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天人合一景点拍照时,看到海湾对面山上有个很大的观音像,一问当地人原来是慈山寺,是李嘉诚先生出资16亿建做的一个寺庙(据说连日常运作共花了三十多亿),与国内的寺庙有很多不同,于是就决定去看看。
慈山寺是要预约才能进入的,程序是提前一个月上官网的预约网页(在百度可搜到)登记,国内人预约主要困难一是需要登记身份证号码前四位数,这是按香港身份证号码设计的,而国内身份证前四位只代表所在区域,并不适用。变通的办法是用自己的港澳通行证号前四位数字(不包括英文字母),我进寺时保安看了一下我的通行证,看到号码对就让进去了。困难二是需要登记联系电话,网页上填的是香港电话的格式,国内手机号是无法登记的,当然这难不到咱们,你也不用一根筋太老实,只要你上百度找香港电话号码,按格式自己发挥一下填上去就可以应付了,反正寺庙不会打电话核对的,预约成功会发一个邮件通知你。预约登记的时间是每天早上上八时,但热门的时段比如星期六,日或每天11:30那一场,往往8:02分就约满了,所以事先要准备好资料,预约的网页百度上有。
慈山寺位于香港新界区的大埔,离深圳比较近,可以从罗湖口岸过关,然后坐港铁到大埔墟站,再转20B,20C,20T小巴或75K大巴,据现场亲测,20C小巴是直达慈山寺的,最省事,但只有星期一至五每天上午四班去程车,下午12:00起(每半小时)六班回程车,但香港规定小巴限载14人,超了就要等半小时后下一班。20B,20T,75K都不到慈山寺,只到山脚公路,需要步行十至二十分钟上下山,但这些车的车次比较多,不用等很久就有车。
提前一个月预定了八月底的某天,场次是13:30,早上在八时从广州坐直通巴士经港珠澳大桥到香港的太子站,再坐地铁转东铁线到大埔墟站,下车后从A1出口经过隧道来到小巴总站,已经是13:00了,我们上了20B小巴,跟司机说要到慈山寺,因为香港小巴不报站的,乘客差不多到目的地时就喊司机在前面的站停,司机会挥一下手表示知道,否则是不会停站的。内地不懂粤语的旅客会有点困难,最好看着手机地图,到了就同司机讲慈山寺有下。我们坐的20B小巴从大埔墟出发,行驶了二十分钟后到了洞梓路与普门路交界的车站,
下车后沿着普门路向山上慢慢走十来分钟,到达慈山寺。
门口有保安查核参学编号和证件号码,对上了就可以进寺。如果要听导赏(就是有讲解员带着参观),则先到参学服务处登记集合,但每天只有10:30和14:30两场。我们进寺时是13:30,为了节约时间就不等导赏自己走了,沿着道路来到山门前的小广场,这里叫四大部洲,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吐露港广阔自然景色。
拾级而上进山门,门两旁有青铜铸成的金刚力士,门上牌匾写着“入解脱门”
进山门后又是一个广场,叫“欢喜地”,两旁有钟楼和鼓楼
前面的石阶之上是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弥勒菩萨,韦陀菩萨,四大天王。
从广场右边的小路下去,就是参学服务处,讲堂(每天10:00 11:45 14:00 16:00共四场放映展现慈山寺之美的3D电影),地藏殿,善生坊;善生坊每天13:30-16:30免费向参学者提供普洱茶和咖啡。坊内还有两个高高的书架,放着有关佛教的书籍,可以免费取回家阅读。
从小路回到天王殿,来到天王殿后面的大广场,四角各有一棵菩提树,广场正中是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药师佛,释迦摩尼佛,阿弥陀佛,两侧有十八罗汉坐像,殿后面有复制的敦煌壁画。
大雄宝殿右边是普门即观音殿,殿前有个圆形水池,池内活水作同心圆状流出,远望如镜,象征智慧观照。
殿内供奉如意轮观音,两侧排放着木桌,可以在上面抄写经文,在临摹的过程中放下心中的纷乱,放下自我,专注当下。
殿两旁各有一个取水池,可以在这里取木碗盛水,以水代香供奉观音。
殿后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名叫慈悲道,两侧有十八棵罗汉松树,道中有个大铜缸名叫千处应,参学者将盛着水的木碗捧到这里倒进缸里供奉观音。大道尽头是高台上洁白的观音圣像,有二十多层楼高,为全世界第二大的观音像,法相慈悲庄严,右手持智慧宝珠,左手持洒水净瓶,寓意无量法力庇佑众生。
观音像底座还有个佛教艺术博物馆,但16:00就关门,我们过了时间所以没有看。参观完毕后回到正门附近的停车场准备坐20T小巴回去,谁知车场已有近三十人在等车,前面说过香港小巴只载十四人,下一班车要等30分钟,于是我们决定步行下山,走到普门路口左边的小巴车站(公路上的小巴车次比较多),等了十五分钟后就有20B小巴了,顺利踏上归程。
如果你是信仰佛教或对佛教有兴趣的,慈山寺是值得你一去的,由于该寺实行人流限制,所以寺内人很少,也没有香烟燎绕,非常适合在此放松心情,去除杂念,细味发人深省的佛理,这里有很多地方让人细心欣赏。但如果你只把这当成网红打卡地去拍照发朋友圈的,就别去打扰这佛门清静地了。🙏🙏🙏
香港慈山寺参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