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准备离开统万城时,统万城的一位景区讲解员提出希望能搭我们的便车回家,没问题。在得知我们要去榆林时告诉我们可以走一条近路去榆林,这条路比导航上给出的路径要近几十公里。俗话说得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予人方便,于己方便!。
——驱车跟定无定河,别有韵味风光妙——
统万城景区讲解员是当地人,给我们推荐了一条在百度地图上都不显示的乡道,他告诉我们这是一条自驾线路,一直沿无定河走到雷龙湾,到了雷龙湾再开导航去榆林即可。
这是一条双车道,路虽不宽却是水泥路面,车很少。我们沿河一路行来,进入了内蒙鄂尔多斯的乌审旗,沿路风光别有韵味。
这里是鄂尔多斯乌审旗的无定河镇,从无定河村一社一直沿河排到了无定河村十二社,。
这里的村社相距很远,人烟稀少,一路上遇到的车也很少。如果没有路边的牌子,我们还真不知道这里是那。统万城讲解员下车时告诉了我们这路该怎么走,不过没有导航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希望在遇到路口时可以找人问问。
在这条路上想找个人问路很难,半天才碰到一位放羊的老汉,向他打听一下路,可他却听不懂我们说什么,而他说的我们也听不懂。无奈,就按统万城讲解员嘱咐我们的那样一直沿无定河走好了。
不过老汉放的羊还是挺萌的,悠闲地在路边吃树叶。这一路两边的树木茂密,有很多是老柳树,枝叶葱绿而树干枯朽,一派沧桑。
由于路窄,我们还急着赶路,这一路上基本没有停车,只是夫人建议要和老柳树合个影,才在一棵老柳树旁停车,满足一下夫人的期望。
新枝翠绿,老榆沧桑,岁月磨砺,造型夸张,与世无争,矗立路旁!对于我们喜欢走乡道、县道,爱玩风光野景之人是莫大的荣幸,仅就是沿途景致看过来,已经使我们心旷神怡,满心欢喜啦。
. 七言诗一首
——沿无定河小道驱车前往榆林之体验
前往榆林走小路,沿途两边树木茂。
几只吃草羊儿萌,一派沧桑柳树老。
此路导航不显示,半天无人可问道。
驱车跟定无定河,别有韵味风光妙。
沿这条路可以到雷龙湾,但不进雷龙湾,要从雷龙湾旁边转道去横山方向,然后上包茂高速,这时可以用导航了,导航显示还有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抵达镇北台啦。
古时无定河属边塞之地,古战场所在,是戍边将士,商旅客官,屯垦边民和远方亲属的伤心之地和牵挂之处,历来描述此地的诗词有之,往往悲切感伤,催人泪下。
下面是唐朝一未留下姓名的诗人的《杂诗》一首:
《杂诗》
唐•佚名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而描写无定河最为悲切的诗是唐陈陶的《陇西行》: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纵使烽烟千年过,兀自锁关扼要隘——
镇北台和红石峡两者相距很近,抵达镇北台时日头尚高,逐决定先上台,镇北台不大,台也不高,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看完,然后去红石峡时可以正好赶上夕阳。
镇北台虽不大,但在长城遗迹中的名气不小,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关之一”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三大奇关为: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北台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
台之各层均青砖包砌,各层台顶外侧砖砌约两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设有瞭望口,各层垛口内四周相通。其第一层周围有屋宇环列,乃当年守台将卒营房,至今基座尚存。
紧依台北下方建的一方形小砖城,名款贡城,是当年蒙汉官员接待洽谈及举行献纳贡品仪式的场所。
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城北四公里之红山顶上。距离红石峡仅两公里,距离榆林市区7公里,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067年),台依山踞险,居高临下,控南北咽喉,锁长城要口,是古时重要关隘和军事瞭望台。
由于苔痕班驳,显得格外古朴,巍峨而壮观。
站在台上向西可以看到榆溪河从台侧流过,北可以眺望塞外之一望无际,南可观榆林城之变迁,东可窥见长城蜿蜒和烽火台矗立。
明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右侍郎刘敏宽巡视镇北台为其悠然而赋诗《镇北台》,特书录如下:
《镇北台》
明•刘敏宽
重镇秋声霁色开,巡行不是为登台。
千山远向云霄列,一水还从沙漠来。
戌阁崔嵬天阙近,塞垣缭绕地维回。
凭高极目狼烟靖,恍是逍遥莨苑偎。
来镇北台游玩的游客不是很多,站在台上,凭城垛眺望,遥想当年,烽烟起处,金戈铁马,尘土飞扬;亦或是,驼铃声声,商旅匆忙,城门内处,人头攒动,喧嚣声张;俱往矣,而今一派平和风光。
. 七言诗一首
——登镇北台感怀
依山踞险筑高台,凭垛眺望实感慨。
遥想当年烽烟起,铁马金戈裹尘埃。
亦或驼队铃声脆,客商喧嚣迤逦来。
溪河长城蜿蜒过,一望无际渺塞外。
镇北台门票为每位游客30元,60到65岁凭身份证半价,65岁以上就免票啦。游客注意,这里旅游年卡不能用,无效。
镇北台景区大门外就是停车场,停车不收费。这里不大,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游玩怀古足矣。
. 七言诗一首
——万里长城第一台赞
据险临下镇北台,南北咽喉揽入怀。
纵使烽烟千年过,兀自锁关扼要隘。
——洞窟碑刻老沧桑,古韵残迹对斜阳——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陕西榆林北3公里处。红石峡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
这里距镇北台非常近,见秋日已然西斜,正是赶去观看红石峡夕照的好时候。
红石峡谷长约350米,东西对峙,峭拔宏伟。峡内榆溪河水流湍急,林木青翠,群花生艳,景色优美。东崖为雄山寺,西崖为书法石刻。在东西石壁上参差着大小不一的25处石窟。
西岸壁上的书法石刻颇为著名,旧时边将、文人来榆林,多在雄山寺豪饮唱和,留下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字大者约6米,小者寸许,篆、隶、楷、行、草齐全,笔力雄健、挺劲。
可惜的是这里不少碑刻都遭到过破坏,许多字迹已经很模糊,非常可惜。
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威震九边”字迹还算清晰,雄浑大气。
洞窟残迹,古韵沧桑,傲对斜阳,弥离金黄。红石峡在夕阳西照时,如红霞冉冉升起,故名“红山夕照”,是榆林八景之一。
夕阳,枯树,崖壁,洞窟,字残,沧桑,怀古,感慨,畅想,恍如对酒当歌,宛若赋诗唱和,欲与古人賭豪情,犹闻溪水飘酒香。
. 七言诗一首
——榆溪河畔红石峡怀古(一)
红山夕照泛金黄,峭拔宏伟水荡漾
枯木崖壁独矗立,洞窟碑刻老沧桑。
弥离霞光悄冉升,古韵残迹对斜阳。
旧日豪饮唱和处,边塞壮志多奔放。
. 七言诗一首
——榆溪河畔红石峡怀古(二)
榆溪河畔石峡峭,洞窟崖壁留墨宝。
林木青翠水流湍,白云初晴新月高。
潮海蓬莱成雄秀,威震九边铁垛豪。
禹迹摩崖成图画,晚霞绚丽红山照。
. 七言诗一首
——榆溪河畔红石峡怀古(三)
夕阳枯树尽沧桑,崖壁洞窟字残伤。
峡内秋日木青翠,群花萧落难觅芳。
恍如对酒正当歌,宛若赋诗吟和唱。
欲与古人賭豪情,犹闻溪水飘酒香。
賭景生情,怀古神殇,萋萋然然,寂寂惶惶。
红石峡门票与镇北台一样,为每位游客30元,60到65岁凭身份证半价,65岁以上就免票啦。游客注意,这里旅游年卡不能用,无效。
别有天地,长天铁垛,天边锁钥。
潮海蓬莱,开元图画,大漠金汤。
雄峙金城,雄镇三秦,天成雄秀。
中华天柱,禹迹摩崖,榆关雄山。
红石峡景区外有停车场,停车不收费。
峡内树木青翠,流水清冽,索桥过河,景色宜人。
由于我们专程在夕阳斜照时来游红石峡,本来这里游客就不多,这时人则更少,好像整个景区内就剩下我们两位游客,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匆匆打扫好卫生间后就锁门而去,好在我们在她锁门前抓紧时间方便过了。
这等古迹景区于本人而言有毒,不但让你浮想联翩,还让你思绪万千,更要命的是会让你在怀古感伤之后若失怅然,神殇也,伤神尔!
天色不早了,我们的下一站是香炉寺和白云山,它们都在黄河边上,在榆林的佳县,从红石峡到佳县可以走榆佳高速,但要行车一个半小时。
好吧,就不在红石峡多徘徊了,即使有高速走,到佳县天也要黑透了,不过根据我们的经验,在县城找一相对较好而价格合理的宾馆应该不难,晚饭稍晚一点吃,到佳县安顿好住处再说啦。
我们此次陕山两省北部游,本就是说走就走,大致有个目标,具体情况可变,紧慢缓急随缘,惬意!不过下期游记将会是关于香炉寺和白云山的啦。
本文章(游记)的著作权归作者李杰(琳琳爹LI JIE)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转做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