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14:30我们离开阆中古城的天宫院后,驱车于16:30到达了昭化古城,车子只能停在城外的停车场,当时天空下着小雨,我们买好门票后没带行李就步行进入了古城,在城内看了几个客栈,最后一个叫“古城客栈”的客栈性价比还行,我们定好房间后就开始逛古城了。
上图是古城中的城隍庙,可以免费参观。
昭化古名葭萌,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是苴国都邑。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苴国和蜀国,在设置的首批郡县中就有葭萌县,蜀汉刘备改汉寿县,宋代改名昭化县。
昭化古城,一面临江,三面环山。嘉陵江在城东与白龙江汇合,直通古渝州,金牛道穿城而过,自古又有水陆码头之称。剑门关屹立于城之西北,桔柏古渡扼守着城之东南。昔日的昭化,舟船川流不息,车马络绎不绝。它既是交通要塞,又是军事重地。三国时,刘备占据葭萌后,看中了这里的重要战略地位,他以此为根据地,向西进攻刘璋,夺益州,再向东击败张鲁,取得汉中,建立了蜀国。蜀汉左将军马超当年在这里降归刘备,大将军蒋琬曾督军于此,费祎汉寿治相事。魏将钟会、邓艾攻蜀时,被蜀将张冀、关索等长期阻于嘉陵江之东,两军在这里进行过多次争夺战,关索和鲍三娘夫妇战死在昭化附近的土箕坝。《三国演义》描述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老将黄忠和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困牛头山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古城昭化,文物古迹颇多,尤以三国遗迹最多。历史上对三国蜀汉的兴亡概念为:“兴于葭萌,灭于剑门”,可见昭化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作用。
乐楼:始建于唐朝,乐台叫“盛世台”、“万年台”祈祷盛世太平,万年平安的意思。是2011年恢复新建的明清建筑风格的戏剧楼,坐南朝北,位于古城景区最繁华、被誉为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的太守街,是对外展示广元市昭化区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可同时接待游客300余人,之前,这儿还曾做过电影院以及菜市场,是当地老百姓的文化中心。
现在是广元市蜀道艺术团挖掘、展示、演绎蜀道文化和三国文化,打造景区小型化、特色化、常态化演出的特色剧场。
从考棚巷穿过去,就是县署、文庙和考棚景点。我们因为在阆中已参观过衙府、孔庙和贡院,这里想必大同小异,为了抓紧时间看其它景点就没穿过去看。
现属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的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嘉陵江水在此洄澜,水系宛成,太极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
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古城建筑群布局合理,现存的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且街巷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大街小巷均有着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多为穿逗木结构、小青瓦、古朴的川北风味民居。
县衙街上的葭荫亭。
吐费街上的古民居~王家老屋。
石牌坊。
龙门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为昭化汉城博物馆。馆内展陈了从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清代历经七千年的陶车马、陶俑、陶器、画像砖、青铜器、铁兵器、玉石器、高古瓷器等数千件文物。特别是汉代、三国时期的文物珍品,更彰显千年蜀汉文明的辉煌历程。当时因已闭馆,我们决定明天早上来参观。
古宅。
昭化西城门~临清门。这里白天应该能登上城楼,但现在管理人员应该是下班了,上城墙处有栅栏门锁着,不能上去。
出了临清门往前走几十米就来到了战胜坝,三国时张飞就是在此挑灯大战马超。
这条道是通往剑门关的古蜀道。
从战胜坝顺着古蜀道再往前走百米左右,就来到了敬候祠。
汉寿坛附近有处一人高的残垣断壁是汉城墙遗迹,如果不是边上竖着的牌子上有介绍,还以为是倒塌房屋的残墙呢。
18:04离开汉寿坛时天已昏喑了。
在城内饭店吃好饭后,儿子去停在停车场的车上拿行李,我们就走回旅馆等儿子拿回行李后就休息了,这是19:20县衙街的夜景。
第二天早上吃好早饭我们就前往昭化博物馆参观。
路过古民居~张家大院。
来到了博物馆。
馆内古物。
参观好博物馆后,9:00回到住宿的古城客栈退了房,就向城外停车场走去。
9:17分出了瞻凤门。
又一处石牌坊。
9:25我们离开昭化古城向剑门关驶去。
10:20到达剑门关。图为剑门关模型。
剑门关景区有三条游览线:1,沿着河谷走的观光线,用时约2小时。2,上到半山腰的游览线,用时约3小时。3,上到山顶的鸟道体验线,用时约4小时。大多数游客都选择第3条线,我们也毅然选3。
先坐索道上到半山腰,到观景点观赏风景。
左手边的山势,全是直上直下的崖壁。
远处的山,云雾缭绕,颇有仙味。谷底有几处民居零散的座落着,还有梯田似的农田。
在半山腰看好风景后,就踏上了鸟道。
这是只容一个人通过,好多地方都要双手抓住边上的铁链才能爬上去的陡峭山道。
妈妈崖。
经历过鸟道的惊险后,我们来到了呈半圆弧状向外悬空的玻璃观景台。
这里比半山腰看上去,山谷更宽广了,梯田更多了,但房屋更渺小了。
观景台边的这个山体象是人工砌出来的假山。
似云雾似袅袅饮烟。
11:45离开观景台。
12:15来到了大穿洞景点。
12:25来到了小穿洞景点。
在小穿洞边看到的山谷风景。
接着走到了梁山亭。
过了梁山亭后,1:09来到了天梯峡栈道。
这里看峡谷绝壁更陡峭、险峻,更清晰了。
靠谷底处山坡上植被茂密,郁郁葱葱。
在绝壁上的栈道。
从峡谷这边的山顶向峡谷底走去。
从一线天夹缝中穿过去。
下到了谷底,从凉廊式桥上过小河。
谷底的小溪水。
谷底到处是山上滚下的石块。
过了桥后回首望。
继续往峡谷另一边的山上爬。
象有几个穿着盔甲的勇士守在山上。
过了仙雲桥后,再走不到二十分钟,能望到剑门关城楼了。
又走一段后,城楼看的更清楚了。
再走一分钟,就来到了索桥。
跨过了索桥,整个剑门关楼一下子矗立在眼前。
14:15终于来到了剑门关前。
在关楼上远眺。
在关楼上参观。
在关楼上的一侧朝关前下方看。
朝关后下方看。
关后主道。
来到了剑门关背面。
诸葛亮雕像。
关后看剑门关。
关后主道边有条小路,内有三国时某些兵器物的复制品展出。上图为投石车。
诸葛连弩。
流马。
木牛。
刘备雕像。
关后景点示意图。
关后小溪对面山势。
现在谷底的溪水已是很小很小的了。
李白《蜀道难》诗碑。
姜维守关雕像。
金牛峡栈道现已废弃,此为残存段。
石碑。
走到这里回头看,能看到姜维神像(在树林尽头露出天空处左侧,有个侧脸人像状物,有眼、鼻子,有头盔)。
石牌坊。
游览完剑门关,我们坐景点班车回到停车场,然后驾车朝翠云廊景区驶去。
16:05来到了翠云廊。
清康熙三年(1664),剑州知州乔钵在一首诗中写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从此,“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成了这段金牛古道的雅名。
其实在此之前,这条道还有一个气派的名字,叫做“皇柏大道”。那是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在道两旁种上成排的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因此人们把秦朝所植的树称为“皇柏”,所以这条道又名“皇柏大道”。
这条道上有堵拦马墙。
丨
夫妻柏,据说,当地新婚和已婚夫妇都常来此祈祷,愿夫妻感情像此柏一样与世长青,白头偕老。
走在翠云廊古蜀道上,感觉非常凉快,空气清新,两侧的古柏树大都有二、三十米高,好多树干需三、四个人合抱。
翠云廊的形成,历经2000余年。随着古蜀道的开拓和驿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长的树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的行道树,逐渐形成数百里的林荫大道。历史上翠云廊上有过七次大规模的植树活动。
阳光透过古柏的枝叶缝隙照进古道。
三国蜀汉263年夏天,蜀后主刘禅(乳名阿斗)降魏,被押解洛阳路过此地时,大雨倾盆,便在此树下躲雨。到洛阳后,传出阿斗不思亡国之耻,乐不思蜀的消息,百姓闻后非常气愤,发怨于此树,便火烧刀削,天长日久,南侧的半边树干全部干枯了。民间以此树喻不思进取、难以成才之人,称之为“阿斗柏”,亦称“歪脖子树”。
密集的古柏形态万千,风姿各异,翠碧连云。人们根据其长势、外貌和历史传说取了许多美好的名字。如以长势命名的“鸳鸯树”、“姊妹树”、“罗汉树”、“观音树”、“白象吞石”等;以粗壮命名的“状元柏”、“帅大柏”、“寿星树”等;以史典命名的“阿斗柏”、“望乡柏”、“石牛树”、“仙女树”等,真是“千姿万态羞雷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在道两旁种上成排的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还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修筑阿房宫时曾在蜀中大量伐木,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就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描写。蜀中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为平民愤,倡导在驿道旁植树。现翠云廊沿线胸径2米以上、树龄两千多年的古柏,应为秦朝所植,这是迄今所知这条路最早的植树记录。
第二次对翠云廊大规模植树的是张飞。相传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县)太守,军政往来频繁。当时的剑州(今剑阁)又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为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军民同心协力,完成了植树义务。今天民间还流传着张飞当年“上午栽树,下午乘凉”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据考,翠云廊上胸径1.8米以上的古柏当是“张飞柏”了。
古人为什么要植这么多古柏呢?首先是植树表道,起路标作用;二是以树计里,有里程碑的作用;三是保护道路,防止雨水冲刷路基;四是便于修栈道就近伐木取材;五是为行人提供行路方便,遮阴避暑。
张飞井。
翠云廊——科学家称古柏为“森林化石”,文物专家则视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文人墨客比之为“绿色长城”。外国专家赞为“举世无双的奇观”,“古代陆上交通的活化石”、“比欧洲罗马大道优美”、是“世界文化遗产”等。
17:10离开翠云廊向广元市区驶去。
18:40到达广元市区,找了个旅馆办好入住手续后就去街上吃晚饭。
吃好饭后随意逛了二条街后就回旅馆休息并在网上预订了二张明天下午广元至成都的火车票。
第二天早上吃好早饭,儿子开车回汉中上班去了。
同儿子道别后我们就退了房,带着行李先坐公交车到广元火车站,把行李寄存在火车站边的寄存点,随后就走向皇泽寺景点。
走了十几分钟,约一千米左右的路就到了皇泽寺。
皇泽寺,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在广元城西嘉陵江畔,气势宏大,殿宇轩昂,身价非凡。皇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乌奴寺”,一名“川主庙”,相传是为了纪念李冰与二郎的。唐贞观年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武后就出生于此,建立武周政权以后,施脂粉钱修建当时已具规模的川主庙,后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泽寺”。已历1300多年的皇泽寺现存建筑大部为清代建筑。主体建筑有大门、二圣殿、则天殿、大佛楼、吕祖阁、五佛亭等,寺依悬崖,下瞰江流,雕梁画栋,错落有致,气势不凡,颇有巴山蜀水之秀丽巍峨。
我们没有买票进去参观,只是在外观赏了一下,随后就叫了一辆出租车,前往千佛崖景区。
八元钱车费就到了千佛崖,买好门票后入内参观。
在景区大道边的大云寺。
沿大道往里走一小段路就看到了明代石雕罗汉窖藏遗址。
往里走还有石栏桥遗迹。
再往前有个小山,上山道边的清泉流佛语。
小山上有千佛崖历史陈列馆。
入馆参观。
出了陈列馆后就向山下走,在此看到金牛道遗址。
再顺着景区主道往里走就到了千佛崖。
千佛崖石刻摩崖。
千佛崖的石刻基本都是这样比较小的。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石刻摩崖还是比较震撼的,不过和后来看到的敦煌莫高窟就无法相比了。
石刻处再往里走几十米,有个化石馆,展示了当地出土的一些化石。
11:15我们离开千佛崖景区,在大门外的马路边上就有一个公交车站,上车后乘了大约三站就到火车站了,下车后找了一家小饭店吃了饭后,就去寄存处取出了行李,随后至火车站候车大厅等候乘坐前往成都的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