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原名陈王道,其父乃梁朝权贵、儒家大师益阳侯陈显祖。公元557年,梁朝覆灭,国破家亡,陈王道遁入空门,法号智顗。公元591年,智顗在扬州为隋炀帝杨广授菩萨戒,与其成为师徒,后杨广封授这位帝师尊号“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圆融了当时所有佛教学派的不同思想,从义理和修行上破除儒释道三家的隔阂,使这三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实现了理论沟通、实践共融。智者大师强调在修行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并提出止观的修持原则,强调止观并重,定慧双修,从此建立了天台宗思想体系,使其成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自智者大师开宗立派以来,天台宗高僧辈出,法脉代代相传,信徒遍及韩国、日本,东南亚及台湾、香港地区,并对中国乃至海外佛教各宗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智者大师圆寂后,根据他生前所绘蓝图,隋朝皇室出巨资修建了国清寺,寓意“寺若成,国则清”。智者大师生前著有《法华玄义》、《摩诃止观》各20卷及四教义等著作,度僧4000余人,传业弟子32人,以灌顶、智越等最著名。如今,智者衣钵已经传到了第94代。
国清寺前照壁(“隋代古刹”由赵朴初题写)
国清寺山门(为拜谒祖师,山门一反“坐北朝南”而“东开”)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丰干、寒山和拾得并称为国清三贤。为纪念唐代高僧丰干,寺内建有“丰干石桥”。
晨曦那边为丰干石桥
公元804年,日本最澄法师随遣唐史来华,在天台九祖湛然大师的弟子道邃和行满门下学习天台教观。经两年修习,最澄得道回国,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现已拥有14种分支教派,信徒更是达到了5千多万,尊国清寺为祖庭。1989年,日本莲宗信徒捐赠1000万日元建造报恩塔,时任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知恩报恩”,“恩”字前大后小,意为“给的恩大,报的恩小,恩德永远都报不尽”。
报恩塔正面为日文“南无妙法莲华经(日莲)”
国清寺有片茶树林,茶树年代久远,已不能生产出优质茶叶,但在1000多年前,就是它的茶种开启了日本茶文化。最澄大师归国时,除带回众多天台典籍外,还有云雾山茶种,这些茶种在日本生根发芽,饮茶之风悄然兴起,盛行至今。如今,国清寺有个自助茶室,供游客放慢脚步、稍作休息、免费饮茶。
茶室正门
国清寺茶
茶室窗景
公元598年,隋炀帝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建造报恩塔。会昌法难受损,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修葺。隋塔系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形制是六个面,塔身分九级,因遭火焚毁飞檐斗拱,现只剩中间塔体,残高59.4米,边长4.6米,是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民国初年,隋塔大修,塔里发现7方隋代线刻佛像。
远观隋塔
隋塔青草上的晨霜
天台临海,古时黎民多以捕鱼为业,他们虽理佛祷请,每日祈求的却是捕捞顺利。智者大师心中悲苦,自舍资财,赎买了一小块水域,作为放生之处,并为当地的渔民宣讲因果相生、慈心利物的道理,用佛法的思想来解释杀生的业孽。天台放生的事迹立刻在僧团、民间传播开来,甚至得到了皇室成员的响应,他们竞相效仿,成为礼佛风尚。从此,放生池成为佛教场所很重要的设计。
鱼乐园照壁上的“南无观世音菩萨”为民国书法家王震先生手笔。
公元598年,国清寺建成,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在大雄宝殿的东侧栽种了一株梅树,以此纪念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后人称之为“隋梅”,是中国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1300年来,隋梅见证着国清寺的荣辱兴衰,文革时期,国清寺受难,隋梅濒临枯死,待古寺重修,隋梅枯木回春,花满枝头,果实累累,实为“国清传奇”。
数条竹竿支撑着千年隋梅(故选侧景)
一行法师原名张遂,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和佛学家,主持修编新历、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少年时因精通算术和阴阳五行学而声名大震,引起了权贵武三思的注意,但张遂自幼立志修习天文和算术,向往着寄情山水的生活,厌恶入朝为官。为逃避权臣笼络,在32岁那年摒俗出家,法名一行。据说,当年国清寺的普寂禅师在很早以前就预见了他的到来,对自己的徒弟们说:“门前水西流,弟子当来”。果然,一行进入寺庙的时候,山洪突然爆发,洪水涌到丰干桥下,一时水泄不通,洪水便向西边倒流急涌。
此为门前水,传说曾西流。
一缕阳光印溪上
如想独享小桥流水,请7:30到。
住宿:供做法事的人可以夜宿
斋饭:2元/餐,午餐时间为10:30。
寺内烟火升
偶遇扫地僧
影前爬山虎
游客请止步
通往隋塔路
“农禅并举”实践田(千年农田)
天台牛下班
国清寺侧径
过桥即是寺
国清寺光影
离国清寺最近的高性价比民宿—易简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