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号:火车🚉7:56北京—承德,住承德。第一站避暑山庄,第二站康熙大帝实景演出。
7月12号:一日游7点出发第一站憎帽山(7:20—8:30)、第二站魁星楼(8:40—9:30)、第三站小布达拉宫-行宫(10—13)、第四站避暑山庄(14—18)住承德。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
1961年3月4日,避暑山庄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七十二景
避暑山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
康熙朝定名的36景是:
烟波致爽、芝径云堤、 无暑清凉、延薰山馆、 水芳岩秀、万壑松风 、松鹤清樾、云山胜地、 四面云山、北枕双峰、 西岭晨霞、锤峰落照、 南山积雪、梨花伴月、 曲水荷香、风泉清听、 濠濮间想、天宇咸畅、 暖流暄波、泉源石壁、 青枫绿屿、莺啭乔木、 香远益清、金莲映日、 远近泉声、云帆月舫、 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 石矶观鱼、镜水云岑 、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
丽正门、 勤政殿、松鹤斋、 如意湖、青雀舫、 绮望楼、驯鹿坡、 水心榭、颐志堂、 畅远台、静好堂、 冷香亭、采菱渡 、观莲所、清晖亭、 般若相、沧浪屿 、一片云、萍香泮、 万树园、试马埭 、嘉树轩、乐成阁、 宿云檐、澄观斋 、翠云岩、罨画窗、 凌太虚、千尺雪 、宁静斋、玉琴轩、 临芳墅、知鱼矾 、涌翠岩、素尚斋 、永恬居。
松鹤斋
康熙时,皇太后来避暑山庄,居住在西峪的松鹤清樾。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在正宫东面另建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题名松鹤斋,以供皇太后居住。当年,松鹤斋内“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庭院中还有驯鹿悠游其间。绥成殿后依次有照房十五间,门殿三间,大殿七间名为乐寿堂,后改名为悦性居,是皇太后的寝宫。绥成殿、十五间照房、门殿建筑早已无存。乐寿堂仅剩基址,1998年复建。
正宫
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正宫建于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修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新修缮,改建,占地1万平方米。包括九进院落,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组成。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区;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生活区。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都在这里举行。
东宫
在松鹤斋的东面,地势比正宫和松鹤斋低。东宫的前面宫墙上另辟大门,称德汇门,为重台城门,形制与丽正门相仿。进入德汇门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门殿七间、正殿十一间、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殿。1945年,日军入侵承德,为庆祝胜利将东宫烧毁。现仅存基址。其中清音阁俗称大戏楼。与现存故宫畅音阁、颐和园中德和园大戏楼形式相近。阁高三层,外观雄伟。
万壑松风殿
万壑松风的主殿。康熙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官吏,批阅奏章,读书写字。1722年,康熙发现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之第四子弘历(乾隆帝)聪明伶俐,十分喜爱,于是传旨,命将弘历送入宫中。这年的夏天,弘历由父母带领,随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康熙将避暑山庄的侧堂“万壑松风”赐给弘历居住,平时进宴或批阅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诲。弘历继位后,将这座殿宇题名为纪恩堂。乾隆三十年,乾隆写《避暑山庄纪恩堂记》,纪念康熙皇帝对他的眷顾养育之恩。
烟波致爽殿
烟波致爽殿:万岁照房北行过门殿,再北有殿七楹,进深两间,名烟波致爽,是正宫后寝部分的主殿,也是清帝在山庄的寝宫。并列为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首。
外八庙
在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共有11座寺院。因分属8座寺庙管辖,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承德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这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诸蒙古王公为庆贺康熙帝60寿辰,上书“奏请”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围建一寺院作庆寿盛会之所。康熙帝欣然“恩准”,遂建造了溥仁、溥善二寺。溥善寺早已荒废,溥仁寺便成康熙年间仅存的庙宇,更是珍贵。溥通普,普遍、广大意,有皇帝深仁厚爱普及天下之意。于是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67年间,康熙、乾隆两帝在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外围陆续建造了11座大型寺庙,因其中8调有朝廷派驻喇嘛,享有“俸银”,且在京师之外,故称外八庙。现存7座在避暑山庄正北相隔狮子沟,自东而西有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庙像一颗颗星星环避暑山庄而建,呈烘云托月之势,象征着边疆各族人民和清中央政权的关系,表现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布达拉·行宫
布达拉·行宫景区坐落于避暑山庄正北狮子岭南麓,占地25.79万平方米。景区由皇家寺庙群中的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组成,两座寺庙先后修建于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因仿拉萨布达拉宫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俗称小布达拉宫和班禅行宫。布达拉·行宫景区为两座汉藏结合式寺庙,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庄严 。
普宁寺
普宁寺景区坐落于避暑山庄东北部武烈河畔,占地5.78万平方米。景区由皇家寺庙群中的普宁寺和普佑寺组成,两座寺庙先后修建于1755年(乾隆二十年),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取普天之下安宁、保佑天下众生之意。普宁寺内供奉有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普佑寺是喇嘛研习佛教理论典籍的经学院。这里僧侣云集,香火旺盛,是北方最大的佛教圣地。
磬锤峰
磬锤峰景区坐落于避暑山庄东部,武烈河东岸,占地4005万平方米。景区由皇家寺庙群中的普乐寺、安远庙及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组成。两座寺庙先后建于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磬锤峰形成于大约300万年前。景区内普乐寺取普天同乐之意,普乐寺主体建筑旭光阁内供欢喜佛——上乐王佛。磬锤峰与普乐寺构成了藏传佛教中的密宗境界。
僧帽山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南部,状似僧帽,故名僧冠峰。海拔650 米,相对标高300米,山势险峻,怪石嶙峋,因山似僧帽,清帝乾隆题名:“僧冠峰”。
关于僧帽山的传说:
传说热河奇峰怪石上仙草神药丛生,凡人采食长生不老。唐僧闻之大喜,派降龙罗汉来热河经管仙草神药,以普救丛生。罗汉领法旨就带领两个小罗汉来热河看管,浇水采药十分认真。 有一天其师弟伏虎罗汉来此,在饮酒时伏虎罗汉言道:“你我在上界享的神仙之乐,现在让你下界在此养花种草,为弟心中不平。”此后,降龙罗汉便终日饮酒作乐,昏睡不醒,两个罗汉也开始偷懒饮酒,不去过问仙草神药之事。
时间一久,仙草枯萎,神药荒芜,加上小魔小妖偷盗,草药所剩无几。一日斗战胜佛孙悟空云游此地,在空中就闻到一股酒气,不由向下观望,只见降龙罗汉酒醉坐在河边呼呼大睡,旁边两个小罗汉也是烂醉如泥,相扶而坐,身周是杯盘狼藉。悟空按下云头大喝一声不见动静,又喝一声,三人仍无反应,悟空又气又笑,顽皮心起,就从武列河抓了一把河泥糊到了三人的脸上,把嘴眼全都封上了,也不见醒来,就到各山观望,只见仙草神药竟然枯萎,被盗所剩无几,心中大怒,便一个筋斗云回到佛国,禀明师傅。唐僧听了,急映八宝金身罗汉下界查看。
金身罗汉奉命下界,来到武烈河旁,见降龙罗汉等三人是满脸泥污,面目不分,依然大醉昏睡,就到各山巡视一遍,一看天桥山上的万年蟠桃、棒槌山上的千年桑萁、鸡冠山上的金色蘑菇、双塔山上的七叶韭菜、元宝山上的九叶灵芝、朝阳洞里的不死仙药等仙草神药都已经枯萎,不由勃然大怒,手指一点,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不但下界凡间被吹得天昏地暗,就是佛国也未幸免,连唐僧的帽子也被吹了下来。狂风过后,降龙罗汉小和尚变成了石头。 八宝金身罗汉正要把唐僧帽子拾回,此时唐僧也已来到,便说道:“不要往回捡了,就放在降龙罗汉南边的高山上吧,以警示他们不要懒惰,把这些山管理好,以造百姓。”
这样,唐僧的帽子就永远留在了承德,成为全市的最高山峰,人们为感谢唐僧爱民之意就把这座山叫做僧帽山了。
承德魁星楼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建筑之一,魁星是汉族神话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承德魁星楼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创建于公元1828年。当时的承德知府(地方官的名称)海忠为祈求他所管辖的地方文化昌盛,兴建了这一供奉道教神仙“魁星神”的道观。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魁星神能保佑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成功。20世纪之前,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这一类建筑。 承德魁星楼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观,也是该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这里定期举办大型道场和庙会,前来朝拜的人很多。 现在承德魁星楼建筑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依山势而建,自上而下依次为楼、廊、殿、阁、苑,呈现独特的道教建筑风格。主楼修建在山顶上,气势宏伟,里面供奉着魁星神;山腰处有碑廊,保存着大量古代碑刻以及木雕情景画等艺术品;再下面是荣仕和乐真两座大殿,供奉这一系列道教神仙;最下面的门殿还有大型道教护法神张天师等系列壁画,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灿烂的汉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坐落在承德市区南部半壁山之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境内二级独立景点。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
原楼立于半壁山之巅,是一座三间硬山布泥瓦殿,由于年久失修而毁。新建成的魁星楼位于原址半壁山上,占地一百余亩,其建筑规模比原楼要大出许多,又增添了许多富有文化内涵的新内容。整组建筑色彩绚丽,宏伟壮观,依山就势,错落有致。 魁星楼主要观赏景点分布在广场苑区、宫殿区、园林绿化区内:有龙门、中斗宫、七十二福地、荣仕乐真殿、弘文殿、魁星主楼、承天台、聪明泉、环山栈道等。其中荣仕乐真殿为东西配殿,分别供奉“寿、喜、乐、合”和“福、禄、财、安”八尊神像,彩绘形象,雕制精美,别具一格。弘文殿为景内一组重要建筑,由正面碑廊与两侧爬山走廊巧妙连接而成。殿内选录了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名人68位,选其一生中精华一点,以图像及简要成就刻于碑上,碑刻上方还有仿红木大型情景木雕画,记录我国古代“悬梁苦读”,“凿壁借光”等刻苦读书的典范11例。殿内还有魁星文化特色碑16块。整组雕刻构成一幅启迪后人,激发进取,光彩照人的历史画卷。魁星主楼,供奉魁星像,取独占鳌头之上欲点明榜首的一瞬。
现状
新开发的魁星楼风景区位于承德市区南部半壁山之巅。周围800米围墙由虎皮墙石,青砖砌成雉堞,顺山崖蜿蜒,似一条巨龙与主楼相掩相映,增强了景观气势。主景区由数组仿青建筑组成,占地规模比原址要大出数十倍,又增添了许多富有文化内涵的新景观。整组建筑色彩斑斓,宏伟壮观。
弘文殿为景内一组重要建筑,由正面碑廊与两侧爬山走廊巧妙连接而成。殿内选录了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名人68位,选其一生中精华一点,以图像及简要成就刻于碑上,碑刻上方还有仿红木大型情景木雕画,记录我国古代“悬梁苦读”,“凿壁借光”等刻苦读书的典范11例。殿内还有魁星文化特色碑16块。整组雕刻构成一幅启迪后人,激发进取,光彩照人的历史画卷。
景区内美化绿化别具风格,于道教民俗氛围相融相衬。有独立成园的芍药园,樱桃园,枣园、香春园、红果园等果木园林区,春夏秋三季游客即可赏花看景又可品尝时令鲜果。
半壁山上有泉水涌出,相传为聪明泉。清水常注,清凉爽口,满而不溢,泉水一侧半壁山临流险峻,其崖边铁锁结链筑成百余米临崖栈道。环半壁山顶依式置七盏石制星灯,似乎讲述着北斗七星的信仰和传说。
景区内还设有供游客用餐,供游人小憩的木屋及娱乐等服务设施。每年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均举行法会、庙会等大型活动。魁星楼现为承德市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每逢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均举行法会、庙会等大型活动。同时,它是全市唯一夜间开放的景点,每逢入夜,万盏齐明,灯火辉煌,如琼楼玉宇一般。
门票价格:30元
建议游玩时长:建议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