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景美的原生态秘境-阳原(穿越考古之旅)

作者:胖胖鼠 显示图片

    

        五一假期改为4天,为了不浪费美好春光,又不想到名胜古迹看人,搜来找去发现了阳原这个周围没什么人知道,人少景美的原生态秘境。阳原离北京260.5公里,驾车大概3小时20分钟左右。提前在携程上订好酒店(阳原国际大酒店豪华园景大床房358元/晚,无早餐),搜好行车路线,联络好同行伙伴儿,安排好行程,静等出行。


     

        阳原县,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首都北京、煤都大同和皮都张家口之间,总面积1849平方公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建制,西汉设桑干、东安阳、阳原三县。阳原名意为阳水流经之地。
       当跟同行伙伴们说到阳原去玩儿的时候,众口一词日:“阳原?哪啊?有啥风景名胜?”其实一开始对于我这个地理学的极差的地理盲来说,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地儿,本意也只是想找近点的人少的住宿条件不错的地方耍耍而已。结果就找到了这个周围没有人知道的阳原,也或许是我们孤陋寡闻吧
       阳原县地处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过渡带,阴山余脉与恒山余脉复合处。境内南北环山,桑干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呈两山夹一川的狭长盆地。全县基本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夏季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千年唐塔鹫峰寺/澍鹫寺塔,是桑干河域最著名的佛教古建筑,还有泥河湾遗址群、笔架石窟-三悬洞,洞官厅,桑干古渡,双树堡、开阳古堡等古迹。

5月2日至4日三天两晚
住阳原国际大酒店
第一天(5月2日)
北京--泥河湾遗址群--阳原玉皇阁--阳原开阳堡--辛其湖--大觉寺--阳原国际大酒店
第二天(5月3日)
阳原国际大酒店--千年唐塔鹫峰寺/阳原县澍鹫寺塔--阳原国际大酒店
第三天(5月4日)
阳原国际大酒店--北京

Day1
怕堵车,4点起床,5点出门,5点半跟小伙伴儿们在京藏高速百葛服务区碰头儿,一路畅通的奔向原生态秘境阳原的第一个景观~泥河湾遗址公园。




泥河湾是河北省阳原县东部的一个小村庄,位于桑干河上游的阳原盆地。距今约二百万年前,远古的人类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1978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泥河湾附近的小长梁东谷坨发现了大量旧石器和哺乳类动物化石。其中包括大量的石核、石片、石器以及制作石器时废弃的石块等。1924年9月,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在考察内蒙古萨拉乌苏的返回途中来到张家口,会同美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在泥河湾进行了短暂的地质考察。
泥河湾遗址是研究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起源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圣地。从上世泥河湾遗址纪七十年代开始,中科院、北京大学、河北省文研所以及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长期致力于泥河湾的考古研究。因其具有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以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遗迹而闻名于世。长期致力于这一研究的张家口市政协主席张宝华说,去年10月对马圈沟遗址的发掘研究,使泥河湾遗址的年代有了巨大突破,把亚洲文化的起源推进至距今200万年前,从而在东非澳杜威峡谷之外找到了地球上第二个200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向“非洲唯一人类起源论”提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挑战。同时,它还发现了世界旧石器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距今200万年前的、可以复原的远古人类的进食场景。可以说,这一遗址群直接改写了世界关于人类起源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确立了其重要的学术地位,享有“东亚地区的奥杜维峡谷”“东方人类文化摇篮”“东方早期人类的故乡”等美誉,成为人类寻根问祖的圣地。











从泥河湾出来,本想去桑干河大峡谷风景区,结果导航导的有误,到了才发现人很多还收门票(此景区为这次行程中人最多,也是唯一一个收门票的地儿),经集体讨论研究~放弃即花钱又耽误时间还进去看人的行为,只在门外拍了张“佛光阁”的侧身照,麻灵儿的转战下一个景区-玉皇阁。




东城玉皇阁座落在东城北街,是阳原县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之一。据赵可化《东城建玉皇阁记》,该阁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7562年)。清咸丰七年(1857年)正月十五,道士烧香不慎失火,三层殿阁尽毁,铜铸玉皇大帝的一条腿也被熔化,后用泥浆补上。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1984年重修,1993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这座高大庄严、造型美观、工艺精湛的古代建筑成了游览胜地。
玉皇阁面阔3 间,高2 丈有余,殿内有一尊残碑.碑额不在,碑文清晰,刻痕依旧。碑为“大清国北直隶宣化府西宁县开阳堡建立玉皇阁碑”, 碑由当时西宁县儒学庠生王育篆文书丹,记述了在满清同治十年(187年)重建此阁的缘起经过,但在总的建筑形体上仍保留有部分唐宋建筑风格。它面阔三间,南面置落地门窗,其余三面皆为实墙,屋顶用四层斗拱悬挑大出檐,加上四角硕大的翘角飞檐,使得整个建筑既宏阔壮伟,又飞动空灵,体现了盛唐时期建筑的气魄,屋顶采用一般寺庙建筑少见的五脊六兽庑殿顶,上面覆盖琉璃瓦,显得十分高贵,富丽堂皇。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四角的昂都雕刻成精美的象头,如同一群在天河中饮水的神象。每一朵斗拱、昂、枋自成图案,造型独特,美观坚固,表现出古代建筑师匠心独具的力学原理和审美情趣。
遗憾的是玉皇阁已关闭,打听以后才知道因是国家文物保护项目,现在以不能登阁远眺了,只拍了张“玉皇阁”的全身照。




开阳古堡,古属战国时期赵国代郡之安阳邑,今开阳堡为唐代所建。整个城堡现规划在一个形如“灵龟探水”的龟背上,堡内街道按“九宫八卦”的原则而建,现城墙、城门、街道基本保存完好,但房舍建筑残缺不全,只有从城门洞内铺在地上,被人们踩得光滑如镜的石条及碾下的两条车辙印上,依稀可见当年车水马龙、商贾如云的繁荣景象。
高大斑驳的土墙,被剥蚀得如同天然的土山,参差耸立。看得出,这是经历了千百年历史沧桑的痕迹。这就是建于唐代的开阳堡,又被称为“关外楼兰”,是摄影爱好者必到的打卡地。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战国时期赵国代郡之安阳邑。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风水宝地。尽管经过战乱,这里并没有没落,并且在唐代走到了鼎盛。唐朝鼎盛时期的开阳堡,官衙、大姓富户、商贾店铺、客栈,如今置身其中,仍能感受当年的繁华!寺庙几乎把堡内占满,每逢集市或庙会,更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至清咸丰年间,由于治所撤销,村庄商业低迷,集市废弃,人口锐减。开阳堡依据“九宫八卦”的阵势,将城堡分割为9块,史称“九宫街”。每一条小巷又按后天八卦顺时针方向布局,这样的布局在古村落中极为罕见。这是有明确记载的阳原县境内,最古老的县城和村庄。千年繁华渐行渐远,岁月留下的斑驳城墙和古老建筑却依然伫立!这里,只有摄友和晒太阳的老乡,只有原生态的古堡。
如今的唐代古堡开阳堡~依稀可见的雕梁画栋,经历过几千年的沧桑后已看不到当年的繁华,只剩断壁残垣。



















依稀可见栩栩如生的壁画



从开阳堡到大觉寺会经过一处绝美的湖~辛其湖。又因为人多没地儿停车直接开过,有时间或是刚好早上到的,可以在那里拍拍照,很美的!太阳慢慢升起,湖面的雾气渐渐升腾、散去,静谧的湖面,像一幅绝美画卷逐渐展开。晚到的也没关系,湖边的傍晚,哪怕只是坐着,也是一种享受……
因为我们没有停留,没有机会停车拍照,车在行进时的照片实在拿不出手,只好找了两张网友拍的照片一饱眼福吧!



是不是很美!



阳原县大觉寺始建于元泰定七年,位于县城西北隅,又称西大寺。经过重修的大觉寺,重现古刹风貌。
通往寺庙之路上的牌楼,高大华丽,气势非凡。玉宇琼楼凡尘起,直插云瀚入霄空。
寺中庄严肃静,只见稀疏的游人走动。





游完大觉寺,这第一天经过了3000年前的远古时代到明代玉皇阁、唐代古堡再到元朝大觉寺的穿越之旅,已人困马乏,无心再战,直奔酒店。
阳原国际大酒店,算是阳原最好的酒店吧!
酒店是2018年新开业,座落在张家口市阳原县西宁路东侧阳原国际裘皮城五至六层,和裘皮城共用一个超大停车场,是一家集住宿、餐饮、会议、休闲为一体的商务型高星级酒店。
大堂在五楼,提前在携程上订好的两间豪华园景大床房及一间行政双床房。房间挺大,新的酒店哪哪都是新的,很是舒适满意,晚上还会每个房间送上酸奶。














由于车马劳顿,稍加洗漱休息后,大家都不想再往外跑,决定晚饭就在酒店解决,结果就是美食很是不错,后面几天全在这啦!


宫爆虾球


鲜虾滑蛋


炒牛河


孜然草原羊肉


阳原糊糊,粗食做的,很好喝哦


手抓饼


阳原大煮干丝,这个要推荐一下,汤很鲜!


地皮菜烩懒豆腐


驴肉拼马板肠,驴肉很嫩哦


阳原美食之一的揣骨疃凉粉,这个一定要尝尝,特别是夏天,很爽口的


红薯玉米炖牛肉


珍菌海鲜全家福,这个汤一定要点哦,唯一一个点了两回的菜,可见很受欢迎!



宫爆山药鸡丁


Day2

第二天的早餐是中西自助,还算丰富,我们7点半左右到的,人还不多,8点以后陆续人就多了,建议在酒店吃早餐尽量早些,以免端着盘子找不到座位的尴尬!









本来同行的伙伴儿们今天都不想动窝儿,在我的坚持下终于达成吃过中饭继续穿越之旅
今天的行程是千年唐塔鹫峰寺。



由于百度和高德地图都找不到“鹫峰”、“鹫峰寺”、“澍鹫寺”、“唐塔”这些地标,只能用在其他游记及各类介绍中提到的地名“东白家泉村”、“窑儿村”导航到附近,再重新用“小盐厂村”导航,路上就可以看到鹫峰寺指示牌啦,虽然路很不好,但车还是可以开到塔脚下的。
因为执着,千难万难,东寻西问的终于找到了百度高德都导不出来的,距今1100年的唐代古塔~澍鹫寺塔。塔以残缺,没有了雕镌细腻,伟俊壮观,没有了高低错落的殿宇房舍,也没有了释迦摩尼和四大天王,惟有佛塔保存尚好,傲然卓立,直插云天。
千年唐塔鹫峰寺/阳原县澍鹫寺塔:桑干河流域最著名的佛教古建筑。
鹫峰寺,又名澍峰寺、澍鹫寺,当地人俗称塔儿寺,因坐落在鹫峰岭而得名,唐代贞元年间(785年一805年)始建,金、元及清咸丰年间重修。1993年7月,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原来的鹫峰寺依山就势修筑,坐西面东。寺内建筑高低错落,排布有致。寺院原有两座殿宇,西为正殿,东为过殿;南北建有禅房。咸丰年间重修时,北房也改建为殿宇。沿高坡登台阶而上,穿过山门,进入过殿。殿内两旁四大天王侧目注视;过殿的中间,前有面东的接引佛相迎,后有面西的观世音菩萨坐待。继续前行就进入并不算大的合院式布置的寺院。西正殿的正面供奉释迦牟尼佛,高达五米;两侧为十大明阳佛。所有佛像均为石雕,石像体态匀称,雕镌细腻,伟俊壮观。北殿是弥勒佛殿,东西两边塑有十八罗汉像,也为石雕。南面配房是僧人食宿、平时诵经做功课的禅房。寺外还有一些碾磨坊等附属用房。
遗憾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佛殿均遭毁坏,现剩残石像九尊,石碑三通,其中两通已残,字迹不清;另一通《澍鹫寺碑记》尚可辨认,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立。惟有佛塔保存尚好。塔通体砖砌,实心,八角十三级密檐与覆钵式组合砖塔,高25米,整体精致、美观,为高僧道远的墓塔。 1989年秋册田大地震中,塔刹被震下,至今下落不明。可叹曾经的辉煌不在,唯有孤塔孤零零的诉说着千年的风雨沧桑。




到这个小盐厂村村委会左转就可以远远看到鹫峰塔啦






还能看到残留的莲花座


依稀可见初时精美的石雕





断裂的石碑






Day3

第三天为了避免堵车,一早出发,果然明智,只是在入北京界时小堵,顺利返回我的大北京,完成此次考古穿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