岁以下老人和学生半票,65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免票进入。滁州市民也不要门票。所以,我们这次滁州游两人一共只花了往返98元火车票和8元钱的公交车票。做中国老年人福利真好!我要振臂高呼:祖国万岁!为安徽旅游点赞👍
进门不远处就有一面硕大碑墙,镶嵌着复制的欧文苏字(草书长卷)《醉翁亭记》:
进景区大门后,有观光电瓶车,往返30元/人,单程20元。山不高(最高海拔310米),路不远(我们徒步往返也就2万多步),身体还行,所以没有乘坐观光车。
步行不过百米,右边就是野芳园景区。这是1985年按苏州园林风格综合规划,取《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之意新建的。有赏心斋、拥霞轩、晨曦堂、盆景廊等,飞檐翘角、白壁漏窗、马头墙、小青 瓦,淡雅和谐,园区总面积4200平方米。
这个景区没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景致,如果没有时间,不游也罢。
今天是周末,游客还是不少。迎面走来的大多是滁州市早锻炼爬山走路的老人。和我们一样前行的是来观光旅游的外地游客。一些结伴同行的游客,边走边拍照,好不热闹。
景区步道沿小溪两边铺设:一边是生态步道,穿行于山坡林中。一边是石板普通平坦步道。一般百步之外就有一桥相连。
路过一亭,原来是“听泉亭”。
《醉翁亭记》有“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遗憾的是,溪涧干涸,无潺潺流水,更不可能听到泉水声。
继续前行就到了“醉翁潭”。秋日阳光灿烂,青山绿水,令人心旷神怡!
过了薛老桥,就是醉翁亭景区。
醉翁亭因欧阳修而建,因欧阳修而名扬天下。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出生于吉州永丰(今吉安市永丰县),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政治上,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文学上,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在仕途上两次被贬,第一次是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我的家乡)县令。为神奇秀美的夷陵山川形胜所吸引,写下诗歌近50首,文章近30篇。现在我的家乡宜昌建有欧阳修公园和欧阳修《至喜亭记》里的至喜亭等文化遗址。第二次被贬是庆历五年,与范仲淹等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从此,醉翁亭与《醉翁亭记》流芳百世。最为人称道的是,欧阳修心胸豁达,身处逆境仍喜山乐水,与民同乐,所以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反观现在一些人,遇事借酒浇愁,醉翁之意也不在酒,在怨天尤人,发泄个人情绪。与欧翁相比,真乃天壤之别!
景区门口就是“让泉”:
让泉现在也没有泉水涌出,只留下遗址,让人五味杂陈!
李瑞环题写的“千年醉翁亭”和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牌
进这个小门就是醉翁亭景区,门口需要验票,方可进入。我们这些免票的人就是验看身份证。
醉翁亭景区内有:醉翁亭、二贤堂、宝宋斋、意在亭、影香亭、古梅亭、六一亭、宝宋新斋、醒园、解酲阁、菱溪石、洗心亭、让泉等九院七亭。其中醉翁亭有“天下第一亭”的美誉。
穿过上面几道门洞,仰慕已久的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醉翁亭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写道:“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好多的学生跟着老师在这里实地研学,听老师解读课文《醉翁亭记》
出醉翁亭往西有一小室,名曰宝宋斋,是专门收藏宋代珍宝的地方,斋内的石碑上就镌刻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字为苏东坡手书,欧文苏字,相得益彰。
下面拍摄的就是苏东坡楷书《醉翁亭记》石刻:
相传,1072年欧公去世后,滁人为了纪念他,就想请苏轼来重新书写碑文。1091年,翰林学士苏轼(1037-1101)贬谪到颍州(今安徽阜阳)为官。苏乃欧的学生,恩师虽作古多年,师生情意犹在。想当年(1057),20岁的苏轼应试,主考官正是欧公。苏文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晓畅,极受欧公赏识,赞其“脱尽五代宋初以来浮靡艰涩之风”、“读之不觉汗出,快哉!”。当时,苏轼诗文及书法已堪称翘楚,滁人想请人书写《醉翁亭记》,他自是最合适的不二人选了!苏轼当仁不让,连写两幅:一幅为草体长卷,世称草书《醉翁亭记》;另一幅以楷书写成,即是楷书《醉翁亭记》,两幅均为翰墨珍品。其中楷书《醉翁亭记》请工匠精心镌刻,使佳作得以碑石传世,日日观者如云,前来拓印者络绎不绝。美景、美文、美书三者兼备,终使醉翁亭以“欧文苏字”名满天下,成就中国文坛一桩不可多得的美谈。岁月沧桑,《醉翁亭记》石刻到宋末因战乱被毁,只有拓片留传下来,明代取拓片再度刻石,保存在宝宋斋内,外加玻璃封护。如今也已经模糊不清了。
苏字石刻因年代久远,已经字迹模糊。
宋宝斋为明代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所建。后人为纪念他的善行又在宝宋斋附近建了一座冯公祠:
宝宋斋南面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庭院,院内有意在亭、古梅亭、影香亭、怡亭等亭台建筑。泉水从墙外流入,曲折蜿蜒,如回肠九转。传说当年欧阳修常在这里与友人共饮。通向这里的园门上书:“醉翁行乐处”:
意在亭取自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句意而来的,这里有一副楹联:酒冽泉香招客饮;山光水色入樽来。
意在亭现在不仅有一老者常年在此诵读古文,引人注目,而且地面上弯弯曲曲的小水沟更让人称奇。传说当年欧阳修常在这里与友人共饮,曾仿晋人作“曲水流觞”,朋友们绕水而坐,将酒杯🍸置于水中,酒杯顺水流到自己面前,则取上来一饮而尽,为后世引为趣谈。后人在“九曲流觞”处建意在亭,并仿欧阳修戏水饮酒作乐。意在亭似苏州园林建筑,十分古雅。
影香亭。出“意在亭”向西拾级而上,有一方水池跃入眼帘,池中的石礅上有亭耸然而立,这就是影香亭,亭上一联极为恰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影香亭原名见梅亭,后来有人在壁上题了“寒流疏影”、“翠积清香”两块碑刻,遂改为今名。
在影香亭与古梅亭之间是一株据说为欧阳修亲手栽种的古梅。古人为赏梅在古梅北建有一亭,称古梅亭,说是在亭子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到古梅的各种姿态。
游人们都十分好奇:古梅亭的“梅”怎么是上有一口字,内含一点,下为一水字呢?原来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口中含着一粒梅,酸得直流口水。
《琅琊山志》载:欧公手植一株已枯,此株为明人所补植。古梅高7米,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便开始分成四枝。四枝干粗70多厘米,苍颜多瘢。虽经几百年风霜雨雪,仍然枝茁叶茂,清香不绝。这株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腊梅之先,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名曰“杏梅”。
古梅又称“欧梅”、“杏梅”
菱溪石是醉翁亭的“镇院之宝"。此石原位于琅琊山脚下一条溪流,名菱溪。今溪已废,只存池塘,称菱溪塘。相传这样的菱
溪石原有六块,其余四块都被识者取走,另一块“差小而尤奇,亦藏于民家”,独有这块最大,为欧阳修亲自发现,移置于此,已历千年,并作《菱溪石记》。文末有一段议论,颇发人深省:“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水,则可惜,置之不用,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现在,琅琊山管委会根据专家建议,在怡亭前的空地上新建了一个亭子,并将菱溪石及其附属设施迁入其中。游人们不仅乐于与奇石合影,而且都会用手摸一摸,希望沾点灵气。
怡亭:
“宝宋新斋”,是现在人们为了弥补“宝宋斋”里供奉着的“欧文苏字”《醉翁亭记》石刻模糊不清,而重新刻写并用玻璃框起来后建的,专用于保护。
“解酲阁”就是解酒的地方,酲,意指喝的迷迷糊糊。
解酲阁里面展出的是醉翁亭景区的立体模型和各亭阁的建筑模型。
两边的廊道选取了全国每个省市的一座亭子,用照片作了简介。
醒园理所应当是醒酒的地方,我以为里面会介绍醒酒的秘方。哪晓得是个酒具陈列馆。收藏的酒瓶真是五花八门
上面这一组酒瓶是梅兰芳邮票。下面这一组是历史人物。
婀娜多姿的旗袍美女和形态各异的琵琶居然都是酒瓶子
第一次见到各种形状的茅台酒瓶:
从醉翁亭景区的醒园出来,回到琅琊古道上,迎面就见到一个亭子,这就是洗心亭。洗心,即悔过自新的意思。旁边一个售货房子,就是洗心斋。
今天是周末,好多学习画画的小朋友背着画夹到这里写生。
我们走在树荫下的生态步道,享受着清新空气和自然风光。
红叶绿荫中的深秀湖像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湖边的“蔚然亭”是游人途中小憩兼赏景的好地方。坐在亭中举目南望,两山之间一泓湖水的深秀湖,清澈如镜。湖上筑有九曲桥,游人可以从桥步行至湖的彼岸。
深秀湖因其三面环山,景色秀丽,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
跨过拱桥就是湖心亭,亭顶盎金黄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篱,有古建筑特点。
湖面建有九曲桥。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为水泥预制件,具有明显的现代建筑特色。
好可爱的小鸭子🦆在碧水中嬉戏。
湖面另一侧建有三间六架梁木的水榭,为旅游服务场所。
离开深秀湖继续前行,快到琅琊寺时,路边有一牌坊,是通往南天门的入口。我原本没有打算上去,主要是担心老伴血压高,登山太累。可老伴兴致勃勃,想要登上去看看。
琅琊山的海拔不过310米,可真正爬起来还是感觉很累,坡度不小,用时估计也要半个多小时。
进南天门这里也要验票哦!
前几天看蜂友的游记,说南天门里面在维修,没有开放。验票的工作人员说是10月15日才对游客开放。今天是20号,刚刚开放几天,看来我们运气不错,那就进去看看吧!
进门后就看见通道尽头一座高大的楼阁耸立在山顶,这就是新建的琅琊阁。
琅琊阁下面有一个不大的广场,有卫生间和供游人休息的廊阁。左边是碧霞宫。
碧霞宫里有一座供奉王母娘娘的殿堂,对面是一个古钟和一块石碑,不知道写的是什么。碧霞宫里还没有道姑和道士,只有一个做卫生的工人。
登上这个山岗,来到琅琊阁下,极目远眺,视野豁然开朗,透过延绵起伏的山岚,偌大的滁州城尽收眼底。
琅琊阁果然还在兴建中,阁里楼梯还是刚浇筑的钢筋水泥,还没有安装扶手。
琅琊阁一共五层,每一层都可以从四面眺望远方,是一个秋日登高远望的好去处!
在微风的吹拂下,心旷神怡,好不舒适惬意!
从琅琊阁出来,我们在旁边的亭子间坐下休息,喝水、吃干粮和水果。然后从另一条通往琅琊寺的山路下山。
山间的不知名的野果挂满枝头,绿叶中点点金黄,赏心悦目。
参天古树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为国内珍稀树种,
下山的途中就看到了琅琊寺。琅琊寺是我国东南名刹,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唐代宗赐名“宝应寺”,宋代易名“开化禅寺”。后因山名相沿,称“琅琊寺”。
寺门紧闭,门外广场上也空空荡荡。大名鼎鼎的琅琊寺,怎么如此清静?让我不禁满腹疑惑🤔
再向下行,见到高大门楼和验票通道,才茅塞顿开!原来,这里才是琅琊寺大门。旅游团队都是先从琅琊古道到达琅琊寺游览,如果有时间和有兴趣的,再从这里上山去南天门的琅琊阁。
琅琊寺有大雄宝殿、无梁殿等建筑和一些古老的摩崖石刻。看着这高高的台阶,刚刚上山又下山的老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考虑到明天还要做饭带孙女,加之我们不是礼佛之人,所以放弃了进寺观光游览。
寺门外的净水泉:
从琅琊寺出来,是中午时分,我们返回南京的高铁要傍晚6:20才从滁州开车,时间尚早。琅琊寺到同乐园不过两三里路,那就不坐景区电瓶车,继续慢慢步行吧!途径“峰回路转”景点。
“同乐园景区”在醉翁亭景区旁,从一条岔路口转弯前行
同乐园取《醉翁亭记》“醉能同取乐”寓意,内有欧阳修纪念馆和一些摩崖石刻及瀑布水潭,还是值得一游!
园子不大,有一“观瀑亭”一些来此写生的孩子在亭子中吃盒饭。
观瀑亭侧面山崖上有一些历代文人留下的石刻:
还有一“桃源洞”,不足一平方,空空如也
这里风景倒是不错
同乐园里的欧阳修纪念馆里有欧阳修塑像,展出其生平事迹。
穿过碑廊,进入另一个院落,一个房间展出介绍的是《醉翁亭记》问世后的文化传承。另一房间展出的是建国后胡耀邦等领导人来琅琊山视察的照片。
游览完同乐园,我们就顺着生态步道,一路欣赏着秋日美丽风景,结束了此次琅琊山秋游。
我们是第一次到滁州,此生也不会再来。所以,我们乘坐11路公交车到滁州市中心去转了一圈,总的印象还不错,安静、祥和、卫生,不怎么繁华。想来,滁州市民逍遥自在地生活在这座不大的城市里,也算是悠然自得吧!
上图是我拍摄的滁州人民广场。下图是街道路口
两点钟左右,我们在乐彩城购物中心楼下的“家乡鸡”中式快餐店点餐吃饭。饭后闲坐到下午四点钟,在店门口乘坐6路公交车,30分钟就到了滁州高铁站。晚上7点钟回到了南京女儿家。
短短一天时间,轻轻松松游玩了一座城:滁州;一座山:琅琊山;一座久负盛名的“醉翁亭”。这一天过得还是蛮值得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