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寻幽之金地院、南禅寺

作者:峰哥 显示图片


南禅寺是京都游心愿单中一个必游之地。上次来京都因为太匆忙,没能游览。此次寻幽之旅,南禅寺排为首站。

因为是京都之旅的第一天,元气满满,所以安排了满满的行程,一天走了32000步,是京都之行步数最高的一天。真挺累的,怎么办?买休足时间贴上助恢复。

京都市内只有一横(东西线)、一纵(乌丸线)两条地铁,乘坐地铁是按里程收费的。如果预计一天内会乘坐地铁两次以上,且不是两三站的短程,建议买地铁一日券,单张600日元,比较划算。


从丸太町到南禅寺,最便捷的就是乘坐地铁。一大早在丸太町地铁站的自动购票机上购买了地铁一日券,乘坐乌丸线换乘东西线,直奔蹴上站。游览南禅寺、京都动物园和琵琶湖疏水纪念馆的游客,均在东西线的蹴上站下车。站内的旅游指示和线路指示非常清晰。顺着地下走廊走,墙壁上的各种卡通动物形象一直伴随着你。


蹴上站下车,依照路线指示,很快就来到了地面进站口旁边的这个隧道口。隧道内螺旋状排列的红砖引人注目。既然立了牌子,这里肯定是文物古迹。


牌子的中文介绍简短,而从日文介绍中猜到的东西很多(虽然不懂日文,但不妨碍连蒙带猜。欢迎懂日语的朋友指正)。

螺旋隧道高约3米,宽约2.6米,长约18米,建成于1888年6月(明治21年),隧道上面铺设了倾斜铁道,用于运送船只。为了满足承重要求,隧道内壁上的红砖以螺旋状铺设,同时隧道掘通角度也与上面的轨道呈斜角而并非垂直。这一少见的独特隧道设计,成为明治时期珍贵的建筑遗迹。

为了祝贺隧道落成,第三代京都府知事北垣国道亲书“雄观奇想”和“阳气发处”匾额,镶嵌在两端隧道口上方。

下面这个画面,对于柯迷来说不会陌生,这是名侦探柯南第七部剧场版动画片《迷宫的十字路》中,柯南和服部走过的那条樱花铁路。


回来写游记时才发现,从蹴上站出来,去往螺旋隧道的反方向,不远处就是蹴上倾斜铁道,京都赏樱圣地,就是《迷宫的十字路》中这一段。螺旋隧道就在倾斜铁道下面。

《迷宫的十字路》强烈建议来京都之前看一下,片子对京都景致街巷风俗物产的刻画,不只是高仿,而是相当逼真的啊。这部片子我是出行前被娃安利的,大有益处,不过倾斜铁道是回来才知道的。


我第一眼看到螺旋隧道,就觉得有点罗马水槽风格,与看过的南禅寺水路阁照片很是相像,如出一辙。两者对比来看,形式风格一致,建成时间也相同,应该都是琵琶湖疏水工程的一部分。




一路顺着金地院通信步走来,两边的园林住宅,装饰小品,随手一拍就是风景明信片。


不过周边好像不是普通民宅哟

推荐理由:
游客稀少,包场的游览体验;
权现造样式的东照宫,京都仅此一处;
小崛远州标志性的借景式庭园 -鹤龟庭园;
八窗茶室,名声很大但不一定看得懂看得明白。


路边闪现出一座封闭起来的唐门。看这阵势,来头不小。细看匾额,上书“东照宫”。
后来进入金地院游览,才知道东照宫供奉的是德川家康,这座门就是东照宫的大门。


周四早晨八点半,路上少有行人。街巷右手就是金地院的大门


路边枯山水风格的阻车桩,极具特色。


本已走过大门,准备直奔南禅寺,但直觉告诉我这里应该不是寻常之地,所以又转回头买票,作为第一拨游客,享受了一把包场游园的礼遇。


金地院是日本佛教临济宗大觉派总寺院南禅寺的塔头院之一(塔头是大寺内单独的寺院,一般是高僧遗骨塔或纪念堂所在地),创建于1605年。金地院里葬有以心崇传,他是南禅寺住持,临济宗最高位宗主,南禅寺的中兴者,同时,他也是德川家康的黑衣宰相,先后辅佐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德川幕府将军二十多年,是一名政治僧人。因他葬在金地院,又被称为金地院崇传。

宽永3年,即1626年,后水尾天皇勒令大规模扩建金地院,当时的造园名家小崛远州主持设计建造了方丈、东照宫和枯山水庭园。工程于宽永9年完成。


门票:大人400日元,中小学生250日元。
门票图案是小崛远州设计建造的鹤龟庭园。



穿过明智门,迎面是一处精巧的园林。园子中间种满睡莲的池塘称为“弁天池”,是为祭祀印度佛教中的辩才天女,传到日本后被称为弁财天。


苔藓的应用,营造出了绿丝绒般的梦幻。


古诗云“向阳花木易为春”,盛夏时节,向阳枫叶易为秋。想来秋季的红叶景致,应该是极好的。


御透门之后,就是供奉德川家康的东照宫。


德川家康死后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被尊为江户幕府的守护神东照神君,所以供奉他的神社称为东照宫。

这座东照宫是京都唯一的权现(菩萨化身的神)样式的建筑遗迹,重要文化财产。



天花板上的“鸣龙”和室内悬挂的三十六歌仙画作。


看着有点眼熟啊,没错,就是冬季在青莲院里看到的相同画作。


拜殿天井上狩野探幽所画的“鸣龙”。

狩野探幽何许人也?日本狩野派三位大家之一,生于1602年,逝于1674年(生活年代相当于明末清初),京都人。他吸收了中国风格的绘画技法,顺应当时武家社会的审美偏好,为狩野派其后三百年的繁荣打下了基础,人称狩野派中兴之主。

狩野派三位大家分别为第一代的狩野元信、第二代的狩野永德(狩野元信之孙),和第三代的狩野探幽(狩野永德之孙)。


开山堂,后水尾天皇为以心崇传敕造的纪念堂。


后水尾天皇授予以心崇传“圆照本光国师”的尊号(就是天皇在佛教上的师范),因此堂内高悬“特赐圆照本光国师”牌匾,供奉崇传的塑像外间两侧供奉十六罗汉。


开山堂后面的墓地。因为封闭不开放,无法找寻以心崇传的墓(应该在这里)。


小崛远州何许人也?大家可能只是知道他是江户时代日本著名造园家,善于利用自然景物借景造园,在京都特别是东山一带建造了大量的庭园,例如二条城的二之丸庭院、南禅寺大方丈庭园、金地院的鹤龟庭园,都可以算得上是他的代表作。

其实小崛远州是个货真价实的大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他的父亲是丰臣秀吉之弟丰臣秀长的家老,辅佐丰臣秀长的军政要务,可想而知,他是一个含着金勺子出生的贵公子。小崛远州自小就接触了大量的政界要人和文化名流。在他十岁那年,丰臣秀吉到大和郡山城内巡视,时年七十岁的著名茶师千利休点茶,小崛远州为丰臣秀吉献茶。在贵族圈的耳濡目染之下,小崛远州展现出了他的多才多艺,逐渐成为出色的诗人、歌者、书法家、茶师,后来还担任了德川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茶道师范。在茶艺界,他开创了“远州流”,在园林界,他开创了“借景式庭园”的新格局。


开山堂对面,就是著名枯山水名胜 - 鹤龟庭园。这是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小崛远州的作品,是江户初期枯山水的代表作。早期的枯山水,刚刚以白砂代替了水面,仍保留着庭园内的其他元素。

画面中心从左到右, 分别为龟岩、蓬莱和鹤岩。这一庭园是枯山水借景手法的标志性作品,以乔木灌木为背景,左侧借助了弁天池的池水和树林,中部借助了东照宫的围墙和拜殿的山脊,右侧借助了开山堂并引入了一条弧形的石阶,正面缀以佛塔、遥拜石,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景观。另外,打开方丈的推拉隔扇,又框出不同的画面,形成了多层次的景观。


蓬莱小景和遥拜东照宫的遥拜石。

庭园建成近四百年了,作为背景的树木已经长得高大粗壮了,树冠几乎完全遮住了东照宫的围墙和殿宇,只剩下了窄窄的一处缝隙。想来这一结果与小崛远州当初的设计还是很有差距的,现在已经显不出遥拜石的作用和意境了。


龟岩

由于庭园、方丈及周边都摆放了明显的禁止摄影的指示牌,所以没有拍下方丈的照片。借助网络上找到的照片了解一下。



鹤岩和小径。

庭园右侧的小径,营造出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为枯山水庭园增加了一份灵动。


金地院的著名古迹还包括小堀远州于宽永4年(1627年)设计建造的八窗席,位列京都三大名席之一(就是八窗茶室,德川幕府时代作品,重要文化财产)、桃山画坛巨匠长谷川等伯的代表作~画在八窗茶室内的襖绘(障壁画)“猿猴捉月图”、以心崇传从伏见桃山城遗址移建过来的方丈、方丈中由狞野探幽和狩野尚信所画的襖绘等。因为八窗茶室要上午十点半才开放,我们无缘得见。另外,门票上介绍说金地院还藏有宋徽宗皇帝(1082-1135)的御笔画溪阴小筑图和山水图,也未得见。


金地院通的北门。走出这扇门,就进入了南禅寺地界。

京都名刹南禅寺,一个谜一样的存在。

南禅寺是临济宗南禅寺派的大本山,全称是“瑞龙山 太平兴国南禅禅寺”。南禅寺始于镰仓后期的正应4年(1291年,对应中国的元朝),开山祖师无关普门(即东福寺的大明国师)受龟山上皇皈依,将其离宫改建成了南禅寺。


南禅寺中门

禅宗: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也称汉族佛教(以区别于汉传佛教),祖庭为嵩山少林寺,初祖是菩提达摩,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两宗。后世尊六祖惠能,以其所传南宗为主流。

中国临济宗:是南宗分出来的一大流派,“临济”二字,因唐朝的义玄禅师在河北正定(唐朝时称镇州)临济院宏法而来,临济院是其祖庭。临济宗后来分为杨岐派、黄龙派。国人熟知的“当头棒喝”一词,就源于临济宗的收徒考试,如果没能领会师傅当头一棒的禅意,就不能入列师门。

日本临济宗:1187年,日本僧人明庵荣西留学宋朝,将黄龙派引入日本,使临济宗在日本得到极大发展,京都建仁寺是日本临济宗的大本山。1246年中国僧人兰溪道隆东渡日本,又传来杨岐派禅法。20世纪80年代,日本临济宗信徒超过500万人。

无关普门:(1212-1291),日本僧人,曾经留学大宋十二年。

龟山上皇:(1249-1305,在位年限 1259-1275),龟山天皇退位后被尊为龟山上皇。作为天皇中首位皈依禅宗的法皇,曾亲撰愿文“禅林禅寺起愿事”,规定“日本最优秀的禅僧”为南禅寺住持,因此“南禅寺住持”成为超越法系、流派的最高禅僧的代名词。

南禅院:镰仓中期文永元年(1264年),龟山天皇因为喜爱东山这一带风光明媚,建造了离宫禅林寺殿。后来天皇皈依禅宗,在正应二年(1289年,当时是伏见天皇在位),在离宫出家为法皇,正应四年(1291年)舍离宫为禅寺,延请大明国师为开山。现存的南禅院是离宫遗迹,是当今南禅寺的发祥地。南禅院庭园保存了当时的离宫风貌,小巧、精致,是镰仓末期代表性的泉池回游式庭园,与天龙寺庭园、苔寺(即西芳寺)庭园并称为京都三大名胜庭园。此庭院深受龟山天皇的喜爱,死后部分遗骨就葬在南禅院东南角,现在为法皇御陵。南禅院建筑历史上曾多次被烧毁,现在的建筑是元禄十六年(1703年)再建的。院内安置有龟山法皇的御木像。


南禅寺三门有“天下龙门”之称,二层为“五凤楼”。这座三门位列日本三大门之列,明治32年(1899年)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


《迷宫的十字路》中的三门


三门初建于1296年,后经战火几次烧毁又重修。现在这座三门是宽永五年(1628年)藤堂高虎为悼念阵亡将士之灵而建,构造为五间三户二阶二重门,禅宗风格,高约22米,两侧设有上下楼的楼梯。


三门背面


宽永5年(1628年)佐久间胜供养的巨大石灯笼,六米多高,日本第一。


旁边的偏殿是售票处(拜观受付,也是游览三门的出入口。


三门门票:大人500日元,高中生400日元,中小学生300日元。

绝对值这个票价。


登上三门,京都景色尽收眼底。画面中央的远山位置上,可以看到为大文字烧而准备的“大”字火床。


放大来看,银阁寺上方山坡上,已经搭建起了大文字烧五山送火第一处的“大”字火床。



俯瞰旁边的天授庵


楼上一角的栏杆柱头



二层五凤楼内供奉着宝冠释迦牟尼坐像,两侧有胁侍月盖长者、善财童子,大殿左右为十六罗汉。殿内还供奉有德川家康、藤堂高虎的木制雕像及其宗室功臣牌位。天花板上的凤凰和天人彩绘,出自狩野探幽和土佐德佑之手。可惜殿内不准拍照。


传自中国的斗拱



楼上凉风阵阵,夏日酷暑之中很是舒畅。


俯瞰方丈庭园


眺望南禅寺法堂



大明国师即无关普门


书上说,天授庵内的一池白莲卓然脱俗。


因为天气太热,就没进去参观。后来在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寄存在京博的传世名宝”文物特展中,看到有展出的天授庵所蔵的无关普门披过的袈裟,而且是中国元代出品的,心中不免有一丝惆怅。南禅寺及其下属寺院都不可小觑啊。


南禅寺法堂历史上也多次毁建,现在的法堂是明治42年,即1909年再建的。


释迦牟尼居中,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分居左右。


在南禅寺的寺院群中,突兀地插进来一处罗马风格的红砖拱墙,这就是水路阁,明治时期,从滋贺县向京都输水的水槽,明治维新工业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拱墙后面的高坡上,就是南禅院,院内有龟山法皇的陵墓,葬有龟山法皇的部分灵骨。水路阁的突兀,体现出明治元年(1868年)颁布的“神佛分离令”给日本带来的废佛毁释运动的影响。在创建南禅寺的龟山法皇的陵墓旁大兴土木,截断风水,毁其根本,对佛教予以彻底地铲除和颠覆,从某种程度看其用心不可谓不阴险狠毒。可惜,现在很多日本人和绝大多数外国游客,并不了解这一段历史和其中的缘由。

水路阁是琵琶湖疏水工程的一部分,修建始于1885年,1890年竣工。琵琶湖疏水工程主要是利用琵琶湖和京都之间的高度差,通过隧洞和高架水槽,从滋贺县将琵琶湖(日本第一大淡水湖)的淡水输送到京都,在蹴上一带兴建了琵琶湖疏水枢纽工程,就近兴建了蹴上水电站,解决了京都的水荒,为京都带来了电力,保证并促进了京都纺织业机械化的发展,使电灯、电车和电器走进了平民百姓家。

蹴上水电站是日本第一座商用水电站,1889年开始建设,1891年开始发电,4500千瓦的功率,在兴建之时是亚洲发电量最高的,有点不可思议的是虽然已近130岁高龄,目前仍在正常运营。从这一点来看,蹴上水电站完全担得起明治工业化标志的名头。



水路阁现在是网红景点,出现在很多日本电影电视剧中,更多的是留在了游客的照片和记忆中。



水槽附近设置了围栏,标示处于维修中,阻止了我们进一步抵近考察和探索。





水路阁下面的石质道路上,有圆、三角、盾、正方等不同的图形标记,是五行?还是其他含义?





南禅院门票:大人500日元,高中生400日元,中小学生300日元


镰仓时代末期代表性的池泉回游式庭园。池塘后面林木掩映之处,就是龟山法皇的御陵,葬有龟山法皇部分灵骨。





南禅寺三大古迹之一的龙门瀑,目测大约一米高。瀑布顶部水池名曰曹源池,瀑布中部名曰蓬莱岛,瀑布下部的石头名曰心形岛。



在龟山法皇的御陵旁边,发现了大宋国渡来僧一山国师塔。牌匾上的文字和头衔,着实吓人:当山第三世住持,一山一宁禅师,御宇多天皇帝师。当时游览时不知其来历,回国后查询得知,这位一山国师是宋末元初的中国僧人,是元成宗敕命的访日使者。其圆寂之后,日本人给他冠以大宋国渡来僧的名头,估计是尊崇一山国师的佛学修为和对日本的巨大贡献,体现了日本尊崇唐宋,不愿提及两次元日战争的伤疤的心理。


一山一宁(1247—1317),宋末元初中国僧人,俗姓胡,号一山,法名一宁,临海县(今浙江台州地区临海市)城西白毛村人。自幼天台山出家,先后游学杭州、雁荡、宁波,成名于普陀山。他先修临济宗禅法,又学天台宗教义,后求教于多位大师,精研佛典,兼通儒、道、百家,善书法。

元朝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至元是忽必烈的年号),一宁出主昌国(舟山定海)祖印寺。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因愚溪如智禅师年事已高,他举荐一宁为昌国补陀山宝陀寺(今普陀山普济寺)的住持。大德二年(1298年),元成宗拟再派名僧为使,赴日以“通二国之好”。至元二十年(1283年)第一次出使日本未果的愚溪如智,以年事已高为由,力保一宁担任使者。于是元成宗敕宣慰使至宝陀寺,宣读宣慰使手书及僧录司官书,赐一宁金襕袈裟及“妙慈弘济大师”称号,为“江浙释教总统”,出使日本。


画面左侧是龟山法皇的御陵围墙

元大德三年(1299年),作为元朝正式使者的一宁,携弟子石梁仁恭和杭州径山寺僧人西涧子昙刚踏上九州博多的土地,就被当作元朝的间谍扣押。当时主政的镰仓幕府执权北条贞时将他们软禁在了伊豆国(今静冈县)的修禅寺。估计是一宁的佛学修为征服了日本僧众,日本朝野认可了一宁的禅师身份,并规劝北条贞时:“沙门者,福田也……在元国,元之福也。在我邦,我之福也”。贞时原本就崇奉禅宗,于是顺应众议,任命一宁为镰仓建长寺住持。三年后迁于镰仓圆觉寺,二年后又回建长寺,后曾一度出主镰仓净智寺。

一宁博学多才,精通诸子百家之学,同时精于书法。有人评价一宁的草书,为日本草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是镰仓时代日本书法的显著代表,一宁也被视为推动日本书法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

日本临济宗僧人虎关师练曾师从一宁,他在德治三年(1307年)时曾记载:“伏念堂上和尚(一宁)往已亥岁,自大元国来我和域,象驾侨寓于京师,京之士庶奔波瞻礼,腾沓系途,惟恐其后。公卿大臣未必悉倾于禅学,逮闻师之西来,皆曰大元名衲过于都下,我辈盍一偷眼其德貌乎!花轩玉骢,嘶惊輶驰,尽出于城郊,见者如堵,京洛一时之壮观也”。


日本正和二年(也就是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后宇多法皇下诏关东,邀请一宁入主京都南禅寺,担任南禅寺第三代住持。自此,一宁的临济禅法大行,朝廷官员、贵族及僧俗信徒等,纷纷前来参禅问道。后来一宁以年老多病,屡请退隐,乃潜遁越州。法皇特下书,慰谕使归。文保元年(1317年)。年已七十一岁的一宁遗书于后宇多法皇,留下了“横行一世,佛祖钦气,箭既离弦,虚空落地”的偈语,泊然而化。一宁死后,后宇多法皇赐谥“一山国师妙慈弘济大师”之号,简称“一山国师”。又敕将其灵塔建于南禅院内龟山上皇庙旁,并亲撰“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像赞,以示怀念之情。

1274年(日称文永之役)和1281年(日称弘安之役)两次元日战争之后,一宁的出使访日阐明了元朝想修复中日睦邻友好的意愿,结束了当时元日之间的战争状态。对于日本来讲,一宁不仅重开了元日和平之门,他留居日本近二十年,还为日本佛教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曾评论说:“来日之后,在镰仓、京都张法筵,前后凡二十年。上下之尊信极笃,所住之处,缙绅士庶之随喜者,门庭如市。其及于日本精神界之影响极著。弘安以来,几乎断绝之中国留学,所以能再盛者,全由一宁刺戟而成”。

一宁在日所传禅学法系,为古代日本禅宗二十四个流派之一,号“一山派”。主要弟子有龙山德见、雪村友梅、无著良缘、无相良真、无惑良钦、蒿山居中、东林友丘等。其中雪村友梅最为出名,门下约占一山派的八成。雪村友梅等人及他们的门徒雪溪支山、太清宗渭和太白真玄、万里集九、季琼真蕊等都是室町时期五山禅林中的活跃人物。这些人中有许多曾入元寻师求法,礼拜祖庭。归国后各化一方,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5年,来自中国的太虚法师、道阶法师、王一亭居士等二十二人,在日本参加东亚佛教大会之时,在一山国师塔旁边,为一山一宁建立的纪念碑。


南禅寺库里(库里是方丈的居所]



水路阁后面山上的寺院



方丈庭院门票:大人500日元,高中生400日元,中小学生300日元


方丈庭园的进出口在原先的厨房位置。进门后右手是一个茶室。


方丈庭院的出入囗开在原来的厨房位置。进门后右手是间茶室,室外是一组微缩景观。





江户时代初期,小崛远州设计建造的另一处枯山水代表作 ~ 南禅寺大方丈庭园。


这一组也称为老虎携子渡





小崛远州设计建造的小方丈庭园 - 如心庭



大方丈内景


六道庭



上午十一点前后,又是包场游园





南禅寺垣




员工制服的脖子后面印有一块豆腐的标记,特色十足。



丹后屋


早点到的话,不用预约也有位子。





点了两份各3090日元的豆腐套餐


东山的水质好,出产的豆腐格外软嫩细腻。用冰镇得冰冰凉,清淡爽口。


有预约的客人在此用餐







优美的庭园





第三处餐厅,适合晚餐赏景,中午未开放





门前商店里售卖的金平糖,京都特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