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徐霞客游武功山

作者:萍乡黄老师 显示图片

  从2011年起,国务院规定每年的5月19日为@中国  旅游日(非法定节假日),因为这天是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所著游记的开篇日,@浙江  @宁海  经过近10年的努力,争取到了这一光荣的节日。

     @江西  @武功山  是徐霞客在@江南  游历中的重要一站,他在这里游览了近十天,写下了近万字的游记,这即是古人对@武功山  的赞赏,也是@武功山  的一大幸事。375年过去了,《徐霞客游记》得到了国家层面高度肯定,这就说明对@武功山  的旅游开发具有历史的机遇。只可惜,有很多人视这段历史如鸡肋,目前在各种宣传材料中,都没有介结徐霞客游览@武功山  的详细经历,仅仅是一首诗一笔带过,实在可惜,万分遗憾!

       公元1637年正月初一,徐霞客从@安福  集云(今三@天门  龙潭瀑布、白马瀑布一带)上界。徐霞客第一次看到了南方瀑布被冰冻的壮观景象:“时见崖上白幌如拖瀑布,怪其无飞动之势,细玩之,俱僵冻成冰也”。目睹此壮观之景,徐霞客沉醉了,“躞蹀雨中”久久不愿离去。初三夜宿金顶白@鹤峰  ,次日一大早,白@鹤峰  雨停雾起,徐霞客一觉醒来,推门一看,但见大雪覆盖着的@千山  碧玉如簪,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如金在冶。见此奇景,徐霞客禁不住诗兴大发,不由赞叹:

     “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  。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

       他辞别峰顶茅庵的道士,徐霞客乘雾西行@九龙  。开始“两旁山俱茅脊,无崖岫之奇”,但过“三里稍下,度一脊”后,一个惊险绝美的天地展现在徐霞客的眼前:

     “忽雾影中望见中峰之北,轰崖崭柱,上刺层霄,下插九地,所谓千丈崖。百崖丛峙回环,高下不一,凹凸掩映,如门如阙,如幛如楼,直坠壑底,皆密树蒙茸,平铺其下,然雾犹时时笼罩,及身至其侧,雾复倏开。若先之笼(罩),故为掩袖之避,而后之(雾)开,又巧为献笑之迎者。”

       这段文字历来被评家视为游记文学中的佳作。徐霞客用门阙幛楼来形容危岩峭立,万仞奇特。云雾掩袖献笑,武功女神又似一活泼调皮的姑娘。徐霞客在饱尝雨中武功奇景后,冒雨抄小道登山,不然的话,怎么看得见如此壮丽的景色呢?        

     几天下来,徐霞客感到@武功山  山势多变,景观奇丽,不由得发出“不几谓武功无奇胜哉”的赞叹!徐霞客在游历中,往往不以纯游为满足,而是边游边看边思考,通过进行类比,再得出科学结论。经过思考,徐霞客得出结论:@武功山  东陲,群山是由一条主山脊所派分;西陲,群山“从峰耸石攒崖”,东西地势、地形不同,自然“燥润之分亦异出。”可见,徐霞客在游历中,对身边的一景一物观察得多么细致呀,其态度又是多么严谨啊!

       徐霞客对@武功山  的自然景观,特别是对@武功山  东西两陲因地势、地形的不同造成的景观差异以及“燥润之分亦异”的科学探究,为后人研究@武功山  的地形地貌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他留下的斑谰丰实的游记,为丰富@武功山  的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综合所述,当年徐大侠游览@武功山  留下的游记,是一段名篇,是@武功山  宝贵的人文财富。现如今,从@九龙  山上金顶是许多户外爱好者的首选之路,只不过正好是与徐大侠相对而过,对于路上的中峰(铁蹄峰)也认识不多,甚是遗憾!当年徐大侠上金顶的小路,也改建成了游步道,就在@安福  三@天门  的千年古银杏树旁白马瀑布外,直通金顶下面的吊马桩,这条线路走的人较少,许多朋友都没走过,今后有机会到三@天门  的话,不妨从这条古道而上金顶。

       @九龙  山下@安福  芦台,现在绝少人走,只有芦台的村民在冬季把家里的黄牛拉上去放养,才走这条路。笔者在前几年,曾在@九龙  界上误走了半个小时左右,羊肠小道没有人的脚印,只有牛儿留下的印子,如果遇上大雾天极易迷路,那天笔者单枪匹马上@九龙  山,就是路遇大雾,分辨不清路的方向,误走@安福  芦台去了。好在,凭我的经验又折返回来,最后,平@安顺  利地从@九龙  山的观音岩下界。

       斯人已去,青山依旧;徐大侠留下的游记必定是名垂千古,@武功山  的美景一定让你难忘。前几年,@武功山  就被《@中国  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  十大非著名山峰”,在驴友圈中有“北太白,南武功”之说。现如今,@武功山  的旅游热是一浪高过一浪,有越来越多的游客(驴友)来@武功山  旅游。

     “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  。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她正以巍伟的高度迎接游客(驴友)的挑战,以宽广的胸怀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8月3号至













 4号拍的几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