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神秘而狂野的非洲动物王国

作者:休闲人 显示图片

 
       行程(2013.7.23~8.1):        
       D1(23/7):福州---上海---多哈
       D2(24/7):多哈---内罗毕
       D3(25/7):内罗毕---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
       D4(26/7):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                   
       D5(27/7):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
       D6(28/7):马赛马拉---奈瓦沙湖国家公园
       D7(29/7):奈瓦沙湖国家公园---纳库鲁湖国家公园---博格利亚湖国家保护区
       D8(30/7):纳库鲁湖国家公园---汤姆逊瀑布---阿布戴尔国家公园
       D9(31/7):阿布戴尔国家公园---内罗毕---多哈
       D10(1/8):多哈---上海---福州

       非洲动物五霸之一---狮子


       非洲动物五霸之一---花豹


       非洲动物五霸之一---大象


       非洲动物五霸之一---犀牛


       非洲动物五霸之一---非洲水牛


       长颈鹿



       斑马


       汤姆森羚羊


       黑斑羚


 
      肯尼亚(The Republic of Kenya)
       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国土面积58.3平方公里,人口3861万,有42个民族(部落),首都内罗毕。独特的地理、地形、地貌和高海拔,为其增添了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那近乎原始、神秘而狂野、自然而和谐的生态环境;那非洲动物五霸---狮子、豹子(猎豹、花豹)、大象、犀牛(黑犀牛、白犀牛)、非洲水牛的身影;那誉满全球、数以百万只角马、斑马惨烈的“马拉河之渡”;那百万只火烈鸟栖息、觅食的震撼场面...。无时无刻不刺激着野生动物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的神经,一次肯尼亚之旅,几乎成了每一个野生动物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心中的梦。
       据不完全统计,肯尼亚有超过95种野生哺乳动物和450种鸟类,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和众多的湖泊上,散布着数以百万计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最常见的有:狮子、猎豹、花豹、大象、犀牛(黑犀牛和白犀牛)、非洲水牛、斑马、角马、羚羊、长颈鹿、鳄鱼、河马,以及鸵鸟和火烈鸟等。
       
       ●●“东非十字架”
       东非大裂谷纵贯肯尼亚,将肯尼亚分为东西两半;赤道横贯肯尼亚,恰好与大裂谷在肯尼亚交叉,形成肯尼亚人称之的“东非十字架”。            


       ●●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是地壳运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产物,长达6400多公里,谷底深处达2000多米。大裂谷的谷底是沃野千里、青草茵茵、灌木丛生的农田和牧场,是肯尼亚农业和畜牧业最发达的裂谷省。




  

       ●●内罗毕(Nairobi)
       内罗毕是肯尼亚的首都,也是肯尼亚最大的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人类居住区规划署总部所在地。面积为650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
       内罗毕位于赤道以南约140公里,虽地处赤道,却不炎热,每年5至8月最高平均气温21℃,最低11℃,9月至次年4月最高平均气温24℃,最低13℃,一年到头,晚上睡觉都要盖被子。究其原因,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海拔在1800~2000米,而据称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可下降0.4度,因而肯尼亚气候温暖、风调雨顺、四季花开,内罗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宜居城市之一。
      
        1、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
       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高27层。是融合了东西方建筑风格且与非洲风情紧密结合的圆塔形建筑,是内罗毕的标志性建筑,是东非地区最大的会议中心,曾举办联合国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洲统一组织大会等国际会议。


 
       2、露天剧场
       国际会议中心的旁边是露天剧场,设计非常独特,采用非洲传统式的尖顶草棚构思,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


   
       3、内罗毕市政厅(白色楼房)


 
       4、内罗毕中心广场




       5、首任总统肯雅塔雕像



       6、在“Tamanbo Bar and Grill”歺厅吃烤肉大餐
       晚上,地导安排我们到Tamanbo Bar and Grill歺厅一边吃烤肉大餐,一边欣赏肯尼亚热情奔放的歌舞。原生态、无污染的烤肉大餐十分丰富,有牛肉、羊肉、火鸡肉、野猪肉、羚羊肉、鸵鸟肉等。




        
       ●●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Masai Mara National)(第一天)
      
       从内罗毕到马赛马拉,自助游的蜂友如不愿意坐车,可搭乘小型螺旋桨飞机直接飞往马赛马拉。
       
       从内罗毕飞马赛马拉的螺旋桨小飞机




 
       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始建于1961年,有1670平方公里最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草原茫茫,一望无垠;动物繁多,数量庞大。如果说非洲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那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就是这个天堂中的明珠,可以说是誉满全球,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涌进这一观赏非洲野生动物的首选保护区。
       乘坐四轮驱动的越野车,驰聘在167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追逐“非洲动物五霸”中的四霸——大象、狮子、花豹(猎豹)、非洲水牛等大型哺乳动物,斑马、长颈鹿、角马、羚羊等食草动物的行踪。在这里,原始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漫山遍野百万只的角马、斑马、长颈鹿、羚羊,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可以让久居都市的人们忘记工作、生活的压力,忘记那拥挤、嘈杂、喧哗、压抑的环境和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让心情得以放飞,让灵魂得以净化,让人们完全融入到奇妙的大自然中,感受到回归大自然的轻松、快乐和幸福。

       我们乘坐的四轮驱动越野车



       茫茫大草原上一棵孤单单的平顶合欢树(Flat Topped Acacia)
       平顶合欢树比金合欢树要小,但耐干旱,多生长在马赛马拉大草原上。


       茫茫大草原上布满数以百万计的角马



 
       1.非洲动物五霸之一的大象(African Elephant)
       非洲大象是以母系为纽带而群居的动物,据介绍,它们有非常发达的社会秩序,以及类似超声波的通讯系统,传递的距离可达8公里。我们第一天见到的一群大象,母象、公象和小象,总共有14只,是在马赛马拉三天中唯一见到的大象群。
       非洲大象比亚洲大象要高大得多,耳朵也大得多,而且不管是公象、还是母家都有象牙,只是公象的象牙更长更粗而已。而亚洲大象,只有公象才有象牙。





        
        2.狮子
       马赛马拉第一天见到的是一头正在准备捕猎斑马的母狮子,它潜伏的很好,还处于下风,一步一步逼近斑马,我们都静静地等待着……


         可是,由于每部越野车和面包车都配备通讯联络设备,“狮子即将捕猎斑马”的消息一传开,一部又一部的车子纷纷赶来,严重干扰了狮子的捕猎行动,狮子最终被逼放弃了这次捕猎,这是我们此行肯尼亚最大的遗憾——没有看到狮子或猎豹捕猎的瞬间。




       3.角马
       角马这种相貌丑陋、非牛非马的动物,在坦桑尼亚进入旱季而缺少食物时,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冲过坦肯边界的马拉河,涌进马赛马拉大草原。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到处都布满着他们的身影,无边无际,据说多达200多万头。


  
       4.斑马
       斑马为非洲特产,因身上有起保护作用的斑纹而得名,马赛马拉的斑马为普通斑马(也叫草原斑马)。肯尼亚的桑布鲁国家公园还有细纹斑马,最大的特征是条纹较普通斑马更细密。




  
       5.长颈鹿
       长颈鹿是世界上长得最高和姿态最优雅的动物,马赛马拉的长颈鹿为叶纹长颈鹿,而桑布鲁国家公园还有网纹长颈鹿,显得更美观,据说全世界60%的长颈鹿都生存在肯尼亚。






       6.汤姆森瞪羚
       汤姆森瞪羚,属偶蹄目牛科哺乳动物,与中国的藏羚羊、蒙古的黄羊同属一类,身体较小,体态优雅,是草原上的短跑亚军,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90公里,仅次于猎豹。
      汤姆森羚羊浑身除腹部、屁股、四肢为白色外,其余为黄色,最明显的特征是腹部两边各有一道黑斑,尾巴上有黑斑且甩个不停,雄性长角,且角细长,雌性不长角。




       7.下塌的“Elangata”酒店 
       马赛马拉第一天下榻在保护区内的“Elangata”酒店,是帐篷式和草蓬式酒店,我拍了一组晨曦下的“Elangata”酒店。


       因酒店位于马赛马拉动物保护区内,怕游客受到动物的袭击,酒店内有马赛人负责进行巡逻,以保护游客的安全。





       帐篷式歺厅


       ●●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第二天)
      在马赛马拉的第二天,我们看到角马、斑马排成长队往马拉河进发,黑人司机阿里告诉我们:“它们准备从肯尼亚往回、迁徙到坦桑尼亚,明天我们到马拉河守候“马拉河之渡”,并告诉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



  
      我们四次守候,四次都占据十分有利的地形,四次都落空了。在守候中我们看到了蚂蜂窝网上很少有人提到的十分有趣的现象:原来角马的胆子很小,每次“马拉河之渡”之前,都是斑马打头阵,充当“侦察兵”的角色,一般都是5~6只,或10只左右斑马先到达河岸边,佯装“喝水”、“过河”,一次次试探,一旦遭到鳄鱼攻击,就急速后退,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反复几次后,他们就会放弃过河,就地散开吃草,准备下次渡河。看来斑马不但人见人爱,而且还是很有智慧和勇敢的动物。
      在马拉河进行转游、守候时,看到最多的是马拉河里的河马、鳄鱼,以及角马的尸体上食腐肉的秃鹫和秃鹳。

       马拉河


 
      1.河马
      河马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他们都成群在水里休息,很少上岸,夜里才会上岸进食,这种貌似憨态可掬的动物,却有着十分暴躁的本性,一旦认为你侵犯了它们的领地、或你威胁到小河马的安全,就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攻击。曾经,上海的一位女游客就因为靠近小河马拍照,遭到了母河马攻击身亡的。


       大河马和小河马



 
       2.鳄鱼
       鳄鱼是一种十分凶残的食肉动物,每年的“马拉河之渡”,是它们一年一度猎杀食草动物、进食的难得机遇,每次的“马拉河之渡”,马拉河里都会留下角马、斑马成群的尸体,因此“马拉河之渡”,又被称为“天国之渡”。


         
      3.长颈鹿(Giraffe)


       奔跑的小长颈鹿



 
       4.非洲鸵鸟
       非洲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鸵鸟,身高可达2.0~2.5米,除头部、脖子、腿部的绒毛呈粉色(或白色、灰色),公鸵乌的羽毛为黑色,母鸵鸟的羽毛为灰色。

       公鸵鸟



       母鸵鸟


       5.香肠树
       香肠树的果实像香肠,悬垂于绳索状长柄下,人们根据它的形态,把它叫做“香肠树”。果实可以吃,味道甜甜的,与香肠的味道相差甚远。


 
       6.大角羚羊
       大角羚羊的个头很大,最大的肩高可达1.8米,浑身的体毛为淡棕色,雄性和雌性都长有螺旋形的角,喉部下有下悬的肉垂。



       7.羚羊(未查到其名字)



       8.斑马、角马




       被猎杀的角马


       9.变色蜥蜴
       蜥蜴属卵生冷血爬虫类,其品种很多,据称达4700多种。变色蜥蜴,雄性具有鲜艳的色斑,常常是头部和上半身呈红色,而下半部呈蓝色;有时除尾巴是蓝外,其余都是红色;有时除头部是红色外,其余都是蓝色。而雌性没有色斑,这是蜥蜴两性差异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
       雄蜥蜴



       雌蜥蜴


       10.獴
       獴属于猫科哺乳类动物,身体长,尾巴长,头小,嘴巴尖,四肢短小,有点像黄鼠狼。它是毒蛇的天敌,对蛇毒具有天然的抵抗力,也会吃鼠、蛙、鸟、蜥蜴、昆虫等。



       ●●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第三天)
       马赛马拉的第三天,是我们运气最好的一天,我们看到了非洲五霸的二霸:公狮子和母狮子;难得一见真容的花豹;看到难得一遇的“马拉河之渡”。那天恰好CCTV“东非动物大迁徙”的摄像记者也在现场拍摄。
       1.非洲动物五霸之一---公狮和母狮



 
       2.非洲动物五霸之一---花豹
       在马赛马拉猎豹的数量相对比较多,而花豹的数量很少,因此游客见到猎豹的机率比较高,而见到花豹的机率很小。我们有幸见到难得一遇的花豹,却一直没看见猎豹。花豹与猎豹最明显的区别是:猎豹鼻子的两边各有一条明显的黑色条纹,从眼角一直延伸到嘴边,如同两条“泪痕”,而花豹则没有。
       花豹(中国人称金钱豹),属猫科食肉动物,全身呈黄褐色,并布满黑色斑纹。花豹的身体异常强壮和敏捷,追捕猎物时的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它们能叼起相当于自身体重3倍的猎物,并将猎物叼到高高的树杈上享用。



        3.茶色雕
       茶色雕体形大,喙和爪很强健,上喙边端具孤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羽色变化较大,从淡棕、浅黄到黑色,飞行能力极强,善于捕捉动物,以动物为食。


        4.“马拉河之渡”
       正常情况下,每年的7-8月份,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200多万头的角马、斑马、羚羊等食草动物都会在旱季来临时,遵照大自然的规律,汇聚在一起,进行举世闻名的“东非动物大迁徙”,为了生存,他们不顾狮子、猎豹、花豹、豺狗的围追捕杀,不顾马拉河里那凶残鳄鱼的袭击、残杀,犹如千军万马,前呼后拥、前赴后继,如浪潮般一拨又一拨跃入河中,游向对岸,形成了独步天下、举世无双、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这就是誉满全球的“马拉河之渡”,也被称为“天国之渡”。每年的10月份,在塞伦盖蒂雨季来临之前,它们又会从马赛马拉大草原回迁,又会再次上演一次“马拉河之渡”。
       在来回长达近3000公里的迁徙中,许许多多食草动物因饥饿、干渴、生病、体力不支或被食肉动物猎杀,据称只有60~70%左右的角马等食草动物能回到它们的出发地。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可在雨季来临之前,又将有几十万头小角马出生。新生命的诞生和弱者的淘汰,每年都在这里不断循环、生生不息!
       2013年,动物的回迁提前了,在7月底,就开始有食草动物开始悲壮的“马拉河之渡”,从马赛马拉大草原回迁塞伦盖蒂草原。我们看到的是只有几千只角马、斑马的马拉河之渡”,但那也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场面的震撼和惨烈,其中就有一只角马,在我们的面前遭到鳄鱼的残杀,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恰好那天CCTV“东非动物大迁徙”的摄影记者,也在现场拍摄,当然他们用的是昂贵的、专业的长焦相机,而我用的入门级的佳能单反550D  18~135相机,拍摄效果当然大打折扣。

       角马列队奔向渡口



       悲壮的“马拉河之渡”拉开了序幕






       5.守在马拉河渡口吃角马、斑马腐肉的秃鹫和非洲秃鹳



       ●秃鹫(Aegypius monachus)
       秃鹫属大型猛禽,体长达108~120cm,通体黑褐色,头裸出,仅长有短的黑褐色绒羽,后颈完全裸出,无羽,颈基部以下都长有黑褐色羽毛,以大型动物的尸体为食。


       ●非洲秃鹳(Leptoptilos crumeniferus)
       非洲秃鹳属大型的腐食性鸟类,也在人类的垃圾中觅食,因此也被称为“垃圾鸟”,头部及颈部没有毛,背部和翅膀为黑色羽毛、腹部白色,它们的喙很大,喉咙附近有粉红的囊。


 
       6.马赛村和马赛人
       带有传奇和神秘色彩的马赛人,几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马赛马拉这片猛兽出没的大草原上,过去以狩猎为主,现在以放牧为生。马赛族仍然实行一夫多妻制。马赛族男人,几乎都身穿枣红色带黑条格的“术卡”,即“身披二块布”,一块围在腰间,一块斜搭在肩上,手持或长或短、顶端长有树疙瘩的手杖、腰间插着尖刀。马赛族女人和儿童喜欢穿色彩鲜艳的服装,头上、颈上喜欢戴上彩色的珠链。
       进入马赛人居住的村子,你会发现满地都是牛粪,脏到连脚连踩不下去。可是马赛人离不开牛粪,他们要用牛粪拌上泥巴盖房,要用牛粪当燃料,要用牛粪处理伤口,甚至洗手。
       马赛人把牛血当作传统早点,当太阳升起,他们会用牛皮条将牛的脖子捆紧,当静脉显露时,用尖刀对着静脉扎一刀,再插上苇芦杆,一会儿牛血装满了罐子后,大家轮流喝。抜出苇芦杆,用牛粪加上一种草药将牛的伤口糊住,牛的伤口很快就会愈合。一头牛每隔5~6周,采一次血。正歺一天吃二歺,
上午10:00吃一歺,傍晚吃第二歺,喜欢吃牛肉,不管是煮还是烤,都不加盐,也吃粟和玉米。

       年青的马赛男人


       年长的马赛男人


       马赛女人和孩子


       马赛小朋友


 
       马赛人的歌舞,常常是排成一队,一边用手杖锤击地面,一边蹦一边嘴里发出“呵呵”的声音。而最有名的是“飘浮”,也就是“旱地拔葱”,男人们排成一队,每个人轮流出列,来几个“旱地拔葱”---使尽力气向上蹦,看谁蹦的最高,以显示男人的力量。




 
       表演钻木取火



  
        马赛女人在兜售制作的手饰




 
       在茫茫的草原上,身穿枣红色服装放牧的马赛人,与灌木丛、合欢树和野生动物,构成了马赛马拉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7.下榻在马赛马拉保护区的“Simba”酒店,
       Simba酒店是一家门面很小,而规模很大的酒店,隐藏在树林之中,特别是餐厅,一次可以容纳几百人同时就餐。
       



       金合欢
       金合欢树因树干是金黄色的而得名,也有叫黄刺槐。


  
       客房



 
       餐厅



        8.黑脸长尾猴
       黑脸长尾猴的体毛为灰褐色,背部较深、腹部较浅,脸部为黑色,尾巴很长,故名黑脸长尾猴。



       ●●奈瓦沙湖(Naivasha Lake)国家公园
       奈瓦沙湖距离内罗毕西北方向约90公里,是东非大裂谷海拔最高(海拔1900米)的淡水湖,也是唯一的淡水湖,长20公里,宽13公里,加上湖四周的沼泽,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20多米,湖水微带碱性,湖边有大片的纸莎草和芦苇,湖中鲈鱼、非洲鲫鱼和河马;湖中栖息着鸬鹚(鱼鹰)、白鹭等400多种鸟类,是肯尼亚鸟类的天堂,是肯尼亚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奈瓦沙湖傍晚的风光很美,像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水彩画和水墨画,让人流连忘返。

       乘船游奈瓦沙湖,沿途看到:河马、鸬鹚(鱼鹰)、鹈鹕、黑头鹭、黄嘴鹳、噪鹮、非洲白鹮、非洲篦鹭、栗头丽椋等。


             
       1.河马



 
       2.鸬鹚(鱼鹰)
       鸬鹚属大型水禽,头顶、背部、翅膀为黑色羽毛,颈及腹部为白色羽毛,嘴坚而长,前端具锐钩,适于啄,下喉有小囊,善于潜水,以鱼类为食。



 
       3. 鹈鹕
       鹈鹕为大型水禽,全身长密而短的羽毛,羽毛为白色、桃红色或淡灰色,喙长,喉囊发达,适于捕鱼,以鱼类为食。



       4. 黑头鹭 
       黑头鹭是一种大型涉禽,体型与灰鹭一样大,羽毛为暗灰色,明显的特征是喉部的羽毛是白色的,食物包括:鱼、虾、蛙、螃蟹、昆虫、软体动物。


       5.黄嘴鹳
       黄嘴鹳身着白色的衣服,黑色的短裙,脚穿红色的袜子,红脸,黄嘴。 



       6.噪鹮
       噪鹮浑身羽毛灰黑色,翅膀上的羽毛呈鲍鱼贝壳的绿色;嘴很长很尖,上半部是红色的,其余是黑色的。


       7.白头雕
       白头雕属猛禽,头、颈和尾部的羽毛为白色,其它部位的羽毛为黑色,飞行能力很强,善于捕鱼,以鱼类为食。


   
       8.非洲白鹮
       非洲白鹮是一种大型禽鸟,身上除了尾巴有黑羽外,均为白羽,明显的特征是头、嘴都是黑色的。


   
       9.非洲篦鹭
       非洲篦鹭浑身的羽毛都白色的,红脸、红腿,嘴巴象一把长柄的大勺子。


        10. 栗头丽椋鸟
       是一种颜色十分鲜艳的小鸟,喜欢在地面上跳跃移动或行走,以吃水果和浆果等植物性食物,亦兼食昆虫、甲虫、黄蜂、蚱蜢、蚂蚁。


           
       11.奈瓦沙湖的工作人员在湖边的空地上自娱自乐



       12.奈瓦沙湖傍晚风光  
       太阳西下,小游船停靠的简陋小码头,是拍奈瓦沙湖湖景的好时光,那湖边的景色好像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水彩画和水墨画。








 
       奈瓦沙湖是一处观赏各类水禽的好地方,可惜湖边没有步行的木栈道,无法近距离观赏和拍摄到更多各类水禽。
 

       
       ●●纳库鲁湖(Nakuru Lake)国家公园
       纳库鲁湖国家公园,是非洲第一个以保护鸟类为宗旨而设立的国家公园,1960年筹建,1968年正式确定为国家公园。
       纳库鲁湖距内罗毕西北方向约150公里,面积188平方公里,海拔1700~2000米,是东非大裂谷几个盐湖之一,湖里生长丰富的螺旋藻和硅藻,是火烈鸟最喜欢的食物,2012年前,每年有多达200万只的火烈鸟来此栖息和觅食,被誉为“观鸟天堂”。 后来,由于纳库鲁湖雨水充沛,湖水不断上涨,沼泽地变成了深水区,火烈鸟的栖息地都被水淹了,从2012年起,纳库鲁湖区的火烈鸟迁徙到距离湖区正北方向110公里的博格利亚湖。
       在纳库鲁湖可以看到非洲动物五霸之一的白犀牛、黑犀牛和非洲水牛,还有斑马、黑斑羚、水羚羊和狒狒等哺乳动物。可以看到火烈鸟、皇冠鹤、黄嘴鹳等各种鸟类。

       在高处俯瞰纳库鲁湖


       1.黑犀牛
       黑犀牛与白犀牛的主要区别是:黑犀牛主要吃树叶,嘴巴小而尖,耳朵小,头上第二根犀牛角比较长;白犀牛主要吃草,嘴巴大而宽,耳朵大,头上第二根犀牛角比较短。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最好区别的特征是:白犀牛脊背上,从颈部到尾部2/3处有一凸起,而黑犀牛没有。


      
       2.白犀牛
       白犀牛的名称来自荷兰语“weit”,意思为“wide”(宽平),针对它们宽平的嘴巴而言,后来被误称为“white(白色),故称白犀牛。目前肯尼亚仅存五头白犀牛,据称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国,尚有二万头白犀牛。



       3.秃鹳和水禽




       4.非洲五霸之一---非洲水牛
       非洲水牛是一种群居动物,长得很强壮,特别是一对牛角弯得像二个大秤勾,是非洲五霸中最让人生畏的动物,它们那暴躁的脾气和攻击性,不但让马赛人退避三舍,就是狮子和猎豹也不敢轻而招惹。



       5.狒狒
       狒狒群体有严格的等级,最大最壮的那只狒狒是狒王,最有地位,拥有的母狒狒也最多。



       6.岩鼠


  
       7.野水牛、斑马、火烈鸟和水禽
       在纳库鲁湖的浅水区,野水牛、斑马、火烈鸟和各种水禽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构成一幅幅原生态、自然和谐,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让久居都市的游客深深地陶醉,久久不愿离去。







        8.皇冠鹤—鹤中之王      
       在纳库鲁湖,我们看到十分珍贵的鹤中之王——皇冠鹤,头顶有像皇冠一样淡黄色的羽毛,眼睛周围是白色的,眉毛是红色的,十分漂亮。相传皇冠鹤奉行一夫一妻制,总是成双成对出现,相伴相守一生,如果其中的一只死亡,另一只就会十分悲哀,不吃不喝,直至饿死。




       9.黑斑羚
       黑斑羚最明显的特点是屁股上有两道竖的黑斑,尾巴上也有一道黑斑,三条黑斑组成一个麦当劳的标识“M”,雄性长角,雌性不长角。
 
       雄性黑斑羚




       雌性黑斑羚 


       10.水羚羊
       水羚羊的特点是临水而居,浑身长满褐色的毛,嘴巴、屁股上长着白毛,雄性长角,雌性不长角。



 

       ●●博格利亚湖(Bogoria Lae)国家保护区
       博格利亚湖国家保护区位于纳库鲁湖正北方约110公里处,属东非大裂谷的咸水湖,湖四周的浅水区中生长着丰富的螺旋藻和硅藻。从2012年起,博格利亚湖成为火烈鸟的栖息地,多达100万只火烈鸟分布在湖四周的浅水区,远远望去,湖边一片粉红色,像是九天玄女的万丈粉红色织锦飘落人间,让人惊叹。
       就在你的眼前,少则几万只、多则几十万只的火烈鸟,它们的头几乎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像是列阵的千军万马,人稍一靠近,它们就会十分警觉,在水中几乎同时迈步,发出让人不可思议的声响,犹如千军万马的脚步声,这声响、这场面,会让你感到十分的震憾,而终身难忘!
       湖边近处的火烈鸟,湖中稍远处的火烈鸟,湖远处与天边接壤处的火烈鸟,还有空中飞翔的火烈鸟,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动感画卷,让久居都市、很少接触大自然的游客如痴如醉,任由导游一再催促,久久不愿离去。





  
       火烈鸟身短腿长,体态十分优雅,羽毛呈粉红色,腿及翅膀背面的羽毛呈红色,尖嘴的顶端呈钩状,便于觅食水中的水藻。据科学考证,因为螺旋藻和硅藻中含有一种独特的叶红素,才使火烈鸟的羽毛呈粉红色。
       在夕阳的映照下,湖水被火烈鸟无数双红色的腿,“染”成了红色。





       在浅水区,当火烈鸟一动不动时,水面平静如镜,优雅的火烈鸟在水中的倒影,让人赞叹。







  
       天空中飞翔的火烈鸟






       ●汤姆逊瀑布(Nakuru Lake)
       从奈瓦沙或纳库鲁回内罗毕的路上,将途经海拔2360米的尼亚霍鲁鲁市,在尼亚霍鲁鲁市的爱瓦索涅河上有肯尼亚著名的汤姆逊瀑布,落差达72米。


 
       汤姆逊瀑布附近生活的土著部落,与游客合影,收取费用谋生。


  
       2、阿布戴尔国家公园“树顶旅馆”
       阿布戴尔(也称阿伯德尔)国家公园海拔1200多米,占地面积400平方公里,建于1950年。这里山峦叠嶂,山水秀丽,人们慕名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参观“树顶旅馆”,欣赏优美的自然环境,爬山、钓鱼、野营和野餐。
       著名的“树顶旅馆”建于1932年,当初是搭建在水塘边无花果的树杈上,仅能供两个人居住,是世界上最小的旅馆。


 
       1952年2月5日,英国的伊丽莎白公主一行来到阿布戴尔公园,公主当晚下榻“树顶旅馆”,并兴趣勃勃地观赏野生动物。2月6日凌晨,公主的父王乔治六世突然因冠状动脉堵塞而去世,国王去世的消息和公主继承王位的书信同时送达,公主立即启程回国,继承王位。于是“上树为公主,下树为女王”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传奇故事,许多人不远万里,前来参观“树顶旅馆”。
       我们现在看到的“树顶旅馆”,是1956年在原“树顶旅馆”的池塘边上重建的,是三层楼的旅馆,约有50间客房,楼顶有观光平台,游客晚上可在楼顶观光平台上,观赏来池塘喝水、舔盐的动物,平台的正对面就是著名的白雪皑皑的肯尼亚山。



       树顶旅馆里摆设的公象象牙


       母象象牙


       树顶旅馆池塘边的羚羊(没查到这种羚羊的名字)





         3.下榻的“Country club”酒店
       在阿布戴尔国家公园,我们下榻的是“Conutry club”酒店。这是一家占地面积很大,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环境十分优雅的酒店。









       酒店草坪上的疣猪
       疣猪属偶蹄目猪科疣猪属,以青草、笞草及块茎植物为食,善于挖洞,独居或成群穴居。繁殖力很强,生存能力很强,非常适应干旱环境。



       酒店草坪上的孔雀



       孔雀开屏


        ●多哈
       多哈是卡塔尔的首都,是一座位于波斯湾海滨、新兴的现代化城市,是卡塔尔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多哈机场免税商场




 
       多哈机场候机的各国旅客




       
        ★★友情提示之一---肯尼亚旅游景点目录介绍
        1、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全世界最好的野生动物使保护区和观赏地。
        2、奈瓦沙湖国家公园---河马和鱼鹰的栖息地。
        3、纳库鲁湖国家公园---以火烈鸟闻名于世,2011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
        4、博格利亚湖国家保护区---肯尼亚火烈鸟数量最多的湖泊,2011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
        5、肯尼亚山国家公园---肯尼亚山为非洲第二高峰,拥有冰川和独特的高山生态系统,1997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
        6、塞瓦沼泽国家公园---肯尼亚面积最小的国家公园,为保护林羚而建立。
        7、鲁马国家公园---肯尼亚唯一的马羚栖息地。
        8、基苏木黑斑羚保护区---肯尼亚黑斑羚栖息地。
        9、桑布鲁国家保护区---珍稀的网纹长颈鹿、细纹斑马、索马里蓝腿驼鸟栖息地。
        10、中央岛国家公园---世界上最大的鳄鱼群栖息地,1997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
        11、察沃国家公园---肯尼亚最大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最大的野象栖息地。
        12、辛巴山国家保护区---肯尼亚唯一的黑马羚栖息地。
        13、基温加国家海洋保护区---肯尼亚海龟栖息地。
        14、塔纳河灵长类动物保护区---肯尼亚红疣猴和长尾猴栖息地。
        15、基西特__姆潘古蒂海洋国家公园---以珊瑚礁和淘海洋生物而著称。
        16、瓦塔穆海洋国家公园---以长达7公里的白色沙滩而闻名。
         
 
       ★★友情提示之二---肯尼亚特产介绍
       1.木雕
       非洲人的艺术细胞,绝对是与生俱来的。肯尼亚是黑木的重要产地,黑木雕历史悠久,在世界的木雕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其特点是随心所欲,工匠没有设计图纸,完全靠他们的想象力和技巧进行雕刻,造型夸张又让人爱不释手。





 
       2、红茶
       红茶是肯尼亚的传统产品,质量一流,得到世界的认可,在全球茶叶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份额。对中国人来讲,是绝对没有污染,既没有重金属超标,也没有农药残留,价格还十分便宜。
       3、咖啡
       肯尼亚是东非地区重要的咖啡生产国,其咖啡豆颗粒饱满、清香宜人、酸度合适、味道奇特,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商品,价格并不贵。
 
       ★★友情提示之三---肯尼亚饮食
       肯尼亚所有宾馆都以西餐为主,主食都是面包、通心粉、土豆,偶尔有提供米饭,但都不提供炒青菜,只有洋葱、胡萝卜、包菜、青椒等切成丝的蔬菜沙拉。对于吃不惯西餐的蜂友,可考虑自带榨菜、辣椒酱、方便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