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游记的时候距离当时的旅行已经过去2-3年了,算是彻头彻尾的回忆录吧。这期间属于那种一有机会就往外跑的类型,哪怕只有2-3天也一定要出去一趟!所以这期间,基本上我的状态不是在旅行途中,就是在计划下一次旅行实施过程中。所以懒散了,一直静不下心来写游记了。直到2019.5月底开始,因为工作的关系,从5月到11月期间不会再有蠢蠢欲动、说走就走的机会了,所以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写写游记了,总结总结这两年来的心路历程。因为我每次旅行回来都会记录当时的行程路线以及总体消费,所以这些游记都是凭着记录回忆出来的。这种回忆录形式肯定不如每次旅行回来即可总结来的记忆犹新。无论如何,写游记的目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总结总结,也趁着这机 会晒 晒在电脑了沉淀许久的照片,顺便思考思考自己接下来需要什么样的旅行吧。
在端午节来临之前,有机会下夜班连休2天,以我的性格哪能轻易浪费这大好时光呢!于是马上计划出了周边承德的2日自由行。初次来承德主要就是看看市区的避暑山庄、外八庙,还有附近的棒槌山,行程不算紧凑,安排两日恰到好处。远一点的双塔山、雾灵山这次没去。
从天津到承德有普速列车,不过时间比较长,单程要4-5个小时,没有高铁,回来时晚上出发,凌晨3-4点回到天津。
D0 天津站乘K7767次列车前往承德,在承德火车站乘7路公交车到火神庙附近住宿;
D1 上午:普陀宗乘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下午:承德避暑山庄(宫区、山区、湖区、平原区);傍晚沿武烈河散步
D2 上午:普宁寺、普佑寺;中午:磬锤峰;下午:普乐寺、安远庙;傍晚:火神庙、热河文庙、城隍庙;临回程前看武烈河(承德大桥-武烈河大桥段)夜景;晚上从承德火车站乘K7758次列车回天津
下面正式开始游记:
上午下夜班后回家简单收拾行李准备出发,下午从天津站乘火车晚上7点多到达承德站。承德现在不通高铁,从北京或者天津都有到承德的普速列车,不过时间比较长,要4-5个小时,但是也比自驾方便不少。个人觉得如果遇到交通不便的景区景点,与其自驾游,不如到了当地包一辆车来的划算,不用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驾驶上,也省去了过路费和大把时间。
晚上到达承德火车站,从火车站乘坐7路公交车来到火神庙附近的住宿区,承德市区不大,城区主要是沿着武烈河建城的,这点有些像延安。所以承德市中心就是丽正门附近的这一小片区域,在网上查到了这里有一家热河故事青年旅舍,于是果断选择住在这里。
连续在这里住了两晚,环境不错,有独立卫生间,由于是端午节前的淡季,住宿的两晚就只有我一个人。
转天一早出发,拍了张旅舍的外景,色调简约时尚,不错。
一早从火神庙乘118路公交车来到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普陀宗乘之庙。承德市区真的很小,一早到这里还不到8点,景区还没开门,在附近随便逛逛。
普陀宗乘之庙的大门。
普陀宗乘之庙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宏大者,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他母亲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
各式白塔
琉璃牌坊
远处的主体建筑-大红台
登高远望,远处就是避暑山庄山区部分。
主体建筑大红台,气势不凡,如果到了布达拉宫,建筑肯定更加壮观!
站在此处远望视野开阔。
在大红台前的广场上拍了不少照片
仰望此建筑,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走进里面继续看
大红台内部的万法归一殿
金灿灿的顶
从侧面看,配合着阳光,建筑立体感十足。
洛伽胜境殿
白塔
外围的一圈城墙
参观过普陀宗乘之庙,步行来到紧邻其东面的须弥福寿之庙,这两处景点是联票。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长途跋涉2万余里历经13个月来到承德。乾隆帝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所以,此庙又称“班禅行宫”。
“须弥山”,藏语名“扎会”,是介居住的吉祥之地;“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那样多福多寿。
琉璃牌坊
主体建筑-大红台,相比普陀宗乘之庙的大红台,规模要小。
穿过主体建筑继续往北上到一处小山坡上
中轴线北面的琉璃万寿塔
回到主体建筑大红台周边再看看
主殿妙高庄严殿,象微黄教始祖宗喀巴成佛的佛境,是班禅六世在此居住时讲经的地方。
妙高殿三层上下贯通,重檐攒尖屋顶,上覆铜制鎏金鱼鳞瓦,角脊下面做成龙头形,脊身波状,匍匐金龙两条,一只朝上,一只朝下,每条重量都在一吨以上。
妙高殿屋上八条金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金光闪烁,活龙活现,大有跨空欲跃之势。大殿与群楼形成全封闭内院。
殿顶的金龙配合着周边景色,可以营造出不一样的效果
从侧面看须弥福寿之庙的大红台
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紧挨着,门票是联票,两者东西相距也就是几百米,有电瓶车可以坐,不过走过去也就几分钟。两庙规模都不算大,主题价值都是大红台,参观下来一个上午足够。
在路边等公交,乘118路回到承德市区,直接来到了承德避暑山庄的南大门-丽正门。看过《打狗棍》的朋友们一定对丽正门不陌生,而承德之前也一直被称为热河,所以次游记称为“热河记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承德避暑山庄名气不小,估计没几个人不知道的把。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都是它的头衔。特别是“中国四大名园”,早就有耳闻(其他三处: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整个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
从丽正门进去就是宫殿区,宫殿区是清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建筑风格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正宫现辟为博物馆,陈列清代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正宫区藏有珍贵文物2万余件。“烟波致爽”殿是一座五开间平房。在这里主要是看建筑。
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
陈列的一些西洋钟表
四知书屋
烟波致爽殿
云山胜地
云山胜地在宫殿区的正北门,从这里出去,西面是山区部分,东面是湖区和平原区。
整个避暑山庄山区部分很大,要乘车游,出宫殿区有环山游的电瓶车,50元/人,需要注意,参观避暑山庄山区部分出行前要关注官网,每年的一些时段,因为森林防火的原因,山区部分是不能参观的。
环山游的电瓶车人满发车,会停固定的几处景点,游客可以下来参观,然后继续乘车到下一处景点。
这里地图上的蓝色线路就是环山游的车行线路图
买好环山游车票,很快就凑好一车人出发了。
环山游第一站-四面云山亭,就是在亭子上看看周围的景色。
第二站-二马道,站在山区部分的围墙上可以远观“小布达拉宫”,视野很好!正是在这里收获了此次承德行最好的几张照片,也正是这处景点让我觉得车游避暑山庄山区部分还是相当值得的!
第三站,具体名字忘记了,就是一处园林景观。
拉近看,远处左上角的是承德的地标-棒槌峰,进处的舍利塔位于山庄内靠东的位置。
环山游算上乘车和几处景点的参观,整体用时大约50分钟左右,个人觉得,如果是第一次来避暑山庄,天气晴好的时候建议还是要乘车游览一下山区部分。
山区部分游览后回到出发点,开始游览湖区、平原区部分,这个区域也是景点最密集的区域。
特别喜欢此处景观
“晴霄虹亘”,四字概况了多少内涵,而且名字取得相当诗意,感慨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啊!
文园狮子林,仿照苏州狮子林而建的。
月色江声
静寄山房
湖边的冷香亭,名称具体出自哪一典故,还望朋友们指点。
登上假山上的此处阁楼看看远景
热河泉
正值承德的晚春,园中的芍药盛放中,意想不到啊,此时我们天津的芍药早就谢了,说明承德这里和天津的温差不小啊。
“苹香沜”,此处何解?还望有识之士悉心指点,多谢!
沿着湖北面走半圈
烟雨楼,应该是避暑山庄里面最有名的建筑了吧!
来到烟雨楼前
此处不可不留影啊
清杨书屋
无暑清凉
延薰山馆
湖边的知鱼矶
往西北方向走,想去看看文津阁,一路上绿野葱葱
试马埭,同样求解
文津阁,营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筑的浙江“天一阁”。外观为两层,实际是三层,阁中辟一暗层,这样阳光不能直射到藏书库。室内油漆彩画也很考究,深绿色的柱子,蓝色封套卷册,白色的书端,都以冷色为主,给人以宁静的气氛。暗层全用楠木造壁,能防虫蛀,是藏书之处。
文津阁东北有水门与山庄水系相通,阁前池水清澈,人在阁前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见池中有一弯新月,随波晃动,而天空却是艳阳高照。 原来这是造园家在池南的假山上,开出一个半圆形如上弦月的缝隙,利用光线,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构成“日月同辉”的奇特景观。水池南岸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假山,怪石嶙峋,气势雄浑。
来到东面,一大片蒙古包
这片牡丹园的芍药盛放中
永佑寺
看过舍利宝塔,来到南面赏芍药
还是最喜欢粉嫩的白芍药,清雅脱俗。
至此,避暑山庄的宫殿区、山区、湖区和平原区这四个部分都看了一遍,算是个全景游了吧!
进入5月份,北方的白昼时间越来越长,看过了避暑山庄,看时间尚早,从东门乘坐6路公交车来到武烈河畔,沿河步行一段。
这季节应该是枯水季节,武烈河的部分河床都裸露出来了。
河边的这处高石是魁星楼景区,因为时间原因,此次2日游没去这里。
过武烈河大桥,来到河东岸,往北继续步行
日落天黑前又回到了市中心,晚上承德貌似没什么可以逛的地方,在市中心的一处小巷子里解决了晚餐,很早回去睡觉了。
承德第二天的任务是外八庙中的其他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处和磬锤峰。
一早先来到市中心的大圆盘这里,圆盘中心是康熙大帝的雕塑
一早从附近的“火神庙”公交车站乘坐6路公交车来到普宁寺。
普宁寺是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的一座汉藏结合寺庙。
普宁寺是一座典型的汉藏合璧式的寺庙。整座寺庙平面布局严谨,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汉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布局(伽蓝,即寺庙。七堂一般是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建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后半部是藏式形式,是仿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的曼陀罗,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便供奉在主体建筑大乘之阁中。
寺院主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对称地分列两边。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双层歇山式,称为“九脊十龙”殿,内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像,壁画环绕。前后两座主体建筑均建在1.4米高的石砌须弥台基之上,殿前的月台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杆环绕,台阶中央辅有石雕艺术精品“云龙石陛”,四角有叫“螭”的龙头。寺庙中有“金龙和玺”与“六字真言和玺”彩画。
普宁寺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军队平定了准噶尔蒙古台吉达瓦齐叛乱。冬十月,厄鲁特蒙古四部来避暑山庄朝觐乾隆皇帝,为纪念这次会盟,乾隆仿照康熙与喀尔喀蒙古会盟建立多伦汇宗寺先例,清政府依照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了这座喇嘛寺。
千手千眼观音像就在这阁楼中
藏族建筑中的白塔元素
后半部分的藏风建筑
汉藏建筑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为通过宗教渠道加强内地与蒙藏地区的联系,提高喇嘛文化素质,清廷于乾隆二十五年(176o年)在普宁寺东建立了喇嘛诵经的札仓(即寺院的附属经学院),此经院即成为后来的普佑寺。
普佑寺由普宁寺住持代管,宗教生活附属于普宁寺。乾隆时期,普佑寺设“四学”,相当于现今的系,开讲显宗经学、密宗经学、历算学和医药学。
普佑寺是承德外八庙喇嘛的"经学院"(藏语称扎仓)。学习内容分为显宗、密宗、医学、历算四大部分。
这里不但培养外八庙的喇嘛,蒙古各部的喇嘛也选送到这里学经。学经费用全部由清政府提供。当时,这里不仅是喇嘛云集研习佛教经典、理论的 经学院,也是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普佑寺大部分建筑毁于火灾,这里就是一处遗址,只能看到地基
普宁寺、普佑寺参观2-3个小时足够。
回到当时下车的公交站,乘坐6路公交加一段步行,来到武烈河东岸。接下来一个下午主要是看磬锤峰和周边的普乐寺、安远庙。
磬锤峰本身不高,规模也不大,主要是看山上的那块石头。
从景区入口处可以乘坐缆车上山。
缆车看着就很简陋,不过这里上下落差不大,缆车速度也不快,也不会让游客感觉害怕。
远处的圆形建筑是普乐寺,下山的路上会路过,到时候再参观。
远观“大棒槌”
下缆车,沿着山脊走一小段路。
“棒槌”近在咫尺了,真的很形象。
这一次观景台视野不错!
周围的栏杆都很矮小啊,远处白线之外是不让游客进去的,不过由于通过太容易,我也跟着人流跑到了“棒槌”底下了。
“蛤蟆石”
“棒槌”和“蛤蟆”的合影照
下山的路上就路过普乐寺。
普乐寺始建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全寺建筑为汉藏结合式,西部依照汉族寺庙样式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配殿、正殿组成。东部为藏式城建筑。主体建筑旭光阁,重檐圆顶,类似北京天坛祈年殿,阁内顶部置圆形藻井,龙凤图案,龙凤藻井中心雕金龙戏珠。藻井采用层层收缩的三层重翘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雕工精细,金光闪闪,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围绕主殿的喇嘛塔
“小号的天坛祈年殿”
内部的藻井是这里的最大看点
普乐寺很快就看了一圈,还因为阵雨在里面歇歇脚。
继续下山,下一站-安远庙
顺着地图导航,很快走到了安远庙。
安远庙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仿新疆伊犁河北岸的固尔扎庙规则修建。
在外八庙中,安远庙的建筑与规模,远比不上其它寺庙高大雄伟,但它完全打破了汉式寺庙坐北朝南的“伽蓝七堂”的传统建筑布局。在风格上明显保留原固尔扎庙的民族风格,其中巧妙地融进了汉、藏民族的建筑精华,从而使整个庙宇从布局、外观和建筑上,都别具一格,引人瞩目。
主体建筑-普度殿
为使安远庙避免再像伊犁固尔扎庙毁于战火的厄运,在普度殿顶用了黑色琉璃瓦,寄托了人们免受战火之苦的美好愿望。
至此,承德的避暑山庄和周围的外八庙基本上看的差不多了。
时间还早,回到市区随便走走逛逛。
乘坐28路公交车回到市中心
热河文庙,在外面看看
城隍庙
这办公建筑风格别致
又走回到热河文庙
进到小路里,墙那面就是避暑山庄内部了
走回到丽正门
在附近买点冷饮补充补充水份
整个承德的2日行程基本差不多了,订的是晚上八点的返程车票,去青年旅舍拿行李,在乘火车前正好有时间在武烈河边看看夜景。
武烈河大桥夜景挺时尚啊
来到承德火车站
从承德火车站乘火车返回天津。
利用两个整天时间基本上把承德市区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以及磬锤峰都游了。整个承德的景区规模都不大,所以说,利用2日走下来,整体行程也不算紧凑,算是个休闲游吧!
其实承德的远郊也是很值得一游的,比如双塔山、雾灵山、金山岭长城等等,不过公共交通不方便,以后有时间再详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