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道上走的时候,我感觉,阿拉木图旧旧的。
不仅在城市建设的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感,还有旧时光的停驻。
那些在现代城市中愈来愈少的,依旧是这里的日常。
日常到让我有点感动,想让更多人一起看看。
——致一面一日之缘的阿拉木图
知道阿斯塔纳航空是在做外高加索攻略期间,作为哈萨克斯坦的国航,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太多。
作为干货还是放在前面来说说吧。
现在首都阿斯塔纳已经更名为奴尔苏丹,但是航空公司的名字还是未变的。
经停地多为旧首都阿拉木图,以及新首都努尔苏丹,这几个地名加上航司放到微博搜一下,一众的迪玛希、迪玛希接机、飞机上可以听迪玛希果然是哈萨克斯坦代表性国民小哥哥!
出行前被打了预防针,南航已经不再选择,相比之下阿航的性价比就很高了。除了北京、西安等出发地外,价格最低的出发地在乌鲁木齐。行前买票突然降价到1400多人民币的单程,中转阿拉木图一日,相比其他已经很便宜,开心地拿下了。虽然从青岛飞乌鲁木齐就要1900
传闻中的斯坦国们签证难办,从2016年开始的针对中国人的入境72小时免签政策满足了很多人对于哈国的好奇。而免签政策也一延再延,现已开放到2019年12月31日。而今年哈萨克斯坦也开放了电子签证,材料不多,办理简单,如果想要深度游的话,之后一定会越来越方便。
如果购买机票,建议官网购买,中文页面,既可以选择座位和餐食,支付也支持信用卡,很方便。
@***
这次选择了乌鲁木齐机场出境,阿斯塔纳航空在T3有一小排的柜台,办理托运值机的时间为航班提前两小时,早去的话只能在机场干等。
如果选择72小时入境,在值机时一定要和工作人员说明,选择行李直达目的地(当然你想中转提取行李也是可以的),并且让工作人员登记你的护照名单。
如果选择72小时入境,在值机时一定要和工作人员说明,选择行李直达目的地(当然你想中转提取行李也是可以的),并且让工作人员登记你的护照名单。
如果选择72小时入境,在值机时一定要和工作人员说明,选择行李直达目的地(当然你想中转提取行李也是可以的),并且让工作人员登记你的护照名单。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如果没有提前登记,那么,等待你的就是……
1.费尽口舌跟中转机场工作人员交涉,不知可否进入
2.在非常非常小的转机处呆上整整一天!!!
非常感谢马蜂窝小伙伴的游记们,把入境要做的事、去的地方、甚至要说什么都列得非常详细,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这里结合自己的表格再说一下。
落地后跟随大部队进入入境大厅,不要先去入境处,而是先到右手边的transfer通道排队,跟窗口工作人员说“72hours tourist”,确认了姓名就会得到入境表格一张。之前查询有人说现在只会把表格给第一个人,但是我们四个同航班要入境的人全部人手一张拿到了表格。
拿到表格后,如果跟着往前走就去那个非常小的候机厅了,选择原路退出transfer通道,转身去左边的passport control排队。
递上表格,工作人员会给你一张小的入境卡。飞机上也会发放,可以提前填写。只填简单的姓名、国家、目的基本就可以,盖章通行,入境搞定。一定保存好,离境的时候还需要这张入境卡。
阿拉木图机场真的非常非常小,两层的空间,如有转机不建议提前太多到达。
因为没有免费接水区,而且阿拉木图机场安检是不管液体的,所以提前说一定买好水再离境,机场的自动贩卖机也还算正常价,但是安检完的离境候机处一瓶水要700坚戈,折合人民币15块,超贵!
机场有基础的餐厅、纪念品处等等,一层可以换汇、寄存行李。
汇率为1:54左右,接受人民币换汇。
简便算法是去掉两个0,乘2,得到的差不多是人民币。
行李寄存我一个大背包是1000坚戈,折合人民币20左右。
阿拉木图机场离市区并不远,大概18公里,好像没看到有夜班巴士,出租车基本是叫价的,之前看其他游记,到市区叫价通常在10000坚戈,人多可以选择吧。
因为不确定可以顺利入境,所以我们并没有提前订酒店,凌晨3点出去找酒店语言不通有点危险,那么只剩一条路——睡!机!场!
好在有慢慢的无线网,座椅也差不多够用,夏天的阿拉木图白天很长,5点多就会正常亮天,剩下的几个小时黑夜可以将就。但是还有一点不能将就!……
阿拉木图国!际!机!场!竟然是没有公用充电插座的,搜寻了整个机场两层我在此贴心给大家总结机场唯几的插座(需自备转换插头)。
1.一层厕所对面柱子下
2.一层右侧扶梯旁空调处?
3.二层右侧扶梯自动贩卖柜后
于是我选了坐自动贩卖柜旁边地上,机场大概也有很多人需要充电,于是在我走后他们蜂拥而上?!
早晨7点起来,化个妆坐公交去市区。
一层大门口的游客问讯处真的好用!柜台小姐姐会说英语,拿出地图给介绍了市区一些比较有名的景点,还会画出车站大体位置(这个太重要了!!)最后用不熟练的中文说欢迎来阿拉木图。】
机场门口的公交有3、79、92。92路对游客来说足够乘坐了。公交车长这样⬇
票价150坚戈/人。30分钟左右到达市区北面,其余景点可以步行到达。
下车车站叫做sayakhat,靠近地铁站RAIYMBEK BATYR,因为事先告诉了司机,所以司机师傅会停车提醒我们在此下车。
接近市区的时候靠近火车站,行车途中还会和火车并行一段,离得非常近。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也是中亚第一大城市。
在哈萨克语中,阿拉木图是“盛产苹果的地方”,所以阿拉木图也叫做苹果城。
作为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的城市历史算是比较悠久,也曾见证过历史。
1991年在这里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宣告了苏联的解体,而此后这里作为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国首都直到1997年迁都阿斯塔纳。
看地图才发现,其实阿拉木图离着新疆特别近,同属天山脚下,气候适宜,风景优美,饮食习惯也和新疆类似,是个特别适合居住的城市。
这样说可能有点夸张,但阿拉木图的城市建筑却是让我极为印象深刻。
不像我这次航班的最终目的地巴库那样,以城市中的现代化建筑闻名。
阿拉木图的建筑特色是融于生活的,在各种日常当中加入了一些让人心动的巧思。
日常的居民楼从色彩到纹样,赋予了建筑别样的生机。
作为中亚的游牧民族的哈萨克族保留了图腾文化,兼之伊斯兰教、东正教的宗教信仰,使得民族纹饰多样丰富。
菱形、回形、卷曲形,以雕、画、彩色玻璃等各种形式装饰在居民楼上,非常好看。
一栋楼的窗子甚至都会呈现不同的样式。
你能数清这栋楼有多少种窗子吗?
这座楼是我最喜欢的,对称的几何窗户也太可爱了。
连楼外的阳台都有设计,隐隐有点飞檐的味道。
凹凹凸凸让整座楼有了曲线。
近看,窗外的铁质防盗网都是圈圈圆圆的波点少女。
融于生活的民族艺术让我对这座城市好感直线up。
阿拉木图是座敬仰历史名人的城市,所以纪念性的道路、地标处处可见。加加林街、普希金街、果戈里街、列宁街、冼星海街等等。
第一个遇见的便是和附近地铁站、街道同名的,Monument to Raiymbek Batyr。
这座纪念雕像的主人公应该便是Raiymbek Batyr。
他的资料我查到比较少,只从别人的评价中得知他是哈萨克民族动荡时期的自由解放者,马背上的战士和指挥官。
还看到一条俄语写的有意思的评价,流传说Raimbek batyr告诉他的士兵,当他离开这个世界时,他的一只手会被举起来,而手指的方向便是埋葬他的地方。
位于城市正中心的纪念碑是当地人的精神信仰,会有当地人来此纪念并汲取力量。
向着纪念碑的后方远眺,那个方向便是雪山的方向。
还有隐隐可见的金色圆顶,是阿拉木图的中央清真寺。
金光闪闪的洋葱头其实是后来翻修过的,之前是天蓝色。
哈萨克斯坦作为多民族的国家,信仰也是多元的,以地标来说既有伊斯兰教清真寺,也有东正教的大教堂。
中央清真寺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清真寺,可同时容纳7000人进行礼拜,他的样子甚至被印在500坚戈的硬币上。
到一个城市来我总喜欢逛逛当地的菜市场,除了这是一个城市生活气息最浓郁的地方,还因为本身自己就是厨艺爱好者,喜欢看看当地的不同蔬果食材。
提起阿拉木图的市场,绿色大巴扎green bazar是值得来看看的。
绿色市场主要分了场内场外两个部分。
场外主要是小商品,鞋帽衣服、手机壳,就像我们常见的城市小商品一条街。
仔细看看,说不定背后标签写着made in 义乌。
在所有有镜子的地方自拍好像成了习惯,以后总结总结说不定也很壮观。
外场也会卖一些早餐面包、饮品、烤肉等等。
所以如果想要吃点什么,也可以在场外解决。
在这里买了一瓶当地饮料,从标签上可以看到是柠檬、青柠、薄荷组成的,加了薄荷的饮料,总有点喝牙膏的感觉。
进入中亚以来,香草开始在饮食中加重了比重,这里我说的不是甜蜜蜜冰激凌的狭义香草vanilla,而是广义的香草药herb。
关于这个我想在外高加索饮食篇中详细说,有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去给我加个油,嘿!
简单来说,越来越多莫名其妙的东西被加到饮和食当中,这里薄荷放到饮料里还算是正常的,在外高加索,我几乎没有吃到过不加香草的肉馅,也喝了各种类似茴香酸奶汤、龙蒿汽水之类的新世界饮品。
内场市场主要就是我们常见的,菜!市!场!啦!
蔬菜被码放得整整齐齐,可以极大满足处女座们的强迫症。
蔬菜类和我们这边常吃的大抵相同,颜色鲜艳的各种辣椒很有意思。
这种红红绿绿的我们之后经常会吃到,有时会出现在沙拉当中。
吃车厘子吃到饱一直是这次旅行中小伙伴向往的。
这家的价格算起来20出头,确实比起国内便宜很多啦~
各种各样的莓果也是市场水果区的主力呀。
成堆的树莓和小野莓在朋友圈一发又是激起千层浪,各路做蛋糕的妹子纷纷表示这是天堂!
500坚戈买了一袋子,不过成堆称的就没办法挑品质,有些还是有些烂和酸,胜在便宜,大口吃树莓有种土豪感。
市场中也买日常的厨房调味品和肉蛋菜,除了柜子橱窗中摆置着我们不熟悉的调味品,其他就如自家楼下的小铺子。
比较新奇的是市场中的果干区域,整齐的放盘中堆满了橙黄色系的果干、坚果等,而且之后去过的很多市场也见到很多。
就像新疆手抓饭要放葡萄干,我也吃过了杏干炖羊肉这样的搭配,可见各种干果也融入了当地的饮食当中。
可能是因为市场中虽有游客但是不多,高马尾的漂亮菇凉总是向我镜头这边看过来,可惜拍了几张都没有抓到正面,看来我还是缺少人像天赋
干果大哥是唯一捕捉到的正脸哈哈。
市场门口的水果小哥应该是最能搭讪游客的,叫住我们买他的石榴汁。
问一下价格1000坚戈不讲价,一小瓶看起来甜到忧伤,要我20块还是算啦!
出门碰到当地人买老奶奶调的饮品,连忙叫住奶奶比划着我们也要一杯一样的。
一边围观奶奶的动作一边琢磨出来,这应该是——奶!茶!
上学的时候,还流行着香港的丝袜奶茶,就算是加了咖啡的鸳鸯奶茶也就只要4块钱一杯,
而现在好像越来越少看到这样普通的平价奶茶。
先是奶粉调底,暖水瓶中装的竟是各种热茶,冲出这一杯。
记得应该是150坚戈一杯,折合人民币不到3块,哭辽!
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点糖,淡淡的但是很像减糖版阿萨姆,非常好喝。
唯一不足应该是太烫了。
奶奶你暖壶哪买的我也来一个?
拿起杯子被烫得哇哇叫,被奶奶叫回去教拿法,如下图⬇
于是一路举着鸡爪子抓着奶茶走......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路墩子解放双手。
因此继前天在马路牙子上蹲着吃兰州牛肉面、在火车站站着吃酿皮、昨天在咖啡店叫外卖吃羊肉抓饭,又解锁了在阿拉木图路墩子旁蹲着喝奶茶成就。
奶思!
路边广告牌的肯德基炸鸡桶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可真便宜,配上奶茶也一定不错。
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坐落于果戈里大街,阿拉木图的市区本就不大,如果按照游人常去的区域来说,这里是中心之地,也因为坐落着28勇士雕像、升天大教堂、民族音乐博物馆等景点,成为了市区当中的必打卡之处。
28勇士即潘菲洛夫近卫步兵师的28位勇士,二战时从哈萨克斯坦奔赴战场,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他们所在的316师拼死抗争德军坦克,用血肉之躯守护了莫斯科。最后28人全部牺牲,师长潘菲洛夫也死在战场上。
公园入口处的Bauyrzhan Momyshuly也是位前苏联英雄。
28勇士的纪念塑像坐落于公园的东侧。
为首的战士拿着手榴弹,张开双臂,作势欲扑。
雕塑不管是从侧面还是正面都显得极有张力。
“我们已无退路,因为莫斯科就在我们身后!”
就像电影中董存瑞的“为了新中国,前进!”
这句刻在雕塑底座上的口号在这里,已经成为当地人战斗精神的代名。
雕像左右两侧的纪念碑铭刻了1917-1920内战以及1941-1946苏联卫国战争两个时间点。
中部地面长形黑色大理石碑上是不熄灭的火焰以及花篮,纪念着战争中的牺牲者。
东侧广场上还能听到不知是背景音乐还是纪念影片中的战斗场面枪击声、战士们的呼叫声。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公园,身为外国人的我也有些触动,想来当地的小朋友如果春游也会组织来这里吧。
没有售卖展示纪念品、没有人要你买束花献过去,一切都是不能忘却的默默纪念。
虽是周末上午,公园却很安静,卖气球的阿姨手中飘起一片彩色的云,她也没有要求我们买一个。
彩云之下,坐了个老爷爷。
老爷爷的胡子精心打理过,尾稍的弧度像极了之前居民楼上看过的圈圈防盗网。
Where are you from?老爷爷笑嘻嘻地问。
China。我笑嘻嘻地答。
老爷爷没说什么,我正要走,他却开始演奏,演奏的不是刚才我不熟悉的曲子,竟是茉莉花。
旁边的年轻妈妈抱着小朋友随着音乐摆动身体。
这里也是热爱音乐的国度啊。
而音乐和微笑,没有巴别塔。
一曲结束,阳光洒下来,爷爷冲着我们笑,那意思,这首是送我们的。
突然感觉特美特浪漫,这大概是之后我想起阿拉木图时第一要想到的高光时刻了。
广场东侧的尽头绿顶小屋就是一座民族音乐博物馆。
票价500坚戈/人,不能使用相机拍照,只能用手机。
博物馆不大,但是品种比较齐全,从鼓、胡、琴到小小的弹拨乐器。
我基本是个音乐白痴,所以看不懂啥,就当感受民族氛围了,喜欢乐器的朋友应该会有更大的收获吧。
大木勺?
大陀螺?
emmm……嗯~ o(* ̄▽ ̄*)o?
在灾难中幸存的建筑总是被人冠以神奇的色彩,愈加崇拜。
阿拉木图升天大教堂便是其中的一个。
1911年,阿拉木图发生大地震,传闻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垮掉了,只有升天大教堂留了下来。是阿拉木图现存为数不多的沙皇时期建筑。
这座东正教堂坐落在潘菲洛夫公园的正中,是全世界第二高的木结构建筑,整座建筑的都没有使用一根钉子。
我们去的时候正式礼拜日,但没见有人进出便只在外面了。
广场上的鸽子成了拍照最佳道具。
卖鸽食的老人好悠闲,端坐遮阳伞下,并不推销。
鸽子们也不挑挑拣拣,给啥吃啥,不给也能扑棱扑棱飞,给你制造美丽的拍摄画面。
公园角落的观光小红车被小哥认认真真擦洗干净,不一会儿就带着小朋友们穿梭在鸽群当中。
我没去过俄罗斯,也没见过太多东正教堂。
但是多彩的冰激凌配色还是让我忍不住赞叹真好看!
整体建筑是黄色的,顶端尖顶是彩色的,红蓝绿的配色让人想到爱丽丝梦游仙境。
如果单看一个尖塔,像是童话中的小城堡。
这时如果穿一身洛丽塔的复古小裙子,合照一定很好看。
绕着教堂走,墙角碰到一只小鸽子。
叫它不动,扇风不飞,看它眼神,八成是自闭了。
上来合照一张,你真是不一样的烟火。
来阿拉木图之前,谁能想到全世界绿化率最高的是一个中亚城市呢?
这里的植被覆盖率超过70%。
所以走在阿拉木图的街道上,感觉总有惊喜。
不仅覆盖率高,而且树木高大。
阿拉木图的太阳很大,但是巨大的路边树木总能提供阴凉,走在其中就舒适多了。
看到一个说法是其他城市在路边种树,而阿拉木图在树丛中开辟道路。
边走便感叹生活在阿拉木图是一件幸福的事,绿化率高、居民楼好看,而且街头巷尾的小雕塑有着浓厚的艺术气息。
每个小区基本都配置了一个小公园供小朋友们玩耍。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街边小区竟然有很多配套了小喷泉。
我想阿拉木图的城市居民幸福感一定很高吧。
百度一下,结果2018全球城市幸福感没找到阿拉木图,查到青岛排第9……哎?当然我也很幸福啦!
喷泉旁的祖孙三人一起吃冰激凌。
阿拉木图的冰激凌比较便宜,查到马奶冰激凌本来很想吃却没有找到,不过我们在餐厅吃也不到10元一个球,也是浓郁好吃的。
在国外旅行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爷爷奶奶们丝毫不抗拒地享受冰激凌,在鹿儿岛时,隔壁桌的爷爷奶奶吃刨冰比我们还快,刷刷刷就见底了。
这在国内看却是不常见的,每天看养生节目的老人有的非温开水不喝,纵是吃冰激凌也少有坐在街头接受注目礼的吧,会被说老小孩。
查了几家餐厅吃早餐,位置都相差不远,就叫它们咖啡街吧,距离潘菲洛夫公园步行半个多小时。
找了这家My Cafe去吃brunch,慢慢悠悠一路过去,到达已经接近中午12点了。
这家早午餐只到12点,问了服务员小姐姐得到回答,当然还可以点的。
店里是我比较喜欢的那种风格,有点复古,有点工业。
中午12点,只坐了我们一桌。
看来这里的吃饭时间还是比国内要晚一些。
价位和国内类似,就摆盘和分量而言,感觉性价比还是蛮高的。
一份蘑菇欧姆蛋30人民币左右。首先,就是器具非常好看,摆盘也棒!
表面上看不出,其实里面加了非常多蘑菇和芝士,切开可以拉丝。
不足之处在于,咸!
这里的饮食已经开始口味偏重,不吃咸的话得提前告知下。
这份更精致啦。
烟熏三文鱼水波蛋土豆饼,搭配了蔬菜沙拉,50人民币左右。
切开溏心蛋的瞬间是所有食物摄影中我最喜欢拍的!
流淌的蛋黄泛着光泽非常有食欲,这份调味会更适中一些。
打底的土豆饼也还挺惊喜的。
餐后点了两球冰激凌,虽然不贵但是没想到上来分量十足,容器更甚。
巧克力的一球比较硬,从球面就能看出应该挖得比较辛苦。
可以吃到明显的巧克力碎,感受巧克力在口中化开的感觉。
味道是苦甜的,小伙伴非常喜欢。
我比较喜欢香草的一球,湿润无冰碴,可以看到明显的香草籽代表真材实料。
两球冰激凌结尾非常满足。
如果其他时间来可以试试正餐,试试酒。
漫步在附近的街道上,餐厅也多是cafe的形式,室外餐桌显得非常田园和安静。
如果你是社会主义风格和地铁控,那么我推荐你一定要试试阿拉木图的地铁,当你在街道上看到下图这样的通道,这就是地铁口啦。
其实阿拉木图地铁建设并不发达,仅修建就花了23年的时间。
目前只有9站一线,全程8.5km,为世界长度最短,车站最少的地铁。
但是每站都不同,有着精心设计的主题,被誉为世界最美15大地铁之一,所以打卡既有特色又不会太累。
阿拉木图的地图很多是南上北下的,我没仔细查过,不知道这跟古代中国地图的南上北下是否相关。
纵观地铁线路图,北起第二火车站(游记初的雕像处附近),南至共和广场,之后向西延伸。
可以说把游客常去的路串起来了。
另外,阿拉木图地铁可以选择进站在窗口买,也比较方便。
地铁采取单一票制,票价为80坚戈。
我们在咖啡街附近的ALMALY站上车,尝试了一站。
地铁站入口有自动售卖机可以买饮料,试了哈国格瓦斯和草莓水果茶。水果茶味道有点淡。
和所有前苏联国家一样,阿拉木图的地铁也是要用深深深来形容。电梯很快,要站稳。
我们所坐的这站Almaly又叫做苹果之父。
地铁内壁是花园古城风格的拼贴马赛克。
哈国花纹的对称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华丽的吊灯更增添了复古的感觉。
每个站台门洞都很深,真的很像防空洞了。
哈萨克斯坦的警察大盖帽真的相当大又扁平,和头部不成正比,显得有点可爱。
时间关系,我们只体验了一站。
到达的这站是以哈萨克斯坦文学家阿拜命名的阿拜站Abai。
比起苹果之父站,它显得要现代很多。
地铁站一段墙上刻着阿拜的画像和一些相关文字。
阿拜站的深度是最深的,过了百米,扶梯一眼望不到头,乘坐的时候有点时空穿越的感觉。
地铁站口的coca cola广告牌也是浓浓的复古感,好像真的穿越到上世纪90年代。
其实每站不同是我到达阿拜站才发现的,回来查找到了更多的资料,感觉每一站都有故事,早知道的话一定多坐几站!
每站特色直通车:@***16/0606/13/30967127_565492127.shtml
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Central State Museum of Hazakhstan位于城市的南端,我们从Abai地铁站下车再走到这里大约也要1公里,而且全是上坡,走得非常吃力。
最后几乎在共和广场附近的树荫长椅上实践“行百里者半九十”。
最终敌不过那句“来都来了”还是继续走了300米到达。
外观蓝色圆顶酷似清真寺,在阿拉木图的景点中,它算是占地很大的了。
票价500坚戈,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够你消磨一段时光。
对于这个国家博物馆我真是写得有点矛盾,放在上午或者下午推荐都不合适。
放在上午,看完可以一路下坡逛景点省力些,但馆藏展品真的无聊到让人失望,上午大好时光放在这里有些浪费。
放在下午,走到这里已经精疲力尽,虽然比起很多博物馆,它并不大,但还是逛到有“怎么还没有逛完”的感觉,看见椅子就去坐是我了!
总而言之,像是鸡架子。
如果有大把的时间,还是来看看,语言文字不通是看的不爽的主要理由。
其实内容还蛮多的,从负一楼的动植物标本到地上几层从历史、建筑等角度的介绍,还是可以看到点东西。
我虽没看过太多那种世界闻名的博物馆,但看到恐龙骨架都是纸板打印的,你应该懂这座博物馆的展品水平
馆内很多不能拍照,博物馆本身倒是还值得一拍。
内部的穹顶和楼梯,蜿蜒向上,层层走上去,小伙伴已经作国家领导人状挥手向我致意了。
好像每一个前苏联国家都有个共和国广场,阿拉木图的共和国广场同样是各种赛事、庆典、游行的举办地,各种有意义的日子都需要它的见证。
广场中心的“独立纪念碑”,是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并支持,在1999年修建的。纪念碑顶部为站在雪豹上的金色武士,是权力的象征。
我们去的时候,广场正在修缮,只可远观,所以并没有靠近去看附近的塑像以及手掌印。
因为离得远看得小,后来查阅资料才发现原来纪念碑高达28米,仅顶端的塑像就有6米高
共和广场前自然又是一大片喷泉,喷涌跃动间,纪念碑静静伫立。
共和广场的设计是中轴对称的,纪念碑、总统府位于正中,充满了社会主义的风格。
而同在轴上的总统府后侧的大楼却是有点超现实主义的,建筑顶端像是金字塔。
看到它的第一眼想到了朝鲜的著名烂尾柳京饭店。
结合着广场这边的卫星电视接收器来看,有种科幻片的感觉。
超现实主义大楼之后,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清晰地看到雪山。
其实阿拉木图的冰雪运动发展超级很好,麦迪奥雪山距离阿拉木图市只有18公里,位于外伊犁山麓阿拉套山上,海拔1691米。
这里从前苏联时代开始就发展了高山体育运动中心,冬季滑雪场也是游客必去之地。不过比较悲情的是,在冬季奥运会的申办上,阿拉木图连续输给了俄罗斯索契、韩国平昌,最近一次是北京和张家口。
从广场往北走,是连续的阶梯下坡,广场上绿茵下,坐着乘凉的当地人,还有成双成对的小鸽子。
在做哈萨克斯坦饮食攻略的时候,马肉就不断地跳出来。
后来我在阿塞拜疆碰到一群中国小伙伴,提起之前去了哈萨克斯坦,直接就被问“吃马肉了吗?”
马背上的哈萨克斯坦民族一点也不忌讳吃马肉,当地人说:“ 我们爱马,也爱吃马肉,几乎人人都吃,这一点也不矛盾”。
我真喜欢这句话,把自己代进去可以变成:“我属羊,也爱吃羊肉,这一点也不矛盾。”
Kishlak是我查到的一家评价不错的当地菜餐厅,距离共和广场步行可到,而且门口不远的公交站就有92路车可以直接坐回机场,作为最后一站很合适啦。
这家装修很有民族特色,从门口开始异域风情。
里面的装修和外面风格类似,室外座是那种可以盘腿上炕的靠垫式。
服务员小姐姐会说英语但是有很多表达不太清楚,所以祭出了看图点菜大法!
不过可惜的是感兴趣的饮品图片我俩都没看懂,她说是现榨果汁,我也不知道是啥,后来才发现是马奶和骆驼奶...还真挺想试试的。
好在我们点的饮品同样棒呆!
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饮品类似,所有当地菜馆的饮品栏通常都会出现这个homemade lemonade。
当你以为是自制柠檬味汽水的时候就大错特错啦,它们其实是一种自制的...糖浆饮料?
里面应该会加柠檬汁,但主要味道取决于口味的选择,就像这个我们选了浆果口味的。
价格好像是1080坚戈一札,甜甜的很好喝。
莫吉托价格与分量和柠檬水相同,里面不是冰块而是碎冰,柠檬和薄荷的量也足够,爽炸!当然也冻到牙疼。
主菜我们选了羊肉大烤串!上来已经是撸好装盘的大块肉,部分带皮带骨,啃得过瘾。
我选了番茄酱汁搭配,酸酸的很解腻。
看切面,肉烤得外焦里嫩,肉汁也丰富,和同伴一致评价今日最佳!
由于同伴不吃马肉
曲线救国,我们选了主食羊肉马肠抓饭。
马肠是哈萨克族最常见、最具特色的马肉制品。先把马的肠子洗净,然后将新鲜的马肉切成条,撒上盐、再加上味精和蒜泥,塞进肠衣里,把两端封住,放在小火上慢炖,几个小时之后就会浓香四溢。依据所用马肉部位的不同,马肠也分为好几种,还有纯瘦肉的、全肥肉的、半肥半瘦的。
我们这个,显然应该是半肥半瘦的,界限非常分明。
吃起来感觉和其他肉类也没有太多不同,比较有嚼劲,可能是因为调味又煮熟的缘故。
之前在日本熊本时也吃过马肉刺身和烤肉,不同部位油脂分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口感。
因为距离新疆很近,这份抓饭很合胃口,吃得太尽兴!
虽然是长粒米但也煮得软糯,和后来在外高加索吃的嚼到腮帮疼的一点不一样,配料的黄萝卜、羊肉也都很入味好吃。
这家看评价其实还有很多特色的东西我们没有肚子吃了,两人一共吃了150人民币左右,价位不错,地理位置也合适,推荐推荐!
我们转机只有一天,在市区连来带回逛了差不多12小时,所以选了一条从北至南的顺向路,游记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写的,阿拉木图的主要市区景点都集中在这条线上,走得也非常顺利。
如果只在阿拉木图呆一天的话我还是蛮推荐这条线的。
线路:从机场坐92路公交车到sayakhat站——逛纪念碑、中央清真寺——逛绿色大巴扎——去潘菲洛夫公园看升天大教堂、音乐博物馆和勇士纪念塑像——吃饭、坐地铁——逛中央博物馆——逛共和广场——吃饭、回机场。
如果要充分利用72小时政策呆满3天或者办理签证多日游的话,就可以考虑远一点的近郊景点。
1.市区的地铁、各种名人街打卡
2.坐缆车去kok tobe山,山上有饭店、动物园、观景台,可以俯瞰市区。
3.麦奥迪雪山的高山滑雪场。
4.阿拉木图雪山湖。
其实说起旅游,阿拉木图可玩的不多,到这里来旅游图什么呢?
大概是整座城市给人的那种舒适感吧。
阿拉木图,很想再见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