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刚过,儿子“玩儿鹰啄了眼”在健身房手指骨折,养伤休假。伤在手上,圈不住腿脚闲气难忍,哪儿能在家光看着伤指,专心想着手疼,关公刮骨疗毒也得找人下盘棋,美景就是止疼药,于是随便找个地方分分心。阴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一家人上车走起,丰台区的京西南第一崇山——千灵山,路途不远拍马即到,西六环千灵山出口向西四公里。连去带回5个小时,可谓闪游,意在疗伤是也。
练家子型男,健身房手折一指,两天前在积水潭医院做了固定伤指的支具(此东东自费医保是不予报销滴)
千灵山座落于马鞍山东麓,距北京市中心约30公里的丰台区王佐镇境内。景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主峰—极乐峰海拔699米,号称北京西南第一崇山。据现存碑刻和历史文献记载,早在隋朝时这里就有佛教传播,距今约有1500年的悠久历史,民间流传“先有极乐峰,后有戒台寺”源远流长。
千灵山景区属于马鞍山山脉,南麓地质结构为海洋沉积,山势陡峭,石灰岩裸露,由于亿万年雨水冲刷侵蚀,形成了许多石灰岩洞,是隋唐以来佛教僧人隐修的处所。史书记载“山上古洞奇多,有七十二洞天,洞深者无底,洞浅者仅可容身”,所以有千佛、千洞、千灵山的说法。山中许多佛教建筑、佛像、碑刻、佛塔和石井等遗存,记载着千灵山曾经的沧桑。
说的天花乱坠不是选来这里的原因,关键是虽久居京城却没来过。
请注意这里的索道单程80元往返票没有优惠。电瓶车只开到索道站下,没有多远。
值得称道的是景区停车场免费。据说徒步上山要3个多小时,因为老兵伤员,今天别无选择。
快到索道站,远远看到一座城楼,高高的步梯边修了电动滚梯,也许因为游客稀少电梯停运。
城门下四个造型奇异的坐龙,有些来头。
在北京市丰台区的王佐乡林家坟村西,有一个地方被当地人称为大疙瘩。1966年春,当地村民在这里平整土地时,发现了许多的汉白玉石块,灰砖和瓦砾等物。1981年春,考古人员对史思明墓进行发掘。墓室为标准的带双耳室式,由汉白玉砌成。虽然已遭破坏,但考古人员仍然找到了大量的文物,包括鎏金铜牛、鎏金铁马镫、玉册、象牙化石带饰等珍贵文物数十件。 其中有一件铜坐龙制作精美,造型十分奇特。这条铜龙高16.4厘米,头向左斜,张口,颈部有一个火焰珠,它前腿直立,有五个爪,后腿弯曲,有三个爪,尾巴穿过后腿裆部,向上卷到腰上,躯干有鳞片。整条龙,成蹲坐状态。 这是首次在唐代帝王的墓中发现铜坐龙。史思明是自封的“皇帝”,要知道,在当时的陵墓中,放一件这样的龙,并不符合当时皇帝陵墓的礼制的。因为但凡放龙的,龙的形状要么行走的样子,要么飞行的样子,蹲坐着的龙,仍然是头一次发现。
穿过城门可见索道起始站,还是电梯停运。
购票每位80元木有优惠。
千灵山索道全长1869米,落差达到395米,有22个塔基,共142个吊厢,每个吊厢可以乘坐2人。索道运行速度为每秒1米,单程运行时间28分钟,每小时客运量300人。
索道沿着山势起起伏伏、时陡时缓,我们与地面距离时高时低,山风吹得吊箱左右摇晃,人在其中往前、往后、这边、那边眼睛不够使的,索行景移,映入眼帘的众多惊喜和心中些许的忐忑,何不是一种享受!“离地是仙”一点儿不假。
最上方是极乐峰,左侧山谷步梯之上是报恩真庆观
高高的步行梯之上是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报恩真庆观(毁于兵火现为复建)。
报恩真庆观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因真武大帝《报父母恩重经》而得名。主要建筑:牌楼、山门、忠孝殿、真庆宝殿、通明殿、报恩殿、三清殿,依山势而建,步步高升。
曲折逶迤的步行道
半小时后到达索道上站
千灵亭,仿明代六角攒尖式,为纪念千灵山佛教圣迹而建。千灵山最高峰史称极乐峰,主峰海拔699米,是北京近郊一座最高的山峰。
《高瞻远瞩》夫人您持家好辛苦;
《祥云捧日》衬红花咱甘当绿叶。
站位正确!
极乐峰打卡
地理坐标
山下可见在建商品房小区
景区外远处正北偏西方向隐约可见定都峰上定都阁。
定都峰,海拔680米,位于门头沟区潭柘镇、永定镇、龙泉镇三镇交界点,是绝石梁-马鞍山大梁上一个突出的、几乎是三角形的山峰。明《宛署杂记》称牛心山,永定镇一侧多称其定都峰,潭柘寺镇一侧多称其望都峰。其位置正处在长安街向西的延长线上,是传说中燕王喜登定都峰,刘伯温一夜建北京的所在地。
面向北京我想起一首老歌:“伟大的北京我要为你歌唱……每当我们想起北京欢乐歌声格外嘹亮,每当我们想起北京浑身就有力量……”
留此存念
亭柱上的对联不知何故斜放在石阶上
网宕千灵亭灵鼓照,现在鼓皮无存。
鼓常有,而无皮鼓不常有,拍!
击鼓不成好在有字为证。
徒步登顶的年轻人
在峰顶流连半小时后开始下行
陡峭的步梯下就是金色大佛
千灵山的极乐峰下的兜率天金佛,面向北京城袒胸笑坐。大佛脚下有一平台,站在平台上视野极其开阔,用大佛的视角放眼望去偌大京城一览无余。
大佛脚下就是索道乘坐处,当时索道没有运行。售票员说:“你们买票就开”。哈哈不错,又是一个专享。
关公洞,史称万寿朝阳洞,坐东朝西。洞内正中供关羽,其左右分别供关平和周仓。相传关羽曾避难此洞,日以卖枣为生,后为山下百姓除灭盗匪,由此受到敬仰供奉。洞外有佛龛和石碑。石碑首题《戒台马鞍山万寿朝阳洞碑记》,记载第一代住持圆杲、徒明慧及捐资太监营建朝阳洞经过,反映了朝阳洞明代时与戒台寺、朝廷的密切关系。
山间步道廊亭,看到步行下山的游客。
半山处白塔,是清代千灵山高僧“实山上人”修建的。实山上人出家前为石匠,曾为戒台寺雕刻石狮。受佛教思想感染,每凿一锤,即口喊一声佛号。石狮刻成后,出家为僧。一度云游四方,遍访高僧。最后回到极乐洞,面壁苦修,十年未出山洞,发长可绕臂,终成一代高僧。为临济正宗第十九代宗师。
再看静乐谷
当我们出了吊箱,索道戛然而止,看来在我们后边的半小时里还真没有其他乘客,这索道专为我们三个人运行了三十分钟。
走出景区在售票处回望极乐峰。
伤筋动骨一百天,这刚一个多月拆了支具又嘚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