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5 五一放假,为避开高速拥挤,我们约好几家人,躲进这个时节的冷门景区,住进农家乐,喝喝小酒爬爬山,做个小憩。目的地:清溪镇阴平村。路线:绵阳——江油——南坝——清溪。
按照单位规定,30号中午即放假。于是4月30号在家午饭之后,午休醒来,5家10人便集结一处,打马上路。
从绵阳园艺山出发走二环路上绵江干道(省道205线),到江油之后继续沿着省道205线往平武方向(到达桂溪镇后,省道205线并入省道105线继续往平武方向)。经过南坝镇继续沿涪江边的105省道北行,在白草村处右转进入县道清平路(清溪镇—平武县),一路上山下山、远河近溪的,即到达清溪镇旁边仅一两公里的一个旅游示范村——阴平村。
这个阴平村位于金唐公路侧的唐家河畔,“阴平”因三国时期是诸葛亮的屯粮之所、后来蜀魏之战中屡屡提到而大大有名。《三国演义现代汉语版》第一百四回——诸葛亮又说:“蜀中各道,都不必太多忧虑,唯有阴平这个地方,一定要格外仔细。这里虽然险峻,但是时间久了定会有差池”;第一百十六回——姜维写表文上奏刘禅:“请下诏书派左车骑将军张翼领兵去守护阳平关,右车骑将军廖化领兵去守卫阴平桥。这两个地方最为要紧,如果失去这两个地方,汉中就保不住了”;第一百十七回——钟会距离剑阁二十里扎下营寨。诸葛绪来请罪。钟会愤怒地说:“我命令你把守阴平桥头,以阻断姜维归路,你怎么就失守了?今天又没有得到我的命令就擅自进兵,以致落得又吃一个败仗”……最著名的当然应该是因魏将邓艾由此偷渡成功、从天而降进入“江油关”继之灭了蜀国而闻名。这里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门户,因近年来唐家河避暑看红叶的游客年年增多,这里成了大酒店之外的主要接待点。使得这个村子也成了一个山珍果香四溢、家家富裕幸福的美丽小山村。
绵阳园艺山到清溪阴平村也就170公里左右。因为是五一小长假前一日出发,除了九皇山风景区一带有点小堵,省道105“高坪铺”(查地图估摸出的大概位置,道路右边是山崖,左边分岔有一座跨涪江的桥)因治理塌方路段还未完全复原有点小堵之外,一路畅通。不过由于山路较多,且未曾急着赶路,到达阴平村住所,也用了4个小时。
当下放置好行李,稍稍修整,农家已经摆好了美味可口的山村菜。于是开始此次行程的第一顿快乐小酒。。。
D1 被远远近近隐隐约约的鸟鸣声叫醒,懒洋洋地起了床。冲冷水澡,沏茶,呼吸山村里的清新空气,还在院子门口摘了十几粒带着露水的樱桃尝尝。大家都起床收拾好,共进早餐后,驱车往唐家河游览。
初夏的天气,山里的早晨还比较凉,女同胞都穿的是春秋装,男同胞除了不怕冷的我着短袖体恤,其他人也都是两层套。景区门口有大大的停车场,每车10元。门票是55的景区门票+60元的交通车票。因为游客中心距离沟里还有20公里的山路,一般都得先坐交通车才能进到游览区的,这已经是各景区的通行做法。进入景区不能带动物,这次随行的两个小可爱鲜妞妞和罗布丁,只好被寄放在门口。
唐家河风景区的游览分西线和北线。西线主要有科研中心所在的唐家河大酒店,这里有数幢酒楼,可以接待大量在此食宿消夏避暑的游客。我们乘交通车首先到达的便是西线。在蛇岛站下车,沿山涧有步道可行。说是山涧其实是十几米到几十米宽的一条河,应该就是唐家河吧。河畔有生长了几十或者几百年的麻柳树,盛夏的时候在树荫下的河道中戏水应该是非常不错的一种玩法。从蛇岛步行到蔡家坝工作站,再次上车,到达唐家河大酒店也就是科研中心站,这里是游客乘交通车游西线能够到达的终点站。
下了车,广场旁边的候车站台上跳下来好几只大大小小的猴子,追着游人讨东西吃。大家乐得看这些猴儿们在广场上以及河边的大树上跳跃翻腾。从酒店大楼右边的一座索桥过河,便是“香妃森林环山健康步道”。山不是很高,却也让有的同志觉得有了一点点吃不消。步道山顶处,有一座已经残破的香妃墓。仅从墓葬的小石堆已经完全看不出这个墓葬有什么特别,只是从墓碑顶檐的木板画上,还能依稀猜出一点这一处墓葬的不一般来(其实初看那顶檐,还以为是土地庙或者山神庙)。鉴于有的同志上山时才走几百米就已经吆喝不得行了,而且考虑了一会儿还要征服北线的摩天岭,走在前方的开路先锋也就没有走大环线的那一段山路,仅仅沿着铺了石级的小环线走了一圈就回到了起点的索桥上(后来看地图知道小环线是1800米,大环线是2070米。只不过大环线中有1070米都是山路)。
游览西线的时候是阴天,返回红军桥往北线去阴平古道去的时候,却已经断断续续地下起雨来了。所以到达阴平古道入口的交通车换乘站时,其中两个同伴就打道回府了(一是身体状态不够好,二是要忙着去接回那两个寄放在门口的小可怜)。其余8人换乘有对讲机的交通车,我想更方便观览阴平古道,便坐在了相当于副驾的位置上。这条顺着阴平古道开辟出来的车道,因为弯多路窄不好错车,上下山的交通车司机都必须配备对讲机随时联络。车子甫一出发,便听得司机在对讲机讲“2号2号”,一会儿就接连报出“4号4号”“7号7号”“8号8号”……起初我没有明白咋回事,后来才知道他是在群里通报我们这车即将进入哪一个错车点。因为我看到了路面上黄色油漆写的“12”“13”“14”……等数字,而每当这些数字出现几米到十米之后,路面一侧便加宽做出一个公车站台的样子来。从阴平道入口到摩天岭工作站(交通车阴平道终点)一共有35个错车点。
下车过桥便是摩天岭工作站。这里其实还设有一个检票口的,但是现在也许是因为非旅游旺季,也许是因为购票方面已经完善了某些环节,总之这检票口已经只是一个摆设。工作站旁边有公厕和游客休息木廊。大家在木廊桌椅上稍作休息吃了些随身携带的东西(一定要记得带些吃的,因为入山来就是一天的游程。这次勿略了,幸喜同伴带的有)。这时候雨有些大起来,风夹带着雨直往衣服里灌,光着的手臂上已经满是鸡皮疙瘩。H便打趣本主衣服穿少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意思。不过俺就是不要加衣服俺经得住。倒是H自己还花高价去买了一件塑料薄膜的雨衣穿上,说是又遮风雨还保暖,哈哈哈。
正午12点,经过虚设的检票口往山里去。转过一道弯,就见从路的左边下去有一个泛着碧波的水潭。俺看着那水色觉得可爱,下去瞧了一瞧,原是有一道山泉涓涓而下形成的碧潭。潭边山石上有三个鲜红的大字“碧云潭”。潭边一树杜鹃开得正艳,与潭中碧水相映,倒是分外清新。上岸行得数步,前方H在呼唤:快来拍这花,看是什么花!等到得近前,却见山崖上也有一树花开得正艳丽,仔细看来,仍是杜鹃。转过这道弯,前方出现一个小小广场。中有一石碑,上面刻着“阴平古道”几个大字。 这已经是第二次见到这四字的石刻——交通车换乘处有,接着是十来公里的车道,那是“阴平古道”的坦途?这回这石刻后面就是山路了,这小路才是正儿八经的阴平古道?因为
《三国演义现代汉语版》第一百四回——诸葛亮又说:“蜀中各道,都不必太多忧虑,唯有阴平这个地方,一定要格外仔细。这里虽然险峻,但是时间久了定会有差池。”
第一百十六回——姜维写表文上奏刘禅:“请下诏书派左车骑将军张翼领兵去守护阳平关,右车骑将军廖化领兵去守卫阴平桥。这两个地方最为要紧,如果失去这两个地方,汉中就保不住了。
第一百十七回——邓艾回答说:“以我私下揣度,可以带领一支队伍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用奇兵径直攻取成都,姜维必定撤兵来救成都,将军却趁虚攻取剑阁,可获大功。”
又:钟会说:“阴平小路,都是崇山峻岭,蜀国只要用一百来人守住险要,再截断归路,邓艾的部队就只有饿死了。”
又:(邓艾)当天晚上就下令,全部拔了营寨,往阴平小路进军,距离剑阁七百里下寨。
……
此后一路上,便是雨中沿着阴平古道登摩天岭。这摩天岭海拔3000米,由工作站以来上升了1700多米的海拔高度,长度却是2550米,所以这山道其实并不陡峭。 只是雨中登山,山道石阶是湿漉漉滑溜溜的,不是晴天那样好走。而举目一望,处处密林,丛丛箭竹,都在雨雾蒙蒙中若隐若现,人在其中走,倒有一点如在仙境一般的感觉了。
先后经过“攀木亭”“玄鹤亭”,其后是1200多米的纯天然山道(没有休憩小亭),H有些坚持不住了,嚷着要回返,怎么劝都劝不住。结果在他返回时的路途前方不远,就到了将军寨。将军寨里也正有几个在休息的游客,望着外面的蒙蒙细雨,交谈着要不要继续往上登。我和D经过将军寨没有停歇,对那几个休息的人说道:前面几百米就是著名的裹毡亭,只有300米哦。的确,将军寨前方300米就是裹毡亭,经过此亭再往上500米便是更加著名的摩天岭。这可都是有名的“典故”来着。
《三国演义现代汉语版》第一百十七回——
这年十月从阴平出发,到了悬崖峭壁的峡谷当中,共计二十多天,行军七百多里,都是没有人烟的地方。……前面到了一座岭,名叫摩天岭,马不能行,邓艾步行上岭,正看见邓忠与开路的壮士在那里哭泣。邓艾问什么缘故,邓忠告诉说:“这座岭的西面全是绝壁悬崖,开凿不了,前面的那么多劳动都枉费了,所以哭泣。”邓艾说:“我的军队到达这儿,已经走了七百多里,过了这里就是江油,怎么可能又退回去?”便召唤军士们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与你们来到这里,如果能够成功,得了富贵,大家共享。”众人都答应说:“愿意听从将军命令。”邓艾命令众人先把军工器械抛下山去。随后邓艾取来毛毡把自己裹起来,当先滚了下去。副将有毛毡的也都裹了身体滚下,没有毛毡的各用绳索捆在腰上,攀着树枝顺着悬崖,一个个鱼贯而下。邓艾、邓忠和两千军士,以及开山的壮士,就这样越过了摩天岭。刚刚整理衣甲器械要前进,忽然看见路边有一块圆顶的石碑,上面刻着:“丞相诸葛武侯题”。碑上的文字是:炎兴年间,会有人翻越山岭经过此地。两个士人争斗,两败俱伤,不久自然都会死去。邓艾看了大为惊骇,慌忙对着石碑拜了又拜,说:“武侯真是神人啊!邓艾不能拜他为老师做他的学生,真是可惜了啊!可惜了啊!”
上了摩天岭已是甘肃省界。穿过摩天岭哨楼门洞左右各有一条小道,前方便是古时的绝壁悬崖(如今却已被不知是游客还是山民隐隐踩出了一条蜿蜿蜒蜒的环山小道,虽看不真切,想必晴朗天气顺着这小道也还是下得山去的) 。我们先去登右边山脊更高处的山顶“问天台”。这150米的山脊通道是木栈道。此时依旧是细雨霏霏,山顶周边雨雾蒙蒙,仿佛如在仙界一般。只是一阵阵山风横刮过来,一个激灵又把人打醒,方知原是在两省山顶。栈道两边各种树木参差林立,林间一树树高山杜鹃正开着耀眼的白色花朵。花树在风雨中摇曳,周围没有了鸟语人声,在满头满脸雨水迷蒙了双眼的情况下,恍然有一种似梦似幻的不真实感。
回头再去了左边的红军战壕。同样是在山脊尽头,一个三米多长一米来高的战壕横在那里。前后都是绿树翠竹,把山坡遮掩得什么都看不清楚,完全不能想象作为战壕的时候这里是什么场景!
一路急行军一般地冒雨下了山,在工作站等了二十多分钟等到XY两个随后成功登顶的伙伴,出景区,回村里。冲了个热水澡,喝茶聊人生,等待第二场夜宴的快乐小酒。
1唐家河景区游客中心
2 蛇岛步行道
3蛇岛步道河床
4清浅唐家河
5初夏的河岸郁郁葱葱
6初夏的唐家河
7要是有太阳的话,好想戏水
8河岸的麻柳树木材不好风景不错
9蔡家坝工作站
10蔡家坝工作站
11蔡家坝工作站游客广场
12蔡家坝水车
13蔡家坝小木屋
14蔡家坝方便中心
15蛇岛步行到这里其实很近
16交通车在这里等着大家上车
17不成材的古树却可以成为风景
18到处乱跑熙熙的猴儿们
19山中的奇树
20候车亭上的淘气猴儿
21撵着游客讨食物的猴儿们
22唐家河大酒店的河景房
23香妃步道导游图
24原始山林
25林中巨石
26有不少人为砌就的石围栏
27看看有没有没见过的物种
28树和石都显示出这里的气候湿润
29寄生植物在树上长得比树本身还旺盛
30长长的山道
31慢慢地爬
32许多树就这样一主干上来就开枝散叶
33环形登山步道顶端,这山望着那山高
34香妃墓
35一根所生
36往山顶,巨石挡道
37是小路,却看不出路
38香妃墓旁小亭子侧,环形步道这儿向下
39看样子是走累了
40巨石旁边辟路行
41铺路不伤树
42慢慢走,总会走完这段路的
43新版本的“到此一游”,“带走微笑留下足迹”
44索桥下的唐家河
45唐家河大酒店的中庭园林
46中庭花园
47消夏胜地,贵族酒店
48大酒店后景
49唐家河大酒店前门
50西线返程
51西线返程中
52车过红军桥
53换乘站的银杏王
54驶入阴平古道
55有点眼熟的感觉
56这就是阴平坦途
57不时可见动物通道的提示牌
58有点像进入达古冰川的那种环山路
59这里是在自然保护区
60早晚有更多看见野生动物的机会
61我们这个时候接近中午
62已经晚了
63雨水和河水把河里的石头洗得发亮
64这条山涧也要汇入唐家河
65进山的路都是这样沿着河
66过一道道桥
67两条河汇在一起,最后再汇入更大的一条中
68山道与山涧时近时远
69古时候开山筑路是极为辛苦的
70这样的古道最蛮烦的是错车
71终于到了交通车北线终点站:摩天岭工作站
72从小小的停车场过一座桥
73桥下有个电站——摩天岭电站
74铁栅栏处是曾经的检票口
75碧云潭
76张学忠题字的碧云潭
77山道弯处,一棵花树
78山间的花,最容易叫人想起“你的心与花树便一同明艳起来”的王阳明
79一个小广场
80原来是阴平古道登山入口
81游客走的都是红色线的登山路径——登顶2700米
82开始登山,望望另一边
83经过第一座木桥
84
85X说,这个水潭可以游泳,豁人家!
86说这样的水潭可以洗澡还差不多
88第一座小亭——攀木亭
89第二座木桥
90许多人都想在桥上拍照,叫人想起季羡林的著名诗句
91唐家河这山里的石头都很大
92拍这种小瀑布忘了背脚架
93冲锋在前的鲜团长
94紧跟其后的白娘子
95这瀑溪虽好,却没有带脚架
96大光圈高速度拍不出如丝帛的水景来
97有型的树,可是光 太暗了
98树林间到处是新长高的箭竹,熊猫们以后可能会光顾这些地方
99终于走到将军寨
100将军寨没有服务员
101
102再看了一下示意图,鼓励陌生游人继续爬
103那几个游客终于说要跟上来
104节节登高
105这种青石阶貌似更有感觉
106这里上去就到一个亭
107之字形攀登
108已经能够见到亭子的名字
109这就是著名的裹毡亭
110亭子是为记述魏国邓艾带队伍裹毡滚下山来的典故
111一段故事一个亭子
112再登攀
113继续攀登
114向着朦胧处登攀
115山道弯弯向上攀
116
117
118终于望见摩天岭
119雨雾中的摩天岭
120艰难地登到此处,一定多拍几张
121还必须把字拍清楚
122摩天岭上另一边
123通向问天台的木栈道
124成功登顶的鲜帅
125满脸成功的喜悦
126山顶栈道一侧,林中开满白杜鹃
128成功登顶的恒慰斋
129与问天台相对,摩天岭另一侧的红军战壕
130红军战壕
131留个影:不到战壕非好汉
132下到工作站了
133回头望,有个白牌子的地方,左边下去就是碧云潭
134回到换乘点,又见银杏王
D2 昨夜“春雨”后,今朝晓来晴。一缕阳光从远处群山的峰峦间投射过来,屋子里洒满了温暖的金光。照例起床冲了个冷水澡,洗漱毕,沏一杯清茶慢慢饮。信步走出院子,那满树的红樱桃在晨光映照下实在诱人,又忍不住随手摘了数粒。微酸、软糯的樱桃肉,还是很喜欢。
吃过早饭,告别了热情的老王和小王这所闫家居,晃晃悠悠地离开了阴平村,大伙儿去清溪古镇逛逛。
青溪古镇据称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东汉以来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因三国而著名的阴平道上的一个重要关隘。因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积淀下厚重的人文气息。古镇由中心向东南西北伸展出四条大街,大街尽头各竖有牌坊,上书匾额。东街是“紫微高照”,西街是“西蜀咽喉”,北街是“北极联辉”,南街是“人杰地灵”。城内四街交汇的十字街口,有一座高大的木楼,称作“八景楼”。晚清学子袁汝萃有描写青溪的八景诗:“西望金牛气,东晖白马鞍,桥高金柳折,泉涌玉华繁,洞口鱼渊跃,关头虎石盘,醍湖不觉晓,雪霁万峰寒”。
城内的大小街巷,互通互融,一条百来米长的小溪由西向东穿城而过。想是古时候因这城中溪流清澈绵延,才将此地叫做清溪吧。
我们由“北极联辉”入城,到十字街口折向东。东大街是如今的清溪古镇最为热闹的一条街,街面最干净,小溪两岸的花草最茂盛,打开着的店面最多,来这条街的游人也最多。沿街摆放着木耳、霸王花、灵芝、平武炒青等当地山珍。还有现做核桃饼、抡锤砸饼的店面,惹得不少游人驻足观望或拍照留念。东街尽头建有戌守瞭望的重檐城楼,城楼门悬有大鼓。城楼南北两侧有马岱与廖化的立姿塑像以及延伸到城北城南的围墙。墙内有一座清真寺,没有去近看,不知什么来历。南大街比较短,一眼望到头也没什么可看的。西大街与东大街一线连通,也许是那条小小的“清溪”吸引人吧,这条街上的游人也明显多于南街北街的游人。西街的尽头也有一座戌守瞭望的重檐城楼。上悬“西蜀咽喉”的这座城楼,南北两侧的立姿塑像是分别是邓艾与邓忠。这是必须的。阴平古道便是因为他们父子俩而闻名历史千多年,没有他们俩的塑像那说不过去。我们在这座古城墙上迎着朝阳向城北漫步,谈论着古时的三国故事与今天的妞妞与布丁逸闻,走下了历史的清溪,回到了现实的城北停车场。
挥挥手,作别不枉此行的清溪与阴平,踏上回家的路。
一路无话。
11点20分,到达南坝。只说是南坝,那便仅仅是路过的一个小乡镇,开着车撇撇眼,一晃就过了。然而,知道一段三国历史,便不能如此这般轻忽这个地方。因为,这里便是三国演义里面大大有名的“西蜀江油关”。
《三国演义现代汉语版》第一百十七回——
邓艾感叹不已,对众人说:“我们这是有来路,没有归路啊!前面江油城中,粮食充足,你们大家,前进就能活下来,后退就只有死路一条。必须合力进攻才行。”众人都说:“愿意拼死一战!”于是邓艾步行,领着两千多人,连夜兼程而行来抢攻江油城。
江油城的守将是马邈,听说东川已经失陷,虽然做好了打仗的准备,但只是提防着大路,又依仗有姜维全军守卫着剑阁关,也就没有把军情看得那么严重。当天操练了兵马回家,与妻子李氏围着火炉喝酒。妻子问他:“多次听说边境军情危急,将军全然没有半点忧虑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马邈说:“大事自然有姜伯约掌握,干我什么事啊?”他妻子说:“虽然这样,但是将军所守卫的这座城,也不是不重要啊。”马邈说:“天子只听信黄皓的话,沉溺于酒色,我料想祸事已经不远了。若是魏兵到了,投降魏国才是上策,我又何必忧虑呢?”他妻子大为愤怒,向马邈脸上吐了一泡口水,说道:“你是男子汉,先怀着不忠不义的心理,枉自你享受国家官爵俸禄那么久,我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啊!”马邈羞惭得说不出话来。忽然家里人慌慌张张进来报告说:“魏国将领邓艾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带领两千多人,已经一涌而入进了城啦。”马邈大吃一惊,慌忙出去投降,拜伏在公堂下,哭泣着告白说:“我早就有心归降了,今天愿意召集城里的所有居民以及本部人马,全部归降将军。”邓艾准许了他的归降,随即把江油的所有兵马都收归到自己部下听候调遣,任用马邈为向导官。忽然有人报告说马邈夫人自缢死了。邓艾问什么原因,马邈如实相告。邓艾感佩李氏的贤德,命令用厚礼安葬了,并亲自前往祭奠。魏国人听了也无不感叹。
邓艾占领了江油,便将阴平各条小路的军兵接应过来,都到江油集合,径直来攻涪城。部下将领田续说:“我军冒险赶来,很是疲劳辛苦了,暂且休养几天再进军吧。”邓艾愤怒地说:“兵贵神速!你敢扰乱我军心吗?!”喝叱左右推出去斩了。众将领苦苦劝说,这才免了死罪。邓艾亲自驱遣军兵到涪城,城里的官吏军民都怀疑他们是从天而降的神兵部队,尽都投降了。
读《三国演义》的时候,读到江油关这一节,深深敬佩李氏的忠贞大义。早些年尚不清楚“西蜀江油关”与现今江油市之不同的时候,还曾经想过要在江油市去寻一寻这三国江油关的遗址所在。想不到的是三国时代的江油关距离今天的江油市居然还有着70公里车程!遥想古代交通极为不便的冷兵器时代,全靠着双脚一步一步丈量着(应该是“尺量”更准确)山间崎岖小道,一天要背着行囊拿着武器行军那么远,真的要佩服人这种动物的生存能力了。也真的要感慨今天的人们野外生存能力的脆弱了。
时过境迁,三国时期的“西蜀江油关”(南坝)与今天的江油市,其城市规模、人丁兴旺、经济繁荣等等指标,都已经不可在同一个层次作比较。南坝镇属平武县管辖,街道冷冷清清,要找一家稍微像样的饭馆也是不能(不过作为“过场”,途中“打个间”吃点特色小食,像是张油旋子、马饼子、酸辣粉、凉粉之类,也还是很不错的),更不用说住下来玩几天休闲游一阵子了。
午饭各取所需尺自己喜欢的小食(俺喜欢饼子,不管是核桃饼还是白面原味烧饼)。然后又尝了尝当地特产白樱桃(Q买的),其实也不白,只是没有红樱桃那么大红,味道也与闫家居院门口的有点相似,但更大更甜些。之后一路向南,在九皇山那一段小堵了一下下(对向可就不是小堵了,绵延好几公里一段一段地,应该是堵惨了),又在青莲李白故居那一段堵了十来分钟,于16点左右抵达龙门天香人家农家乐,玩到晚饭时分,喝了第三台小酒后,回到园艺山。
两天半时间出行游览,到此欢乐结束。
1吃早餐
2花卷儿很好吃
3
4
5小院春光明媚
6阴平村之晨
7清溪古镇北街牌坊
8北大街
9
10
11
12由北大街走近八景楼
13店里摆满山珍
14由八景楼门洞拐进来东大街
15东大街
16
17带露芍药
18东大街牌坊——紫微高照
19东大街一小巷
20清真寺
21东门城楼
22放在这里的应该是催征鼓吧
23美丽古城
24魅力古城
25城楼前方的弧形城墙
26城楼南侧的马岱塑像
27城楼北侧的廖化塑像
28东大街
29东城楼外围
30偷樱桃的游人
31东大街
32东大街
33
34
35南大街
36南大街
37西大街
38西大街
39
40西大街的一所茶园
41这家的鸟儿养得可以在笼子之外不飞走
42真是养“家”了
43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鸟
44西大街
45西大街
46西城楼,上面有“秦蜀咽喉”四字
47西城楼外护城河
48西大街
49西城楼北侧的邓忠塑像
50西城楼南侧的邓艾塑像
51西城楼北侧城墙上往北走
52一条横街
53南坝,河对岸
54南坝索桥,一个桥墩已经倾斜
55西蜀江油关
56
57索桥桥头
58江油关城门洞两侧的对联
59当是赞扬李夫人的
60烽烟中的传奇——江油关
61
62古时候这里又称龙州
63现在这里很冷清
64江油关城楼背面
65最下方乃2008年温家宝写在长虹北川中学教室黑板上的四个字
66
67“龙州”牌坊的背面
68与江油关隔着涪江的对面山坡上,好像塑了许多人。但是隔得远,傻傻看不清
69
70
71核桃是平武地区土特产之一
72桥应该属于危桥
73还是赶紧过桥上岸才是对的
74鲜帅不怕登山怕过索桥
75一个女子在桥上拍全景
76把江油关关门拍全咯
77再次回顾青溪古城东城楼
78再次回顾清真寺。蓝天白云,天气真好!
【毕】