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17-20正定游

作者:大卫 显示图片

河北省石家庄正定是国家历史名城,历史悠久,城内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建筑遗存,都能找到实物和例证。故有“九朝不断代”之誉。
正定古塔:今正定城内现存四座古塔:凌霄塔、须弥塔、华塔、澄灵塔,均始建于隋唐时期。这些塔向人们展示了古代精湛的建筑艺术。
正定四塔照片:


正定南城墙上可以看到四个塔,照片从左到右看到的是:开元寺须弥塔(砖塔)、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青塔)、天宁寺凌霄塔(木塔)。这个位置看夜景的最佳地点。


青塔


木塔


砖塔


华塔


旅游景点分布图

2019.9.17-20天津乘火车到正定站。四天行程:
第一天17号天津—正定。荣国府 —正定历史文化街夜景(阳和楼—广惠寺—南城门)。
第二天18号正定。天宁寺—隆兴寺—赵云庙—开元寺 —临济寺---广惠寺---南城门。
第三天19号正定—保定。子龙广场—文庙—正定站—保定站—古莲花池—直隶总督部院。
第四天20号保定—天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站—天津。


正定火车站,正定城不大,全城打车基本是起步价8元,公共交通也方便。提前定的汉庭(海友)酒店,位置不错接近常山路与燕赵大街交口,去景点和看夜景都方便。旁边有个老马烧麦饸饹饭馆。正定每个十字路口都有这样的指示牌。正定的街道很干净。



绿树成荫。


17号下午三点到酒店安排妥,到附近的荣国府转转,经过正定天主教堂。


荣国府是1986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而建的影视拍摄基地,都是木结构的建筑明末清初的风格,据说至今已有近百部影视剧在此选景拍摄。





下午七点钟天暗下来,街道的建筑物的灯光全部亮了,每棵树干缠着灯带,树枝都有小红灯笼,酒店出来左拐顺着燕赵大街到历史文化街走到城墙南城门,一路灯火辉煌灯光异彩。灯光夜景将古城打造的非常漂亮。


燕赵大街与常山路交口,灯光设计的四塔和自在正定灯景。



穿过历史文化街牌坊,继续向城墙南门方向走。


在文化街上看灯光下的的开元寺须弥塔


在街上看广惠寺的华塔在夜灯光束的照耀下,更加华美壮观。


到了阳和楼就听到河北梆子的高腔,阳和楼城门有县剧团搭台唱戏。



古城每天晚上都有演出,今天是正定河北梆子剧团,演员的高腔唱很棒。


伴奏




前面就是城墙门


城墙南门前广场巨大花篮灯景漂亮。


花篮古塔月亮挺漂亮的景色



南门两侧可以登城墙




城墙上可以看到四塔,白天看的更清楚。


城墙南门对面是广惠寺华塔


晚九点回走半小时多到酒店。

第二天18号,酒店出来走到天宁寺凌霄塔。



天宁禅寺(赵朴初题))


天宁寺只剩下一座凌霄塔了。凌霄塔为正定四塔中最为高大雄伟者。天宁寺参观免费。


据查1982年河北省古建维修队在对凌霄塔测绘时于塔基内发现了地宫,并对其进行了发掘清理。除出土一部分银、铜、水晶等器物外,另有两方刻有铭文的石舍利函。利函为断定该塔创建的确切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据。据两方石函铭文记载,该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宗(公元762—799年),至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修,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修。该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口石狮也是非常有历史


一对小狮子表情丰富斗鸡眼非常可爱。



佛塔为中国古建筑重要的一种形式,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至宋辽金时期,佛塔的建设达到一个高峰。 天宁寺塔为楼阁式,八角身,九层,砖木混合式,其中下三层塔檐及斗拱为砖砌,第四层以上塔檐及斗栱为木制。砖砌坚固,木制易造型,砖木混搭,可谓砖木璧合了。



文致和主教及其同伴殉难处。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主教和同伴为了保护到教堂避难的正定群众保护中国妇女免受侮辱,被日本鬼子杀害在凌霄塔的位置。特立碑纪念。




天宁寺出来左拐顺着大街走大约20分钟到最有名的(大佛寺)隆兴寺。





隆兴寺,别名大佛寺,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隆兴寺主要建筑分布于一条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寺前迎门有一座高大琉璃照壁,经三路三孔石桥向北,依次是:天王殿、天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御书楼(遗址)、大悲阁、集庆阁(遗址)和弥陀殿等。在寺院围墙外东北角,有一座龙泉井亭。寺院东侧的方丈院、雨花堂、香性斋,是隆兴寺的附属建筑,原为住持和尚与僧徒们居住的地方。
(百度)


在天王殿左右围墙上,有琉璃砖雕刻的“富贵牡丹”。正对天王殿南面,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双龙照壁。照壁东西长22.9米,高6.8米,厚1.2米。壁顶及两侧用绿色琉璃瓦镶嵌。盖帽、起脊处有飞禽走兽装饰。照壁的前后心均为菱形,中间为绿琉璃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烘托浮雕的整面壁墙为大红色彩。(百度)




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



木雕大肚弥勒佛



大觉六师殿遗址


摩尼殿。穿过大觉六师殿遗址北行就是摩尼殿,摩尼殿是该寺主要建筑之一,坐落在中轴线前部,始建于公元1052年(宋仁宗皇祐四年),总面积为1400平方米。大殿结构属抬梁式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



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面阔和进深都是七间,重檐歇山顶,也近乎于一个正方体,它最特别之处就在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夏(抱夏是指两建筑丁字形相交时插入的部分),看起来平面呈十字形的布局,十分特别,这样的例子在宋《营造法式》曾提到,摩尼殿却也是唯一留存的宋代实物,在我国,遗存的宋代木构不易得,而摩尼殿这种四出山花抱厦结构的宋代木构,则是现存唐宋遗构中的孤例,尤为难得。后世也只有在故宫角楼上看到类似的设计,所以堪称国宝级建筑。(百度)


唐宋风格的摩尼殿琉璃瓦泛着幽然的青泽,坡顶举折平缓,檐角以优雅的曲线大幅度外挑,檐下斗拱雄大,展示着中国 古代建筑史上至为醇和时期的迷人光辉。


隆兴寺除了在建筑本身保留了许多宋代的原版之外,在一些小物件小细节上也留下了当年的痕迹,比如殿前这个石香炉,也是宋代的留存!炉身形似一只钵,遍布浮雕,正面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四周侍立药师十二神将,底部有仰莲衬托。







转到摩尼殿内槽北壁为一座宋代的泥塑五彩悬山,悬山上共有佛像30余身,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端坐于中间的五彩自在观音像,俗称“倒坐观音”。观音像高3.4米,观音像端坐于五彩悬山之中,左足踏莲,右腿踞起,双肩自然下垂,右手搭在左腕靠于膝上,两手抱膝,欠身侧首,微微俯视,身体稍向前倾斜,面容秀丽恬静,姿态优雅端庄。虽为神像,却又具充沛的人性温暖,一双慧目,仿佛已洞察人世间一切荣辱乐苦,实为悬塑之上品。据记载,塑像为明代重塑,但被认为保留了宋代雕塑的神韵。这人性化了的佛像被鲁迅先生称为“东方美神”。(百度)


真的好美!优雅端庄!




自在观音两侧佛像



隆兴寺摩尼殿,一殿之内具宋代木构,宋代彩塑及大量的明清壁画,文物信息丰富,观赏度高。








戒坛,建于康熙年间,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亭台式建筑,进门的台阶颇高。
戒坛是寺院用以举行受戒仪式的坛场,一般大型寺庙才有,隆兴寺的戒坛位列北方三大坛场之一(其他两座是北京戒台寺和 五台山清凉寺)!


戒坛是一座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为清代重建。从外面看去,戒坛三层四面,第一层每一面有六根廊柱,廊柱之上是斗拱结构,支撑着整个戒坛的大屋檐,戒坛屋顶为攒尖式屋顶,四条屋脊,每条屋脊上有六只神兽,索命戒坛的等级还是很高的。戒坛是佛教僧徒受戒时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在古代,规模较小的寺院没有资格设有戒坛,而隆兴寺自宋代奉敕扩建后,宋、元、明、清历代都由皇帝敕令重修,颇受重视,成为北方著名的佛教寺院,因此设有戒坛。隆兴寺戒坛是我国北方三大坛场之一,其余两处分别在北京戒台寺和五台山清凉寺。(百度)


坛内梁柱彩画鲜亮,当中供明代铜铸双面佛像。二佛像相背而坐,背身相连,面南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面北而坐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而隆兴寺戒坛上供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及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这在中国也不多见。另外,这尊双面铜佛像具有明显的明朝中期宫廷造像的风格,在民间极为罕见。




藏经阁,阁内的木制转轮藏是一个能够转动的大书架,直径7米,整体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整个转轮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针承受。转轮藏建造于北宋,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体量较大的一个。据工作人员介绍很久很久以前,在书架上放着许多经书,像《易经》、《书经》、《诗经》、《论语》等。原来上面有书柜和抽屉因时间太长损坏了。那时书轮灵活,一个十几岁孩子都可以转起来很轻,现在因时间太久,轮子远不如以前灵活了,但现在二个大人仍然可以轻松转动。



转轮藏的外观形似八角形亭子,中设木轴,亭身设有经屉,可以存放佛经,推之可转动。取佛教“法轮常转,自动不息”之意,喻佛法犹如轮子辗转相传,永不停息。




大悲阁


大悲阁内所供的铜铸观音像,是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像高21.3米,共42臂,现存观音像的身体部分和当胸合十的两只手臂是宋代铜铸,其余两侧40只全部为民国时期重装的木质手臂。据说每只手眼都各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这尊观音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 1000年前铸造这尊观音像时,采用屯土的方法,整体分七段接连铸造而成的。各臂分持日月、净瓶、宝塔、金刚、宝剑等,可惜两侧40双铜手臂均被毁,已改为木制,仅前胸两臂为原铸。观音像神态自若,比例均匀,衣纹流畅,线条细腻,颇具宋代艺术风格。它不仅是中国 ,也是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者。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人们都习惯称隆兴寺称为“大佛寺”。大悲阁的修复工作在全国很有名气。(百度)



正定府大菩萨

据说,在制作千手千眼观音铜佛这个庞大的巨像时,还有个古老的故事呢!制作这个观音时把她分为七个部分。观音莲花台是一部分;从脚到膝是第二部分;从膝到腹是第三部分;从腹到胸是第四部分;从胸到肩是第五部分;从肩到颈是第六部分;从颈到头是第七部分。在制作中,前几个部分比较顺利,做第五部分时,因为那儿太高了,所以工匠们都泄气了。但是,一个细心的工匠发现,有一个老人总跟着他们。他想:那老人一定有办法。所以,他便问道:“这位老人家,您有什么方法吗?”老人答道:“我是个土埋半截的人了,哪儿有什么方法呢?”这时,工匠们恍然大悟,便把已做好的部位用土埋住,工匠们站在土上施工,也就是屯土的方法,这铜佛便是这样造成的!




观音像下的石质须弥座, 为北宋原物,雕工精湛。须弥座上的力士,神态逼真。





伎乐形象栩栩如生








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就是毗卢殿了。 毗卢殿原是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1959年因寺院残破,为便于保护将其迁建于隆兴寺内。



殿内正中供奉一尊明代铜铸毗卢佛像,像高6.42米,由三层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坐式毗卢佛和三层莲座摞置而成,大小佛像共计1072尊。这尊佛像是明代万历皇帝与其生母慈圣皇太后御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堪称海内孤例。







两殿之间有廊桥相连






正定各个景点之间有免费交通车,我们坐车到了赵云庙。


赵云庙







绿植修剪的有创意。走在其中有一种检阅士兵的感觉。


赵云庙参观完了以后,回酒店吃中午饭休息,下午走到开元寺。


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一进开元寺大门,那著名的一塔一楼就赫然出现在右手边。


其主殿在后,钟楼、须弥塔于殿前左右对峙的布局则是唐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典型实例”。确实与普通寺院,大雄宝殿在中轴线,钟楼、鼓楼在主殿前左右对称所不同。



下图是耐苦耐劳的神兽,叫赑屃。2000年6月在正定城内府前街房产开发商施工发现的。出土一巨大赑屃(bìxì)残碑基座,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赑屃为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当时用四台大型起吊机同时操作才将107吨大宝贝出土,安置在开元寺里的这座赑屃据说是国内最大的一只,鼻孔象猪,昂着脑袋,形象笨拙而可爱  。
赑屃本来上头驼了一巨碑,歌颂的是反动统治安禄山兄弟——安重荣,所以巨碑也风光没多久,被砸深埋地下。赑屃这一边挺好的,另一边靠墙那侧坑坑洼洼,尾巴也掉了。下面有当时出土的照片和说明。






旁边还有残存的碑首,重14吨。造型为两爪似鹰的二龙戏珠,中间为火焰状缠枝宝珠,十分精美。




同时出土的石墩等其它





开元寺的法船殿遗址,这座大殿遗址也是唐代建筑,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又被修复成如今这般骨架。有的柱子上能清晰看出花纹和经文。


开元寺的另一个重要看点是和钟楼在中轴线上左右对持的须弥塔, 正定四塔之一。


寺内的须弥塔,也称为方塔或砖塔,长得有点像 西安 的大雁塔,据说比大雁塔年代还早。



拱门上方书:须弥峭立。



头顶上是口唐代大钟,高高悬于二楼,但是楼梯锁了不让上。



开元寺参观完我们走到临济寺。穿过明阳楼向南走就到了临济寺。



临济寺不收门票。临济寺的山门关闭,要入寺须从更东面的一座小门进入。临济寺距离正定南城门很近,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一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临济宗的创始人是唐末时期的义玄禅师。在正定的几座古寺之中,临济寺的澄灵塔是为收藏临济宗开创人义玄禅师的衣钵修建,在正定四塔中最小,但这座塔却最为热闹,临济寺是唯一还有僧人居住生活的寺院,有香客往来。也是正定9个国保单位中唯一还有宗教活动的寺院。据说中午可以在寺里有素斋。





天王殿北面的不二殿,匾额“不二”二字为赵朴初先生题写。“不二”意为不二法门。殿前楹联“佛法能破愚痴暗,学佛点燃智慧灯”。


寺内澄灵塔,是为纪念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而建的,澄灵塔也叫青塔。澄灵塔高30.47米,为八角九级砖仿木构密檐式塔,金大定二十五年建,塔形秀丽俊拔,为辽金佛塔常见的形式。



整座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30.47米,建在八角形石基上。台上为石砌基座。上为砖砌须弥座,座上有平座及栏杆,再上为莲座,莲座上即为塔之初层,初层甚高,有砖刻门窗。








临济寺出来就看到广惠寺的华塔。广惠寺华塔为正定四塔中最特别, 其位置也在最南端,已经接近正定古城的南大门了。
从临济寺到广惠寺,周边环境整治得很好是一个的绿草浓荫的大公园。


往南看是华塔,往北看是澄灵塔




广惠寺红墙内只有华塔,免费。



广惠寺华塔,金代建,由一座主塔,四座子塔组合而成,其形制特殊,被称为国内佛塔中的孤例。 主塔高四层,平面八角型;子塔单层厅状,平面六角型,紧附在主塔四周,形成一座组合体,可视为“金刚宝座塔”的变形。



最上面一层的壁塑,通体沿八角八面的布局交叉,塑像安排高低错落,井然有序,给人一种繁花似锦的华丽视觉感。其中主塔最上层主体为一个高大圆锥体,周身做壁塑,交叉塑有力士、海兽、狮、象、佛、 菩萨 等,形象生动,排列有序,远看恰似一朵盛开的荷花花瓣,而古汉语“花”通“华”,故名为华塔。


广惠寺华塔,不愧为全国华塔中最优美者,也是砖塔中造型最为奇异、装饰最为华丽者。
广惠寺距离城墙南门走几分钟。


昨天晚上看了城墙周边夜景,相比晚上白天城墙周边清静很多。



正定古城已有1600多年历史。东晋时土筑,北周时石砌,唐代重新扩建为土城,明朝扩建后改为周长24华里的砖城。现存正定城墙是明代遗存,城垣残存8106米。正定城垣最宏伟壮观的当数四座城门,经岁月剥蚀,西、北城门已无往日风采,东门因建设性破坏不知去向。此前南城门城楼及两侧各50米的城墙,是正定县政府号召百姓捐献旧城砖,并投资399万元人民币于2001年修复完成。






站在在城墙左侧看广惠寺和大花篮



翁城


出了城门看到护城河,过了护城河有风情街和餐饮店。



站在城墙门的右侧上看正定四塔,华塔俨然成了古城中心,澄灵塔,须弥塔,凌霄塔在后面依次排开甚为壮观!下图同地点晚上夜景。


城墙上晚上灯光效果看正定四塔,两张照片对比一下。城墙与华塔之间就是一个大型停车场,树干缠着灯带,树枝挂着小灯笼,城墙以及建筑物灯带围绕,到晚上很漂亮。
正定所有停车场均免费,管理很规范。
19号早上先到酒店很近的子龙广场和县文庙转转 ,然后退房到正定站乘火车去保定。



正定县文庙。 县文庙的看点是大成殿,从结构形制上判断,为五代建筑。 据查我国五代木结构建筑遗存屈指可数,通共算起来大概也就五,六个左右,所以正定县文庙大成殿应该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庙大殿了。


文庙没游客,优惠半票7.5一人。


下面是正定的街景


在赵云广场看到大屏幕上正播介绍真不同熏肉,我们买了一些品尝,味道不错。


酒店旁边有一个烧麦和饸饹是正定特色。



50元


正定的绿植修剪的有特色




经过改良嫁接的一年四季都可以开花的月季。







正定街道两侧的树遮阴,非常干净。



停车场有专人管理而且免费。

正定三天给我们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正定的旅游现在做得不错,有五座寺庙、四座佛塔,文物国宝众多。另外还有拍过《红楼梦》的影视基地——荣国府、主打三国文化牌的赵云庙,可谓古典名著扎堆。还有修缮过的古城墙,晚上夜景灯光绚丽多彩非常漂亮,这些古迹,都集中在城区内步行即可,且正定城以古城保护为宗旨的城市规划还挺到位,整个市区古香古色,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民风淳朴生活氛围浓厚,城市管理到位,存车场都是免费。在正定游览身心十分放松,是一次值得回味的愉快旅行。

19号中午到保定


保定比正定城市管理差一截了,空气质量不太好。住宿在车站东广场锦江之星酒店。距离古莲花池和保定直隶总督馆不远。步行二十多分钟也有公交车到达。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建造,建成于公元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此。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书院



莲花已经过了盛开的季节,可以想象莲花盛开时的漂亮景色。





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
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1730年(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
从雍正二年(1724年)李维钧首任直隶总督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张镇芳署理直隶总督止,187年中共产生直隶总督75人,99任次,有的只任数月,任职5年以上的只有方观承、周元理、李鸿章、袁世凯等10余人。其中李鸿章任期最长,他3次受命,先后达28年之久。这种平均不到两年一任次的频繁更替,原因除有的总督病故、革职或降调外,也是清朝中央驾驭地方大吏的一种手段,因为朝廷唯恐地方官久居一地,结党营私,难以控制,认为适当调换可免于此弊。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员职章


官员职章的對聯:
不生事不懈事自然無事
能教民能養民便是親民



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23年停办,共办9期。培养各类军事人才6500余人,少将军衔以上的有一千多人。
保定军校纪念馆遵循“客观公正,尊重历史”的理念,将这些保家卫国将领的功德昭示于众,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1923年保定军校停办,1924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对黄埔军校的建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机构中,除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外,其余全部来自保定军校。在黄埔军校教官中,多达八百多人来自保定军校。



正定保定四天游结束了,下午三点多火车回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