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览中世纪】--波兰 波罗的海三国情景记

作者:旅游大叔 显示图片

在整个欧洲板块中,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只能算小众的旅游目的地。
它们地处欧洲的中心,饱受世界大战的创伤。
他们是一群倔强的民族,这里仍然保存了中世纪颇具特色的建筑和景观。
                                                                                                                                    ------旅游大叔
                                                                                                                              


去了近70个国家之后,开始关注这些国家了。对于东欧的这四个国家,去过的朋友并不多,他们对于这四国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说好的称它们为欧洲明珠,道不好的似乎把它说的根本不值得一去。

那么,这四国究竟如何呢?
波兰:当二战的硝烟渐渐散去,我们依然能看到时尚的中世纪和倔强的民族!
立陶宛:天主教、基督教、路德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各种宗教的汇集地。
拉脱维亚:中世纪的宫廷城堡
爱沙尼亚:波罗的海的童话世界

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每个国家的特色,也就不会每天看一模一样的“宫堡尖顶”了。

欧洲的最佳旅游时间是5-6月或9-10月,(如果喜欢拍照的朋友建议秋天去)。但是我正巧这2个时段都有其他旅行安排,所以只能在4月下旬出发了。

行程是上海出发,克拉科夫进,塔林出,反正都要转机,考虑当时汉莎航空航空价格便宜,飞行时间与转机时间都不错,就果断选择了汉莎航空。

旅游方式主要分成3类:跟团散拼、自由行和定制小团,跟团散拼行程固定无法更改,而且与陌生的一起会有不少别扭;自由行需要自己做很详细的攻略,在境外也非常费时费力;而虽然定制小团价格小贵,但出游的效率很高,性价比也不错,是相对合适的方案。

这是一条以人文为特色的旅游线路,我把这个产品的名称叫【波“览”中世纪】。
在酒店的选择方面,不应该像常规团一样住郊外的团队酒店,而是选用“老城”的特色酒店,这样晚上方便游客自由活动,比如拍摄,比如喝酒,比如购物;

同样,因为是摄影团,游客所携带的器材较多,加上当地30座和40座的大巴价格相差不大,所以,我们16人就选用了40座的大巴,保证每人2个座位。
行程编排方面,突出重点景点,删去哪些没有特色的内容,减少重复,减少车程,增加行程的舒适度!

心急了吧,等着看行程了吧?  别急!别急!
汉莎航空公司空客380大型客机稳稳地进入跑道了,这时广播里传来柔软的声音:“各位乘客,各位乘客,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我们的飞机即将起飞了...”
飞机是从上海到法兰克福然后转机前往波兰的克拉科夫。
这是波兰第三大城市,曾经的故都;在历史上,克拉科夫则是欧洲文化和科学的中心,一个没有受到二战破坏的城市,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
飞机从上海到巴法兰克福约11.5小时,随后前往克拉科夫约1.5小时,抵达后是当地时间23点了,入住酒店休息。
次日一早,欧罗巴的阳光已早早照进了我的房间,吃完早餐,游览开始


维瓦尔皇家城堡是波兰克拉科夫的重要景点,这座始建于9世纪的瓦维尔城堡是波兰古迹最为集中的宫殿之一


作为整个16世纪波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瓦维尔城堡是国家身份的有力象征


有着金色圆顶文艺复兴风格的主教堂(Wawel Cathedral),是600多年来历代国王加冕和最后长眠的地方



当天正巧是周六,教徒们都在做礼拜,教堂不能入内,但看着他们穿着正式的教服三三两两从教堂出来的背影时,心里也平添了一份虔诚


有时想想,每个人都应该有点信仰,这种信仰就像阳光一样,会让心灵变得灿烂


【维利奇卡古盐矿】是克拉科夫三大景点之一(另二个景点分别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克拉科夫老城,下面也会讲到)。此盐矿源于1500年前大自然变化的结果,至今已开采9层,1-3层已开辟为“古盐矿博物馆



这里展示的是当时盐矿工人采矿的情景


我去过不少矿场,包括金矿、铜矿、铁矿、煤矿,但我却被眼前这片盐矿震撼到了


曲径通幽,移步即景。说它雄伟、说它精致都不失为过


在整个洞穴里,处处都是盐晶


这里的雕塑都是用盐块雕刻而成



包括这些壁画


也包括这幅著名的雕塑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盐矿里还有好几个精致的教堂,给原本这个长300多公里的巷道、深327米的盐矿 更增添了一份神秘


这是我仰拍的一盏吊灯,它的每一块“水晶”也都是盐的结晶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维利奇卡古盐矿博物馆列为“0”级(最高级)世界文化遗产。这个世界遗产的标志也是盐的结晶



这是盐矿中另一些大厅


盐矿中的展览馆


盐矿中的餐厅


盐矿中的地下湖泊。据说这个盐水湖 水的比重,比死海还要大十倍,跳下湖中绝对不会下沉



盐矿似乎还在滴水,似乎还在生长着


品尝一下,味道蛮咸的,但咸味中好像还是有点鲜味。之后我们在门口的商店里都买了一些维利奇卡古盐矿的晶盐,价格也不贵


盐矿的景点导游汉姆斯告诉我们,维利奇卡古盐矿是克拉科夫乃至波兰国家的瑰宝,其岩盐雕刻和辉煌的矿山艺术工程“在全世界都是非凡的”。

确确实实,没有人会想到,一个盐矿却会这样深深地震撼到我们!


当然,更加震撼的是下午我们参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离克拉科夫70公里)


就是这条铁轨,把100多万名犹太人送进了“死亡工厂”


这里至今还保留了一节车厢,看到那间小房间了吗,这是监视“工人”的“瞭望台”


这是留存的犹太人“宿舍”


每个床上睡8个人,三层共挤了24人


这是上厕所的地方


根本没有浴室,这里是所谓的清洗地方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奥斯维辛没有新闻》,里面写到:“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这里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碧绿的草地,这里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虽然来这里是我心仪已久的夙愿,但看到那一幕幕地狱般的场面,看到德国纳粹惨无人道的反人类的行为,我沉默了,我无语了


也许这里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我想尽快地离开这里...带着沉重与悲伤

终于回到了克拉科夫市区,老城的景色或许能抚平我沉闷的心


终于回到了克拉科夫市区,老城的景色或许能抚平我沉闷的心


在老城广场,还有一些马车供游客游览,这里的“马夫”都是美女,一方面便于招来生意,同时也为老城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夜幕降临之际,广场上海搭建了一些临时摊位,提供波兰美味的食品


有卖各种奶酪的


也有卖各种波兰饺子的


这是圣亚德伯堂,这座小教堂是波兰最古老的石砌教堂之一,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木结构教堂到现在,圣亚伯德堂经由漫长的历史,把古罗马、哥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建筑风格于一体


市政厅钟楼建于13世纪末,如今它是克拉科夫历史博物馆的一个分馆。钟楼地下室曾经是带有中世纪刑场的监狱,钟楼顶层的观察平台对游客开放


我们看到的就是纺织会馆,是老城的标志性建筑,它位于老城广场正中,14世纪重建,当时商人们在此经营各种布料。现在建筑的一层是各式纪念品商店,二层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展示18-19世纪波兰艺术家的绘画作品


从纺织会馆朝广场看去,也是一幅唯美的画面


我茫然地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一心只想,让我静下心来,看人群渐渐稀少,看星星渐渐点亮,回到过去,回到那中世纪的时光......
克拉科夫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城市,这种震撼来自于我的视觉,来自于我的感悟,更来自于我的心灵;这种震撼在其他城市是无法替代的,而且这种震撼将一直留在内心深处...

行程第三天,驱车400公里,来到了波兰首都-- 华沙。
在二战中,华沙被德国法西斯夷为平地,之后,顽强的波兰人民迅速地从二战的硝烟中崛起

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肖邦公园】,又称瓦津基公园,因公园内有肖邦的雕像,故中国人称之为“肖邦公园”,它是波兰最美丽的公园之一,具有英国园林风格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7岁的时候开始创作音乐;8岁的时候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肖邦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公园具有典型的英国园林风格





4月的时候,这里也是绿树成荫,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



各种雕塑也耸立其间。我们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似乎在寻找的什么...
也许在寻找空气中弥漫的音符与旋律?


这位华沙小女孩跟着父母在散步。她悄悄地告诉我:“我马上就要当姐姐了!”言语之间,也充满着甜甜的音符...


尼古拉·哥白尼(波兰语:Nicolaus Copernicus)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享年70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


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但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人类从未停止对未知的渴望、对真理的探索。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宇宙神秘的面纱在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下正逐渐被揭开。
如今,天文学家捕获了首张黑洞照片,我们又往前迈出了一步。正如哥白尼所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至今我在记得居里夫人的那句话:“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为了怀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科学家,在华沙老城的街上专门设立了“居里夫人博物馆”,可惜我们到达的那天正巧是复活节,博物馆关闭了。

新世界大街是华沙的主要街道,大致相当于北京的长安街,总统府、科学院、华沙大学等等都坐落在新世界大街上。


著名的圣十字大教堂,就坐落在这条大街上。
大家熟悉的伟大音乐家肖邦的心脏就安放在这个教堂里。


沿着大街朝华沙城堡走去,我们看到了著名的华沙大学。华沙大学杰出校友在欧洲乃至世界政治,学术,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建树颇丰



很多建筑和俄罗斯非常像,可能也是受之前苏联的政治经济影响吧



圣约瑟夫教堂,教堂前竖立着天主教红衣主教维辛斯基(Stefan Wyszynski)的雕像,这位1948年至1981年间为波兰罗马天主教会的主教,曾被当时的政府因担心他对波兰人民的影响力而软禁


导游介绍说,当年温 总理来华沙的时候,曾经入住了这家5星级的宾馆。外表可能不是特别出众,但地理位置确实很好


贝尔韦德宫(Belvedere Palace)1945-1952年作为约瑟夫·毕苏斯基元帅的官邸,1989-1994年为和波兰总统官邸,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华沙总统府。




在新世界街的尽头,就是我最喜欢的华沙城堡广场了


当我们的脚步踏进广场之后,大家都为之一叹:WOW,太美太美了!


齐格蒙特三世纪念柱  King Zygmunt III Waza Colu
1596年,正是由于齐格蒙特三世的决定,波兰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往华沙,18世纪末,华沙更是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


广场就像一张巨大的明信片,令每个到访的游客激动不已
皇宫城堡内已成为华沙博物馆了,很难得的机会,我们就买票参观了


先看短片,介绍华沙的历史和在二战中的腥风血雨


而后我们来到展厅。也许是二战后才重新修建起来的,皇宫显得更加金碧辉煌


像法国的凡尔赛宫?像俄罗斯的冬宫?


顶部是18世纪油画,惟妙惟肖



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油画和雕塑是展馆的主角




这个雕像是哥白尼,日心说的创始者


忘记是哪位皇后了,她的房间也很漂亮



各种唯美的世界名画


还有伊斯兰风格的展厅...
整个皇宫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走出皇宫广场,我们朝着华沙老城走去...


一路上还有不少教堂,各种风格、各种造型


圣安妮大教堂,被称为华沙最精美的教堂,教堂采用了洛可可风格和巴洛克风格


喜欢这个十字架,似乎在述说着生命与信仰


街头的艺术表演


没走多久,我们来到了华沙老城广场



据说,有一个名叫华尔的男青年和一个名叫沙娃的女青年结伴,顺着维斯瓦河乘舟来到这里开拓家园。当时河中的美人鱼是他们的见证人和庇护者。之后这里逐渐发展成一座城市,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把他俩人的名字合称“华沙”。华沙美人鱼雕像由此出名。美人鱼右手持剑,左手执盾,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之一。


去过许多老城,但华沙老城并没有想象的好



这就是巴比肯(也有瓮城之称),位于华沙老城和新城之间的一个半圆形防御工事



这些建筑虽然是二战后重新建造的,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当年战争的氛围
一边是战争的硝烟,一边是祥和的家园



纪念碑位于毕苏茨基广场,建于1925年,二次大战期间遭到毁坏,后得以重建。无名烈士墓中存放着从战场上收集来的泥土


每隔1小时,卫兵将进行一次换岗仪式


毕苏茨基广场规模很大,这里也是波兰举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无名烈士墓的后方,是1727年建的萨克森花园,它是华沙第一个公共公园




现在也是当地居民休息和散步的场所


维瓦尔河 流淌着不屈不挠的波兰人民的战斗历程


华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在二次大战中,85%的建筑都夷为平地。特别是华沙老城,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华沙古城后来作为特例,于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一般拒绝重建的东西,但华沙人民自发组织起来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为世界古城做出了榜样。古城完全依据17-18世纪的建筑风格,原样建造。

行程第四天,离开华沙,抵达了波兰和立陶宛的边境小镇比亚韦斯托克,车程192公里,2.5小时


比亚韦斯托克小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镇,作为前往波罗的海的一个中转站,其最主要的景点就是比亚韦斯托克大教堂



小镇规模不大,受复活节的影响,晚餐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地方,导游只能安排70公里之外的一家农家特色餐厅。路虽远,但餐厅还别具特色


这时,夕阳已经西下。暖暖的光线把餐厅抹上了温馨的色彩


远处不断有阵阵香味飘逸出来


而当我们走进一看,这家餐厅生意还不错。就餐的基本是当地人,他们窃窃私语着,好像在享受复活节带给他们的节日气氛


坐下不久,我们的波兰大餐也上来了,二道式。味道也不错,偶尔尝试算是一种体验。服务员也很“Nice”,大家在猜测,她是波兰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




我们的酒店就坐落在老城中心,晚上大家又跑出来了兜风了。小镇的夜晚一片寂静,偶尔有行人和自行车从教堂前经过



小镇位于波兰,但离立陶宛和白俄罗斯都很近。小镇同时又是柴门霍夫的故乡。
“谁是柴门霍夫?”他是世界语的创始人!


小镇的东正教教堂。
寂静的小镇,寂静的梦乡。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喃喃自语:明天,明天我们就将到达波罗的海了!
历史上有这样的记载:1989年8月,在民族精英的组织下,波罗的海三国约200多万人跨越波罗的海共和国边界,手拉手形成了人链,以此作为共和国失去独立地位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50周年之际的一次大规模抗议活动。当时的民众拉起了长达600多公里的人链,把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的主要城市连结了起来。之后的1990年3月,立陶宛带头脱离了前苏联。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行程第五天,从比亚韦斯托克到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行程355公里,但因为突发堵车状况,绕道而行,我们实际开了7个小时。抵达时,太阳也已经落山了


顾不上晚餐,入住酒店后我们就马上出来扫街了。2015年,旅游指南《孤独星球》把立陶宛评为最佳旅游目的地的第三位


在维尔纽斯老城,到处是巴洛克式的建筑,可以说它是巴洛克王国的北方首都


这个城市建设的不错,沿途我们还看到排列整齐的共享单车


一些小小的街道也贴上的各种图片,小文艺、小清新洒满街头


圣安妮教堂是全立陶宛为数不多的全红砖结构教堂,也是哥特式风格的杰作。教堂最初为木制结构,不过已经在1419年被摧毁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红砖结构是在1495-1500年间重建的



夜幕很快来临,整个老城显得更加神秘



这就是黎明之门。它建于16世纪,是9座城门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城门内的圣母玛利亚小礼拜堂保存着黑金色相间的圣母玛利亚像,它是波兰天主教最神圣的圣像之一。在翌日,导游带我们参加了一次神圣的洗礼(但礼拜堂内不许拍照)


大教堂广场上的钟楼



维尔纽斯主教堂和钟楼。
或许,立陶宛在波罗的海三国中仅仅是一个中转站,或许,我们的行程也太过匆忙。
这座城市夹杂着各种宗教的影响,这座城市留下了波兰、俄罗斯和犹太人的痕迹...

大家知道,在罗马有一个国中国---梵蒂冈,但是你知道在维尔纽斯也有一个国中国---“对岸共和国”


这是“对岸共和国”的守护天使,算是这个国家的“标志性雕塑”


这是“对岸共和国”的“宪法”,每块牌子用一种语言,共有36块牌子(没有中文的),上面写道:“每个人都有权去不拥有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快乐”及“每个人都有权不快乐。”,强调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每件事情拥有做与不做的权利



对岸共和国的艺术长廊



细细品味,非常有趣。一些废旧的电脑键盘和硬盘,在这里都成为了艺术品


涂鸦是民间的艺术,艺术在民间产生共鸣


雕塑是立体的艺术,艺术在空间弥漫


对岸共和国也有自己的教堂,自己的信仰


1998年的愚人节那天,这里宣告了“独立”。他们有自己的宪法,有自己的国旗和国徽,甚至还一度还有自己的军队


他们生活在他们的理想王国里。
原来,这里是一片艺术集聚区,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数是艺术家,其“总统”原本也是一位导演。他们虽然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承认,但他们自己承认了自己


他们活得很自由、很洒脱、很艺术
看到河边的那架三角钢琴了吗?他们感到,生活就应该这样,有自由,有理想,有艺术

行程的第六天,游览特拉凯城堡,之后前往立陶宛旧都考纳斯。车程分别是27公里和83公里


这是一个童话般的红色城堡,一个中世纪的防御性城堡,它坐落在Galve湖上。这座哥德式建筑建于14世纪末,之后又根据原来的设计重建


岛屿和湖岸由这座桥连接而成。所以,这桥也成为通往童话世界的道路


通过堡垒的防御系统,我们可以想象中世纪的那些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


景点还配有专业的讲解。残垣断壁,讲述着公元5-15世纪,欧罗巴从黑暗时期走向光明发展的艰难阶段



有人说,历史是一位十八岁的姑娘,任人打扮;也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耀着现在的路


特拉凯城堡是立陶宛大公国的大公居住过的地方



这座粉红色城堡是特拉凯的精灵,周身弥漫着硝烟与梦幻,是血腥的战场,是童话的世界



每人5欧元,用1小时的时间乘游船来体验。
这里一共有16个小岛,城堡所在的是最大的岛




各种船只在Galve湖轻轻荡漾


考纳斯见证着中世纪的炮火


考纳斯寄托着年轻人的幻想


考纳斯勾画着生活里的创意


这是考纳斯的基督复活大教堂,白色的,象征着纯洁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教堂以前曾经是工厂的仓库


3欧元,乘电梯上去,考纳斯的景色一览无余


行程第七天,离开考纳斯前往圣十字山、伦达尔宫,抵达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车程分别是150公里、85公里和80公里


圣十字山是立陶宛最令人震撼的景点,也是当今网红的景点



几个世纪中,前来朝圣的天主教徒在这里安置想许多十字架、巨大的基督像、立陶宛的爱国者雕塑


教徒们把珍贵的珠宝玉器摆放在这里


也把最虔诚的心愿留在了这里



愿耶稣保佑、愿玛利亚保佑


19世纪之前,当地人冒着生命危险,绕过苏联卫兵竖立了这些十字架。据前几年统计,这里的十字架已经超过20多万个了


十字架代表着立陶宛人民崇高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朦胧中,一个个十字架 像雨后春笋 不断增长,不断生长,在这块北部城市希奥利艾的山坡上

立陶宛是一首的交响曲,时而悠扬时而激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有过大公国时期的辉煌,也曾经与波兰合并,成为欧洲的列强,它遭受过俄罗斯和德国蹂躏,也有着今天的独立和发展。天主教,东正教、路德教、犹太教,各种宗教在此汇集。

参观完圣十字架山,我们就向波罗的海第二个国家---拉脱维亚进发。在到达里加前,先游览了伦达尔宫。拉脱维亚是一个有历史又有画面的城市。


伦达尔宫建于1736-1740年,是波罗的海地区规模最大、最为华丽的花园


宫殿的内部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当时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建筑风格



堪称波罗的海的凡尔赛宫和夏宫



无论气势、装饰、色彩,都会令人赞叹不已


这里是库尔兰公国皇室的居所,彰显了18世纪贵族生活的浮华与糜烂,也是拉脱维亚乡村建设的卓越体现


宫殿共有138个房间,对外开放的仅有40间


宫殿的设计师是由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天才大师 巴尔托洛梅奥,他还是圣彼得堡冬宫的设计师



庭院的布局也非常华丽,对称的布局



这里还吸引了一些新婚夫妇前来拍摄



也算是一个笑话。
导游指着远处的一个建筑,对大家说,这里还有一个中国的亭子...我们走了10分钟近处一看,傻眼了,这明明是一个厕所嘛!

行程的第八天,整天的里加市区游览


里加中央市场是欧洲最大的农贸市场,1997年它和里加老城一同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五个巨大的展馆分别售卖不同的农贸产品


里加中央市场是欧洲最大的农贸市场,1997年它和里加老城一同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五个巨大的展馆分别售卖不同的农贸产品


各种水果


各种奶酪



各种海鲜


各种干货



各种囊
各种食品应有尽有


中央市场内的超市
注意了!在拉脱维亚,所有超市都有X的标志,像这个超市只有一个X,说明这是小规模的,如果是二个XX,说明是中型的,三个XXX,代表是典型超市,是不是也比较直观呢


除了室内市场,还有室外的。据介绍,室外的摊位比较便宜,所以买的人也不少


新艺术区坐落于市区的阿尔伯特街(是不是俄罗斯的舶来品?)


这也成为了里加的一大特色。这里有超过750座建筑都是采用这种华丽的风格装饰,这种风格也称为“新风格”


新艺术区正式的名称应该叫“安静中心”。哈哈,我突然想起上海最高档的区“静安区”


这里也是高档居住区


从外部看,这些建筑确实华丽精致,但走近内部,却由于年久失修,似乎并不“高档”啊


建于2014年的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成为里加的新地标。它外形像一座“比对称的玻璃山”


走进大门,还是被它 深深吸引了


图书馆内装饰 现代时尚


还具有浓浓的艺术气息


看到现在,是不是有点累了。我出一道题目考考你。
“第三块警示牌上的两把榔头是什么意思?”
......

榔头代表工作,它的意思是,在上午8点到晚上20点的工作时间内,这里不能停车,下次自驾游的时候要注意了!

继续休息,看看美女吧






拉脱维亚是出美女的,这种气质和魅力在其他国家很少看到


历史原因,她们的血统里有着俄罗斯、白俄、瑞士、德国、乌克兰等优质民族的血液。哦背景是拉脱维亚克格勃总部




她们的一颦一笑都是那么迷人




同时,拉脱维亚还是世界上男女比例最失衡的国家之一,为46:54
哈哈哈哈......


也有人把里加称为“性都”,这个 我不清楚了

看完了美女,该回来看看美景了。里加的美景或许更加出名哦


里加古城


古城里最著名的景点黑头宫。初建于1344年,是当时德国未婚商人组成的黑头行会的活动场所。1510年的圣诞前夕,这些未婚青年找来一颗松树,并在树上挂满了鲜花。从此之后,圣诞树成为传统,并传遍了全世界


之后,黑头宫被二次摧毁。然而图纸被保留了下来。人们按原样于2001年重新建设完工,作为里加800岁生日的礼物


里加老城同样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完好保存


三兄弟之屋是里加老城中风格各异的建筑中的典范,这三幢建筑分別代表里加在中世纪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是迄今里加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建筑。三兄弟之屋的名称则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Tallin)的「三姐妹屋」遥相呼应



里加圣彼得堡大教堂


拉脱维亚国家歌剧院



里加铁路桥


这座造型奇特的雕塑由四个动物组成——鸡、猫、狗、驴。取自于《格林童话》,讲述了四个年老的动物团结一心,鸡鸣、猫喊、狗吠、驴叫,吓跑了强盗的故事



墙壁上印有拉脱维亚所以的城市市标,其中最大的就是里加的市标



这是我们晚餐的餐厅,叫Rozengrals,是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地下餐厅,也有人称它为“地窖餐厅”


走下楼梯,似乎回到了中世纪的“黑暗时代”


餐厅没有电灯,只有幽暗的蜡烛在跳动


主菜是正宗的烤羊肉、烤牛肉等,非常入味,虽然价格小贵,但这味道值得回味

行程第九天,离开里加,经帕尔努,前往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车程分别为158公里和130公里


帕尔努是拉脱维亚唯一的度假胜地,也有夏都之称


夏季的时候,海滩上会人头攒动。现在是四月下旬,游客不多


但在其他时间,帕尔努是一个恬静的小镇,游客不多




同样也是各式各样的教堂和壁画


小镇最出名的就是这个红塔,是14世纪的防御性建筑


穿过主街,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建筑



包括17世纪的房屋。可能是后人将它们重新翻修了,看不出很有年代的感觉



午餐的西餐厅还是不错,有点范儿。大家也不再大声喧哗,轻轻的,在品味



也许,大家在想,今天晚上我们就将达到此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期望的一站---爱沙尼亚的塔林
拉脱维亚位于波罗的海的中间,下面是立陶宛,上面是爱沙尼亚,就好似三明治的中心部分,非常有味道。
华丽的、历史的、耀眼的、美味的,在拉脱维亚都可以找到你的最爱!


塔林是爱沙尼亚的首都,也是我们此次旅程的最后一站,从帕尔努过来,大约有130公里,驱车2个对小时。晚餐后,我们入住了酒店。这是一家位于市中心(介于老城和新城的中间)。酒店叫丽景,现代化的国际五星


穿过公园,约10分钟的距离,我们便来到了 老城中心广场


老城的建筑很美,无论造型还是色彩。慢慢走,细细品,我们似乎来到了童话世界


立体的建筑、立体的雕塑、立体的童话世界


暖暖的黄昏,暖暖的小屋,暖暖的童话世界


我们用心来倾听


我们用心来感受


我们用心来扣开这个童话世界的大门


这个童话世界 是中世纪的故事,讲述爱沙尼亚人民在黑暗时代的不屈不挠


这个童话世界 是炮火中的故事,讲述爱沙尼亚英雄在战争中的机智勇敢


这个童话世界 是历史里的故事,讲述爱沙尼亚民众在生活中的欢愉和甜蜜


坐下来喝一杯啤酒,看夜幕渐渐拉开



圣尼古拉斯教堂。
当灯光点亮的时候,教堂也变得更加神秘了


自由广场的灯光很美,我们停下脚步


冒然,一群青年男女地闯入镜头


这是...
这是一场求婚仪式,一旁的男男女女都是这对情人的闺蜜和兄弟,他们在鼓动这个小伙快快表白


小伙好像有点羞涩,没有听懂全部。大概意思是:我真的很喜欢你,我 ...我是个真正的男人,力大无比,像根大香蕉...你嫁给我一定不会后悔...



“这个?”美女犹豫了下,似乎接受了,“你当着那么多朋友的面,居然是送这个给我!?”
......
之后,他们在广场上开始推销“杜邦”了---第一次看到这样做推销的,哈哈哈哈


在自由广场,圣约翰教堂
爱沙尼亚,爱的国度!


我们也来拍摄我们自己的爱情故事吧,在爱沙尼亚的自由广场,在夜幕的灯光之下

昨晚的夜色太美,而且还有故事,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想过电影一般,美美的。
翌日,我们又开始最后一天的行程了---塔林。整个塔林老城分为上城区和下城区两个部分,考虑到下坡比较省力,也考虑到光线,我们的行程从上城区开始


这是位于上城区的亚历山大 涅夫斯基大教堂。19世纪末,爱沙尼亚是沙俄帝国的一个波罗的海行省,这也是沙俄化浪潮中的一个代表性的建筑。


这座典型的东正教教堂也成为了上城区的代表作。传说,上城区是主教和各层贵族的领地,他们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下面的商人和平民


整个塔林老城并不大,穿过狭窄的鹅软石街道,我们便来到了Kohtuotsa观景台。观景台可以俯瞰老城的各种教堂及红色的屋顶,再远处jiush波罗的海了。
这是塔林老城的网红景点,墙上的“The Times We Had”意味深长,翻译成中文是:“我们的时代”、“我们一起拥有的时光”....


沿途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教堂。导游说这是“母子教堂”,在大教堂的四周有许多风格迥异的小教堂组成


丹麦国王花园



这里有不少海鸥


极目远眺,"观察厨房"和圣尼古拉斯教堂


下城区的圣尼古拉斯教堂,始建于13世纪,现在用于博物馆,所以也有人称 圣尼古拉斯博物馆,这里专注于中世纪宗教艺术的博物馆,是哥德式宝藏之一


Patkuli观景台是拍摄老城的最佳拍摄点之一,远处最高的教堂就是圣奥拉夫大教堂,再远处就是波罗的海 了


一只海鸥飞向老城。由一个个红色尖顶围成的就是老城的城墙


下城区最高的教堂--圣奥拉夫教堂,建于12-16世纪,最高的塔顶为159米,后来被闪电击中并烧毁。现在修建的高度为124米。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并不高吧。


《孤独星球》特别推荐了圣玛丽大教堂(也有人称圆顶大教堂的),这个教堂建于1233年,后来也经过了多次翻修,最初是天主教会, 现在是路德教会。教堂的特色主要在塔顶


登上30层高的观景台


我们在外面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


用200的长焦拉近,远处是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右手边的是圣灵教堂,塔林老城内最古老的教堂



渐渐的,用相机的广角拉大视角,整个老城尽收眼底了。因为大家还是有些疲惫,没有等到日落就走了,可以想象,日落的景色一定会更加漂亮


在城墙的外围,就是新城了。正巧一辆公交车徐徐驶过,整个塔林变得时尚了



还记得在里加有个三兄弟之屋吗?在 塔林有三姐妹屋。单从建筑来看,这些建筑并不算十分漂亮,至少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然鹅,如果把里加比如一位英俊的少年,那么,塔林就是一位秀丽的亭亭玉立的少女!


塔林市政厅广场,15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塔林人的生活中心


每个角度都是那么唯美


马车、三轮车、餐厅、咖啡馆...



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在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小巷都可以感受...


吃的、喝的、欣赏的,在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小巷也都可以享受...


塔林城门建于14世纪,这里似乎把老城和新城分割开了,一边是中世纪的沧桑和荣耀,一边是现代的发展与辉煌...


爱沙尼亚是一个独一无二个的国家,她和拉脱维亚、立陶宛地理位置相近,但她更接近北欧;她那美艳的中世纪风情和那迷人童话世界令所有的游客为之倾倒。爱沙尼亚属于东欧,属于北欧,属于她的独一无二!

当汉莎航空公司的飞机再一次飞到10000多米上空的时候,我还是目不转睛地望着飞机的悬窗,脚下的云朵在翻腾,像历史的画卷慢慢地舒展。
从波兰的克拉科夫到华沙,到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到拉脱维亚的里加,到爱沙尼亚的塔林,从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到二次大战,到如今的独立于发展,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走过了一段坎坷与不屈的路程,这些小众的国家同样代表了欧罗巴的大众。这些小众的国家与西欧、南欧、北欧一样的秀丽辉煌!
再见了,波兰、波罗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