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 | 黎明破晓前,对你说一句我爱你(带你走进最真实的霞浦)

作者:Neena 团子 显示图片

有人说:“霞浦是光与影交错的天堂,随便一张照片都拥有不同的色彩。这里的日出和日落更是绚烂多姿。”

有人说:“霞浦是摄影爱好者的圣地,即使你不曾身临其境感受过它的美,也一定在摄影师镜头下见过它丰富多彩的影像。”

第一次听说霞浦,大概就是在搜索福建攻略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北岐滩涂的摄影照片所吸引,心生了一定要去看一看的念头。不亲眼去瞧一瞧,亲身去站在岸边感受一下,亲自拿着相机将那些瞬间定格,总是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人们的失落总是来源于想象和理想之间的差距,不是因为当下不够好,而是因为你把所有的事情都想象的美好,每一次出行也是如此。

生活其实简单地像一呼一吸,如果不对它有过多的苛求,幸福就会变得不费力气。

霞浦,是脑中一闪而过的念头。决定要去后就立刻安排好了时间和车票。

霞浦的各个景点之间格外分散,通常大家会选择包车或者拼车,在霞浦县城有长途汽车站,也几乎可以到达所有的地方。在去霞浦之前,我花了点时间梳理了一下比较有名的几个地方的乘车方式,以便出去玩的时候选择合适的线路。霞浦的主要景点分为东南西北四条线,包车的时候师傅通常会以半天或者一天为单位走完一条线,价位在150-160/人/天。如果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一天也可以走很多地方,主要看个人偏好。(以下价格仅供参考,要以实际为主)

北岐滩涂:码头距离县城坐摩的10元,离霞浦最近

小皓海滩:沙质滩涂;霞浦旧车站-三沙镇途径小皓,8元25分钟,15分钟一班车
东壁:天主教堂;霞浦旧车站-三沙镇途径东壁,11元50分钟
花竹村:鱼排竹竿日出;霞浦旧车站-三沙镇-花竹(包车)
嵛山岛:湖泊草场;霞浦旧车站-三沙镇-三沙镇古镇马头-嵛山马祖村,11点开船,40分钟到达
PS:以上四个地方在一条线上 

盐田:人文气息的船民生活;霞浦旧车站-盐田,8元30分钟
杨家溪:溪水树林竹排;霞浦旧车站-牙城客运站-牙城公交车途径杨家溪,24元40分钟

从霞浦区间车站出发
沙塘里:滩涂渔船日出;霞浦区间车站-溪南途径沙塘里,20分钟
围江:海上日出馒头山晒海带;霞浦区间车站-溪南途径围江,10元40分钟
PS:以上两个地方在一条线上

东安:鱼排木屋;霞浦区间车站-台江-码头坐船,13元1小时
涵江:晒海带劳作场;霞浦区间车站-长春途径涵江
沙江:渔船,山河路速8酒店西面隔壁小巷中,9元40分钟
PS:住在霞浦区间车站附近往返比较方便

七都:滩涂潮汐;霞浦新汽车站-宁德-福安途径七都

如果是多天出行,建议第一晚住在北岐滩涂附近,当天可以在南岐看日落,在北岐看日出。第二天开始住在县城,县城美食很多,交通便利,包车和租车也很方便。如果对某个景点格外喜欢,想要在一个地方多呆一段时间,也可以住在景点附近,比如有不少人选择住在三沙镇或者花竹村一带。

我们是在五一前两天到的霞浦,降温后的天气很冷,不穿外套简直无法出门,早晚温差很大,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有看日出打算的小伙伴们。海边的蚊虫很多,花露水驱蚊剂有备无患,腿在海水里泡过以后被咬过的伤口更容易发炎和恶化,涂抹的药也可以准备一些。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没有很好的摄影设备,用的是佳能700D+小痰盂镜头,全程的日出日落都靠着华为P30和华为20i的延时摄影撑过来。当你看到好的景色时,你会很遗憾为什么没有一个长焦镜头或者广角,所以有设备的话一定不要怕重,当然我们没带只是单纯因为贫穷。

从云霄站坐车到达霞浦是下午时间,天气阴沉的可怕,好像随时都可能下雨。我们定的民宿在南岐村,距离动车站大概6公里,打车25元。村子里可以吃饭的地方很少,没吃中午饭的我们就近在车站旁边的小吃店解决了一顿。到达民宿的时候下午三点,在房间稍作休息后我们便出门闲逛。

我们住的地方离妈祖庙很近,同闽南沿海的民众一样,三沙渔民最敬仰的“神”也是海上女神妈祖。林瑞枝说:“闽南话有句俗语叫‘走船跑马三分命’,从前的渔船小,抗风浪能力差,‘天气预报’只能靠经验,但毕竟有局限性,他们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妈祖的庇护。”

村子里的也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三角旗子,可能是某场盛大活动时留下的。

风有些大,吹得人瑟瑟发抖,只穿了一条短裙的我有点扛不住这凛冽。不知是天气原因还是时间原因,村子里在外面闲逛的人很少,更不要说是游客了。我们走在路上也会时不时被待在屋里的叔叔阿姨们多看上一两眼。


阴天的滩涂是模糊的,海水像是倾倒了无数的黄沙,浑浊成泥浆一般的颜色,远处的竹竿倒是不少,如果不仔细看也都被淹没在一片昏黄中,是不是像极了北京的雾霾天?


身穿黄色上衣的大叔在岸边坐着发呆,看样子像是一个本地人。


海边的礁石旁有阿姨戴着手套,从石头之间的缝隙里在捡贝壳。



在堤上走的时候遇到了一群正在换衣服的阿姨们,我们以为她们是要换上“装备”下水捡贝壳,结果她们要在水里洗澡,并告诉我们在这里洗澡有益于身体健康,“包治百病”,然后指着我的腿说下水泡一泡可以消炎。

我们看着这黑乎乎的泛着白色泡泡的海水,对阿姨们的话深表怀疑,以为她们在跟我们开玩笑,直到她们一个个真的换上了短裤和拖鞋,拿着毛巾下了水。


小伙伴说,不知道是什么神仙信仰,让她们觉得这个水可以包治百病。我们以为是本地人的某种风俗习惯,事后还好奇地查看了百度问了老板,并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这个行为的解释。


不少村民并不是以打渔为生,他们大多也有自己的工作,下班之后带着渔网来到海边,在公有的池里捕鱼当做一天的晚餐。

能不能捕到鱼除了要好的渔网、合适的撒网力度之外,有的时候也要凭借一点运气。



南岐的摄影点就在民宿门口,五点左右下起了小雨,让我们误以为没有日落了,结果刚回到民宿,雨停了。


放弃一件事情是太简单不过,但是坚持下去往往要花费很多力气。如果我们没有再次出门,如果我们不相信这样的天气有日落,也许我们会就此错过。

坐在长堤上等待日落的时候,好几拨游客来了又走,我们就坐在那个高高的石墙上,看着他们来来往往,手机里放着音乐。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偶尔拿着相机拍两张照。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日落算不上美丽,你看远处的山和楼都是灰色的。也许你见过无数的日落,这不过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傍晚,但是它因你的等待而变得有价值,因为你付出了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太阳快要消失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水中,是闪闪发光的香槟色,天空的云也被染成了玫红。


第二天睡到了自然醒,早餐是民宿提供的,鸡蛋咸菜馒头油条大米粥,吃过之后我们就出门了。


外面还在下着毛毛细雨,街道有些潮湿。从南岐村走到北岐村大概十分钟的路程,八九点的时候菜市已经差不多结束了,村民们开始各自活动。

不少阿姨辈的人坐在屋里做着工厂的活计,以此来挣些外快贴补家用。


小城外是一家正在装修的民宿,雪白的外观在村子里格外吸睛。



这边的民宿很多,几乎挨家挨户都是,尤其是靠近北岐滩涂的路上。村民们把自己的家改造一下,就变成了民宿,但是住宿环境真的很一般。


走在路上,一直感叹如果天气好一点就好了。雨天的北岐滩涂好像跟普通的渔村没有差别,当然它本身就是一个普通的渔村啊。



我开玩笑地说这个水可以跟黄河比上一比,看看哪个颜色更像沙子。水面上其实还是有不少竹竿,也许在其他时候这里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返程的时候遇到了几个特地坐出租过来的女孩子,被大叔忽悠上了渔船。村子里总能遇到骑着摩托的大叔,看到游客就上前问上一句,20一人带你坐船出海去不去。这样的天气出海,恐怕会伸手不见五指吧。


从村里到县城是可以坐公交的,霞浦5路车的终点站是国税局。我们拖着行李上了车,前往县城的下一个住宿点。

中午村里的学校到了午休时间,一群小孩子抱着辣条薯片就一股脑挤上了车。车厢里弥漫着熟悉的零食味儿,那是很多年前属于我们的童年的记忆了,每次看到都会不禁怀念那些放学以后挤在门口小卖部买辣条的时光。




这里的老人也很淳朴,看到老爷爷上车后,我便站起来想给他让座,结果刚起身到一半,就被爷爷一巴掌拍回了椅子上。有人下车后,他和另一个老爷爷还互相谦让了半天,最后等到有更多空座位后一起坐下。这样的情况在大城市是不常有的,我们可能遇到更多的是为了一个座位争得面红耳赤的情景。


半月里和沙江的行程是和另外两个女孩子拼车去的,客栈老板帮忙联系的司机,一个人半天80块。到达半月里时雨还没停,司机师傅说下雨天的半月里最适合拍照,我们一开始是不信的,但是到了以后却发现果然如此。你看吧,不是只有晴天才是好天气,下雨也有下雨的好处。


半月里是一个纯畲族村落,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半月里山环水绕,钟灵毓秀,村中环境古朴而静谧,半月里被誉为“畲族历史文化名村”。半月里是闽东地区现存畲族古迹最多的村庄,至今仍保存多座完好的古宅。村中有龙溪宫、雷氏祠堂、举人府等三组清代古建筑和大量畲族文物。


一大盆柚子放在门口的桌子上,挂着自取自付的牌子,贴了一张微信二维码,还贴心为游客准备好了小刀塑料袋和垃圾桶,而柚子的主人却“偷懒”地躲了起来,买不买看游客心情,付不付钱看个人自觉。我们在柚子前停了一会,正在说着这样真的会有人买吗之类的话,来了一对情侣想跟我们拼一个柚子,我们爽快地答应了。柚子的水分很足,酸酸甜甜很好吃,站在那里剥柚子和吃柚子的过程中也吸引了不少的人前来买。



这里背靠大山,潺潺溪水环绕着村子流过,村口的参天古树枝繁叶茂,清代古宅的砖黄色高墙,红纸黑字的对联,挂在门口飘着黄絮的大红灯笼,破败的旧宅古庙,无一不散发着静谧祥和的气息。



屋顶的砖瓦都长了一层薄薄的青苔,细小的绒毛状的青苔看上去软软的,在雨水的洗礼下更显鲜活。



下雨天拍照是不是更有意境?红色碎花裙配上小白鞋,和这里真的很搭,都有一种复古的感觉。


半月里如同一座大观园,是福建畲族延绵发展的缩影,一步一景。小小的村子里住了不少人,青砖老屋和现代的生活用具相结合,将人从白驹过隙的匆匆时光中拉入现实。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没有撑着油纸伞,但也遇到了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我碰到了那个穿着畲族服饰的老奶奶,却没有跟她说上一句话。天气好的时候,你也许会看到很多穿着传统服饰的小姐姐们。



离开半月里,下一站是沙江。


沙江S弯的摄影点在一栋七层毛坯房里,走到最高层可以俯瞰整个滩涂,周边的小房子、鱼排、远处的山都清晰可见。S弯是竹竿插出来的,镜头下成片的竹竿排列成不同的形状。如果运气够好,遇到落日或是晚霞,霞光洒在水面上呈现出美丽的玫瑰红会更加好看。





遇到大雨天气的S弯少了绚烂的颜色,但也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勾勒出晴朗天气时的景象。

没有选择包车,我们慢悠悠睡到自然醒,出去觅食加到车站坐车。途中路过了一个大菜场,想着可能有可以吃饭的地方,便走进去逛一逛。

有人说,了解一个城市是从它的菜市场开始的。




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生活。各种新鲜的蔬菜瓜果就被摆在地上,叫卖的人不遗余力想要将自己家的菜推销出去。早餐铺子门口的大锅烧着水,热气蒸腾,阿姨熟练地拿起面条放进滚烫的水中。蒸笼里放着一个个可爱的饺子,白色的是糯米皮儿,黄色的是地瓜。



从霞浦旧车站到杨家溪要先坐去牙城的车,然后在牙城转车去杨家溪。杨家溪风景区是玩漂流的地方,如果要去大榕树,也就是那个有老爷爷和水牛的榕树林,要提前一些下车,跟司机说一声,他就会到了地方喊你下车。很不幸一开始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所以我们果断坐过了,然后又坐公交返回来。杨家溪的门票18元一个人。


我们到的时候榕树林的光线很充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照在地上一片斑驳,深深浅浅的绿色让人顿时觉得心旷神怡。找了一处秋千坐下慢慢荡,吃着枇杷看着绿叶,就那么静静地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就很美好。






遇到了老人却没有遇到大水牛,两三个小孩子赶着一群鹅在榕树旁走来走去,如果要和他们合照,要给十块钱的样子。我们选择了开启疯狂互拍模式。





“好春光不如梦一场,梦里青草香,你把梦想带身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还有轻风吹斜阳。”当时脑子里就在单曲循环这首歌,生活的美好应如是。




从杨家溪榕树林出来,坐上三轮车去牙城客运站,然后转去三沙镇的小巴在小皓日落摄影点下车,从入口爬上观景台大概十几分钟的时间。


我们下午四点就到了观景台,最佳机位已经早就被摄影发烧友们占满,我们退而求其次来到了下一层的中央。时间还很早,太阳高高挂在空中,阳光太过刺眼让人不敢直视,不少人都找了阴凉的地方歇着,等日落。而我们却牢牢守着自己的这块地方,吃着冰激凌和枇杷不挪窝,生怕一不留神位置就被人抢先占了。


我们说“没有摄影大佬的设备和技术,但是态度还是要有的。”虽然我们没有长焦镜头也没有三脚架,就拿着自己的小破相机和手机来拍照,但依然要认真地拍照才行,喜欢一件事情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与因没有按时赶到而错过的遗憾相比,我们更愿意付出努力等待一个可能没有结果的未来。


这是一对母子,儿子带着年迈的母亲爬上山坡来到这里看日落,认真地给母亲拍照合影。我和小伙伴都被这一幕吸引了,站在高一层的栏杆旁为他们拍下来。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离别,在我们力所能及地时候给父母多一些陪伴,不要让自己后悔。我有的时候常常想,现在二十多岁的年纪,还很年轻,而父母都已经年过五十,如果仔细计算一下,假设他们可以活到90岁,40年的时间里每年放假10天,也不过400天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而我们都清楚,实际上的时间很有可能远少于这个数。


太阳在快六点的时候才开始收敛自己的光芒,变得不那么刺眼。躲在阴凉处的人也渐渐出来开始寻找机位,我们的两边也站满了人。太阳还没有要下去的迹象,我就把手机的延时摄影打开架在了栏杆上,双手环绕保护着它。




海水还未到涨潮的时候,不少人在海滩边玩耍。可能是距离太远,海滩上的船只和人都变成了一个个小点。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也是兴奋的。我身边站着一对母子,小男孩好动,一直蹦蹦跳跳不愿意安静下来,他的妈妈便不停地跟他讲道理。




六点一刻,太阳刚开始下降,就躲到了一片乌云后面不肯出来,两个多小时的等待好像就要泡汤了,所有人都在嘴里碎碎念着“快些下去”,小男孩见没有了太阳,便想要回酒店去,他的母亲一遍又一遍说“太阳只是想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你,所以你要等等它。”是啊,不论是日出日落,还是生活种种不如意,我们都不要轻易放弃,因为它们只是想要以更好地状态出现在我们面前而已,如果你耐心等待,就终会等到属于你的日落,它可能来的不那么及时,但一定会出现。


乌云与山之间的空隙放眼望去只有不到一手掌的距离,太阳穿过乌云后落到山后面也不过几十秒的时间,为了这几十秒的日落,我们尚且可以耐心站在太阳下两个小时,为何就不能对待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人多一些耐心呢?








前一晚订了去花竹的包车,五一的到来让房间和用车都变得很紧俏。拜托老板联系了半个小时才为我们找到了一辆小车,司机说这辆车又旧又破,从未载过乘客,在我们再三强调不介意之后他才勉强同意带我们出去半天。


四点起床,房间里的其他六个女孩还在熟睡,洗手间的水流声格外大,即使我们简化了起床流程,尽量轻手轻脚依旧害怕吵醒了她们。四点半的霞浦还在沉睡中,路灯下没有车辆和行人。


从霞浦县城到花竹大概30公里,不少的上山路,用了大半个小时才到。沿着环山公路渐渐往上爬行的过程中,朝着远处望去,山被一层厚厚的雾遮住了,能不能看到日出,直到时间到的那一刻前,谁也不知道。


我们安慰自己说:“我们昨天已经跟太阳约好了,今天要见面。”可是,我们被太阳放了鸽子。

花竹村摄影点早早就站满了人,我们五点左右到的时候已经很难找到视线好的落脚点,山顶风大温度低,即使紧紧用外套裹紧自己也还是感觉到寒冷,不少叔叔阿姨们穿上了棉衣,当然也有年轻的小哥哥小姐姐穿着短裤短裙,即使再冷也想美美地迎接日出。



五点十几分,太阳一点出来的迹象都没有,最接近水平面的地方被云雾遮的严严实实,即使天空的其他地方都已经变得晴朗,但太阳经过的地方却没有动静。想象中的一轮红日是看不到了,不会再有金光万丈照射在水面上,太阳早就过了日出时间很多,不少特地带着相机和三脚架早早来占据最佳摄影机位的人也开始纷纷收拾行李打算回去,也有人选择继续等待。


如果不是等待最后,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遇见什么错过什么,可能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跟大家一起的等待并不漫长,有这么多人的陪伴,失望的心情也不那么明显。当太阳出现在云层上面的半空中时,惊叫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在兴奋雀跃地向身边的人分享这份喜悦,告诉他们“看吧,还好没有走,太阳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也许我们没有看到太阳从水平面下缓缓出现,冲破无尽的黑暗来到我们身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也在用力出现在我们眼前。不要觉得旅程让人遗憾,记住当下每时每刻的美好,将小小的遗憾留给下次。




不愿意就这么回去,在霞浦的最后半天,我们还想再多看一些风景,多一些再多一些。


留云寺是下山时路旁的一个寺庙,除了刚进门时遇见的一个僧人,再无其他人。


我们随性地拿着相机在这里拍照闲逛。红砖白瓦的墙壁以古树伸展出来的绿叶为前衬,在阳光照耀下格外美丽。殿前的香炉里还插着正在焚烧的香,燃起的烟雾迷住了我的眼,我想靠近一点点,却被呛出了眼泪,不知是哪位香客又或是沙弥点了这柱香,用于祈祷什么。



红砖白瓦的墙壁以古树伸展出来的绿叶为前衬,在阳光照耀下格外美丽。


















二楼的观景台前,大石头上刻着苍劲有力的“海阔天空”,退后一步,便能看到整片大海,渔船点缀其中,竹竿若隐若现。二楼处有一个小小的茶室,从雕花窗偷偷看向里面,一把古筝安静地放置在台前,浅绿的茶具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屋门紧闭无人入内,但也可以想象,如果有一个穿着汉服的出尘女子盘坐案前弹上一曲,我们坐在旁边品茶听琴望海,是一种怎样的惬意。



角落里种着一棵菩提树。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本来无树,明镜也不是台,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里惹来尘埃。北宗禅创始人神秀又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本来就是一棵菩提树,内心也应如明镜一般,只要内省反思,防微杜渐,就能保持内心清明如初。




许愿钟前的阶梯上挂满了大红灯笼,寺前空地的许愿墙上吊满了许愿木牌,或是保佑家人健康万事如意,或是希望自己学习进步考上心仪的学校,是谁人虔诚地将心愿一一写下?也许世间万事不如人意十之八九,但我们依然要怀有憧憬。


东壁海岸旁的空地上,堆放着大大小小的渔网和捕鱼工具,渔船在岸边毫无规律地就近停放着。渔民们在鱼排上劳作,工人们在修船补网,他们忙碌的身影本身就是一种风景。





叔叔阿姨们头戴帽子穿着长衣长裤蹲在渔网前,手上的针线前后来回穿梭,将渔网上破了洞的地方填补起来。







在船上收拾东西检查船只性能是否完好。














小皓海滩正是前一天我们的日落观景点,不过看日落是在半山腰,而现在确实下到了海滩。




到达小皓海滩时,潮水已经涨了起来,无法下到沙滩上走一走,但也可以在岸边吹吹风。海滩前是一幢幢独立的毛坯小别墅,都还只有一个空架子,水泥墙面,没有经过装修。


这里的房子离海很近,如果可以住人,大概推开窗就能看到日落。来到霞浦还没有看到的海带晾晒场,所以这个房子里用竹竿晒着的海带也算是可以充充数了。



牛栏岗在司机师傅的老家一带,也是在半山腰上。本来没抱太大期待,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却给了我们很多惊喜。

旁边有一处小小花圃,院内院外种满了鲜花,但是只有住在“花沁石”民宿的客人才可以入内,里面的花都是经过花匠们精心修剪搭理过的,我们到的时候依然有工人在里面搭建观景台。



主人精心地布置和修剪着这些花花草草,向阳而生乐观向上,很想吹着晚风看着日落喝着清茶听着鸟语闻着花香,在这里荒废时光。






从后门偷偷溜进去拍了两张照,被主人看到后赶了出来,明确告诉我们“非请勿入”。我们只好扒着墙看里面的风景。


网红民宿“草木人”就在这里,据说五一期间2000+一晚,我们在外面一阵拍照,留下影像当做纪念,希望以后挣了钱来住。







偶遇一只可爱的猫咪,躲在草丛里害羞地不敢出来。




老奶奶的家里种了很多绣球花,亲手给它们浇水,看着它们绽放自己的美丽。

大概每个女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希望住在一个温暖的地方,种上各种各样喜爱的花草,推开窗户可以看到大海,关上门后可以喝茶看书。




还有正在装修的民宿,它们的主人一定为其注入了很多的心思,希望它们成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样子,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要精心设计。



4月29号下午:云霄站——霞浦站,入住松山海民宿,在南岐看日落。
4月30号:早上看北岐滩涂,中午坐霞浦5路公交车到霞浦不舍客栈入住,吃午饭。下午拼车去半月里和沙江S弯,晚上在客栈附近美食街吃饭。
5月1号:十点左右出门吃早午饭,在霞浦旧汽车站坐车去杨家溪。在杨家溪呆到下午三点出发去小皓海滩看日落(杨家溪坐公交或三轮车到牙城客运站,然后转车去小皓),太阳下山后拼车回县城吃晚饭。
5月2号:早上四点半包车去花竹看日出,然后游览留云寺东壁小皓和牛栏岗,大概十一点回到客栈,休息到中午去火车站吃午饭,乘坐下午两点多的火车回深圳,行程结束。

福鼎特色小吃是小伙伴朋友推荐的,霞浦当地比较有名的就是各种片,比如鱼片肉片牛肉片一类的,主食就是米粉。我们找了一家离客栈很近的店子。


我们点了一份肉片鱼肉混合,一屉小笼包和一盘大排面。肉片汤里面的肉其实吃不出来太多的肉味,鱼肉和猪肉尝起来差别也不太大,但是和普通的肉丝不同,这里的肉片很劲道很有嚼劲。


这真的是我见过的最小的小笼包了,迷你袖珍版那种,但是味道还不错,虽然我觉得都没有包什么肉。可能是因为这里的醋比较好吃,用的醋不是我们常见的白醋或者陈醋,而是一种黄颜色的醋。


大排面的面条一点也不软和,而是那种很有弹性的面条,上面的大排是纯瘦的,肉多骨头少,酱过以后很有味道,看着颜色都很有食欲。


三沙经典小吃在霞浦县泰康路与金山路交叉口旁,店铺不大,但是人气却很高,不少人当然也包括我们,都是慕名而来的,这里的小吃也确实好吃不贵,吃多了海鲜大排档,吃一些特色的小东西也是很不错的。



蜜翅的外形跟奥尔良烤翅有点类似,但是它的肉和皮要更加紧实,甜咸味,跟超市里卖的真空包装鸡翅很像。



本来已经在外面打包了双皮奶,但是看到这个冰糕就忍不住点了。冰糕不冰,是清凉薄荷味的地瓜粉做成的,表面上还撒了一层红枣葡萄干和芝麻。


三沙鱼丸是这里很有名的小吃,跟我们那里的纯鱼丸不一样,这里的鱼丸是包心的。


作为一个外地人,听到煎闽南糊这个名字,并不能想到是什么东西,虽然看到了我也没搞清楚,但是好吃就够了呀,外面的一层皮是脆脆的,里面的糊糊软软糯糯的,有些甜味,吃到嘴里依稀可以尝出海蛎煎的味道。


海鲜锅边的味道和肠粉的外面那层皮是差不多的,加了虾、蛤蜊等海鲜,一碗清淡的海鲜锅边,正好可以借腻。


三沙鸡卷小小一只,被我三两口就吃完了,蘸了点醋,做的样子有点像裹了丰富里料的春卷。


人均三十就可以吃的很饱了,两个人可以点多种不同的小吃然后一起分享。

这家鱼丸店是我们在去霞浦旧汽车站的路上遇到的,因为一直找不到吃的,所以看到这家店就马上进去了。到的时候店里有两个客人在吃,并且给我们强烈安利了鱼丸。




我们要了一碗鱼丸鱼片混合,酸辣味儿的。酸味和辣味很给力,但是鱼片的刺实在是让人心累,很多很细很小,挑都挑不干净。


溜溜跟我们常见的酸辣粉怕不是一个东西,加了些类似肉燕的小丸子和酸菜,味道很赞。


本来想在临走前吃顿海鲜大排档,但是下车后感受了一下五一当天的人流,果断放弃了。明明4.30走在大街上还在担心这些海鲜店会不会倒闭,结果第二天就打脸了。




姑奶奶是一家江南家常菜,最有名的是他家的鱼香茄子。



鱼香茄子分量不大,味道还可以,到没有很惊艳的感觉。


回锅肉的味道很好。但是肉片太大肥肉有点多,反正我把瘦的都吃了。


干锅包菜有点偏甜了,洋葱煮烂了以后很好吃。


这不是我想要的糖醋排骨,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而且很甜很甜。这大概是吃的很失败的一顿饭,但我们真的很饿,没有功夫计较这些,最后也吃了个七七八八。

霞浦松山海民宿平时价格180左右,节假日会贵一些。这家民宿的装修是老板特地找了设计师设计的,所以满满的艺术感,一楼大厅的桌椅都是木质的,墙上挂着很多摄影师获奖作品,楼梯的转角处还精心地安置了落地的灯光,很喜欢房间的绿色墙面,让人感觉到清新放松,房间分很多不同的主题,有山景房也有海景榻榻米,我们住的是山景标准间。民宿一共有五层,我们住在最上面,五层还有一个小天台,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在这里看到晚霞。












由于是在村里,附近吃东西的地方很少,但是老板烧得一手好菜,据说是在英国做了九年厨师,还学得是酒店管理专业,可以说是很专业了,我们直接在民宿点了晚餐,一份蒜蓉剑蛏,一份清炒地瓜叶,老板下午三点出门买菜,五点不到就开始在厨房里忙活了,菜品不管是从摆盘还是味道上来说都是很棒的!而且价格也不算太贵,两个菜大概70左右。




这里距离南岐滩涂和北岐滩涂都很近,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装修环境设施都很齐全的民宿之一,靠近北岐滩涂那边也有很多摄影主题的民宿,但是我们路过的时候发现环境都很差,对于不介意吃住的摄影发烧友可能没太大关系,但是如果想住的舒服点,还是要仔细看店家的照片好好选一下的。

交通地址:位于霞浦县松岗街道松山村沃尾22号,就在松山南岐滩涂摄影点旁,离北岐滩涂摄影点也比较近,步行过去十几分钟。从霞浦站下车打车到客栈大概25元,如果要坐公交的话需要转车比较麻烦。



住在这里还有免费的早餐可以吃,没有什么山珍海味或者特色小吃,但是对于早餐而言已经足够了。



霞浦不舍客栈是一个青旅,距离霞浦旧车站1.6公里左右,距离美食街才几百米,可以说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了。

它的外表看起来并不起眼,门口很小,青旅里面的空间也不算太大,但是楼层很多。我们第一晚是住在三楼的标间,房间的基础设施还算比较齐全,干净整洁,一晚一百二三左右的样子。但是洗手间淋浴的水有点小,晚上洗澡的时候有些不太习惯。


墙上还有可爱的小猴子爬树的贴纸。


青旅里比较特色的应该算是沿着旋转楼梯一路上来的过程中,墙壁上的各种明信片和在这里住过的客人的手绘留言墙了。明信片的照片据说都是客人们拍了以后留下来的。


各种颜色的画笔写下了这些留言,每个人都是带着某种憧憬和希望来到这里,认真写下旅途中的感受,签下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后来的人看到这些,仿佛也能感受到他们来时的印记,虽然天南海北我们未曾相识,但是何其幸运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遇见。


不要去想那个地方是否风景秀丽,景色是否如同网上描述的一样,天气是否晴朗食物是否合你的胃口,真的想出发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理由,买张火车票,走就对了!


不知道是哪个“画家”还留下了这样一幅手绘漫画,很像是儿子带着父母出来旅游。


“聚散终有时”,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可能会离别,可能以后都不会相见,但是时光留在心中的感动是不会被遗忘的。





附上一张霞浦的地图,可以很清楚看到霞浦的各个景点和所在位置。


这是我们第二晚住的八人房,因为五一房间的价格实在太贵了。我们搬进去的时候还没有人到,虽然是床位房,但是有单独的卫生间,而且各种用品一应俱全,最让我喜欢的是他们家的床上用品真的很舒服。


霞浦之行随着到达动车站的那一刻就完全画上了句号,初来时的失落、沿途看到风景的欢喜、认识新小伙伴的幸运,都是珍贵的。

因为天气原因,很多美景我们还没能一一见识,也有许多人在抱怨跟想象中的不一样,网上的美图都是骗人的一类。我想,我是不喜抱怨的,无论是灰暗的北岐滩涂,S弯的瓢泼大雨,还是小皓被云彩遮挡住的日落,花竹升到了一半的日出,一切都是新的经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更何况,我们还看到了南岐的雨后落日,遇到了北岐村可爱的老爷爷和小孩子们,感受到了杨家溪榕树林的绿意盎然,吃到了民宿大厨的海鲜霞浦街边的小吃公交车上两块一斤的枇杷,认识了这些热心的淳朴的可爱的好看的人儿······

享受过程感受生活的美好才是旅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