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锦州不远的地方有个县城叫义县,义县在古代可是很有名气的,那时候它叫宜州,在这里还有着古时候留下的印记——寺庙和石窟。
八月的一天我突然来了兴致想要到这里看看,说走就走。锦州到义县非常方便有火车还有汽车,火车站与汽车站隔路相对,我选择了乘汽车赶上哪辆坐哪辆,汽车每十几分钟就发一趟票价是15元,我到了汽车站买了票就上了车,汽车是很方便就是一路都在捡客走走停停的,出了市区车速才快了起来,我也不急就是看风景呗。
汽车途径七里河镇这里的桥在维修,只好绕路而行。锦州到义县是有高速公路的,但是一般的长途汽车都不走高速公路,走省道可以多拉客,大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义县汽车客运站,在这里我乘公交车南北环线先去了万佛堂,从万佛堂回来就到了奉国寺。出了汽车客运站有2路和5路公交车都到奉国寺。
奉国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东北隅,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世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又称大佛寺和七佛寺),金代改称奉国寺。奉国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
辽金元时期是奉国寺的鼎盛时期,到清代时期仅存大雄宝殿,清代续建六角钟亭,四角碑亭,无量殿,牌坊,小山门和西宫禅院。
奉国寺是中国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中国现存的三大辽代寺庙即:天津蓟县的独乐寺,辽宁义县奉国寺,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其标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象群。
奉国寺内的主体建筑大雄殿及寺院整体,上乘唐代遗风,下启辽,金等寺院布局,是辽金寺院中最典型的例证。其中,大雄殿是辽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成就。
从万佛堂石窟来到奉国寺是下午的两点钟,看看阳光正足就到寺庙对面的饭店填饱肚子,出来时本来蓝天白云的晴好天气涌上一堆乌云,看不出会不会下雨,看天气就是下雨也是阵雨,就没有再等太阳再落下一点,就进了寺庙。(这里的门票是50元,闭馆的时间是17点。)
乌云翻滚下的奉国寺更显出庄严大气。
这就是奉国寺的外山门。外山门是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正门楹柱上悬挂的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康殷先生所撰写的楹联:“宝相庄严悉出众智:雄堂辉焕重耀千秋”。
穿过外山门,瞬间感受到一种庄严,古朴,大气。一块巨石上书“奉国寺”。
寺庙内的游人寥寥无几正和我意。
下了台阶一条笔直平整的路为寺庙的中轴线,依次为外山门,内山门,牌坊,天王殿,大雄殿。大雄殿的东侧是财神殿,菩萨殿,西侧是三圣殿和义县出土文物展室。
一尊高大的香炉就在道路中央。
在马蜂窝的游记里曾看到蜂友在香炉的窗格拍的照片,我也效仿着来一张还可以啊。
满天的云彩飞来飞去,一会儿白云,一会儿乌云,不去管它了,有云比没云好看。若大的香炉做前景,层层叠叠的内山门更显的与众不同,忍不住多拍几张。
这就是内山门,是清代所建。
“山门”也有叫做“一,二,三”数字意思的“三门”,象征佛教的“三解脱门”,中间为“空门”,左侧为“无相门”,右侧为“无作门”。山门前左右两尊石狮护佑。
正门上方悬挂的“大佛寺”牌匾是嘉庆十六年所书。右侧山墙有一幅壁饰上书:“奉国寺”,左侧山墙也有一幅壁饰上书:“辽代木构建筑”。
层层叠叠的瓦雕是那样的漂亮!
进入内山门里面,左右的墙壁上各有两幅壁画,这里的空间太狭小了怎么也拍不好,光线也不好,勉强拍了几处,我也说不好壁画上什么?后来看到别的蜂友所说这壁画上是“密迹金刚”,“月盖老人”,“拈花侍女”。
穿过“内山门”就是清代所建的牌坊。
牌坊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晚期,它是为表彰清太宗皇太极的女儿温庄长公主为清王朝入主中原,统一全国为大清江山的发展与巩固做出的贡献由义州城守尉刘四主持修建的。上面原有“德配天地”“功等山河”牌匾。
过了牌坊就到了“天王殿”,在殿前的空地上立有石碑。
殿门的门墚上刻有木龙。
“天王殿”的牌匾。
”天王殿“始建于金代天眷三年(1141年),原名万寿殿,后改为无量殿,在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2008年10月14日,以汉传寺院传统格局为依据,更名为”天王殿“。
”天王殿“内的四周墙体上的壁画描绘的是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涅槃的八个阶段的故事。
“天王殿”中供奉一尊“弥勒佛”。也称未来佛,;两侧另供增长,持国,多闻,广目四尊天王。
墙头上一只鸽子落在上面,和上面的装饰似融为一体。
穿过天王殿就是大雄殿了。
大雄殿是奉国寺院的核心,也可以说是寺院钟鼓长鸣,法灯不灭的的心脏。
大雄殿筑于高三米的台基之上,为五脊单檐庑殿式建筑,面阔九间,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单层木结构,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雄宝殿”。
大雄殿很宽我退后好远,才拍全,可是景色又被树荫所遮挡,只能在网上借用一下了,看看它有多么的雄伟壮观。
我辗转在大殿的四周,只能在其角的地方才能拍下它的全景。
殿前门额上高悬的三块匾为清代所立,中间匾题“大雄殿”,据传是乾隆的御笔,字迹苍劲挺拔。
大雄殿的正面左右两边分别是碑亭和钟亭。
步入大雄殿七座大佛为原汁原味的辽代塑像。(我是拍不到这样的照片的,这是寺内的照片我翻拍的)
现在殿内的塑像正在搞修复工程,许多地方都用木棍,铁棍,篷布支撑和遮挡起来了,其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也只好尽其所能拍一下吧。
这七座大佛也就是佛教里经常提到的“过去七佛”。
过去七佛,又称原始七佛,是离人们时间最近的七位佛,从东到西依次是: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
奉国寺内大殿堂内”七尊佛像并列一堂,而佛祖释迦牟尼偏居其间,为佛教界独一无二,有“古刹千年神州第一殿,列坐七尊华夏无二家”的美称。
迦叶佛。
拘留孙佛。
尸弃佛。
毗婆尸佛。
毗舍浮佛。
拘那含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
奉国寺大雄殿“过去七佛”并列一堂,佛祖释迦牟尼偏居其中,在佛教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另外,每尊佛像前左右各有一协侍菩萨相对而立,高2.5米,共14尊。诸菩萨或仰或俯,或斜立平视,两足各踏莲花一朵。宝相庄严,栩栩如生。
在毗婆尸佛的背后是一尊明代所塑的倒坐观音,塑像保留着唐代以前男像观音的风韵,慈眉善目,端庄安详,为国内罕见。
历经千年风雨大寺如此恢宏,一定有着不寻常的历史,我在问度娘它所经历有无劫难,度娘告诉我它曾经经历了五次大的劫难。
一劫:金灭辽战争。
辽代末年政治腐败,统治者与各民族间矛盾日益突出。女真人不甘心忍受契丹人的残酷压迫和统治,最终奋起抗辽,推翻了契丹人执掌的辽政权。
据史料记载这场战争打的十分惨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遣兵攻入显州奉先县城,入城后烧杀抢掠,焚毁了普慈寺。后来他还曾派兵遍掘辽陵,以便切断辽国的龙脉,其中一次清除参与反抗契丹人的杀戮就持续了一个多月。按说,像奉国寺这样的在辽国臣民中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皇家寺院是必须被金国的统治者所毁灭的,可”金灭辽战争“中,奉国寺却意外的成为在辽国疆域内仅存的两座寺庙之一。然而,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为什么会放过奉国寺史料中无任何记载,一切都是谜团。
据说,当时也有一队金兵破山门而入,直奔奉国寺而来,杀气腾腾地闯进了大雄殿,准备架柴焚烧。可这时大雄殿内最西边的释迦牟尼像四周瑞彩闪耀,祥光缭绕,众金兵见此场景顿时纷纷扔到手中的兵刃,跪倒求拜。几天后,”佛祖显灵“的事悄悄地传遍了金营,金兵们都认为”佛祖殿“是不能亵渎的。
二劫:元灭金之战。
在元灭金的残酷战争中,中原人口死伤达百万户之多,战火波及下全国疆域内成百上千座寺院遭到灾难性的破坏,奉国寺是在金国境内仅存的四座寺庙之一。自古以来,义县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兴建的奉国寺能避开战祸而独存,实在是不可思议的。
1303年(元大德七年)《重修奉国寺碑》记有“末儿,义州兵起,辽金遗刹,一炬列殆尽,独奉国寺孑然而在,仰神明有以维持耶,人力有所保佑。”上面清楚记载,由于战争原因奉国寺以外的辽金遗刹化为灰烬,可具体是哪一年因为哪一场战事使奉国寺周围遭受如此惨重打击却不得而知。元大德碑有记载:“方天造草昧,人多残暴,金紫光禄大夫兵马都元帅主公,夙钟文武之资,适际风云榜之会,荣鹰庞命,屏翰是邦。嗟百年营缮之劳,忍一旦毁残之易。即命麾下士常加巡卫,号令严明,莫敢犯者。”这里面提到的紫光禄大夫兵马都元帅主公,就是时任义州军政总管的王咰。可见在元灭金战争中,王咰为保护奉国寺起了重要作用,使奉国寺在金元战争之际,得以幸存,度过了第二劫。
三劫:庚寅地震。
如果说战火中得以保存是包含了人为因素的话,奉国寺在强烈的地震中还能巍然屹立,就难免被赋予一丝神秘气息了。
据史料记载,公元1209年8月23日夜,武平路(今宁城县大名镇)发生了八级的强烈地震,官府民舍倒塌七百余间,死伤七千余人,并出现地裂,黑砂喷射的地象......9月8日,复震,朝廷命免租赋,并放银840锭,米万石以赈灾。
这场被后人称为庚寅地震波及义县并造成了强烈的震后灾害,而这座辽代皇家寺院却在灾害中展现出不可思议的抗震能力。庚寅地震后,元成宗的堂妹颜可里美思公主及驸马宁昌郡王,共同施巨资对奉国寺进行全面修缮,使殿堂楼阁焕然一新。
四劫:炮火洗礼。
在民间流传最广最神奇的一次劫难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0月1日,坐镇锦州的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得知解放军解放义县的消息后恼羞成怒,派出20多架轰炸机飞临义县上空,开始对城内实施狂轰滥炸,在连续几天的轰炸中,城内的钟鼓楼,魁星楼,关帝庙,药王庙以及古城门和城墙等都毁于弹火中。
此时,古老的奉国寺也遭受着轰炸机的威胁:一架标有236字样的飞机,在寺庙上空盘旋了两圈,投下了两颗炸弹。世人都知晓美式炸弹的威力,随着空袭奉国寺的消息扩散开来,众名人无不感慨对千年古刹毁于战火的叹息。身在北京的梁思成听说此事,也心痛不已,连忙写信委托好友——国立大学金毓钹前往查看奉国寺的受损情况。金毓钹立即起身坐了几天的驴车从沈阳赶到锦州。值得庆幸的是,这两枚炸弹,一枚落在了大殿的外侧,另一枚落在大雄殿上,将屋顶砸了个大窟窿,并落在释迦牟尼佛像的手掌上。不过,这两颗炸弹分别安静地嵌在大殿内外,都没有爆炸。
无独有偶,1997年7月23日,在奉国寺西侧的建筑工地中又挖出了一颗炸弹。据专家考证,这三枚炸弹均为美制,引爆装置非常精密,落地不炸的概率几乎为零,假想一下,即使这三枚炸弹中任意一枚炸弹发生爆炸,都足以使整座殿堂和千年古刹所保存的珍贵史料毁于一旦。接连出现三枚美式哑弹,实在令人费解,这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五劫:动乱年代。
早在1961年,奉国寺就列为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之列。上世纪60年代,奉国寺也先后有全国各地数十起学生来”光顾“。在奉国寺文物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说下,这些人才撤离奉国寺,可以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在其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历经千年,还好,这座殿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