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追逐阳光与温暖之旅(51)
4月13日我们离开渭南到了三门峡。这次我们没有去三门峡市区,而是直接去了离市区不远的陕州公园。由于公园的面积很大,为了游玩方便,我们提前预定了景区里的酒店。
陕州公园是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里的一个景区,公园里还有天鹅湖景区和沿黄生态林带。
陕州公园也叫陕州风景区,这是在古陕州城遗址上建设起来的城市园林景区。陕州风景区包含了陕州公园、三门峡博物馆、宝塔苑、石牌坊、钟鼓楼、甘棠苑等景点。除甘棠苑(含钟鼓楼)收费外,其它景点均免费
陕州公园是一个开放式公园,可以自驾车进入
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园区吸引数万只白天鹅来这里栖息越冬。我们去时天鹅基本都飞走了,只剩很少部分了
路过陕州石牌坊,当时没停车观赏,这是在车上拍的
我们预定的酒店就在陕州公园内
三门峡天鹅湖国际大酒店是个花园别墅式酒店,环境很好,吃饭也方便,可以在酒店内的餐厅吃,也可以去附近的饮食文化村或小吃街去吃
把车停放酒店停车场后我们就开始徒步游览了,不过这个公园真心的大,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我们还有许多地方没走到
先熟悉一下酒店的环境
这里种植应该是鼠尾草、兰香芥一类的花,可惜还没到开花的时候
当天我们就近在陕州公园里游览。先沿开车进来的太阳路(东大街)走回到陕州公园大门,这里也是陕州故城东大门的位置
陕西大家都知道,但陕西的陕就来源于这里,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陕”作为地名,最早可追溯至商代,历史上著名的夏商征战即发生在这里。西周初年,周成王的两个叔叔周公和召公以“陕塬”(今陕州区张汴塬)为界封邑,“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这就是著名的分陕而治,“陕西”便由此而得名。
作为县治,陕县最早设置于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据民国《陕州志》记载,陕州城初建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一直是州郡、县治所在地。
陕州由于地处进出中原的咽喉地带,始终是豫陕晋三省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历史上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朝各代的皇帝和文武官员只要穿越崤函古道,就要驻足古陕州。 历史上,陕州城城内商户林立,城外漕运船只旌天蔽日。据说直到明清时代,陕州城仍然是华夏名城。
当时的陕州城周围13里120步,东南城脚下,有16.7米深的壕沟,西、北两面,最深崖高33米以上。当地人曾有这样歌谣描述陕州古城:“三山一鼓楼,水在城上流,甘棠垂百代,宝塔镇中州”。三山是:羊角山、土地山、凤凰山。一鼓楼是谯楼。水在城上流:由交口筑坝修渠,依山越谷,将涧河水引过东城墙入城(广济渠),经过后花园,然后经南街流出南门外。
(网宕了一张陕州古城旧貌旧图 ,感谢制作者:王荣兴 )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抵御日军进犯,便于开展游击战争,从1938年9月开始,不到60天时间,陕州城墙被拆扒。
1957年,随着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兴建,陕州城被划入水库淹没区,居民搬迁,城内建筑陆续被拆除,延续了2000多年的陕州古城就此彻底湮灭了。
后来由于水库降低设计水位,已经淹掉的陕州城重见天日,1985年开始,三门峡市在古陕州城遗址上兴建了陕州风景区。
陕州故城现仅存东南数段城墙,部分地段有断续夯土层,宝轮寺塔及石牌坊
那座石牌坊也在公园入口处。该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5.33米,宽9.80米,明间面宽5米,两次间各宽2.40米。
额枋等处雕满龙凤、狮子、麒麟、人物、花卉等图案
没有任何文字说明这座石牌坊的来龙去脉
继续往回走到了宝塔苑,免费参观,开放时间是:8:30—17:30
宝轮寺塔全称“宝轮寺三圣舍利宝塔”,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另外三个是: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蒲州的普救寺塔和重庆市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
该塔呈抛物线形,结构奇巧,在其旁鼓掌或敲击,回声犹如蛤蟆叫声,故又俗称蛤蟆塔。
这不石头都备好了,使劲敲吧
根据清光绪十七年(1891)《陕州直隶州志》载:“寺建于唐代,塔建于金大定年间”“宝轮寺,州东南隅,唐僧道秀建,金僧智秀复置砖塔”。寺已早毁,唯塔独存
宝轮寺塔作为金代建筑,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轮寺塔简介:宝轮寺塔为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塔高26.5米,塔围21.6米。整个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分,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抛物线形,各层檐上均无平座,自塔第一层塔身以上,每层辟圆券真门或设佛龛、窗洞等。
在塔正面第二层嵌一长方形石刻塔铭,上刻“三圣舍利宝塔”和“金大定十六年四月五日起塔,十七年五月八日竣工”等字样,可知塔建成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
第二至第第六层塔心室为正方形,室顶均用叠涩砖和菱角砖砌成四角攒尖形藻井,塔心室壁上设有脚蹬,可蹬至塔顶,不过如今塔心室已不开放了。塔北能看到登塔台阶
塔刹基座为石质莲花形,其上置五重相轮和宝瓶
附近还有一处用铁栏栅围起来的平台,上面是硅化木化石
出宝塔苑穿过太阳路,马路对面就是中日友好植物园
1985年三门峡市与日本北上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中日友好植物园简介
鬼剑舞面具雕塑。百度了一下:“鬼剑舞”起源于日本人对祖先灵魂抚慰祭祀的仪式,后来在武士出征与归来时,人们也会跳起这种舞蹈。这是一种在北上市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坚守下传承下来的民间舞蹈艺术,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
正是观赏樱花的最佳时节
大片的郁金香也正在盛开
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花了不少的时间
木瓜海棠
这也是海棠的一种,红宝石海棠
再往回走路过三门峡博物馆,原来计划第二天(4月14日)上午游览天鹅湖景区和召公岛后,下午专门来看博物馆的,结果因为我们头天一直是在景区步行,第二天又走了大半天,玩完后实在是没有精力再来看博物馆了,只好留到下次了
继续前行,就看到位于北大街上的钟鼓楼了,后来才知道这是甘棠苑景区的大门。甘棠苑景区部分内容较多,下篇游记另写。
回到太阳路继续前行就是我们住的酒店了,过酒店大门再往前就到黄河边上了。太阳路正对着的是三门峡陕州风景区黄河二号码头。左转就是一号码头和天鹅湖景区的北门入口,那是我们第二天要走的路,所以我们右转沿黄河走到三号码头,这里也是羊角山饮食文化村
羊角山位于古城西北角,是古陕州城的主要名胜之一。
羊角山简介:羊角山约建于北宋初年,是利用原有地势经人工堆砌而成的一条弯曲如羊角的山岭。羊角山高60余米,山岭小径宽不过2米,一直通到山巅,小径两边是半人高的灰砖花墙。山上苍松翠柏环抱亭阁,先后建有披云亭、三皇庙、文昌宫、吕祖庙。凭栏远眺,八方景色,尽收眼底历代名家来陕州都要登山游历,并有诗作留存。 有诗云:“独角悬空黄河中,疑是三峡飞来峰。仰首苍松三千丈,俯视惊涛泻九州。”
20世纪60年代初,因三门峡库区水位上升,羊角山经河水浸泡冲刷,不久即坍塌河底,山上所有建筑也荡然无存。现在只能从画中领略它的英姿神韵了。
这是在羊角山原址旁新建了一座四角亭,名为“羊角亭”
羊角亭
黄河的对岸是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了,此处黄河被三门峡大坝拦截后,流速变缓,所以河水看起来很清
这段黄河两岸古时均属陕州,河上的渡口统称为茅津渡,茅津渡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而三大古渡之中,又以茅津因“地当水陆要冲,晋豫两省通衢,冠盖之络绎,商旅之辐辏,三晋运盐尤为孔道”最为首要。
披云亭
残存的城墙?
看到小路右侧的建筑就是甘棠苑和我们住的酒店。原以为这条路可以直通甘棠苑景区的,实际上这是通甘棠苑景区的后门。但后门不开放,游客是不能通行的。结果我们又找路绕到了景区的前门。
发现密林深处还有一个马场
第二天(4月14日)在酒店吃过早饭后,我们就去天鹅湖景区了 。由于当时正值召公岛牡丹园的牡丹花会,景区内实行交通管制,而我们住的酒店离天鹅湖景区也不远,所以我们没开车,徒步过去的。
看地图右上的北门入口就是我们昨天没走到的一号码头
天鹅湖景区主要景点有周公岛、召公岛、三河广场、迎祥阁、牡丹园、青龙湖、苍龙湖等。我们是从景区北门入口进入,走青龙坝到召公岛,趁大批游客还都没到,先去牡丹园赏牡丹,而后绕召公岛一周,后来太累了,就没去周公岛,最后走到黄河边,沿着黄河生态林带走回一号码头返回酒店。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区很大,如果不是住在里面,全程徒步一般人是受不了的。天鹅湖景区有付费电瓶车可以乘坐。如果从陕州公园大门进入的话,有下图的这种私人的车来往运送游客,招手即停。
天鹅湖景区中有几个湖泊,其中青龙湖水域面积有1900亩,天鹅也最多,是天鹅的主要观赏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都有数以万计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经过长途迁徙,到天鹅湖栖息越冬。
观赏天鹅的最佳观赏地点就是在青龙坝上。我们到的时候大部分的天鹅都已经离开了,只剩下很少的白天鹅了
远处是三门峡市区
还有一些水禽
湖里的鱼还是很多的
在青龙坝上就可以看到召公岛上的迎祥阁,牡丹园就在那里
沿着青龙坝一直走就到了召公岛了。景区的绿化率还是很高的
这就是在青龙坝上看到的迎祥阁
占地40余亩的牡丹园里栽植了100多个品种2万多株牡丹,在每年的 4 月上旬开放
牡丹竞相绽放时,姹紫嫣红
牡丹亭
游客越来越多后我们就离开牡丹园开始环岛了
通往周公岛的双龙桥。看地图周公岛比召公岛还要大很多,当时感觉力不从心了,所以我们就没去周公岛
韶光迎瑞园
焦国纪念碑。焦国纪念碑碑体由两部分构成,下部为古代城郭,上部为焦国旗帜
焦国是三门峡历史上最早的封国。焦国在历时三百年后,被虢国侵占,焦国子民以国为姓,四散迁居,焦姓由此起源。
此处流经的苍龙涧河曾为焦水
沿苍龙湖岸边的苍龙栈道继续环岛
苍龙湖也有一些天鹅和水鸟
因为栈道两侧挂了很多的关于鸟类的图片和知识,所以就叫生态科普长廊吧。离开木栈道后,很快就到了三河广场
召公岛
三河广场在青龙坝与苍龙坝衔接处,面对黄河,背靠召公岛。这里所说的三河指黄河、青龙河和苍龙河
太阳渡是连接晋豫的古渡之一。对岸为山西省平陆县的太阳渡村。相传汉代名将韩信曾在此以木罂渡军,袭安邑,俘魏五豹。公元637年唐太宗曾命大将丘行恭在这里建造了一座长76丈的浮桥,称太阳桥,沟通黄河两岸的交通,此桥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因黄河水涨而冲毁。不过太阳桥的名号还是被保留下来,后来在此开设的渡口叫太阳渡。现在太阳渡已成为黄河游的重要码头这一,游人可在此登船游览黄河。
从这里我们就沿着黄河岸边的生态林带,走回到一号码头回酒店了,
一号码头,飞渡广场
在湿地公园拍的鸟
(陕州公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