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广州——光孝寺掠影

作者:壶天室主 显示图片


从陈氏书院出来,往东坐一站地铁到西门口站下车,就可以到越秀区光孝路北端的光孝寺了,这个寺属广东四大名刹之一,其他三座是潮州开元寺、韶关南华寺和肇庆庆云寺。广州人有句谚语: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由此可见它的历史有多悠久,冲名声也应该走一趟,出了地铁站,不到十分钟就走到跟前了,怎么知道呢?因为路边有座“基督教光孝堂”,奇怪,感觉广东基督堂比天主堂数量要多。






果然,马路对过就是光孝寺,山门是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木构建筑,没什么特别。到跟前一看,左边挂“广东佛学院”、右边挂“广东省佛教协会”的牌子,厉害了,佛家最高学府和佛家“总舵”了,门匾“光孝寺”三字是已圆寂的中国佛教领袖赵朴初的墨宝真迹,现在有些小寺为博眼球,也挂一块老赵的匾,一看就是假冒伪劣,也没人管管。山门对面那是个铜香炉吗?没见过,不认的,造型很好看,进门不收门票,还送香。





山门里有新塑的两尊威风凛凛的“哼哈”二金刚力士雕像,相当于俗家的门神。我心里有种感觉,这个古老的寺院看来留下的古迹也不会很多了。对面是天王殿,不巧,正在装修,问了了解内情的人,说正在加紧修葺,准备申遗了。只好继续沿中轴线往里走了,左右对称的钟鼓二楼,一层还兼着地藏殿和伽蓝殿,看来住房够紧张的。对面来到了大雄宝殿,大殿神龛上供奉的是别的寺庙里不常见的“华严三圣”。



中间是高5米多的释迦牟尼佛正在向众生说法;侍立近旁的是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两旁,左边是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这一佛两菩萨合起来称作“华严三圣”,是新塑的,旧的呢?小孩儿没娘,说起来话长:秦末,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乱,封关绝道,三年后建立了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定都番禺,是汉朝藩属国。传至最后一代南越王赵建德,他在此处建宅,不久后汉武帝派兵平了南越国。


三国时,吴骑都尉虞翻得罪了孙权,谪居于此讲学,多植诃子树,时人称为虞苑,又称诃林。虞翻死后,其后人舍其宅为寺,名制止寺。大雄宝殿后面现存虞翻手植诃子树一棵,算是千古遗珍了。我是少时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时记住了这个名字,以为本事一般,其实不然,此人于经学颇有造诣,尤精《易》学,又兼通医术,可日行三百里,善使长矛,可谓文武全才,孙权曾称赞他“可与东方朔为比矣”。



东晋隆安年间罽宾国僧人昙摩耶舍到广州,在此建佛殿,奉敕译经传教,改寺名为王苑朝延寺,大雄宝殿始建于此时。其后各朝易名五六次,直到南宋绍兴年间才易名光孝寺至今。明朝成化年间获敕赐光孝禅寺匾额。后来光孝寺就历经磨难了,从清初开始就一直被各种学校占用。建国初,华南文艺学院进驻,僧侣们全部被遣散,接着“平整土地”,天王殿四大天王泥塑砸碎,连大雄宝殿中如来佛祖的金身也砸了!



砸了如来金身后发现在如来腹中,藏了许多佛珠、小佛和木雕罗汉。当时学生们大喊着要把它们全部砸烂,后因有人劝阻,文物单位也闻讯赶来,经考证,这些均为唐代文物,后来把它们收在广东省博物馆内,才得以保存下来。大殿后面有一座高7.8米、八角七层的仿楼阁式砖塔,叫瘗发塔。是当年六祖惠能削发受戒后埋藏头发的地方,这类隋唐时期的古塔,是全国至今保留的为数不多的珍贵文物之一。



南朝梁武帝天监元(502)年,天竺高僧智药三藏来广州,从释迦牟尼成佛处带来一棵菩提树苗种在这里,这是中国最早移植的菩提树。智药三藏预言:170年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法门,度无量众。170年后的唐高宗乾封二(667)年,惠能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参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清风吹动旗幡,听众中二僧争论,一说风动,一说幡动。惠能则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印宗法师听其言,即把惠能延至上席谈论佛法。见惠能出语不凡,不禁问道:“早听说黄梅衣法南来,莫非就是你吗?”惠能出示五祖弘忍所传法衣,公开了自己的嫡传身份,於是在正月十五,印宗亲为惠能在寺内菩提树下剃度落发;二月初八,西京智光律师为惠能授具足戒,两个月后升座讲法, 后移住曹溪宝林寺,授徒讲禅学,是为六祖,倡导“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主张,一时信徒云集,影响至今。



瘗发塔的东面是风幡阁,由原来的睡佛阁与风幡堂合为一体而得名。睡佛阁原为唐代建筑,楼上供奉睡佛,下藏梵经。风幡堂亦唐代所建,就是为纪念六祖在光孝寺的“风幡论辩”事迹而建。明代重修时将两楼合为一体。现风幡阁中有六祖、达摩的石刻像碑,一面刻有六祖像,另一面刻有达摩像,是元代的碑刻。风幡阁墙壁上有两幅彩画:一幅记载六祖风幡论辩的事迹,一幅记载达摩东渡的故事,没进去。



现在的睡佛在大雄宝殿西侧的吉祥殿里,旧称五祖殿,供奉禅宗初祖达摩到五祖弘忍像,十年浩劫夷为平地,1992年依照原伽蓝殿重建,供吉祥缅甸白玉佛涅槃像。在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还有两座铁塔,西铁塔建于五代南汉大宝六年,清末时塔殿倒塌压坏四层,现剩下三层,正在维修,看不到。东铁塔是南汉大宝十年建,高7.69米,共七层,是国内最大、最古老、最完整的铁塔。往东走了半天,居然没找到!







东面的六祖堂始建于北宋真宗年间,堂内有座六祖惠能的雕像,为近年所雕。在六祖堂前有一只大木鱼,刳木为鱼形,中凿空洞,扣之作声,鱼头朝外,按佛寺里的规定,只有十方丛林才能将鱼头朝外,可见光孝寺地位之高。木鱼是和尚们做法事诵经时用的法器,因为鱼日夜都不合眼,用它来警醒众僧,白天黑夜都不要忘记修行,没看见。东面还有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再东有洗砚池等也没找到,太遗憾了!



在往出走的路上,我又返回到了大雄宝殿前,台基上养了不少奇花异草,其中一盆引起了我的注意,下面花签上写着:地涌金莲——平安圣花,又名千瓣莲花,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糖棕)六花(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之一。地涌金莲之所以被称为“佛花”是有原因的,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讲经时,讲到精彩之处,天花乱坠,所说的天花就是这种花啊!


花卉多以美、香、色取胜,而地涌金莲以奇压倒群芳,六枚苞片为一轮,顶生或腋生,层层由下而上逐渐展开,鲜艳美丽有光泽,花朵在冬天为粉红色,夏天则变金黄色,花冠硕大,还散发着甜蜜的花香,花期可达250天左右,早春开花时忽从地下涌冒而出,悄然绽放,使人惊奇,故有地涌金莲之称谓。还有更令人拍案叫绝之处:当它生长旺盛时,在茎腋中也同时开出众多的小花朵,形成“众星捧月”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